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戟素治疗血管性痴呆改善语言功能的初步探索

梁宏宇;吴伟;陈宏王圭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中药疗法,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巴戟素
摘要:目的探讨巴戟素对血管性痴呆 (VD)患者的智能改善作用。方法采用 MMSE对巴戟素组和脑复康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测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 MMSE总积分分别有显著差异 (P<0.01),两组间治疗后总积分值升高比较没有时显差异 (P>0.05),但巴戟素对语言项目的改善优于脑复康。结论巴戟素对 VD有一定疗效,效果与脑复康大致相等,在语言项目可能优于脑复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反应调节剂提高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对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 40例癌症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 20例和 BRM治疗组 20例。用自制的癌症病人生存质量问卷每隔 2个月进行 1次生存质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以第 1次评价值为基准, 1年半后 BRM治疗组生存质量值上升 19.2%,对照组下降 16.7%。结论 BRM治疗可明显提高癌症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李曼;郝风贤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4例康复治疗体会

    我科在 1999年 12月~ 2000年 12月收治 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均采用大重量瞬时间快速牵引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龄 22~ 48岁,病程不超过 1 d,均有明显外伤史, 4例患者均表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3例胸锁关节以下感觉消失, 1例平第 4肋间隙感觉过敏。 2例四肢软瘫,肌力 0级; 1例双上肢肌力 2级,握力为 0,双下肢肌力 5级; 1例右手握力为 0,左手握力 10 kg,其余肌力 5级; 2例腱反

    作者:郭勇;李方祥;彭海;任玉衡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焦虑抑郁障碍发生及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焦虑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 TIA组 76例及卒中组 70例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进行测查。结果 TIA和卒中后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焦虑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抑郁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焦虑抑郁障碍也是 TIA发作后和各种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状。

    作者:刘芳;李鹏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虎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学影响

    Objective To study immunologic mechanism of tiger's urine on patien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 We used ELISA method to detect TNF values of serum; we also used MTT colorimetric method to detect the inhibition of tiger's urine on T- cell. Result TNF values of RA patient's serums at both active stage and stationary phase before the therap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group; TNF values of patient's serums after the therapy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herapy; tiger's urine had obvious inhibitive action on prolifer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s T- cell. Conclusion Tiger's urine could inhibit T-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TNF's secretion, which may b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curing RA.

    作者:高梅;李妍;钟越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饮食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Background: The shoulder and hand symptoms are secondary complaints characterized by swelling and pain of the hand of the sick side after strok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ts rate is 12.5%~ 73.0% among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ost of them happens in 1~ 3 months after stroke and the pain will hamper the complet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If it not treated in time, it would cause permanent deformities of hands and fingers and hamper hand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作者:周惠平;王亚东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

    1996~ 2000年收治脑瘫患儿 235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患者 235例,男 172例,女 63例;年龄 2~ 6月 37例, 7~ 12月 68例, 1~ 3岁 89例, 3~ 6岁 41例。根据病情分型:中枢协调障碍 28例,痉挛型 135例,手足徐动型 20例,共济失调型 16例,低张力型 24例,混合型 12例。继发癫痫 15例,合并语言障碍 62例。

    作者:马香桃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海水浴体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比较海水浴体疗前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海水浴体疗组和对照组共 65例,对比疗养 1个月前后的脑动脉及血流参数变化。结果( 1)海水浴组疗养后与疗养前及对照组疗养后比,心率、血压差别非常显著( P<0.01 );( 2)两组脑动脉显示率无显著差别0.05);( 3)疗养后两组除大脑前动脉的搏动指数无显著差别外,其余各脑动脉参数差别显著或非常显著( P<0.05,P< 0.01)。结论海水浴体疗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氧供应,改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脑动脉硬化状况。

