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大鼠 ICAM-1表达的影响

郑红斌;胡鸿毅;马贵同

关键词:清肠栓,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及其影响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组、清肠栓高、中、低组共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兔结肠粘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并进一步随机区分预防与治疗2个实验组,而后按预防组第2~21天,治疗组第22~35天分组给药后,断头取结肠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视察,按统一标准评分,Ridit统计分析.结果:空白组大鼠结肠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仅表达少量的ICAM-1蛋白分子,造模组大鼠大量表达,清肠栓与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大鼠UC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粘附分子有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周庚生教授运用《伤寒论》方治验举隅

    正确运用<伤寒论>方治病,确能起沉疴而显良效,挽危笃而愈重病,周庚生教授临证善用经方,其活用<伤寒论>方治疗汗证、咳证、腹痛、不寐、头痛等疗效显著.

    作者:张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先分层再随机原则分为口服银杏叶片治疗组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结果:经10天治疗后,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银杏叶片和丹参注射液均能改善其心肌缺血症状,在心电图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提示银杏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大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CAI在中医院校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解剖学是形态科学,教学上形象化要求较高.近年来,我校将多媒体教学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楼航芳;张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可拉明与氟美松预防输血反应临床效果对比

    输血是临床各科常用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随着血液免疫学和血细胞单采技术的发展,输血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也较前安全,但仍可出现轻重不同的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输血反应,除严格掌握适应症、遵守输血操作规程外,还可使用一些药物.常使用的药物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为主,效果虽然理想,但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及禁忌症.

    作者:郭义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沈力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肿瘤介绍

    沈力主任医师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数十年,在中风、恶性肿瘤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识渊博,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聆教,现将其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略加阐述如下:

    作者:余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12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诊断.方法:复习120例PLG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胆固醇息肉105例;腺肌瘤性增生3例;腺瘤10例;炎性息肉2例,其中腺瘤1例癌变.AB(PH2.5)使酸性黏蛋白呈蓝色;PAS中性黏蛋白呈红色;AF硫酸黏蛋白呈浅红色,EMA及LCK均为阴性.结论:提高PLG的检出率,有助于发现早期胆囊癌.

    作者:陈秀法;朱丽英;吴能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兼谈王鲁芬教授的教学艺术

    作为中医诊断学的研究生,今年再次跨入教室跟班听取我的导师王鲁芬教授讲授中医诊断学课程.王老师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30余年,多年来,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习了王老师教学方法,加强了我对在听课过程中对该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不少启发,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腊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带教成功之先决条件

    带教工作既反映带教人员的自身水平,也反映出教学实习医院的整体实力.实际工作中哪个科的主任抓得紧、管得严,哪个科的工作就有生气,目标就明确,实习生的带教质量也就好.我院历年对中医学院的学生都格外重视,在此根据笔者多年管理带教工作的经验谈些看法.

    作者:林绿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血压32例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低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分析该院2000~2003年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低血压32例资料.结果:参麦注射液治疗低血压较不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有效率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低血压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玉良;陆忠良;祝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医疗服务质量与医患关系的探讨

    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话题,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客观现实下,国际国内医院都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占中国中医院总数比重较大的市级中医院,应该如何以优质取胜,完善各项医疗服务,取信于社会,开拓医疗市场,应该成为同道们重视的问题.

    作者:诸宝康;毛谦生;郭云飞;林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谈张良骥辨治失眠的思路

    张良骥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对失眠病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他博采众方,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自拟虚实二方,虚者多属气血虚弱、营阴不足、阴虚火旺、心神失养,神不安则不寐,基本方以养心安眠汤,由麦冬、白芍、酸枣仁、远志、合欢花、丹参、夜交藤、杞子、桂元肉组成.实者多属肝郁化火、痰浊壅滞、痰火扰心、神明不宁,自拟清疏无忧汤,由半夏、茯苓、柴胡、栀子、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远志、丹参组成.

    作者:张振雷;魏宏峰;张良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隐匿性肾炎气阴虚证与氧化应激关系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多见为阴虚,气虚及气阴两虚.肾小球疾病中存在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并且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1].本文就隐匿性肾炎气阴虚证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展开探讨.

    作者:林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健脾汤防治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汤防治脾虚证的作用.方法:以生大黄液造成小鼠脾虚证模型,同时观察健脾汤(黄芪、白术、淫羊藿)对脾虚证的防治作用.结果:健脾汤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游泳时间、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汤能补脾助运,具有防治脾虚证的作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药灸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

    用中药桂莪内异消结合隔药饼灸治疗子宫腺肌症病人,结果显示:本疗法对痛经为改善,对月经不调和子宫肿大也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侯钦銮;吕洪清;汪慧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葛根汤为主治疗颈椎病38例

    我院自1999年4月份起,共收住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采用葛根汤加味配合中药枕、颈椎牵引外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吕伟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标准化考试的研究与实践

    在组织修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的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了中医多学科标准化考试教学软件,编写辅导教材,实施标准化考试.加强了高等中医药成人教育质量保证和监控工作,建立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完善了教材、辅导教材、教学软件的合理配套.经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取得了人才培养的明显效益.

    作者:郑炳生;傅春华;洪雁;戎念丰;李如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班主任与本科护生的专业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护理学的专业进程不断加速,大众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班主任是班级全面工作的组织者,在班级日常活动中培养本科护生专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每位护理班主任面临的课题.笔者担任护理本科2001级6班班主任以来就此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周维顺主任医师治疗膀胱癌经验

    周维顺是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名老中医,经过30余年的反复临床实践,对膀胱癌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其临诊,现将其膀胱癌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叶兴涛;乔荣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围产期心肌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分析38例PPCM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PPCM定义混乱,病因不明,发病似与某种原因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而与链球菌无关,贫血和围产期输液速度过快也是诱发和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无特殊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和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左心功能衰竭相似.结论:准确判断围产期病人有无PPCM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对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怀恩;胡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大鼠 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及其影响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组、清肠栓高、中、低组共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兔结肠粘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并进一步随机区分预防与治疗2个实验组,而后按预防组第2~21天,治疗组第22~35天分组给药后,断头取结肠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视察,按统一标准评分,Ridit统计分析.结果:空白组大鼠结肠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仅表达少量的ICAM-1蛋白分子,造模组大鼠大量表达,清肠栓与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大鼠UC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粘附分子有关.

    作者:郑红斌;胡鸿毅;马贵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