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同国;贺能树;孙建中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进展迅速的感染,其特征为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常伴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常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其病因、病理分子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作一论述,以增加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肖恩华;李锦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14岁.2年前出现月经来潮,经量少,色暗红,经期2~3天.无痛经、月经紊乱等不适.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持续性胀痛,并渐进性加重.3个月前出现停经伴阵发性腹部绞痛,肛门坠胀,大便干结,尿频,低热.经当地医院B超检查诊断为卵巢囊肿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肿块巨大无法切除而关腹.
作者:刘素清;贾艾丽;廖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肾移植术后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5例,均摄胸部X线片,其中2例行胸部CT扫描. 结果胸片示病变呈双侧性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及全肺实变影.CT扫描示肺内毛玻璃样、片状影以及正常肺与病变肺交织嵌合构成马赛克图形. 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作者:朱俭;温志波;余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13例不典型子宫肌瘤的CT与超声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选择经超声、CT检查(增强扫描10例,平扫3例)表现不典型,由手术、病理诊断的子宫平滑肌肿瘤13例,回顾分析其影像学与手术、病理表现.病变包括良性子宫平滑肌瘤11例,恶性2例.发病部位包括阔韧带5例、浆膜下3例、子宫颈1例、肌壁间和术后复发各2例. 结果 CT扫描显示肿瘤边界清楚,肿物向上可延伸至髂嵴水平以上,向后下生长位于骶前.CT增强扫描肿瘤密度明显高于或接近腰肌者7例,病理显示肿瘤内均无显著变性;CT扫描肿瘤密度不均匀,超声显示肿瘤囊实性者6例,病理证实肿瘤内粘液样变性4例,液化坏死囊性变2例. 结论子宫平滑肌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主要由于肿瘤起源特殊(子宫颈、阔韧带)、肿瘤巨大以及变性所致,CT扫描可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巨大盆腹腔或腹膜后肿物;当肿瘤有变性时,肿瘤可呈不均匀强化或很少强化,二维超声可表现为不均匀回声甚至囊实性肿物.
作者:李洪林;关雨;竭向伟;石木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例1 男,60岁.于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大腿有鸡蛋大小肿物,无疼痛,近2个月生长快,如排球大小,右下肢麻木、水肿,功能不受限.CT扫描见右大腿软组织内有一13.6cm×12.7cm大小类圆形肿物,并有一完整包膜,其内密度不均匀,其中大部分组织密度为囊性,CT值7HU左右;在肿物周边部见少量条状、新月状脂肪密度影,CT值-41HU;在囊状肿物影内见小片状高密度影,CT值52HU(图1).CT诊断:右大腿脂肪肉瘤.
作者:魏乐勋;吴增军;柳峻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搜集1980~1999年间共15例幼儿期手指冻伤后致指骨发育障碍呈短小畸形的X线表现资料,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10例,女5例.冻伤时年龄小者1.5岁,大者5岁.冻伤后就诊年龄为3.5~7岁者3例,20~32岁10例,52~57岁2例.冻伤后距摄片时间早2年,长52年.15例共冻伤63节手指,其中双手10指冻伤者1例,双手8指冻伤者1例,单手5指冻伤1例,双手或单手个别手指冻伤者12例.
