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勤;温平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一种自然预后较差的血管疾病.本病在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国外Parodi等[1]于1991年应用ESG(endovascular stent-graft)治疗肾下腹主动脉夹层,199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首先将ESG血管腔内置入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和夹层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2].国内近年来也有应用此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成功的病例报告[3].笔者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崔进国;潘新元;梁志会;郭彬;田慧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2~14岁儿童髋关节CT正常表现. 资料与方法对57例2~14岁儿童66个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图像. 结果发现2~14岁儿童髋关节由于髋臼、股骨头及大小粗隆、坐骨骨骺的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出现股骨头透亮环征、新月征及髋臼钙化簇征,还可见小凹征和股骨头大小粗隆及坐骨骨骺的CT表现. 结论 CT可清楚显示儿童髋关节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改变,熟悉这些改变可减少误诊.
作者:冯素臣;裴京哲;卢艳丽;杨俞;屈辉;王云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肺硬化性血管瘤少见,其影像学表现报道不多.笔者搜集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袁涛;于铁链;曹阳;白人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29岁.右下颌骨区肿物逐渐增大1年余,质硬,无波动感,无压痛,约3.0cm×2.5cm大小,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作者:张伟;武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和限度.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例颅底软骨肉瘤,均行CT及MRI平扫.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 结果 11例CT上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MR 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伴有高密度点状出血灶,T1WI呈以低信号为主夹杂高信号出血灶,T2WI呈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8例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信号及密度改变与病理相符. 结论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相符.CT和MRI是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建华;王钢;陈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乙酸注射对正常兔肝肾组织破坏作用的大小,比较乙酸和无水乙醇的灭活效果. 材料与方法健康家兔20只,实验动物分4组:经肝实质注射乙酸组6只,经肝实质注射无水乙醇组6只,经股动脉插管肾动脉灌注乙酸组4只,经股动脉插管肾动脉灌注无水乙醇组4只,血管内组观察肾动脉及其分支动态造影表现,标本作病理检查,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肝实质注射乙酸及无水乙醇两组坏死区的平均直径无显著性差异,乙酸灌注组坏死范围和程度比相同剂量无水乙醇组广泛且严重. 结论肝实质注射乙酸和肾动脉灌注乙酸均可导致凝固性坏死改变,相同剂量的50%乙酸破坏作用超过无水乙醇.
作者:明建中;马明平;周义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NSV)的MRI、MRA表现,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资料与方法对6例怀疑CNSV的病例进行常规MRI及MRA扫描,分析常规MRI病灶的大小、分布、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及MRA血管情况. 结果 6例临床怀疑的脑部血管炎,5例临床仅表现头痛症状,无语言及肢体运动障碍,体检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1例有左侧上肢乏力,体检左侧上肢肌力Ⅲ°.MRI显示2例病灶位于双侧,病变涉及灰白质.4例病灶位于单侧,主要位于白质内,分布以额顶叶为主.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后2例双侧病变有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1例单侧病灶显示轻微斑片状强化,强化灶模糊.MRA 4例单侧病变显示病侧相应供血动脉的闭塞及分支减少. 结论联合常规MRI及MRA成像,可以确定脑内病变的血管性起源.结合临床表现,CNSV的诊断可以确立.
作者:初曙光;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X线与计算机的结合是数字化放射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使用中对其维护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现就笔者使用Hologic DirectRay Chest System(Model DR 1000C)的维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35岁.不明原因胸闷1个月.查体:Bp ll6/62mmHg,左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主动脉弓发育异常,呈双主动脉弓畸形,左前弓相对较租,右后弓发育较细,双弓形成一个完整性血管环,包绕气管和食管.左前弓和右后弓可见3个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5cm、3.5cm和3.5cm.升主动脉发育正常,降主动脉发育较细.降主动脉位于右侧.
作者:赵月芹;范占明;张兆琪;晏子旭;马晓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36岁.1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四肢抽搐伴口角流涎、昏迷3min,自行缓解.此后长时间未复发,直至就诊3天前发生上述症状,2min后自行缓解.查体和生化检查无异常.
作者:袁浚;罗国耀;李恒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26岁.因外伤入院.查体:左上臂疼痛、肿胀、畸形伴功能受限.X线检查示左肱骨中段呈长梭形囊状膨胀透亮区,约14.5cm×4.6cm,骨皮质菲薄,周边伴有不同程度硬化,其囊内中下部见条索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外侧缘骨皮质部分缺损,约0.6cm,无骨膜反应(图1).
