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影响因子:1.38
  • 创刊:1997
  • 周期:周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辽宁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2001年21期文献
  • 扬刺法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04例报告

    1998~ 2000年,笔者采用针灸、推拿及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10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男性 82例,女性 22例,年龄 17~ 62岁,平均 34.3岁,病程 1 d~ 3个。 方法: (1)温针灸疗法:取阿是穴 (俯卧位、在患侧骼嵴中点下 3~ 4 cm处,按之压痛,可触及软组织“条索状”硬物 )采用扬刺法,用 1.5~ 2寸毫针在压痛点正中直刺一针,并于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然后将艾绒捻于针柄上施以温针灸,待艾绒烧尽,再烧一次而取针。 (2)同时配合推拿:取针后按揉片刻,先用拇指与神经呈垂直方向左右弹拔分筋两三分钟,再顺神经走向理筋复位 5 min,然后采用滚法操作, 1次 /d, 5次为 1个疗程。 (3)中药外敷:马钱子 20 g,制川乌 15 g,制草乌 15 g,羌活 20 g,独活 15 g,归尾 15 g,赤芍 15 g,川芎 15 g,红花 20 g,桃仁 10 g,续断 15 g,细辛 10 g,鸡血藤 20 g,伸筋草 20 g,牛膝 15 g,桑寄生 15 g,黑老虎 20 g,苏木 20 g,乳没 10 g,威灵仙 15 g,将上述中药装入布袋,置于铝锅内煮沸,用毛巾浸一两分钟后外敷患处 10~ 15 min,每天一两次于推拿后进行。

    作者:潘长青;唐了香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27例报告

    为了探讨脑性瘫痪 (脑瘫 )康复效果,几年来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 27例取得初步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资料均为我科住院及门诊患儿 27例,男 19例,女 8例。年龄 50 d~ 5岁,平均年龄 2岁。全部病历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确定的诊断标准。其中语言发育迟缓 20例,流涎 5例,头小 6例,尖足 7例,交叉腿 10例,足内、外翻 6例,癫痫 2例,智力低下 21例,视力障碍 3例,听力障碍 2例。临床分型:痉挛性脑瘫 19例,其中四肢强直性脑瘫 2例,弛缓性脑瘫 17例。实验室检查:头颅 CT检查 18例,其中 11例有脑室扩大, 7例正常。

    作者:史丹凤;王玲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四联降阶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晨僵、疼痛的改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急易导致关节畸形,肌肉萎缩,引发永久性功能障碍,从 1995年开始采用四联降阶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续逊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对血管性痴呆康复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醒脑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配合神经活素治疗,神经活素组单纯应用神经活素进行治疗。观察 3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 (HDS)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值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 3组痴呆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P<0.01)。醒脑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神经活素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治疗血管性痴呆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雅君;朱茜;贾晓燕;李秉艳;李晓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短时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量化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一小时”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对中学生身心指标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调查。结果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一学期后中学生身体发育形态、功能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钱建龙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运动处方的发展与高校实施运动处方的前景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不同人的健康状况,制定出适合个人状况的运动程序,用处方的形式来确定健身或体疗的负荷内容与负荷量的方法。 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等发表了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在体育过程中应用运动处方的广泛关注。随后德国的肖立赫以及英国里兹大学的 RE摩根和 GT亚当逊等创造了一种巡回锻炼法,这是初的运动处方模式。德国阿肯是世界性长跑热的积极倡导者,他于 1947年倡导“长距离慢跑”,即健身跑,提出利用医疗步行、健身跑防治心脏病和癌症的运动处方。德国霍尔曼研究所自 1954年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研究,制定出健身运动处方,并明确指出,在几年之内,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为人脑制定运动处方”将是体育运动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劳伦斯和他的同事们应美国太空署的要求,为宇航员制定运动处方,根据体质变化不断调整运动量。自 1965年起对宇航员实行了一套全新

    作者:翟均;邢红林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β-内啡肽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运动时的反应

    β- EP是 20世纪 70年代发现几种内啡肽之一,它与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β-抗脂肽共同处于一个前体分子,由垂体前叶分泌的具有鸦片活性的多肽,可以通过与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功能都有影响,从而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本文就目前关于β-内啡肽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及其运动时反应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余鲁军;於卓清;孙开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4例康复治疗体会

    我科在 1999年 12月~ 2000年 12月收治 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均采用大重量瞬时间快速牵引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龄 22~ 48岁,病程不超过 1 d,均有明显外伤史, 4例患者均表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3例胸锁关节以下感觉消失, 1例平第 4肋间隙感觉过敏。 2例四肢软瘫,肌力 0级; 1例双上肢肌力 2级,握力为 0,双下肢肌力 5级; 1例右手握力为 0,左手握力 10 kg,其余肌力 5级; 2例腱反