作者:董福;师永龙;张卫民;王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引流静脉的显示价值. 资料与方法 35例CAVM患者均接受了2D TOF MRA,18例同时接受了3D TOF、2D PC及3D PC MRA,10例还进行了3D CE MRA和DSA的检查.以DSA为标准,采用双盲法对CAVM的引流静脉经不同方法MRA检查后的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深、浅静脉的显示率及合并存在的引流静脉狭窄和扩张. 结果 2D TOF可以较满意地显示深浅引流静脉,与DSA相比较,其符合率为90%,而对引流静脉的狭窄显示不清.3D TOF对引流静脉的显示符合率为50%,但可辨别静脉窦的血流方向.2D PC、3D PC在Venc=30cm/s或Venc=60cm/s时,其对引流静脉的显示符合率分别为87.5%和80%,PC法难以显示CAVM γ刀治疗后残存病灶的引流静脉.3D CE MRA可满意显示引流静脉的全程,静脉窦的狭窄以及其合并存在的动静脉瘘,显示符合率为100%. 结论 2D TOF和3D CE MRA对CAVM引流静脉的显示有很高的符合率,应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赵俊功;孔祥泉;冯敢生;刘定西;徐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脂性肺炎的CT诊断.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内源性脂性肺炎的CT征象. 结果肿块样病变2例(右肺上叶),肿块密度低于胸壁组织(≤20HU).肺叶或肺段实变2例,分别位于右肺上叶及左肺上叶,实变区密度接近水样密度(-2~10HU).肺叶不张4例,分别位于右肺中叶、上叶及左肺上叶、下叶.病变肺组织肺泡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和间隔的纤维增生,2例有肉芽肿样改变. 结论内源性脂性肺炎多累及肺叶或肺段,可表现为肿块、实变或不张等多种征象,易误诊为结核、肿瘤等,终诊断需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王耀程;孔新;宋立军;郭炜;魏龙晓;魏经国;潘爱国;孙巧黎;梁国民;邬秋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乳有一鸽蛋大小包块,无触痛,近来包块逐渐增大,伴乳房胀痛溢黄色液体,经抗炎治疗无效.患者断奶1年余,哺乳期曾患乳腺炎.体检:左乳正中可触及一约3.5cm×4.0cm×3.5cm大小包块,质较硬,表面欠光滑,部分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钼靶乳腺片:左乳轴、侧位片示左乳晕后方有一高密度块影,边界部分清晰,病灶密度均匀未见钙化,周边无毛刺(图1、2).
作者:彭桂岚;李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的形态分型及其对硬化治疗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左侧精索静脉造影的表现和硬化治疗情况,将精索静脉分为单开口型、多开口型及复杂交通型,前二者又进一步分为单支型和多支型,并统计各型的硬化治疗率. 结果造影成功率83.3%(60/72),曲张硬化治疗率73.2%(41/56),单支单开口型、单支多开口型、多支单开口型静脉曲张硬化率均为100%;多支多开口型和复杂交通型静脉曲张硬化率分别为14.3%和0. 结论 (1)精索静脉的形态分型方法简单、直观,有助于硬化治疗方案的确定.(2)先作非选择性造影,再作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提高阳性率.(3)精索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没有绝对禁忌症,不论何种形态、有无侧支,只要没有不可控制的返流,精索静脉包括侧支在内都可以栓塞.
作者:杨四清;王异家;王应才;刘毅;骆昌政;程正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应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21WAF1/CIP1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探讨P21WAF1/CIP1基因对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材料与方法 P21WAF1/CIP1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RT-PCR检测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形态、原位细胞凋亡分析、流式细胞仪和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P21诱导VSMC凋亡,抑制VSMC增殖的情况. 结果 P21WAF1/CI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转入平滑肌细胞中,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并能显著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结论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转移可以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显著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作者:尚鸣异;王建华;周康荣;卢大儒;胡美玉;李文涛;谢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描述胰腺肿瘤Mn-DPDP增强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 27例胰腺肿瘤患者中胰腺癌2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囊腺瘤1例,囊腺癌2例.行SE T1W、脂肪抑制FSE T2W及脂肪抑制SE T1W和SPGR T1W平扫后,行Gd-DTPA动态增强,次日按0.5ml/kg体重的剂量经肘静脉以2~3ml/min的流率缓慢滴注Mn-DPDP,于给药结束后30min以及24h行SE T1W及SPGR T1W扫描. 结果在Mn-DPDP增强后两种序列扫描图像上22例胰腺癌和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均无强化,囊腺癌和囊腺瘤实质部分有不确定轻度强化. 结论 Mn-DPDP增强后胰腺癌无强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囊腺癌或瘤Mn-DPDP增强MRI表现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作者:龚静山;徐坚民;周康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72岁.