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多因素研究

刘美兰;吴文源;李春波;张学梅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心理社会, 胃泌素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征和相关生化特点。方法对进行胃镜检查的 31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和生活事件量表 (LES)评定,并同时测定血清胃泌素和一氧化氮 (NO)。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 SCL- 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分值较高, LES总分及工作问题分也显著升高。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而 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其心理、社会因素及生化特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改善视功能的作用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占 36.9%~ 69.4% [1],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近年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有效手段。我们对 35例氩激光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琦;徐锦堂;冯广忠;崔浩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

    1996~ 2000年收治脑瘫患儿 235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患者 235例,男 172例,女 63例;年龄 2~ 6月 37例, 7~ 12月 68例, 1~ 3岁 89例, 3~ 6岁 41例。根据病情分型:中枢协调障碍 28例,痉挛型 135例,手足徐动型 20例,共济失调型 16例,低张力型 24例,混合型 12例。继发癫痫 15例,合并语言障碍 62例。

    作者:马香桃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太极拳健身作用探讨

    太极拳是个具有中国传统健身特色的运动项目,是以拳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的方法;以心静体松、连贯圆活、柔缓均匀、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意识动作和呼吸紧密配合达到延年益寿,祛病强身的功能,中医认为“气血”与精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并有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而太极拳锻炼即可保持经络通畅、气充血旺,具有祛病强身的作用。

    作者:褚宇帆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奥托博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中药溶栓醒脑制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Background:Herb preparation for dissolving thrombus and awakening the mind,which was small pills made of over 20 herbs such as leech etc,was produced in the Jilin Herb manufacturing company under the guard of the nervous internal medicine and its effects has been proven by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张英杰;邱久立;马明义;侯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运动处方的发展与高校实施运动处方的前景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不同人的健康状况,制定出适合个人状况的运动程序,用处方的形式来确定健身或体疗的负荷内容与负荷量的方法。 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等发表了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在体育过程中应用运动处方的广泛关注。随后德国的肖立赫以及英国里兹大学的 RE摩根和 GT亚当逊等创造了一种巡回锻炼法,这是初的运动处方模式。德国阿肯是世界性长跑热的积极倡导者,他于 1947年倡导“长距离慢跑”,即健身跑,提出利用医疗步行、健身跑防治心脏病和癌症的运动处方。德国霍尔曼研究所自 1954年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研究,制定出健身运动处方,并明确指出,在几年之内,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为人脑制定运动处方”将是体育运动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劳伦斯和他的同事们应美国太空署的要求,为宇航员制定运动处方,根据体质变化不断调整运动量。自 1965年起对宇航员实行了一套全新

    作者:翟均;邢红林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多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征和相关生化特点。方法对进行胃镜检查的 31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和生活事件量表 (LES)评定,并同时测定血清胃泌素和一氧化氮 (NO)。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 SCL- 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分值较高, LES总分及工作问题分也显著升高。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而 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其心理、社会因素及生化特点。

    作者:刘美兰;吴文源;李春波;张学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儿童脑电图纺锤波变化分析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CP)儿童脑电图纺锤波变化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检查 179例 CP儿童脑电图并对其中有纺锤波变化者进行分析。结果 CP儿童纺锤波变化中缺失占 72%,且双侧痉挛型纺锤波双侧缺失占 83%。结论儿童纺锤波的变化可作为观察 CP儿童脑器质性损害的指征之一。

    作者:张洁;蒋积定;罗织云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扬刺法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04例报告

    1998~ 2000年,笔者采用针灸、推拿及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10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男性 82例,女性 22例,年龄 17~ 62岁,平均 34.3岁,病程 1 d~ 3个。 方法: (1)温针灸疗法:取阿是穴 (俯卧位、在患侧骼嵴中点下 3~ 4 cm处,按之压痛,可触及软组织“条索状”硬物 )采用扬刺法,用 1.5~ 2寸毫针在压痛点正中直刺一针,并于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然后将艾绒捻于针柄上施以温针灸,待艾绒烧尽,再烧一次而取针。 (2)同时配合推拿:取针后按揉片刻,先用拇指与神经呈垂直方向左右弹拔分筋两三分钟,再顺神经走向理筋复位 5 min,然后采用滚法操作, 1次 /d, 5次为 1个疗程。 (3)中药外敷:马钱子 20 g,制川乌 15 g,制草乌 15 g,羌活 20 g,独活 15 g,归尾 15 g,赤芍 15 g,川芎 15 g,红花 20 g,桃仁 10 g,续断 15 g,细辛 10 g,鸡血藤 20 g,伸筋草 20 g,牛膝 15 g,桑寄生 15 g,黑老虎 20 g,苏木 20 g,乳没 10 g,威灵仙 15 g,将上述中药装入布袋,置于铝锅内煮沸,用毛巾浸一两分钟后外敷患处 10~ 15 min,每天一两次于推拿后进行。

    作者:潘长青;唐了香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火把花根片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晨僵效果体会

    Background: Rheumatoid arthritis is a kind of chronic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 that invade mainly in articulation. In the early time, it shows wandering pain and dysfunction, and in the late time, it shows stiffness、 deformation of articulation and lose of function. There is no special and nonpoisonous side- effect effective drug now. Huobahuagen is a kind of special Chinese drug in Southwest, its main ingredients are biological base、 terpines、 lactone、 phenol acid etc. could inhibit inflammatory capillary permeability, decrease exudation and inhibit proliferation.