    作者:郭勇;李方祥;彭海;任玉衡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站立训练对慢性疾病的康复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站立训练对老年妇女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烟台市老年妇女进行站立训练坚持 2年,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坚持站立训练者身体机能状态与心肺负荷能力明显好于不锻炼者 (P<0.01)。结论站立训练是健身方法中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德军;谢在玉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运动性腓肠肌痉挛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在健身运动中,容易发生肌肉痉挛的是小腿腓肠肌。小腿腓肠肌是小腿三头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走、跑、跳跃的蹬地和起跳等动作起重要作用。腓肠肌发生痉挛时,局部肌肉强直坚硬或隆起,疼痛难忍,且一时不易缓解,腓肠肌所具有的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功能有一定的障碍。

    作者:刘瑞峰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太极拳健身作用探讨

    太极拳是个具有中国传统健身特色的运动项目,是以拳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的方法;以心静体松、连贯圆活、柔缓均匀、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意识动作和呼吸紧密配合达到延年益寿,祛病强身的功能,中医认为“气血”与精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并有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而太极拳锻炼即可保持经络通畅、气充血旺,具有祛病强身的作用。

    作者:褚宇帆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巴戟素治疗血管性痴呆改善语言功能的初步探索

    目的探讨巴戟素对血管性痴呆 (VD)患者的智能改善作用。方法采用 MMSE对巴戟素组和脑复康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测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 MMSE总积分分别有显著差异 (P<0.01),两组间治疗后总积分值升高比较没有时显差异 (P>0.05),但巴戟素对语言项目的改善优于脑复康。结论巴戟素对 VD有一定疗效,效果与脑复康大致相等,在语言项目可能优于脑复康。

    作者:梁宏宇;吴伟;陈宏王圭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儿童脑电图纺锤波变化分析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CP)儿童脑电图纺锤波变化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检查 179例 CP儿童脑电图并对其中有纺锤波变化者进行分析。结果 CP儿童纺锤波变化中缺失占 72%,且双侧痉挛型纺锤波双侧缺失占 83%。结论儿童纺锤波的变化可作为观察 CP儿童脑器质性损害的指征之一。

    作者:张洁;蒋积定;罗织云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改善吞咽动作的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目的探讨改善吞咽动作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对 19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改进的方法训练,用才藤 7级分类法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总有效率 89.5%。结论改善吞咽动作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作者:高怀民;于增志;瓮长水;徐军;霍春暖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控制居室尘螨孳生对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控制尘螨孳生对螨过敏性哮喘( DMSA)患者生存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对 43例 DMSA患者卧室中床垫、被褥、沙发和枕头等部位,每季度采集积尘一次,计尘螨数。一年后随机分为控螨组( T组)和对照组( NT组)。 T组采用加强通风、降低温湿度、洗涤吸尘、暴晒物件和改变室内陈设等综合物理措施。 NT组未作特殊处理,每季度作 QOL评估一次。结果 T组尘螨密度明显降低、 QOL评分显著改善,( P<0.05)。而 NT组尘螨密度和 QOL评分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综合物理措施控制尘螨孳生可改善 DMSA患者 QOL。

    作者:谢忠;黄钢;银正民;廖思海;林举达;余忠华;刘国勋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海水浴体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比较海水浴体疗前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海水浴体疗组和对照组共 65例,对比疗养 1个月前后的脑动脉及血流参数变化。结果( 1)海水浴组疗养后与疗养前及对照组疗养后比,心率、血压差别非常显著( P<0.01 );( 2)两组脑动脉显示率无显著差别0.05);( 3)疗养后两组除大脑前动脉的搏动指数无显著差别外,其余各脑动脉参数差别显著或非常显著( P<0.05,P< 0.01)。结论海水浴体疗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氧供应,改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脑动脉硬化状况。

    作者:戴蓉;林玲;林龙;王俊;郑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基因治疗骨质疏松、骨转移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骨保护素 (OPG)转染小鼠胚胎成肌细胞 C2C12后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证实 OPG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对稳定转染 OPG基因的 C2C12细胞的形态、细胞周期等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克隆了人 OPG编码区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OPG。结论人 OPG编码区基因稳定转染的小鼠胚胎成肌细胞生长状态良好, DNA合成旺盛,无诱导细胞凋亡现象,为采用 OPG基因治疗骨质疏松、骨转移癌等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继中;纪宗玲;胡蕴玉;陈苏民;陶惠人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焦虑抑郁障碍发生及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焦虑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 TIA组 76例及卒中组 70例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进行测查。结果 TIA和卒中后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焦虑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抑郁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焦虑抑郁障碍也是 TIA发作后和各种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状。

    作者:刘芳;李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 188例老年受试者进行电脑化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测试;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上行走、起立-走、闭眼单足站立、强化 Romberg检查、前庭步测试、改良 Wolfson测试、垂直 X书写的测试。结果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上行走、垂直 X书写测试、改良 Wolfson测试、前庭步测试结果表明常锻炼的老年人平衡能力比不常锻炼组明显好( P<0.05, P< 0.001)。结论体育锻炼对延缓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退行性变化有积极作用。

