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花;于铁链;张云亭;刘国栋;陆国庆;范红
常规MR对比剂的应用在临床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方面较前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满足临床的需要.靶向对比剂的出现,从不同的方面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将对比剂的使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绝大多数靶向对比剂是由载体介导到达靶位点,这就要求载体本身与靶位点具有特异性、高度的亲和性和稳定性.
作者:姜庆军;刘士远;肖湘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47岁.7天前无诱因出现右侧头部及眼部持续性疼痛,伴呕吐,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随后头痛逐渐加重并扩展为全头痛,进食差,嗜睡,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董益国;张金玲;刘白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和超声表现.结果 CT及超声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高,其主要特点为囊壁及分隔的不规则增厚、囊壁结节、钙化,囊液混浊,实性部分增强后强化,实性部分或分隔上出现彩色血流.结论 CT及超声检查对囊性肾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者可误诊为良性囊肿,应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作者:李萍;房世保;路晓东;范玉英;孙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MRI表现及其与转移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和20例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矢状位、横轴位).分析两者引起的压缩骨折MRI征象,包括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及信号改变、椎间盘增厚、椎体内真空现象和椎旁软组织形态.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两者在椎体和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体内真空现象、椎旁软组织形态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形态及信号,与转移瘤之间有显著差异,大多能对二者做出鉴别诊断.
作者:王荣仁;杨振海;尹智;华锐;廉宗澂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1例创伤患者,全部行伤患处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MPR、VR、SSD重建,分析比较几种方法重建图像对各部位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颅面骨创伤3例,颈椎6例,肩关节6例,肘关节5例,膝关节10例,踝关节9例,骨盆12例.横断面扫描显示出骨折及脱位50例(98.0%),SSD重建明确诊断47例(92.2%),VR重建明确诊断49例(96.1%),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3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情况一目了然;MPR法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 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应以横断面扫描信息为基础,根据部位及伤情结合以MPR、SSD、VR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临床诊治及随访提供全面、精确而直观的信息.
作者:史丽静;田建明;王培军;李晓兵;毕永民;王敏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联合运用多种MRA序列和/或3D FSPGR序列观察正常国人的Willis环形态及其类型.资料与方法行MRA检查的正常国人167例.图像分析采用联合分析方法,根据Willis环完整情况将Willis环形态分为Ⅰ型(Willis环完整)、Ⅱ型(Willis环前循环完整后循环不完整)、Ⅲ型(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后循环完整)、Ⅳ型(Willis环前、后循环均不完整),然后根据组成血管发育情况,各类型又分成典型型、变异型、发育不良型和混合型4种亚型.结果 167例正常国人中,Ⅰ型占44.31%(74/167),Ⅱ型占41.92%(70/167),Ⅲ型占6.59%(11/167),Ⅳ型占7.19%(12/167).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64.97%(217/334),前交通动脉显示率为87.43%(146/167),A1段发育不良者占5.69%(19/334),未显示者占1.80%(6/334).P1段发育不良者占12.87%(43/334),未显示者占1.20%(4/334).结论利用MRA对正常国人Willis环形态进行分型,可为今后有关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陈述花;于铁链;张云亭;刘国栋;陆国庆;范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27岁.左腰腹部胀痛半个月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偶有尿频和排尿困难.左肾区叩击痛,左上腹部轻压痛.尿培养:大肠杆菌(+).B超提示左肾下极占位性病变.
作者:吕永革;王建华;罗帝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29岁.干咳1个月入院.无发热、胸痛、咳血等症状.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右肺门上一类圆形阴影,边缘光整.右侧位示病变位于右肺门上方气管后缘(图1).CT扫描: 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后壁旁可见一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外缘光整,大小约2.5cm×2.5cm,密度均匀,CT值57HU.肿块与支气管后壁无分界,纵隔内结构正常.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图2).MR平扫示: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后壁旁一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灶,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图3、4).
