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的研究

苏占清;邵伟波;翟毅;康冰;饶江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抑郁自评量表, 相关因素, 症状特点
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PSD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寻找防治措施。方法采用 SDS量表对 115例脑卒中病人年龄、病程、性别、卒中次数、肌力等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PSDD的发生率为 47.83%,≤ 50岁者 PSDD的发生率高, >80岁者低;性别、卒中次数、高血压病史、偏瘫程度等与 PSDD的发生相关,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常见症状有能力减退、睡眠障碍、生活空虚感、忧郁、性兴趣减退、兴趣丧失等。结论宜在防治脑卒中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支持,并适当选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五”期间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原则初探

    社区康复 (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CBR)适应我国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就地就近、经济适用,顺应康复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方向,也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经过 10余年努力,许多地区在开展普及知识,组织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开展康复训练,提供技术指导、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中,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位应

    作者:傅克礼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春节期间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初探

    本组对春节期间住院的 36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在康复治疗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样 2000年春节期间住我院的患者 36例为实验组,其中男 28例,女 8例,平均年龄 46岁。对照组为 1999~ 2000非节日期间住我院的患者,共 36例,其中男 25例,女 11例,平均年龄 44.3岁。两组患者均分布于我院的内科、外科及各专科,意识清楚,有良好的认知水平。

    作者:贺旭;陈静;林建华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因素分析

    收集自 1998年 7月~ 2001年 2月首次自愿住院脱毒治疗,符合 DSM- III- R海洛因依赖和滥用诊断标准者 462例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 1.1 社会人口学特征 (1)性别:男性 375例 (81.17% );女性 87例 (18.83% )。 (2)首吸年龄: 20岁以下 102例 (22.08% ),21~ 25岁 183例 (39.61% ),26~ 31岁 120例 (25.97% ),31~ 35岁 50例 (10.82% ),36岁以上 7例 (1.51% )。 (3)文化程度:文盲 20例 (4.33% );小学 86例 (18.61% ),初中 260例 (56.28% ),高中(含中专) 90例 (19.48% ),大专 6例 ( 1.30% )。 (4)职业:国家供职人员 18例 (3.90% ),个体商、无业者 407例 (88.1% ),司机 30例 (6.49% ),三陪女 7例 (1.52% )。

    作者:廖淑寓;林致浮;倪春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肉毒毒素肌注配合综合康复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肉毒杆菌毒素 A(BTX- A)肌肉注射配合综合康复矫治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功能畸形的疗效。方法 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4例,运用 BTX- A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 24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00%和 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 2 =4.76 ;P<0.05)。结论 BTX- A肌肉注射与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梁松;刘洪涛;赵阳;徐云萍;王莉萍;李雄斌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管性痴呆发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D)与血管性痴呆 (V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 43例脑梗死、 33例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病人和 30例年龄匹配正常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试验 (MMSE)、认知能力筛选试验 (CCSE)和听觉 ERP测试。结果脑梗死组 MMSE、 CCSE和 ERP的 N2和 P3峰潜伏期 (PL)均与危险因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后两组的 N2PL和 P3PL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轻度和中度脑梗死组的 MMSE和 CCSE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两组间 P3PL差异显著 (P<0.01),而且 ND得分与 P3PL呈显著正相关 (r=“0.373,P<“ 0.02)。脑梗死组 MMSE、 CCSE和 P3PL和异常率分别为 21%、 37%和 49% 3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脑梗死的部位的数量对 MMSE、 CCSE、 ERP和 P3PL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ND与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关,与 P3PL呈显著正相关,脑梗死灶的部位、数量在VD的发生中作用不大。

    作者:谭兴林;董佑忠;苏树槐;张文渊;谭生荣;杨期东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多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征和相关生化特点。方法对进行胃镜检查的 31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和生活事件量表 (LES)评定,并同时测定血清胃泌素和一氧化氮 (NO)。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 SCL- 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分值较高, LES总分及工作问题分也显著升高。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而 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其心理、社会因素及生化特点。

    作者:刘美兰;吴文源;李春波;张学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并精神发育迟滞的效果及效 /价比。方法两种均以手法为基础,配合康复训练, A组脑活素等静脉点滴, 30 d为 1个疗程; B组脑活素等穴位注射,配合针刺 (头针、体针 ) , 20 d为 1个疗程。结果 B组疗效明显优于 A组。 B组效 /价比高于 A组。讨论中西医结合手法是治疗基础,结合穴位注射与针刺疗效显著。在治疗基础上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穴位注射和针刺对患儿痛苦较大,故轻症、年龄小者选用 A组方法。

    作者:李初阳;张华;高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眼外肌麻痹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麻痹性斜视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 100例麻痹性斜视的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作治疗观察。结果低频脉冲电刺激对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外伤性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显著,其他病因引起的麻痹性斜视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麻痹性斜视应及早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恢复眼球运动、改善复视症状和纠正斜视方面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潘翠环;郭露萍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对弱视儿童的物理疗法治疗效果观察

    1997年 6月~ 2001年 6月采取综合治疗,对 1 500只不同程度的弱视眼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中 3~ 7岁者 495例,男 307例,女 188例,共 985只眼。 8~ 14岁者 258例,男 157例,女 101例,共 515只眼。

    作者:黄丽萍;刘丽娜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心理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action,AMI)病人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并与不并心理治疗的两组 AMI病人住院及随访资料记录、分析、总结,应用 t检验、χ 2检验。结果合并心理治疗的 AMI病人住院时间短,疗效好,且随访时病情较稳定。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过程中应提倡开展心理治疗。