    作者:肖春梅;李阳;梁晓杰;叶春;刘冬梅;陈瑞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P300潜伏期对达纳康的疗效反应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 P300潜伏期 (P3PL) 对达纳康的疗效反应及其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AD 15例,神经衰弱患者 7例,达纳康 80 mg 2次 /d,治疗 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和 P300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达纳康治疗后 MMSE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 AD患者 P3PL较治疗前明显缩短( P< 0.05),而神经衰弱组无显著变化。判别分析表明,以治疗前 P3PL及其治疗前后变化量共同区分 AD和神经衰弱,其特异性可提高 14%,准确率提高 7% (P=“0.0213)。“ 结论达纳康可明显改善痴呆患者和神经衰弱患者所伴有的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并对 AD患者的 P300潜伏期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达纳康治疗后的 P3PL改变可提高 AD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作者:王晓红;解恒革;刘军生;王鲁宁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新型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步态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0例曾配戴标准式踝足矫形器患者使用动力式踝足矫形器,用目测法观察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对患者行走时步态周期的影响。结果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可在矢状面允许踝足有背屈和跖屈活动,患儿的步态更接近正常。结论使用动力式踝足矫形器能更好地改善步态,增加稳定性。

    作者:易南;王冰水;李玲;牟翔;王晓莉;王焱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管性痴呆发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D)与血管性痴呆 (V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 43例脑梗死、 33例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病人和 30例年龄匹配正常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试验 (MMSE)、认知能力筛选试验 (CCSE)和听觉 ERP测试。结果脑梗死组 MMSE、 CCSE和 ERP的 N2和 P3峰潜伏期 (PL)均与危险因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后两组的 N2PL和 P3PL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轻度和中度脑梗死组的 MMSE和 CCSE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两组间 P3PL差异显著 (P<0.01),而且 ND得分与 P3PL呈显著正相关 (r=“0.373,P<“ 0.02)。脑梗死组 MMSE、 CCSE和 P3PL和异常率分别为 21%、 37%和 49% 3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脑梗死的部位的数量对 MMSE、 CCSE、 ERP和 P3PL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ND与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关,与 P3PL呈显著正相关,脑梗死灶的部位、数量在VD的发生中作用不大。

    作者:谭兴林;董佑忠;苏树槐;张文渊;谭生荣;杨期东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不同补肾法对肾阳虚豚鼠模型听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补肾阴与温补肾阳两类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豚鼠模型的听力的影响。方法用糖皮质激素建立豚鼠肾阳虚模型,分别应用六味地黄汤及肾气汤进行干预,以耳廓反射( PR)、听性脑干反应( ABR)及耳蜗毛细胞计数为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肾阳虚组耳蜗第 1~ 2回外毛细胞部分坏死导致高频听力下降(以 3 kHz明显),滋肾组亦出现大致相似的改变,温肾组耳蜗功能与形态的改变较轻。结论应用补肾法治疗耳聋须辨明肾虚之阴阳属性。

    作者:刘蓬;卢标清;邱宝珊;王士贞;伍艳明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鼻咽癌放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验证“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改良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法的效果,探讨本疗法能否提高鼻咽癌放疗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 98例初治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48例,接受放疗和“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干预治疗;对照组 50例,单纯放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均应用 SCL- 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前 98例病人 SCL- 90的 9个因子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经 t检验 (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两组 SCL- 90的 9个因子分均值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鼻咽癌放疗病人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改良的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谢忠;黄钢;银正民;廖思海;林举达;余忠华;刘国勋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生活行为模式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模式对脑梗死发病的重要作用。方法测定 57 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并对其身高、体重、既往病史、生活行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然后将两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7例患者中肥胖有 23例 (约 40.3% ),高血压者 36例 (约 69.23% );患糖尿病者 14例 (24.56% )。( 2)体重指数 (BMI) 与总胆固醇 (TC)正相关 (P<0.05);血糖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负相关;( 3)吸烟对血脂有显著性影响,饮酒对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影响显著,饮食只对载脂蛋白- AI(Apo- AI) 有影响(以上结果 P< 0.05)。结论肥胖、慢性病、生活行为模式(摄食高脂、高盐膳食,吸烟,饮酒)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志慧;窦若兰;胡若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白细胞介素-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应用四唑盐比色法 (MTT)染色检测 IL- 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 IL- 1β对正常培养的神经元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缺氧培养神经元的活性。结论 IL- 1β可能与其他损伤因子共同作用,参与了缺氧后的病理损伤。

    作者:许贞峰;吴根诚;曹小定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的研究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PSD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寻找防治措施。方法采用 SDS量表对 115例脑卒中病人年龄、病程、性别、卒中次数、肌力等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PSDD的发生率为 47.83%,≤ 50岁者 PSDD的发生率高, >80岁者低;性别、卒中次数、高血压病史、偏瘫程度等与 PSDD的发生相关,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常见症状有能力减退、睡眠障碍、生活空虚感、忧郁、性兴趣减退、兴趣丧失等。结论宜在防治脑卒中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支持,并适当选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作者:苏占清;邵伟波;翟毅;康冰;饶江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肉毒毒素肌注配合综合康复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肉毒杆菌毒素 A(BTX- A)肌肉注射配合综合康复矫治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功能畸形的疗效。方法 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4例,运用 BTX- A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 24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00%和 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 2 =4.76 ;P<0.05)。结论 BTX- A肌肉注射与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梁松;刘洪涛;赵阳;徐云萍;王莉萍;李雄斌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改善视功能的作用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占 36.9%~ 69.4% [1],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近年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有效手段。我们对 35例氩激光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琦;徐锦堂;冯广忠;崔浩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介绍

