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连铭;冯敢生;李欣;郑传胜;梁惠民;吴汉平
患者女,38岁.因突发头痛、呕吐,神志不清3 h急诊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病史.体检:神志不清,右侧瞳孔散大,左侧肢体偏瘫,小便失禁,左侧肢体肌力Ⅰ~Ⅱ级,肌张力亢进.
作者:沈毅强;梁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眼眶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病理证实的眼眶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70例均做CT检查,9例加做MRI检查,分析肿瘤部位、密度、信号、形态和骨质等表现. 结果男女之比4∶1,中位年龄57岁,68例(97%)为B细胞型淋巴瘤,5例(7%)伴有身体其他部位淋巴瘤.双侧眼眶发病19例(27%),共计70例/89眶.影像学表现:(1)侵犯部位:肿瘤弥漫侵犯眼球前后和肌锥内外间隙18例/24眶,球后20例/24眶(肌锥内间隙为主14例/16眶,肌锥外间隙为主6例/8眶);局限于眼睑7例/9眶,结膜4例/5眶,泪腺区11例/14眶,泪囊区5例/5眶,眼外肌3例/6眶,眼眶鼻侧和筛窦2例/2眶.(2)密度和信号:多数肿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密度均匀(分别为87%和81%),48例(90%)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多数肿瘤(8/9)在T1WI和T2WI上呈中等、均匀信号,与脑灰质相仿,T2信号略高于T1,强化均匀.(3)形态边缘: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呈浸润状,沿眼球壁、泪腺、视神经、眼外肌、眶隔或眶壁蔓延生长.(4)眶骨:66例(94%)无骨质改变. 结论眼眶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些特征,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部分病例与炎性假瘤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鉴别较困难.
作者:钱雯;李萌昌;宋济昌;陈荣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栓塞对Walker-256移植性肝癌微血管密度(MVD)及坏死面积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30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种植后第14 d随机分成TACE组、RI与TACE联合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入:5-Fu 20 mg/kg体重加超液态碘油0.4 ml;RI 200U加5-Fu20mg/kg体重加超液态碘油0.4 ml;生理盐水0.4 ml.结果在栓塞后7 d TACE组、联合栓塞组和对照组肿瘤MVD的平均值分别为89.60±40.43、21.16±29.47和84.78±28.40.联合栓塞组MVD明显少于TACE组和对照组(P<0.01).肿瘤坏死面积TACE组、联合栓塞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TACE组、联合栓塞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RI与TACE联合栓塞可使肿瘤的MVD明显减少,但对坏死的影响与TACE无明显差别.
作者:乔连铭;冯敢生;李欣;郑传胜;梁惠民;吴汉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特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DNT的影像学表现.7例中5例行CT平扫;7例均行MRI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 结果 7例中5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顶叶,1例同时累及额颞叶;病变均位于皮层区.CT像上4例呈均匀低密度,1例呈低、等混杂密度,其中3例可见邻近颅骨变薄;MRI上病变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除1例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MRI增强检查3例无明显强化,2例可见结节状或点状强化;PET检查2例均呈低代谢. 结论 DN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作者:张泉;张云亭;李威;张敬;张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征象和超声征象进行对照研究. 资料与方法分析对照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61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并选取29个病理点进行影像征象与病理的点对点对照. 结果 (1)61例病灶中,CT显示肿瘤血管粗多者26例,其中超声显示为血供丰富者20例,较丰富者5例,稀少者1例;CT显示肿瘤血管细多者26例,其中超声显示血供丰富者13例,较丰富者9例,稀少者4例.(2)CT显示肿瘤血管粗多者26例中,超声显示19例为低回声;CT显示肿瘤血管细多者26例中,超声显示11例为高回声. 结论巨块型肝细胞癌瘤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作者:郑可国;沈静娴;许达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故障现象东芝ADR-1000A 500 mA数字胃肠机遭雷击后,只能透视不能点片.