    作者:张世堂;黄建英;张岩峰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多伴有神经性耳聋的中国人线粒体基因突变 糖尿病特点分析

    Objective To detect mitochondrial gene 3243 A to 1507 Chinese and analyze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Classical PCR- RFLP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ut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data after stratif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presence or absence of diabetes.Results (1)In this study,prevalence of mitochondrial gene 3243 A to G mutation was 1.16~ 1.20% .(2)Compared with MDM(mitochondrial diabetes),M- NGT(normal glucose to lerance with mutation)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fat parameters,blood lipid and C- peptide except for early onset and hearing loss(P=0.0028).(3)Compared with type 2 DM,MDM presented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onset,weight loss,hearing loss,islet cell function decrease and maternal hereditary.Conclusion Follow- up should be given to the carrying the mitochondrial gene 3243 A to G mutation but presenting generally norm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order to give the patient in- ti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作者:陆惠娟;林辛;吴松华;张国栋;贾伟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介绍

    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疗法观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45例,较用超短波和红外线的疗法效果更满意,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85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病程 1~ 18 d。多数患者有受风寒及疲劳诱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额纹浅、眼闭合不良、鼻唇沟浅、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随机分为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治疗 (治疗组 )45例,男 26例,女 19例,左侧 19例,右侧 24例,双侧 2例。年龄 16~ 59岁,平均年龄 40岁。

    作者:马哲;宫春凤;柴梦英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现代康复杂志社第 4届编辑委员会成员简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综合训练

    人类的发音器官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它由 3大系统组成,即动力系统、震动系统、共鸣系统,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协调完成语言的功能。脑性瘫痪 (脑瘫 )患儿由于脑损伤累及支配舌、咽及喉部肌肉的运动中枢而产生构音、发音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社会交往与交流的发育。正确评价与治疗脑瘫患儿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已成为现代康复的重点内容之一。对 1999年 4月~ 2001年 1月收治的 28例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佳;覃蓉;肖曙光;扬伟红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超声波与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00例随机分组疗效观察

    1995年 8月~ 1997年 6月以来,采用起声波与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00例,现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0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咀嚼时关节疼痛,而且伴有颞下颌关节处弹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50例。其中男 62例,女 38例,年龄 13~ 63岁。左侧下颌 41例,右侧下颌 59例,病程 2 d~ 3年。 超声波治疗组:应用河南洛阳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 LY- 1型超声波治疗机,根据病变部位,分别在颞下颌关节压痛点处,涂上超声接触耦合剂,运用移动法,将直径为 2.0 cm的声头紧贴皮肤的关节区,以 10~ 20 cm/min速度做环形移动,声强为 1~ 1.25 W/cm2,频率为 800 kHz,治疗时间为 15 min, 1次 /d,10次为 1个疗程。

    作者:王延良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4例康复治疗体会

    我科在 1999年 12月~ 2000年 12月收治 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均采用大重量瞬时间快速牵引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龄 22~ 48岁,病程不超过 1 d,均有明显外伤史, 4例患者均表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3例胸锁关节以下感觉消失, 1例平第 4肋间隙感觉过敏。 2例四肢软瘫,肌力 0级; 1例双上肢肌力 2级,握力为 0,双下肢肌力 5级; 1例右手握力为 0,左手握力 10 kg,其余肌力 5级; 2例腱反

    作者:郭勇;李方祥;彭海;任玉衡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针刺结合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1999年本科在针刺方案基础上配合上田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观察病例全经本院神经科确诊,类型为单纯痉挛型脑性瘫痪病儿。 76例随机分成综合组与针刺组,综合组 38例, 7个月~ 1岁 8例, 1+~ 3岁 23例, 3岁以上 7例。针刺组 38例, 8个月~ 1岁 10例, 1+~ 3岁 22例, 3岁以上 6例。依据《实用儿科学》第 6版中的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确诊。

    作者:张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虎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学影响

    Objective To study immunologic mechanism of tiger's urine on patien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 We used ELISA method to detect TNF values of serum; we also used MTT colorimetric method to detect the inhibition of tiger's urine on T- cell. Result TNF values of RA patient's serums at both active stage and stationary phase before the therap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group; TNF values of patient's serums after the therapy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herapy; tiger's urine had obvious inhibitive action on prolifer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s T- cell. Conclusion Tiger's urine could inhibit T-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TNF's secretion, which may b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curing RA.

    作者:高梅;李妍;钟越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聋幼儿智力测试结果23例分析

    目的分析聋幼儿精神智力测试结果,探讨聋幼儿全面康复的对策。方法应用“格蕾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测试量表”作为评定工具。结果本组聋幼儿的智力与正常幼儿水平相接近,为中下水平,接近中等,智力水平滞后的情况只占少数。结论聋儿康复越早进行越能接近正常儿童水平。从各项能力分析来看,由于听力语言能力的滞后,对聋幼儿来说主要影响吃、穿等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其次是对概念、形状、长度和时间等的理解能力,而大肌肉的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协调能力,有目的地使用工具的能力,视觉感知能力等均影响较小。

    作者:陈益青;孙喜斌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失眠症患者 102例随机分为行为疗法组( A组 52例,不合并药物治疗)采用刺激控制指导疗法;药物治疗组( B组 50例)应用阿普唑仑或三唑仑或舒乐安定进行治疗,治疗 4周,停止治疗 4周各评定 1次。结果两次疗效评定, A组均显著优于 B组。结论老年失眠的治疗,行为疗法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张小兵;董汉振;路英智 刊期: 2001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