    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疗法观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45例,较用超短波和红外线的疗法效果更满意,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85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病程 1~ 18 d。多数患者有受风寒及疲劳诱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额纹浅、眼闭合不良、鼻唇沟浅、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随机分为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治疗 (治疗组 )45例,男 26例,女 19例,左侧 19例,右侧 24例,双侧 2例。年龄 16~ 59岁,平均年龄 40岁。

    作者:马哲;宫春凤;柴梦英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对弱视儿童的物理疗法治疗效果观察

    1997年 6月~ 2001年 6月采取综合治疗,对 1 500只不同程度的弱视眼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中 3~ 7岁者 495例,男 307例,女 188例,共 985只眼。 8~ 14岁者 258例,男 157例,女 101例,共 515只眼。

    作者:黄丽萍;刘丽娜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眼外肌麻痹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麻痹性斜视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 100例麻痹性斜视的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作治疗观察。结果低频脉冲电刺激对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外伤性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显著,其他病因引起的麻痹性斜视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麻痹性斜视应及早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恢复眼球运动、改善复视症状和纠正斜视方面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潘翠环;郭露萍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超声波与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00例随机分组疗效观察

    1995年 8月~ 1997年 6月以来,采用起声波与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00例,现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0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咀嚼时关节疼痛,而且伴有颞下颌关节处弹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50例。其中男 62例,女 38例,年龄 13~ 63岁。左侧下颌 41例,右侧下颌 59例,病程 2 d~ 3年。 超声波治疗组:应用河南洛阳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 LY- 1型超声波治疗机,根据病变部位,分别在颞下颌关节压痛点处,涂上超声接触耦合剂,运用移动法,将直径为 2.0 cm的声头紧贴皮肤的关节区,以 10~ 20 cm/min速度做环形移动,声强为 1~ 1.25 W/cm2,频率为 800 kHz,治疗时间为 15 min, 1次 /d,10次为 1个疗程。

    作者:王延良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心理调适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本文对 38例确诊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在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使 IBS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997~ 1998年门诊住院病人 74例,男 24例,女 50例,年龄 28~ 50岁,均符合 1994年河南省卫生厅编发《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中 IBS的诊断标准。病程 2~ 24年,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38例,对照组 36例,两组在用药、性别、年龄、病情上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同时加上综合性康复治疗。

    作者:曾西;彭予忠;姜丽;王丹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多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征和相关生化特点。方法对进行胃镜检查的 31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和生活事件量表 (LES)评定,并同时测定血清胃泌素和一氧化氮 (NO)。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 SCL- 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分值较高, LES总分及工作问题分也显著升高。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而 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其心理、社会因素及生化特点。

    作者:刘美兰;吴文源;李春波;张学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心理与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随机分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与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将 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为期 3个月的对照研究,分别用心理与行为治疗合并利培酮(研究组)和利培酮(对照组)治疗;采用 BPRS、 SANS、 SAP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 2个月、 3个月时, BPRS、 SANS减分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01)。结论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应早期实施康复干预。

    作者:杜宏群;陈玉民;马秀青;王陶丽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的影响

    目的了解心理学干预提高新入伍独生子女士兵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通过心理学知识讲座等形式,观察比较心理学干预前后独生子女和多生子女士兵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心理学干预前,独生子女士兵的负性情绪体验显著高于多生子女士兵,积极情绪体验显著低于多生子女士兵。心理学干预后,独生子女多项负性体验因子得分显著降低,而积极应付因子得分显著升高。结论心理学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入伍新兵尤其是独生子女士兵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作者:李权超;蓝新友;何英强;徐书同;蒋忠军;曾岚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春节期间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初探

    本组对春节期间住院的 36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在康复治疗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样 2000年春节期间住我院的患者 36例为实验组,其中男 28例,女 8例,平均年龄 46岁。对照组为 1999~ 2000非节日期间住我院的患者,共 36例,其中男 25例,女 11例,平均年龄 44.3岁。两组患者均分布于我院的内科、外科及各专科,意识清楚,有良好的认知水平。

    作者:贺旭;陈静;林建华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心理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action,AMI)病人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并与不并心理治疗的两组 AMI病人住院及随访资料记录、分析、总结,应用 t检验、χ 2检验。结果合并心理治疗的 AMI病人住院时间短,疗效好,且随访时病情较稳定。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过程中应提倡开展心理治疗。

