学术投稿

肘管综合征的肌电图意义

郑晓君;李军;王苏平

关键词:肘管, 电生理检查, 诊断依据, 手术, 病例报告, 临床, 患者, 辅助
摘要:电生理检查可为临床提供肘管综合征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并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嵌压部位.将1997年以来收治的33例患者及6例手术证实的该病例报告如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水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应分析

    目的分析水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资料对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以水疗和牵引为主治疗3周及1年内的随访.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以水疗和牵引为主要治疗方法住院治疗,3周后再评估,1年内随访.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步态恢复时间和1年内复发中,水疗组优于牵引组.结论牵引和水疗的作用,都可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疼痛和麻木缓解,但水疗中可同时进行腰背肌及步态训练,使腰背肌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更快的得到恢复.

    作者:谢志强;马诚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组织工程化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将bBMP与DBM以1:25的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按0: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所得的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年男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结果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张殿忠;周勇;刘晓平;周银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

    Background:The aim of treatment of mastocarcinoma is to lengthen the lifetime of the patients,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Function train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the mastocarcinoma patients.The degree that functions recover shows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作者:陈正挺;陈锦云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目的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加以观察,并提出预防及处理的方法.方法观察患有头面部、上肢、胸部及交感神经相关性疾病患者526例,在2382例次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穿刺针损伤引起:一过性上肢麻木1.76%(42/2382),误穿血管、出血3.4%(82/2382),无气胸发生;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头晕、耳鸣7.8%(186/2382),寒战0.08%(2/2382);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8.9%(212/2382),高位硬膜外腔阻滞0.04%(1/2382);其他相关的不良反应既并发症:声音嘶哑8.1%(192/2382),穿刺部位疼痛3.0%(72/2382),异物感3.6%(86/2382),未出现感染.结论熟悉相关解剖,准确定位,摸清并固定C6横突前结节,垂直进针,避免向内向上进针,使用少量有效的局麻药,备好急救设备,方可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作者:蒋劲;张德仁;熊东林;郑虎山;肖礼祖;张敏;沙彤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严重烧伤患者骨骼肌分解代谢的决定因素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不同年龄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1的表达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年龄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增生性瘢痕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19岁、20~50岁增生性瘢痕与各年龄组正常皮肤的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的TGFβ1含量显著大于正常皮肤.1~19岁增生性瘢痕组TGFβ1表达较20~50岁增生性瘢痕组的增高差异有具显著性意义(P<0.01).胎儿组皮肤TGFβ1表达低于正常皮肤(P<0.01).结论TGFβ1表达增高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邱林;金先庆;向代理;付跃先;田晓菲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低强度超声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手术造成3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中段3mm标准骨缺损,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治疗组对其骨折部位施以低强度超声治疗,对照组不加任何治疗.术后第2,4,6,8周进行X线摄片及组织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的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显示骨折修复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强度超声能够刺激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可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的新方法.

    作者:刘晓阳;汤继文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乳腺癌术后患者人格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大连市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人格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已经过检验的美国希望城(hopecity)医学研究中心编制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于2001年3~12月对正在大连市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的71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后人格分值与生存质量分值呈正相关.在放疗前、中、后人格的N因子与生存质量的躯体、心理、社会因子呈正相关;放疗前、中P因子与生存质量的精神因子呈正相关,放疗后与躯体因子呈正相关;L因子在放疗前、后与精神因子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人格与生存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而相关的主要因素是N因子(神经质),其次是P因子(精神质)和L因子(掩饰);与E因子(内外向)无关.

    作者:王若雨;姜潮;刘启贵;孙月吉;李玉民;谭淑媛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乳腺癌术后患者抑郁心理分析及护理

    Background: The common mood reaction in breast cancer was depression and mental test by Zung's self evaluated depression scale showed that different degrees of depression existed in 100% patients, so, mental nursing was necessary.