作者:洪环得;刘建成;张军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13岁.发现腹部肿物1年余.查体:患者无发热、腹痛,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腹部可触及肿物,范围较大,略有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建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 A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哈-森病(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 HD)、纹状体黑质变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 SND)、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神经变性性疾病均伴有脑铁在一定区域呈规律性异常沉积,同时有氧化应激存在.在正常情况下脑铁沉积逐渐增加且与年龄相关,但并不表示功能异常,而在这些疾病中脑铁沉积与年龄不符为病变的特征之一,而且可能意味着特殊的关系[1,2].20世纪80年代,MRI作为一种诊断方法使用不久即发现其图像变化与脑铁沉积有关.脑组织的病理研究表明,MRI能反映区域性脑铁的含量和脑功能状态的关系,通过对神经变性性疾病脑铁的定量研究可能为其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变化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早期线索.
作者:王劲;张雪林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成人脑白质病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资料与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63例脑白质病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血管性脱髓鞘42例,硬化性脱髓鞘7例,感染性脱髓鞘6例,中毒性脱髓鞘4例,脑白质营养不良性脱髓鞘4例.CT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MRI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长T2信号. 结论 MRI较CT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白质异常,准确地反映病理改变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脑白质病变的诊断水平.
作者:杜秀勤;温平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33岁.5天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上腹占位性病变入院.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查体:心肺(-),腹部平软,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作者:邰迎吉;张炜;邹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经皮肝穿刺对肝肿瘤行各种局部治疗是近几年来肝癌介入治疗的重大进展.其中无水酒精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治疗小肝癌因其简单、方便、安全,费用低廉,疗效满意而在临床广泛开展.但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酒精渗透能力有限,需较大剂量和多次多部位注射才能使肿瘤完全坏死[1],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各种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而且部分患者对酒精过敏.
作者:刘亚洪;彭志康;全显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术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136例,其中行1~5次TACE后Ⅱ期手术切除79例(TACE组),按治疗方式不同分4组,A组:仅灌注化疗药物11例,治疗1~4次;B组:化疗药+碘化油栓塞33例,治疗1~5次;C组:化疗药+碘化油+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3例,治疗1~3次;D组:化疗药+碘化油、无水乙醇、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2例,治疗1~3次.单纯手术57例(非TACE组),用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digoxigenin nick-end labeling)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标本Bcl-2和Bax蛋白表达. 结果 TACE组的A、B、C、D各组HCC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非TACE组;而Bcl-2蛋白表达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比值TACE组的A、B、C、D各组均显著低于非TACE组. 结论术前TACE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比值使HCC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肖恩华;刘辉;罗建光;伍玉枝;王云华;周顺科;谭利华;谭长连;朱晖;沈树斌;李德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23岁.左上腹胀痛3天就诊.体检:左上腹扪及一包块,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较固定.左肾区叩痛明显.血常规:WBC 11.8×109/L,RBC 5.85×1012/L;尿常规:蛋白 1.0g/L.彩超检查:左肾体积增大,上、中极向外突出一11.3cm×8.9cm大小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内不均质,见有3.7cm×2.1cm大小无回声区.CDFI:肿块内部见点状血流信号.
作者:周万军;殷好治;傅晓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的因素. 资料与方法回顾复习肺内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438例,观察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病变的性质、病灶大小、位置、有无空腔)、操作相关因素(患者的体位、胸膜穿刺次数、活检所用时间、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对所有观察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对气胸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1)438例中59例(13.5%)发生气胸,其中4例(0.9%)需胸部导管引流.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F=2.088,P=0.038)、胸膜穿刺次数(χ2=34.87,P<0.001)、活检所用时间(F=4.209,P<0.001)、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χ2=8.50,P=0.004)、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F=4.842,P<0.001)均是影响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2)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膜穿刺次数(wald χ2=18.654,P=0.0001)、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wald χ2=10.659,P=0.001)和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wald χ2=10.169,P=0.001)被列入回归方程. 结论胸膜穿刺次数、穿刺路径经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和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是影响气胸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振国;张雪哲;王武;卢延;任安;洪闻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0例均于检查后1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 结果胃壁低密度层增厚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1.55mm±0.55mm和7.71mm±2.33mm;强化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51.98HU±9.35HU和87.95HU±18.79HU,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结论 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晓丹;高剑波;李荫太;郭华;杨学华;周志刚;陈学军;杨晓鹏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