    作者:张世堂;黄建英;张岩峰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氯丙咪嗪与丙咪嗪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氯丙咪嗪与丙咪嗪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对 28例广泛性焦虑症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 6周的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 2、 4、 6周进行汉密顿焦虚量表 (HAMA)及副反应量表 (TESS)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 HAMA评分氯丙咪嗪组与丙咪嗪组分别为 23.6± 6.82、 23.18± 5.64,第 2周末评分为 16.87± 4.84、 21.05± 4.89,第 4周末分别为 14.13± 3.21、 17.26± 4.92。第 6周末分别为 10.92± 2.01、 12.05± 3.21。副作用:氯丙咪嗪组口干为 5例、出汗 4例、头晕 4例、心电图 (ECG)改变 4例、心慌 2例。丙咪嗪组口干 11例、头晕 7例、思睡 6例、睡眠障碍 3例、 ECG改变 7例、心慌 8例。结论氯丙咪嗪与丙咪嗪都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 ,但是氯丙咪嗪起效快 ,副作用少 ,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张旺信;李志刚;赵燕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失眠症患者 102例随机分为行为疗法组( A组 52例,不合并药物治疗)采用刺激控制指导疗法;药物治疗组( B组 50例)应用阿普唑仑或三唑仑或舒乐安定进行治疗,治疗 4周,停止治疗 4周各评定 1次。结果两次疗效评定, A组均显著优于 B组。结论老年失眠的治疗,行为疗法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张小兵;董汉振;路英智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肥胖的药物疗法

    肥胖的治疗除饮食治疗与运动疗法外,药物治疗可作为肥胖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药物治疗适用于: (1)经过 12周低脂饮食、有规律的运动和行为改变等治疗减重 <2 kg。 (2)因易饥和明显多食引起的肥胖。 (3)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糖耐量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等。 (4)有肥胖的严重并发症存在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的骨关节炎、返流性食管炎等。治疗肥胖的理想药物应能有效地减轻体重,副作用小,无成瘾性,且有助于调整生活方式。目前常用减肥药物有两大类。

    作者:盛志业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的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肿胀、疼痛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故成为康复治疗的重点。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与青霉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关节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窦存瑞;钱鹏林;陈雁飞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训练的方法

    据报道 85%的糖尿病患者是 2型糖尿病,其中又有 90%是肥胖者 [1],而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是减轻体重、控制症状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介绍其机制及运动训练的种类和强度。

    作者:金宏伟;李丹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活动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早期活动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65例 AMI病人随机分为早期活动组 35例及对照组 30例。分别采用早期活动和传统卧床治疗方案。结果两组在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方面的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但早期活动组无 1例出现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结论无合并症的 AMI病人实行早期活动的治疗方案可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树青;高航;王晓丽;陆红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老年糖尿病人静息能量代谢的特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能量代谢的特点。方法对 21例老年男性糖尿病人与 22例健康老年人采用间接测热法,进行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测定。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体重、体重指数、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糖尿病人组 REE值 (1 392.21± 259.20)较对照组 (1 639.27± 344.76)明显减低 (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之一表现为静息能量消耗降低,其原因可能和糖尿病人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导致瘦素等激素水平改变有关。

    作者:彭念寅;徐强;汪仕良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康复治疗

    冠心病尤其合并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 LVD)患者往往对内科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预后差,通常死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 CABG重建血运后,能提高 LVD患者长期生存率。

    作者:高平;吴海燕;段万玲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目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继教园地思考题答案(第5卷第10期上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康复之路,康和相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现代康复杂志社第 4届编辑委员会成员简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本期继教园地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微电脑半身不遂治疗仪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奥托博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饮食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Background: The shoulder and hand symptoms are secondary complaints characterized by swelling and pain of the hand of the sick side after strok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ts rate is 12.5%~ 73.0% among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ost of them happens in 1~ 3 months after stroke and the pain will hamper the complet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If it not treated in time, it would cause permanent deformities of hands and fingers and hamper hand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作者:周惠平;王亚东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针刺治疗再发性面神经麻痹7例报告

    Background:The relapsed facial paralysis is the relapse of facial paralysis on the same or the other side in patients after the first facial paralysis. Such patients are rate in clinical practice(about 0.5% ) and most of them are of Bell's paralysi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reating methods of the relapsed facial paralysis through treating 7 cases of relapsed facial paralysis.

    作者:卢亚芳;王维刚;刘惠民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中药溶栓醒脑制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Background:Herb preparation for dissolving thrombus and awakening the mind,which was small pills made of over 20 herbs such as leech etc,was produced in the Jilin Herb manufacturing company under the guard of the nervous internal medicine and its effects has been proven by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张英杰;邱久立;马明义;侯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虎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学影响

    Objective To study immunologic mechanism of tiger's urine on patien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 We used ELISA method to detect TNF values of serum; we also used MTT colorimetric method to detect the inhibition of tiger's urine on T- cell. Result TNF values of RA patient's serums at both active stage and stationary phase before the therap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group; TNF values of patient's serums after the therapy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herapy; tiger's urine had obvious inhibitive action on prolifer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s T- cell. Conclusion Tiger's urine could inhibit T-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TNF's secretion, which may b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curing RA.

    作者:高梅;李妍;钟越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Objective We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ts receptor,FLK- 1,in neuroblastoma and its relation to clinical features.Methods With the help of antigen repairing,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using antibody against VEGF,FLK- 1 was carried out on speciments of 52 cases of neuroblastoma.Results There were 36 cases of VEGF and 34 cases of FLK- 1 positive expression,the expression of them were nearly consistent.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 and FLK- 1 were higher in metastatic tumors(28/34,26/34)than in non- metastastic tumors an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respectively P<0.01,P<0.05).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UH tumors was higher than in FH tumors,and statistical value i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VEGF is a vital angiogenic factor,and may play an improtant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of neuroblastoma.Its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correlates well to FLK- 1,and may aid in predicting patients at risk of metastasis.