    作者:严成明;胡娅丽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舌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对 92例小儿脑瘫患者,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舌针、穴位注射与药物治疗组各 4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92例均系住院脑瘫患儿,诊断及分型符合 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其中男 6O例,女 32例,就诊年龄 5岁以上 64例,~ 10岁 21例,~ 15岁 7例。其中四肢瘫 15例,双下肢瘫 49例,偏瘫 2 8例。痉挛型 59例,手足徐动型 18例,共济失调型 5例,混合型 10例。

    作者:陈柏志;陈廷辉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眼外肌麻痹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麻痹性斜视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 100例麻痹性斜视的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作治疗观察。结果低频脉冲电刺激对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外伤性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显著,其他病因引起的麻痹性斜视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麻痹性斜视应及早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恢复眼球运动、改善复视症状和纠正斜视方面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潘翠环;郭露萍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P300潜伏期对达纳康的疗效反应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 P300潜伏期 (P3PL) 对达纳康的疗效反应及其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AD 15例,神经衰弱患者 7例,达纳康 80 mg 2次 /d,治疗 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和 P300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达纳康治疗后 MMSE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 AD患者 P3PL较治疗前明显缩短( P< 0.05),而神经衰弱组无显著变化。判别分析表明,以治疗前 P3PL及其治疗前后变化量共同区分 AD和神经衰弱,其特异性可提高 14%,准确率提高 7% (P=“0.0213)。“ 结论达纳康可明显改善痴呆患者和神经衰弱患者所伴有的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并对 AD患者的 P300潜伏期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达纳康治疗后的 P3PL改变可提高 AD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作者:王晓红;解恒革;刘军生;王鲁宁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继教园地思考题答案(第5卷第10期上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新型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步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0例曾配戴标准式踝足矫形器患者使用动力式踝足矫形器,用目测法观察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对患者行走时步态周期的影响。结果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可在矢状面允许踝足有背屈和跖屈活动,患儿的步态更接近正常。结论使用动力式踝足矫形器能更好地改善步态,增加稳定性。

    作者:易南;王冰水;李玲;牟翔;王晓莉;王焱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智残儿童操作运用教具的若干问题

    智残儿童由于其感知觉以及语言的缺陷和障碍,影响其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使得他们的表象特别贫乏,思维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对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需借助于具体的能够动手操作的直观教具。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讲,通过实物操作,儿童可以通过亲身实践、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既能帮助他们建构知识又能诱发他们主动学习探索。因而操作学习通常是智残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具体运用操作材料时我们教育者还应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李永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 188例老年受试者进行电脑化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测试;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上行走、起立-走、闭眼单足站立、强化 Romberg检查、前庭步测试、改良 Wolfson测试、垂直 X书写的测试。结果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上行走、垂直 X书写测试、改良 Wolfson测试、前庭步测试结果表明常锻炼的老年人平衡能力比不常锻炼组明显好( P<0.05, P< 0.001)。结论体育锻炼对延缓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退行性变化有积极作用。

    作者:肖春梅;李阳;梁晓杰;叶春;刘冬梅;陈瑞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综合训练

    人类的发音器官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它由 3大系统组成,即动力系统、震动系统、共鸣系统,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协调完成语言的功能。脑性瘫痪 (脑瘫 )患儿由于脑损伤累及支配舌、咽及喉部肌肉的运动中枢而产生构音、发音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社会交往与交流的发育。正确评价与治疗脑瘫患儿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已成为现代康复的重点内容之一。对 1999年 4月~ 2001年 1月收治的 28例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佳;覃蓉;肖曙光;扬伟红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Bobath技术对病毒性脑炎偏瘫患儿的康复疗效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 Bobath技术对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 34例 (康复组 ),应用 Bobath技术对偏瘫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康复组患儿 Fugl- Meyer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Bobath技术可明显改善偏瘫患儿的肢体功能。

    作者:李哲志;冯晶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涉毒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分析

    该文对初涉海洛因者进行了人口学、精神心理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 2000年 1月~ 2000年 8月在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被强戒人员中选择是初涉毒品者共 66例,其中男性 41例,女性 25例。入组标准: (1)系初涉毒品者,未产生依赖,无戒断反应。 (2)无严重躯体疾病。 (3)无重性精神病。

    作者:柳昌杰 刊期: 2001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