作者:高建华;惠萍;张瑞平;谷洪;张茂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诊断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其中CT、超声检查15例,脑血管造影12例,MRI检查3例.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T表现为:眼球突出,眼上静脉扩张和海绵窦增大(15/15),眶内软组织肿胀(9/15)和眼外肌肥厚(10/15).MRI表现与CT大致相同,MRA可立体显示扩张的眼上静脉和瘘口(2/3).脑血管造影于动脉期可见患侧海绵窦扩大显影并眼上静脉逆向充盈显影(12/12),并可见瘘口显示(11/12),压迫患侧颈总动脉,健侧颈内动脉造影可见患侧颈内动脉和海绵窦显影(9/12).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眼上静脉和海绵窦区的异常血流信号(15/15),并能准确评价颈内动脉各段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各种手段综合应用才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柳曦;周承凯;孔祥泉;冯敢生;韩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肾筋膜减压平面的解剖及其在腹膜后病变CT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搜集37例腹膜后病变病例,其中急性胰腺炎23例,肾及肾周病变14例.均采用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在CT上均可见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肾筋膜和桥隔增厚.结论将肾筋膜减压平面分为肾前筋膜前平面、肾前筋膜后平面、桥隔旁平面、肾后筋膜前平面及肾后筋膜后平面有助于加深对腹膜后病变CT表现的理解和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胡东劲;严建春;张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29岁.主诉胸背痛,无明显外伤史.外院胸片示:两肺野多个结节影,考虑为肺转移瘤.查体:患者身材矮小,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面呈紫红色,四肢皮肤出现紫纹.
作者:李胜国;王仁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57岁.因右季肋部撞伤伴疼痛4h入院.查体:右季肋部一3cm×3cm皮肤瘀斑,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作者:胡强;徐卓群;诸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和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初步经验.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原发疾患分别是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肝癌、胰腺炎和剖宫术后.2例有腹部超声检查.4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造影诊断为MVT.随后留置导管,直接实施尿激酶灌注溶栓及抗凝.结果 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是:(1)SMA及其分支痉挛和显影时间延长.(2)肠系膜上静脉(SMV)延迟显影或几乎不显影.(3)SMV主干或较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4)肠壁增厚,肠腔内对比剂存留和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尿激酶(或组织溶栓剂)和肝素治疗后3~10天复查,上述征象消失,SMV显影时间正常,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亦改善,免去了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SMA造影为临床怀疑MVT时直接观察SMV血流状态的准确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实施经SMA导管尿激酶灌注溶栓及观察疗效.
作者:张立仁;吴旬;谈非;孙静;张欣虎;王世华;吴继东;靳雨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50岁.右小腿下段轻微肿胀、疼痛感10年.近1年疼痛加重并外形改变就诊.X线片示:右侧胫骨中、下段多发囊性破坏区,周围骨质明显硬化,其中大囊约9.0cm×3.5cm,膨胀性改变,内见粗大骨小梁,呈多房状,骨皮质变薄、连续,胫侧见骨膜反应,骨髓腔消失.腓骨下段不均匀性骨硬化.胫、腓骨均示畸形(图1).X线诊断:(1)长骨造釉细胞瘤;(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作者:赵艳丽;刘冬;王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提高对类鼻疽肝脓肿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经血培养和类鼻疽抗体检查证实的类鼻疽肝脓肿患者2例,均行腹部CT检查.结果类鼻疽肝脓肿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肝内多发小脓肿聚集成蜂窝状,小脓腔直径约2~3mm,常伴有多发脾脓肿.结论类鼻疽肝脓肿确诊一般依赖病原体鉴定,但出现CT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传资;李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58岁.因咳嗽大咯血急诊收入院.查体:血压90/70mmHg,右下肺满布湿罗音,心率110次/min.实验室检查:Hb 70g/L.X线平片及胸部CT平扫意见:右肺感染,考虑为肺结核合并感染,右侧支气管扩张.
作者:黄为宁;曹长健;王劲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48岁.因右下腹包块半年余入院.查体:右下腹可触及3.0cm×4.0cm包块,压痛,移动度小,大小便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8.9g/L;G 0.72;L 0.25;M 0.03;RBC 4.44×1012/L;HGB 141g/L;PLT 265g/L.
作者:李蓓;张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优势.资料与方法对35例疑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行DCE MRA扫描,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35例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图像,其中8例正常,27例异常.结论 DCE MRA为新的MRA技术,克服了常规MRA及对比增强MRA的缺点,成像效果与DSA相仿,因此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葛雅丽;郑敏文;张劲松;魏梦琦;李科;卢成哲;宦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金属支架与塑料支架(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95例实施经皮穿肝胆总管支架置入术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其中61例置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支架组),34例置入10F塑料内涵管(内涵管组).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或至少术后1年.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支架开通率.结果支架组患者的30天死亡率(6/61,9.8%)低于内涵管组(9/34,26.5%,P<0.05).支架组30天再阻塞率(15.0%)和并发症发生率(16.4%)均明显低于内涵管组(分别为32.4%和29.4%,P<0.01).支架组中位开通期(230天)和中位生存期(224天)明显长于内涵管组(分别为90天和94天,P<0.01).结论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临床疗效优于内涵管置入术.
作者:郭元星;李彦豪;陈勇;陈平雁;罗鹏飞;李勇;单鸿;姜在波;李铁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何建才;杨培金;米国强;孔祥臣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