食欲不振、腹部隐痛伴体重下降1月余入院.患者于45天前拔牙后,出现食欲不振、饭后饱胀,并有腹部隐痛,45天来,体重下降约10kg,无呕吐、便血、发热、盗汗.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查体无异常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作者:鲍虹;丁永生;祝乐群;梁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分析49例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包括成骨细胞瘤、骨髓瘤和骨肉瘤各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ABC)3例,血管瘤和淋巴瘤各5例,骨巨细胞瘤7例,脊索瘤23例. 结果 ABC位于后部附件,T2WI均有液-液平面;骨巨细胞瘤多位于椎体,呈溶骨性破坏;成骨细胞瘤和骨肉瘤CT呈骨性密度,MRI信号较低,后者伴软组织肿块;22例脊索瘤伴骶前包块,11/16例CT上出现钙化,9例在T2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骨髓瘤(1例)、淋巴瘤在T1WI和T2WI分别呈略低信号和较高信号,1例骨髓瘤在T2WI呈高信号. 结论 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两者结合,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作者:韩月东;龚雪鹏;张劲松;徐长杰;张学昕;刘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39岁.因口腔、外阴部溃疡及皮肤丘疹反复发作2年,右颈部突发肿物伴疼痛20天就诊.患者于2年前出现口腔、外阴部溃疡,皮肤丘疹伴轻痛,确诊为白塞病,行对症治疗,2年来症状反复发作.
作者:司同国;贺能树;孙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周围型肺癌38例,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分析MRI信号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典型胸膜凹陷征21例,凹陷间隙内CT值为7.53±6.91HU,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脂肪抑制后T2WI仍呈高信号;线状胸膜凹陷征11例,仅2例CT值示水样密度,MR T2WI上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叶间裂胸膜凹陷4例,仅见于CT肺窗,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MR T2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复合型胸膜凹陷2例,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85.3%,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χ2=0.206,P>0.0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作者:肖湘生;吴华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儿男,4岁.出生后7天发现腹部右侧膨隆,啼哭时尤为明显,并伴有排尿无力,遂来院就诊.查体发现腹部右侧呈半弧形隆起,膨隆显著处约5cm×5cm大小,且该侧腹肌张力低下,松弛柔软,肚脐向左侧移位,其皮肤无红肿表现.触诊阴囊内未及睾丸.B超检查:双侧阴囊内未探及睾丸.
作者:李建龙;李翠峰;吕德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24岁.体检发现腹部囊性肿物半月余.查体: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右侧饱满,可触及15cm×20cm大小囊性包块,边界不清,无压痛,叩诊浊音,肠鸣音正常,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检查: 右中下腹部巨大多囊性肿物,其中1个大囊内呈脂肪密度,可见分层液面,内见小斑点状高密度影;另外1个小囊呈不均匀水样密度,CT值4.2~5.0HU,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图1).右肾及输尿管被推挤至脊柱左侧.CT诊断:腹膜后囊性畸胎瘤.
作者:孟令平;徐寅学;赵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89年,单层螺旋CT(SCT)应用于临床,开创了CT容积扫描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实现了CT血管造影术(CTA).CTA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评价血管系统的检查方法.SCT对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的检查已部分取代了常规血管造影术,但在较大范围的中小血管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有:(1)图像的Z轴分辨率低,难以克服部分容积效应和阶梯状伪影; (2)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图像伴有运动伪影; (3)球管热容量低,限制了扫描范围.
作者:吴春根;周康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65岁.双下肢发软3~4年,左下肢进行性发麻1年,近半年症状加重,行走困难.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双下肢肌力Ⅳ级,感觉减退,下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MRI表现: 胸11椎体后缘及胸12椎体棘突间柱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病灶自上而下斜行穿过脊髓,在胸11椎体后缘与胸12椎板之间形成桥形结构,将脊髓在局部分成两部分.增强扫描示病灶未见强化(图1、2).CT表现:胸11~胸12椎管内高密度影,病灶呈斜行上连胸11椎体后缘,下连胸12椎板及棘突,胸12右侧椎板局限性增厚,病灶与骨结构密度相近,边界清楚,并穿过脊髓中央(图3).
作者:周俊林;位春萍;刘建莉;董驰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