作者:陈俊源;邱继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VBD)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VBD患者的影像资料.21例均接受MR头颅平扫,13例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例有强化,12例接受螺旋CT平扫.利用MRI对基底动脉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21例MRI表现为基底动脉明显扩张,直径为5~10 mm,其中13例向右扭曲延长;8例向左扭曲延长.14例有第Ⅶ、Ⅷ、Ⅺ、Ⅴ对颅神经受累症状.8例在MRI平扫中见后循环梗死灶. 结论 MRI及MRA联合应用可以清楚显示基底动脉的解剖及其与后颅凹结构的关系,显示附壁血栓和夹层动脉瘤.可作为VBD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天和;周乃珍;林建忠;康泰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35岁.右膝盖疼痛半年余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盖持续疼痛,伴行走困难,口服抗炎止痛药后症状可缓解.体检:右膝关节无明显红、肿表现,右膑骨压痛明显,麦氏征(+),浮膑试验(-).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片示:右膑骨内见一低密度影,边界清晰.
作者:罗沛霖;李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64岁.左侧腹部肿块半年入院.超声检查:左侧腰部距皮下1 cm处可见14 cm×15 cm大小囊实性肿物,明显外突,其上缘平剑突水平,下缘平髂前上棘,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可见完整包膜.其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并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其周边及内部可见少量点状血管流空信号.腹腔未探及明显积液.印象:左腰部囊实性肿物(考虑来源于腹膜后:①畸胎瘤;②神经纤维瘤).
作者:张朝利;费军;王宗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图文工作站及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已相继应用于医院放射科的档案管理中.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高投人性,在中小医院尚未普及,很多放射科检查登记、档案管理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本院自2000年起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对放射科检查实行微机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档案快速存储,检索以及工作量、检查费用和综合信息的快速准确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陆伟;程媛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3D)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显示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MSCT增强扫描的头颈部血管瘤患儿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外形、肿瘤血管、供血及回流血管、与颅内有无交通.结果血管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D MPR清晰显示了22例血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清晰显示16例,未显示者2例,回流静脉血管显示而供血动脉未显示者4例.2例血管瘤引流血管与颅内血管及血窦相通,余20例血管瘤与颅内无交通.结论MSCT 3D MPR技术对于血管瘤的定位,显示其大小、范围、供血和回流血管、是否与颅内相沟通等方面具有优势.是观察头颈部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宁宁;曾津津;彭芸;祁大文;孙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83例临床疑似肠梗阻的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行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83例中66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84.8%,包括:肠道肿瘤24例,粘连性肠梗阻1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脐疝2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 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变,提高了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作者:刘文瑾;张云;刘锦萍;季冬;王康;赵海庆;张润;朱荆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63岁.1年前因消瘦、乏力人院.20余年前因贫血曾输血2次(量不详).体检:贫血貌,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1718 ng/ml(正常值22~312 ng/ml).谷丙转氨酶85.10 U/L,谷草转氨酶103.38 U/L;血糖、血脂正常.红细胞4.11×1012/L,血红蛋白80 g/L.
作者:张峻;李强;张家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在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复习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卵巢囊性肿瘤,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 结果 13例中浆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Ⅱa型),黏液性囊腺癌1例(Ⅱb型).囊腺瘤表现为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肿,无壁结节;囊腺癌表现为不规则厚壁,间隔增厚,并有壁结节,软组织成分多.术前CT诊断正确11例(84.6%),误诊2例(15.4%). 结论 CT能很好显示卵巢囊腺瘤、囊腺癌的特征,在鉴别良、恶性卵巢囊腺性肿瘤上有价值.