    作者:戴蓉;林玲;林龙;王俊;郑芳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的研究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PSD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寻找防治措施。方法采用 SDS量表对 115例脑卒中病人年龄、病程、性别、卒中次数、肌力等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PSDD的发生率为 47.83%,≤ 50岁者 PSDD的发生率高, >80岁者低;性别、卒中次数、高血压病史、偏瘫程度等与 PSDD的发生相关,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常见症状有能力减退、睡眠障碍、生活空虚感、忧郁、性兴趣减退、兴趣丧失等。结论宜在防治脑卒中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支持,并适当选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作者:苏占清;邵伟波;翟毅;康冰;饶江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Background:The patients after hemodialysis may be caused malnutrition for decreased nutrition intake, nutrition loss during the hemodialysis, consumption caused by the disease, metabolic disorder and endocrine disorder etc. Malnutrition may caused lowered immunological function, long terms of anemia and hypoproteinemia may cause malnutrition of the cardiac muscle, lower cardiac function and risk heart failure. Malnutrition may also harm appetite and cause the malnutrition worse. Malnutrition caused insufficient vigor in the patients and affect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ies directly. So to regulate the nutrition level scientifically is important for ameliorating nutrition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o increase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ies.

    作者:戴丽芝;曹忠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对血管性痴呆康复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醒脑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配合神经活素治疗,神经活素组单纯应用神经活素进行治疗。观察 3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 (HDS)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值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 3组痴呆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P<0.01)。醒脑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神经活素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神经活素治疗血管性痴呆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雅君;朱茜;贾晓燕;李秉艳;李晓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肉毒毒素肌注配合综合康复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肉毒杆菌毒素 A(BTX- A)肌肉注射配合综合康复矫治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功能畸形的疗效。方法 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4例,运用 BTX- A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 24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00%和 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 2 =4.76 ;P<0.05)。结论 BTX- A肌肉注射与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梁松;刘洪涛;赵阳;徐云萍;王莉萍;李雄斌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多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征和相关生化特点。方法对进行胃镜检查的 31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和生活事件量表 (LES)评定,并同时测定血清胃泌素和一氧化氮 (NO)。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 SCL- 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分值较高, LES总分及工作问题分也显著升高。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而 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其心理、社会因素及生化特点。

    作者:刘美兰;吴文源;李春波;张学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的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肿胀、疼痛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故成为康复治疗的重点。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与青霉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关节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窦存瑞;钱鹏林;陈雁飞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鼻咽癌放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验证“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改良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法的效果,探讨本疗法能否提高鼻咽癌放疗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 98例初治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48例,接受放疗和“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干预治疗;对照组 50例,单纯放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均应用 SCL- 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前 98例病人 SCL- 90的 9个因子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经 t检验 (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两组 SCL- 90的 9个因子分均值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鼻咽癌放疗病人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改良的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谢忠;黄钢;银正民;廖思海;林举达;余忠华;刘国勋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康复治疗手段对小儿急性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1994年 5月~ 2000年 1月,共收治小儿急性偏瘫 46例,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46例住院患儿,男 28例,女 18例;年龄 7个月~ 9岁。其中 <1岁 4例,~ 3岁 15例,~ 6岁 16例,~ 9岁 11例。临床特点:急性起病 27例,亚急性起病 19例。病程中有头痛 26例,抽搐 20例,发热 17例,呕吐 15例。左侧偏瘫 21例,右侧偏瘫 25例,合并中枢性面瘫 29例,运动性失语 18例。肌力 0~Ⅰ级 15例,~Ⅱ级 18例,~Ⅲ级 13例。

    作者:高树英;于翠云;卢秀霞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心理与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随机分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与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将 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为期 3个月的对照研究,分别用心理与行为治疗合并利培酮(研究组)和利培酮(对照组)治疗;采用 BPRS、 SANS、 SAP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 2个月、 3个月时, BPRS、 SANS减分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01)。结论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应早期实施康复干预。

    作者:杜宏群;陈玉民;马秀青;王陶丽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对弱视儿童的物理疗法治疗效果观察

    1997年 6月~ 2001年 6月采取综合治疗,对 1 500只不同程度的弱视眼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中 3~ 7岁者 495例,男 307例,女 188例,共 985只眼。 8~ 14岁者 258例,男 157例,女 101例,共 515只眼。

    作者:黄丽萍;刘丽娜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活动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早期活动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65例 AMI病人随机分为早期活动组 35例及对照组 30例。分别采用早期活动和传统卧床治疗方案。结果两组在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方面的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但早期活动组无 1例出现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结论无合并症的 AMI病人实行早期活动的治疗方案可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树青;高航;王晓丽;陆红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康复之路,康和相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21期

  • 四联降阶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晨僵、疼痛的改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急易导致关节畸形,肌肉萎缩,引发永久性功能障碍,从 1995年开始采用四联降阶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续逊 刊期: 2001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