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膺复体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邵方;周强

关键词:颌骨缺损, 膺复体, 修复
摘要:颌骨肿瘤切除术后会造成颌骨缺损,不但面部外形凹陷,而且会造成患者咀嚼、发音、吞咽、呼吸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笔者自1987~1999年对8例肿瘤术后颌骨缺损患者制作了膺复体修复,不仅恢复了患者的面部外貌,而且也较大程度的恢复了患者的原有功能,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配合药物封闭治疗指部腱鞘炎246例

    我科自1996年4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本病患者246例,经推拿治疗、药物封闭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246例中,女性230例、男性16例,年龄25~58岁。拇指发病者211例、食指发病者12例、中指发病者9例、二指同时发病14例,病程长1年6个月、短2个月。临床表现为患指局部疼痛无力,晨起疼痛较剧,稍活动反而好转,患指伸屈受限,有弹响及“扳机状”现象,严重时手指常见交锁在屈曲或伸直位,检查时可触及局部皮下有硬结节,手指屈伸时可随之稍活动,并有弹动感,局部压痛明显。

    作者:宫振兴;宫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局部注射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总结1997年10月~1999年12月门诊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按摩,患侧被动牵伸治疗的38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年龄在2~6个月间。结果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3个月。375例经1~4次注射后,包块消失,肌肉变软,头颈偏斜明显好转。5例经3次注射后,胸锁乳突肌明显挛缩。结论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手法矫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近期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德文;刘正全;唐盛平;刘传康;李明;覃佳强;刘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烧伤病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不仅要成功的抢救大面积、特重度烧伤病人,我们还应注重提高烧伤患者的生命质量。烧伤患者虽经抢救脱离险境,但所造成的生理、心理损害均影响烧伤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淑兰;刘秀荣;彭建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器治疗术后的康复护理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四肢骨折中常见的一种,过去手术多采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传统方法治疗,骨感染和踝关节功能受限的并发症较多。我院自1994年~2000年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胫骨和刨面处理,通过术后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有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M-2SC-A型温热磁振治疗仪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分析

    我科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HM-2SC-A型温热磁振治疗仪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等39例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资科与方法39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短5d,长13年,其中有颈椎病8例、肩关节周围炎10例,腰腿痛6例、肌紧张性疼痛4例、三叉神经痛3例,肋间神经痛2例、慢性胃炎5例、褥疮1例,均采用日产HM-2SC-A型温热磁振治疗仪患处治疗,多采用对极疗法,即两极板同时对准治疗部分,每次10~20min,通常15min,比较适宜,1次/d,10次为1疗程。

    作者:沈慧英;柴梦英;姚连娣;齐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华蟾素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质量评价分析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7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2组进行联合化疗。A组37例应用华蟾素联合NP方案,B组35例为单纯NP方案。结果 A组在总的缓解率、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均高于B组。结论华蟾素联合NP方案可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玲;刘城林;金学军;刘丽萍;张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关节松动术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随年龄增长而症状逐渐加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显著的症状是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步态、关节的柔韧性及肌肉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肌力改变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程中有重要意义[1]。我科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关节松动技术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眼化学烧伤的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理想的眼化学烧伤治疗方法。方法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将36只酸、碱眼化学烧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将34例(52眼)眼化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动物组。结果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眼感染率及角膜溃疡、穿孔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是一种理想的角膜覆盖材料,对眼化学烧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长辉;易敬林;曾元临;辛国华;毛远桂;李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及术后随访

    目的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股骨上段模拟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骨密度(BMD),分析其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12根新鲜股骨中上段模拟髋关节置换术,改良DEXA测量手术前后假体柄周边骨密度。结果改良DEXA法可以去除金属假体柄的干扰,定量分析股骨上段骨密度。股骨上段BMD的分布规律在不同标本、假体插入前后均相似。结论改良DEXA法可准确测定股骨上段假体周边骨密度。