作者:徐海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相关血管的CT征象以及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界点、敏感性、特异性. 资料与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为A组,未出血患者30例为B组.CT检测胃冠状静脉(GCV)直径,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数量及总面积,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并选择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高的临界点. 结果 A组GCV直径为(7.62±2.07) mm;B组为(5.57±1.43) mm,临界点为6.5 mm,约登指数为0.43.A组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数量为(4.35±1.50)支;B组为(3.10±0.75)支,临界点为4支,约登指数为0.38.A组静脉血管面积为(2.52±2.04) cm2;B组为(0.95±0.50) cm2,将临界点设定为1.10 cm2时,约登指数为0.60;临界点设为1.50 cm2时,约登指数为0.71. 结论曲线下面积(AUGROC)从高到低的是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0.92),GCV直径(0.80),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数量(0.75),胃底-脾门区域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出血的CT检测指标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梁晓春;王维;王小宜;刘涛;曾秋华;胡鹏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多发生于颌面部,查阅国内文献,未见MRI报道.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长松;陈忠;叶文钦;李云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仪行在体兔正常肌肉及VX2软组织肿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的可行性及成像技术.材料与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大腿近段肌肉内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2 ml,制成肿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前及接种后第40 d行正常大腿肌肉及肿瘤MRI和1H-MRS成像.波谱成像序列包括单体素和多体索点解析频谱(PRESS)序列,比较不同成像条件及参数下1H-MRS曲线,在工作站上测量胆碱(Cho)/肌酸(Cr)及脂质峰(Lipid)/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兔正常肌肉及VX2肿瘤1H-MRS可见Cho峰、Cr峰及Lipid峰.与正常肌肉组织相比,VX2肿瘤组织Cho峰明显增高,Lipid峰降低.肿瘤组织与正常肌肉Cho/Cr及Lipid/Cr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兔正常肌肉和VX2肿瘤的单体素PRESS序列成像质量优于多体素PRESS序列,冠状面定位优于横断面.单体素PRESS序列半高带宽(FWHM)小于8 Hz,多体素FWHM小于12 Hz,成像质量较好.根据采集兴趣区大小,调整视野或采集次数可提高波谱成像质量.实时测定兔体温并设定为波谱成像时的系统温度值可有效避免波峰漂移.结论在体1H-MRS检查兔VX2软组织肿瘤与正常肌肉1H-MRS表现明显不同,1H-MRS有望用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优化成像条件与参数可明显提高波谱成像质量.
作者:李勇刚;王仁法;张伶;程少容;高小玲;夏黎明;王承缘;胡军武;邹明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体位固定方法.资料与方法85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中,34例用真空袋固定,51例用热塑体膜固定,在CT模拟机上测量肿块随呼吸运动位移的距离大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空袋固定组测量结果显示:Z轴方向为(1.01±0.27)cm(范围0.60~1.8 cm),X轴方向为(0.28±0.12)cm(范围0.00~0.60cm),Y轴方向为(0.35±0.12)cm(范围0.20~0.60cm);热塑体膜固定组测量结果显示:Z轴方向为(0.91±0.23)cm(范围0.50~1.30 cm),X轴方向为(0.20±0.10)cm(范围0.00~0.35 cm),Y轴方向为(0.32±0.11)cm(范围0.15~0.50 cm).经配对t检验其结果为:Z轴方向t=0.81,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轴方向t=0.28,P=0.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轴方向t=0.53,P=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应尽量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方法.
作者:彭振军;伍钢;王晔;李勤;冯敢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使用胶原酶直接注射突出组织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对76例临床确诊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经棘突间人路直接穿刺椎间盘脱出组织并注射600 U胶原酶.随访时间为半年~3年,回顾性分析随访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治愈59例,治愈率为77.6%(59/76),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9.5%(68/76).其中32例进行了MRI随访(术前、术后7 d、1个月、3~24个月).3例(3/32)MRI复查发现椎间盘变窄,17例(17/76)出现一过性下腰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棘突间入路直接穿刺脱出的椎间盘组织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健;庄文权;杨建勇;陈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杂型心脏病(CCHD)MRI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对38例CCHD进行双翻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DIR-FSE)、快速电影(Fast-Cine )及SE T1WI序列MRI及心脏B超检查,其中8例行X线心血管造影.分析MR成像质量及显示病变情况,并与B超及X线造影对比.23例经手术者对照手术所见. 结果 DIR-FSE的图像质量较SE T1WI的高,检出病变更确切.DIR-FSE结合Fast-cine共检出主要畸形106个及合并畸形75个,与8例X线造影有较高检出符合率(97.62%),与23例手术所见101个畸形完全一致,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较B超高. 结论黑血技术D-IR-FSE结合白血技术Fast-cine成像可准确有效地诊断CCHD.
作者:李文美;李谷买;龙莉玲;黄仲奎;叶伟;宋英儒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