    作者:康华峰;王西京;薛兴欢;刘晓旭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多伴有神经性耳聋的中国人线粒体基因突变 糖尿病特点分析

    Objective To detect mitochondrial gene 3243 A to 1507 Chinese and analyze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Classical PCR- RFLP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ut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data after stratif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presence or absence of diabetes.Results (1)In this study,prevalence of mitochondrial gene 3243 A to G mutation was 1.16~ 1.20% .(2)Compared with MDM(mitochondrial diabetes),M- NGT(normal glucose to lerance with mutation)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fat parameters,blood lipid and C- peptide except for early onset and hearing loss(P=0.0028).(3)Compared with type 2 DM,MDM presented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onset,weight loss,hearing loss,islet cell function decrease and maternal hereditary.Conclusion Follow- up should be given to the carrying the mitochondrial gene 3243 A to G mutation but presenting generally norm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order to give the patient in- ti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作者:陆惠娟;林辛;吴松华;张国栋;贾伟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火把花根片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晨僵效果体会

    Background: Rheumatoid arthritis is a kind of chronic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 that invade mainly in articulation. In the early time, it shows wandering pain and dysfunction, and in the late time, it shows stiffness、 deformation of articulation and lose of function. There is no special and nonpoisonous side- effect effective drug now. Huobahuagen is a kind of special Chinese drug in Southwest, its main ingredients are biological base、 terpines、 lactone、 phenol acid etc. could inhibit inflammatory capillary permeability, decrease exudation and inhibit proliferation.

    作者:严成明;胡娅丽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改善的机制探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effects of cardiac sympathetic anesthesia 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and left cardiac cavity size of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Method 121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blockade group(TE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 group).In TEA group,5% lidocaine was injected into thoracic epidural cavity for about 4 to 8 weeks in addition with routine therapy.In c group,only routine therapy was used.We observe the changes of LVEF and left cardiac cavity siz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Result In TEA group,after anesthesia,LVEF was increased from(31.3± 12.8) to(47.3± 21.3),P<0.001;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was reduced from(69.1± 7.1)to (65.1± 8.0),P<0.001;left atrial diameter was decreased from(44.0± 6.2)to(39.4± 7.2),P< 0.001. Conclusion Cardiac sympathetic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jection performance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make the dilated cardiac cavity turn to normal level.

    作者:刘凤歧;修春红;池洪杰;李竹琴;孙萍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tic rol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 6(IL- 6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and 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 2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CI) .Methods The IL- 6,TNF and sIL- 2R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46 CI patients with ELISA. Results The serum IL- 6,TNF and sIL- 2R levels of CI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 group .The variation of IL- 6,TNF and sIL- 2R level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serum IL- 6,TNF and sIL- 2R levels of recovery period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acut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CI .Conclusions The IL- 6 ,TNF and sIL- 2R take part in the pathologic process after CI .The measurement of IL- 6, TNF and sIL- 2R is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siz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作者:李作孝;陈秀;谭华;熊先骥;彭建一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Background:The patients after hemodialysis may be caused malnutrition for decreased nutrition intake, nutrition loss during the hemodialysis, consumption caused by the disease, metabolic disorder and endocrine disorder etc. Malnutrition may caused lowered immunological function, long terms of anemia and hypoproteinemia may cause malnutrition of the cardiac muscle, lower cardiac function and risk heart failure. Malnutrition may also harm appetite and cause the malnutrition worse. Malnutrition caused insufficient vigor in the patients and affect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ies directly. So to regulate the nutrition level scientifically is important for ameliorating nutrition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o increase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ies.

    作者:戴丽芝;曹忠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早期治疗纠正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异常的效果:分组对比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 (CP)是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早期发现运动异常,尽早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疗效 [1]。

    作者:林彩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Bobath技术对病毒性脑炎偏瘫患儿的康复疗效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 Bobath技术对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 34例 (康复组 ),应用 Bobath技术对偏瘫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康复组患儿 Fugl- Meyer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Bobath技术可明显改善偏瘫患儿的肢体功能。

    作者:李哲志;冯晶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综合训练

    人类的发音器官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它由 3大系统组成,即动力系统、震动系统、共鸣系统,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协调完成语言的功能。脑性瘫痪 (脑瘫 )患儿由于脑损伤累及支配舌、咽及喉部肌肉的运动中枢而产生构音、发音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社会交往与交流的发育。正确评价与治疗脑瘫患儿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已成为现代康复的重点内容之一。对 1999年 4月~ 2001年 1月收治的 28例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佳;覃蓉;肖曙光;扬伟红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并精神发育迟滞的效果及效 /价比。方法两种均以手法为基础,配合康复训练, A组脑活素等静脉点滴, 30 d为 1个疗程; B组脑活素等穴位注射,配合针刺 (头针、体针 ) , 20 d为 1个疗程。结果 B组疗效明显优于 A组。 B组效 /价比高于 A组。讨论中西医结合手法是治疗基础,结合穴位注射与针刺疗效显著。在治疗基础上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穴位注射和针刺对患儿痛苦较大,故轻症、年龄小者选用 A组方法。