    作者:段艳萍;冯莉娟;丁小蓉;杜燕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基因重叠延伸拼接PCR法钩建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熟肽真核表达载体的研究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 eukaryote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 2) mature peptide. Methods Gene splicing by overlapping extension PCR (SOE PCR) method was used to clone BMP2 signal peptide and mature peptide and their fusion fragment.The fusion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an eukaryote expressing vector pcDNA3.1/myc His(- )A. The sequence of the fusion fragment of BMP2 signal peptide and mature peptide was identified.Results The sequence of the fusion fragment was correct comparing with BMP2 signal peptide and mature peptide published by NCBI.Conclusion The vector pcDNA3.1/myc His(- )A BMP2sm constructed in this experiment was suitable to applying in eukaryotic expression of BMP2.

    作者:段小红;陈苏民;柴玉波;徐可为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术后关节功能的作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经由中医儿外科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应用中草药浴、按摩手法配合理学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

    作者:陈景云;陈文雄;陈燕惠;陈达光;林秋君;安鲁榕;郑光海;陈章明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多种方法相结合与渐进性方法治疗烧伤瘢痕挛缩的比较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氟西汀氧化代谢酶的鉴定及临床个体化给药剂量

    氟西汀是临床上常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用于抗抑郁症的治疗.氟西汀在肝脏由细胞色素P450酶进行氧化代谢.现已知N-去甲基代谢是主要代谢途径,其次为O-脱烷基代谢.文内所述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CYP2C19和CYP2C9是催化氟西汀N-去甲基代谢的主要CYP酶,而CYP2C19和CYP3A4是催化O-脱烷基代谢的主要CYP酶;多态性CYP2C19对氟西汀代谢的作用均呈底物剂量依赖性和基因剂量效应.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氟西汀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昭前;莫玮;王丹;周宏灏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医用生物蛋白胶对注射型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活性的影响

    Objective To observe influence of fibrin sealant(FS) on osteoinductive ability of inject type BMP.Method The inject type BMP power was dissolved in the main glue part or thrombin part of FS, then mixed with the main glue part or thrombin part of FS into gel, observe coagulating time, then implant composite into the thigh muscle pouch of mice to evaluate their capacity to induce new bone formation, an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BMP implant group.Resul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coagulating time between two mixing method, the osteoinductive ability of implants BMP dissolved in the main glue part or thrombin part of F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imply BMP implant group.Conclusion FS was perfect carrier to inject type BMP.

    作者:王登虎;刘建;李丹;胡蕴玉;袁志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14例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为常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为头颈部肌肉不协调过度收缩,而致一些转头动作或持续性异常头位,可伴痉挛性痛.作者在1999年12月~2002年8月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1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芳;胡建华;刘英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股骨干骨折复位后的训练指导

    股骨干骨折后牵引、整复、固定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积极的功能训练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枢芹;张少臣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成年烧伤患者随访服务中心理治疗需要的调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应用神经导管的依据是将导管套接于缺损神经的两端,神经再生即可通过管腔来进行,可以预防神经间隙内神经瘤形成和纤维组织进入,更重要的是,远侧神经支产生的趋化性和营养性因子能在导管内积聚,营养性因子有助于损伤轴突的存活和生长,趋化性因子则对再生轴突的生长方向有重要影响[1-2].

    作者:王相如;钱济先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螺杆撑开器治疗小儿麻痹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

    小儿麻痹造成股四头肌瘫痪,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矫正膝屈曲挛缩是小腿牵引加膝前沙袋加压,或月国窝软组织松解与肌腱延长,往往治疗效果不尽人意[1],甚至损伤神经血管.自行设计螺杆撑开器,矫正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再行月国绳肌前移或缝匠肌止点不切断前移加强伸膝肌力[2-3],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生;杨建成;张颖;陈霞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截肢患者术后残肢功能重建与综合康复

    目的探讨截肢后残肢功能重建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通过22例截肢者功能训练、肢体理疗、按摩、中药外敷及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2例截肢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指导治疗,使残端愈合时间,残端定型,关节功能,穿用假肢后肢体功能等诸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使残肢残而不废,尽量发挥大功能.

    作者:韩作峰;祁秀 刊期: 2002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