    作者:周强;章允志;王立勋;林祥通;张锦明;黄煌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伤科接骨片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消肿、止痛效果观察

    我科从1995~1998年通过两组病例的治疗对比,结果伤科接骨片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阳;廖劲松;廖世文;袁永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

    笔者在8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强刺激手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效宇;鞠诣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聚羟基乙酸无纺网设计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适用研究

    目的观察接种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后,一定设计的三维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中的降解性。方法取乳兔肋软骨细胞,接种于PGA支架材料上,经体外培养,体内皮下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一定时间取材,观察PGA纤维在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软骨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可见基质产生,未见纤维降解迹象;体内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4周后,新生软骨内仍有较多PGA纤维;8周时PGA纤维已基本消失;12周软骨细胞成熟,基质分泌丰富,未见任何PGA存留迹象。结论一定设计的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适合其生物降解性要求。

    作者:孙安科;陈文弦;李东军;崔鹏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针刀加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45岁,左侧5例,右侧25例,病程短2月,长5年。以上病例全部经摄X线片检查,确诊无骨质病变。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在肱骨外上髁处找压痛点定位后,局部碘酒、酒精消毒,铺消毒孔巾,局部1%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麻醉应彻底,而后右手持小针刀垂直刺入达到骨膜,刀刃面与肱骨平行,垂直拔铲3~5次,而后改为刀刃面与肱骨垂直,再拔铲3~5次,而后出针,拔火罐10min后,局部消毒敷料用胶布粘牢,术后7d复查。

    作者:薛军;康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改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疼痛及下肢功能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与标准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疼痛、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50例病人中,39例得到随访,平均10.5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近期疗效较肯定,是一种较安全、创伤小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思宇;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盘内外注射胶原酶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穿刺和注药均在C臂X线定位和监视下进行,根据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给药方法注射胶原酶。结果胶原酶注射后2周、3个月及1年的成功率分别是:80.0%、77.4%、77.4%;腰痛发生率分别是86.4%、42.4%、37.3%。腰椎不稳发生率分别是76.7%、18.6%和1.7%。结论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波;高崇荣;黄焕森;陈金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术并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矫治腰椎退行性侧凸止痛和改善下肢神经根症

    目的探讨成年人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4例成人腰椎退行侧凸,采用短节段中华长城、CD或AF撑开凹侧一般3~4个椎体,使脊柱基本达到生理行纵向直立位。选择合适直径的椎间植骨融合器(BAK Cage)从后路45°角置入椎体间隙并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本组14例腰痛完全消失,神经症状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2年,复发3例,经保守治疗均有所缓解。结论腰椎退行侧凸经手术治疗可以大限度减轻病人腰椎及下肢神经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樊伟林;路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疗法浅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LDP)是骨科、康复科常见的病种。1996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第二届全国LDP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保守治疗仍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而有效的疗法[1]。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而使症状消失或减轻,而牵引疗法是众多的保守疗法中的常用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的牵引疗法,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作者:李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手术矫治和康复训练

    我们从1986年以来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其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者6例,报告如下,并加以讨论。

    作者:任林保;赵溪林;张仁礼;王升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强度He-Ne激光对压疮愈合462例疗效观察

    压疮是瘫痪病人和久病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为了加速压疮刨面的愈合,我科与有关科室配合,在更换敷料(换药)的同时,加用低强度He-Ne激光理疗,有效的缩短了刨面愈合时间,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郭生玉;郭涛;徐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在脊髓损伤中改善血供与加重损伤的双重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伤前30min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及其抑制剂(L-NAME),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NO对伤段脊髓血流(SCBF)的影响,并评估NO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作用。结果 L-Arg改善了伤段SCBF,但加重了脊髓损伤。适当剂量的L-NAME降低了早期的SCBF,却改善了神经功能。然而大剂量的L-NAME由于长时间的抑制了NO的产生,导致了脊髓长时间的缺血,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 NO的过度释放加重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而过度抑制也同样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秀会;王子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