    作者:李初阳;张华;高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口腔按摩在脑性瘫痪患儿语言训练中的作用

    小儿脑性瘫痪( CP)是在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不但运动功能的发展受阻,也伴有其它的行为异常和语言障碍,多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吸吮、吞咽及咀嚼障碍,而出现张口、伸舌、流涎的症状,语言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对脑瘫患儿进行口腔按摩,发现患儿张口、伸舌、流涎的症状减轻或消失,语言障碍的程度也有所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权弋;王华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康复治疗手段对小儿急性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1994年 5月~ 2000年 1月,共收治小儿急性偏瘫 46例,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46例住院患儿,男 28例,女 18例;年龄 7个月~ 9岁。其中 <1岁 4例,~ 3岁 15例,~ 6岁 16例,~ 9岁 11例。临床特点:急性起病 27例,亚急性起病 19例。病程中有头痛 26例,抽搐 20例,发热 17例,呕吐 15例。左侧偏瘫 21例,右侧偏瘫 25例,合并中枢性面瘫 29例,运动性失语 18例。肌力 0~Ⅰ级 15例,~Ⅱ级 18例,~Ⅲ级 13例。

    作者:高树英;于翠云;卢秀霞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患儿的几种简单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CP),是出生前到出生后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脑瘫患儿,家庭治疗相当重要。目前在我国康复医学兴起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体系不完善,脑性瘫痪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家长学会在家庭当中对患儿进行训练治疗相当重要。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家庭训练方法。

    作者:金哲;李瀛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

    1996~ 2000年收治脑瘫患儿 235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患者 235例,男 172例,女 63例;年龄 2~ 6月 37例, 7~ 12月 68例, 1~ 3岁 89例, 3~ 6岁 41例。根据病情分型:中枢协调障碍 28例,痉挛型 135例,手足徐动型 20例,共济失调型 16例,低张力型 24例,混合型 12例。继发癫痫 15例,合并语言障碍 62例。

    作者:马香桃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聋幼儿智力测试结果23例分析

    目的分析聋幼儿精神智力测试结果,探讨聋幼儿全面康复的对策。方法应用“格蕾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测试量表”作为评定工具。结果本组聋幼儿的智力与正常幼儿水平相接近,为中下水平,接近中等,智力水平滞后的情况只占少数。结论聋儿康复越早进行越能接近正常儿童水平。从各项能力分析来看,由于听力语言能力的滞后,对聋幼儿来说主要影响吃、穿等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其次是对概念、形状、长度和时间等的理解能力,而大肌肉的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协调能力,有目的地使用工具的能力,视觉感知能力等均影响较小。

    作者:陈益青;孙喜斌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暗示疗法并泰必利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 Gilles de la Tourett’ s sysdrome)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 [1]。为进一步探讨其有效疗法,减少复发,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自 1998~ 2000年,我们采用暗示疗法并泰必利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喜云;宋燕;骆萍;王艳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智残儿童操作运用教具的若干问题

    智残儿童由于其感知觉以及语言的缺陷和障碍,影响其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使得他们的表象特别贫乏,思维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对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需借助于具体的能够动手操作的直观教具。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讲,通过实物操作,儿童可以通过亲身实践、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既能帮助他们建构知识又能诱发他们主动学习探索。因而操作学习通常是智残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具体运用操作材料时我们教育者还应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李永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针刺结合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1999年本科在针刺方案基础上配合上田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观察病例全经本院神经科确诊,类型为单纯痉挛型脑性瘫痪病儿。 76例随机分成综合组与针刺组,综合组 38例, 7个月~ 1岁 8例, 1+~ 3岁 23例, 3岁以上 7例。针刺组 38例, 8个月~ 1岁 10例, 1+~ 3岁 22例, 3岁以上 6例。依据《实用儿科学》第 6版中的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确诊。

    作者:张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舌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对 92例小儿脑瘫患者,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舌针、穴位注射与药物治疗组各 4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92例均系住院脑瘫患儿,诊断及分型符合 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其中男 6O例,女 32例,就诊年龄 5岁以上 64例,~ 10岁 21例,~ 15岁 7例。其中四肢瘫 15例,双下肢瘫 49例,偏瘫 2 8例。痉挛型 59例,手足徐动型 18例,共济失调型 5例,混合型 10例。

    作者:陈柏志;陈廷辉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神经康复常用词中英文对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与循证医学相关的名词及其解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社区家庭康复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短症状改善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方法,我们在临床中采用家庭指导等措施对 50例 COPD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虹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十五”期间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原则初探

    社区康复 (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CBR)适应我国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就地就近、经济适用,顺应康复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方向,也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经过 10余年努力,许多地区在开展普及知识,组织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开展康复训练,提供技术指导、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中,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位应

    作者:傅克礼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肾损害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肾组织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皮下定量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经褪黑素治疗 4周后,用 HE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吗啡依赖小鼠肾脏组织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肾细胞变性的发生率在吗啡自然戒断组为 10例( 10/10); ACP、活性升高,而 SDH活性降低。褪黑素治疗组仅 1例( 1/10),且为个别肾细胞水肿; ACP、和 SDH活性正常。结论褪黑素可使吗啡所致的肾损害得到良好恢复。

    作者:李银生;雷素英;唐军民;唐岩;李枫;邱学才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涉毒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分析

    该文对初涉海洛因者进行了人口学、精神心理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 2000年 1月~ 2000年 8月在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被强戒人员中选择是初涉毒品者共 66例,其中男性 41例,女性 25例。入组标准: (1)系初涉毒品者,未产生依赖,无戒断反应。 (2)无严重躯体疾病。 (3)无重性精神病。

    作者:柳昌杰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因素分析

    收集自 1998年 7月~ 2001年 2月首次自愿住院脱毒治疗,符合 DSM- III- R海洛因依赖和滥用诊断标准者 462例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 1.1 社会人口学特征 (1)性别:男性 375例 (81.17% );女性 87例 (18.83% )。 (2)首吸年龄: 20岁以下 102例 (22.08% ),21~ 25岁 183例 (39.61% ),26~ 31岁 120例 (25.97% ),31~ 35岁 50例 (10.82% ),36岁以上 7例 (1.51% )。 (3)文化程度:文盲 20例 (4.33% );小学 86例 (18.61% ),初中 260例 (56.28% ),高中(含中专) 90例 (19.48% ),大专 6例 ( 1.30% )。 (4)职业:国家供职人员 18例 (3.90% ),个体商、无业者 407例 (88.1% ),司机 30例 (6.49% ),三陪女 7例 (1.52% )。

    作者:廖淑寓;林致浮;倪春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77例药物滥用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对青岛市 77例药物滥用者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明了该地区药物滥用的一般状况和特征,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制的《阿片类物质滥用调查表》对 1998年 8月~ 1999年 8月在本院进行脱瘾治疗者及其家属做问卷调查,并使用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软件进行人格测定及体格检查。对药物滥用者的判定根据 DSM- IV物质依赖的诊断标准。共调查 82例,其中 5例为外地来本院治疗者,因不符合本次调查目的,被剔除。

    作者:于建华;潘淑先;席巧真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纳曲酮对海洛因依赖者抗复吸的治疗作用探讨

    我所从 1993年至今,共收治海洛因依赖患者 4 000余人次,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感到对他们实施生理脱毒较容易,预防他们复吸却十分困难。从 1998年至今,我们应用盐酸纳曲酮片口服抗复吸取得了一定效果。 盐酸纳曲酮通过阻断外源性阿片类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阿片受体激动剂所产生的欣快感,减弱正性强化作用。长期服用,可以逐渐减弱患者心理渴求,预防复吸,后通过行为矫治等综合措施,达到降低复吸率的目的。

    作者:李祯英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戒毒者心理调适方法初探

    经 5 000多例社会调查及 1 700多例临床治疗,做好戒毒者心理调适,使他们对吸毒行为进行反省,是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 1 生理脱毒阶段的心理调适 生理脱毒阶段,即对吸毒者因毒品产生生理上不适的各种症状进行治疗,把身体生理依赖的毒瘾戒掉,减少戒断时生理毒瘾的发生,达到生理脱毒。生理脱毒时间约要 3~ 6个月。 (1)配合药物治疗应加强心理治疗,采用语言开导法,即在取得吸毒者的信任,在融洽气氛中进行,向他们讲解一定的医疗知识,讲解吸毒的危害性及毒隐发生时如何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具体方法。 (2)进行强制管理的方法,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不能与毒品接触,进行适当娱乐活动及康复训练。 (3)管理上实行五不准。即不准外出,不准打电话或吵闹,不准自行随意增减药品,不准串越病区,不准接待外来人员及物品,对多余物品进行集体保管等。

    作者:李全岳;韦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精选目次《临床康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生物反应调节剂提高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对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 40例癌症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 20例和 BRM治疗组 20例。用自制的癌症病人生存质量问卷每隔 2个月进行 1次生存质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以第 1次评价值为基准, 1年半后 BRM治疗组生存质量值上升 19.2%,对照组下降 16.7%。结论 BRM治疗可明显提高癌症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李曼;郝风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康复医学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如何使医学院校的学生在短短的二三十个学时教学中,全面的认识康复医学、并对康复医学留下深刻、整体的印象,一直是康复医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我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儿点经验。

    作者:尹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姜黄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报告

    中药配合穴位按摩外敷治疗久治不愈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 30例,结果均全部获愈。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30例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 21例,女 9例,年龄 19~ 65岁,病程 1~ 6年。经详询病史及体格检查和 X线

    作者:张振美;王凤娟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30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分析

    目的应用 GSI- 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佳时机的研究,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应用 GSI- 70耳声发射仪,对 3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的 1~ 5 d逐日进行听力筛查。结果随着新生儿天龄的增加,筛查通过率逐渐增加,至出生后第 3天,筛查通过率较高且趋于稳定。结论利用 GSI- 70全自动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佳时机宜在出生后第 3天或 3 d后进行。

    作者:白亮;徐廷贵;杨丽;梁晨 刊期: 200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