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

连建伟

关键词:消渴, 小便不利, 淋病
摘要:1 瓜萎瞿麦丸原文治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者.瓜蒌根二两茯苓薯蓣各三两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天麻钩藤饮的降压作用.方法:我们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服用天麻钩藤饮汤剂;对照组30例,服用西药卡托普利.结果:①天麻钩藤饮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天麻钩藤饮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治疗前后比有显著性差异;③天麻钩藤饮降压强度不及西药卡托普利.结论:天麻钩藤饮有和缓、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龚一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各种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观察

    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α1-微球蛋白是四种常用以判断肾脏结构和功能情况的标志物.它们在尿中出现能反映肾脏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损伤.我们对103例各种肾病患者进行以上尿微量蛋白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敏;邵爱华;张哲;史煜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书法教育对右脑开发作用的研究

    书法教育能提高人的观察、想象、创造、综合分析等能力,起到活化右脑功能的作用.报告了书法教育对右脑开发作用的实验研究,并对该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沈浪泳;杜月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麻疹50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麻疹病例50例,均为住院患儿.男30例,女20例.年龄小为4个月,大12岁.其中,4~8月24例,占48%;~3岁3例,占6%;~5岁3例,占6%;~8岁16例,占32%;~12岁4例,占8%;来自农村和城镇分别为38例和12例,占76%和24%;有预防接种史26例,占52%;无接种史24例,占48%;有明确麻疹接触史24例,占48%,无接触史13例,占26%,接触史不详13例,占26%.50例均有不同程度前驱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所有病人均有皮疹,出现口腔费柯氏斑为25例,占50%.所有病例在疹退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及脱屑.部分病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炎10例,喉炎5例,紫癜1例,心肌炎1例.麻疹抗体检测:共检测32例,LgM100%阳性,LgM抗体100%阴性.

    作者:闵芳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药外洗治疗阴痒疗效观察

    笔者近2年来,用中药外洗治疗100例阴痒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睑下垂2例

    例一,患者,女,59岁,2000年9月18日初诊,左眼上睑下垂已半年余,以往眼角有外伤史,眼底检查蛛网膜有出血点,眼球活动正常,无复视斜视和讲话吞咽障碍,先后在多处医院进行针灸与西医治疗,注射过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口服溴化新斯的明等药物,疗效不显.药物新斯的明试验呈阴性,经分析不属重症肌无力,诊断为神经源性眼肌麻痹引起的眼睑下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为服中西药扶正治本,并进行头部按摩以通络治标,具体治疗方案为:

    作者:钱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方治疗肥胖病的体会

    本人在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张仲景有很大一部份经典方剂可用于现代肥胖病患者.今筛选具有一清、二消、三通、四疏特点的经方数则,介绍如下:

    作者:陶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

    本文总结了22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康复期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芬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浅谈人体解剖学演示型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借助PowerPoint2000制作人体解剖学演示型CAI课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药结合治疗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隔药饼灸结合中药桂莪内异消,治疗临床分型为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结果显示:本疗法对体征改善、卵巢囊肿等包块消散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汪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大学生情志病的特点浅析

    大学时代的青年,是人生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也是心理障碍好发年龄.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情志活动的过渡兴奋抑制可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为情志病证.

    作者:王兴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续仿膏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

    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为老年患者肩损伤常见病.笔者自1996~2002年,运用手法整复后外用自制续仿膏治疗3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沈长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药肝力克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肝力克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予40%CCl4皮下注射.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肝力克大、中、小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并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灌胃治疗,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及肝纤维化程度计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用肝力克各剂量及秋水仙碱治疗后,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降低,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意义,其中尤以肝力克大剂量组炎症活动度降低明显.结论:肝力克有明显减轻实验性肝维化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改善纤维化程度的作用.

    作者:严茂祥;陈芝芸;项柏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体会

    慢性重症肝炎的主要并发症有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等.我科使用中药保留灌物降低和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袁素华;夏华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胎蛋白启动子驱动的蜂毒基因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目的:构建携蜂毒素基因及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AFP启动子驱动的蜂毒素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构建携蜂毒素基因及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载体,X-gal染色测定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MTT法测定蜂毒素基因转染对AFP阳性、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率,MTT法证明携AFP启动子和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后,AFP阳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而对AFP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含巨细胞病毒启动子和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则对AFP阳性及阴性肝癌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结论:AFP启动子驱动的蜂毒素基因在体外可特异性地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作者:李柏;张晨;李绍祥;黄雪强;张亚妮;万旭英;凌昌全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梦游症治验

    患者,男,8岁,2002年6月就诊,其母述自3月以来,每日睡后至子时突然起床活动,父母呼叫不应,常常爬上矮柜等类家具上自行玩耍,或摸拟踢打动作、表情呈愤怒状,每次过程约10余分钟,后自行上床继续卧睡至晨.其父母忧恐有意外发生,每日轮流值班照看以防不测.

    作者:蔡列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复治者35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选择条件:①入选前2年内曾因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至少经过1疗程的经典三联根除HP及正规抗溃疡治疗;②入选前经胃镜检查溃疡未愈合,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且1个月内未用过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及抗菌素;③无慢性肝病、肾病史,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均正常;④对PPI、克拉霉素、痢特灵及法莫替丁无明确过敏史.符合入选条件者共6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5例及单纯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3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潘智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发生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表现为膝关节肿痛,行走功能障碍等.我们自2002年3月起,应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手法治疗骨关节炎5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镇川;何进;陈俊杰;章建华;易立明;童培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挖除术253例分析

    近年来,子宫肌瘤挖除术作为现代妇科治疗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回顾近8年来我院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状况,报道如下.

    作者:汪晓菁;杜炜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金匮要略》的阶段性治疗原则

    <金匮要略>在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前提下,关于疾病的治疗,属于辨证层次上的效不更方原则被属于辨病层次上的阶段性治疗原则所取代.所谓阶段性治疗原则,是指根据疾病的不同病程阶段、各阶段不同的病机重点,把对疾病的治疗划分为各有其治疗重点的不同治疗阶段.在疾病病程发生变化、矛盾焦点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即便前期治疗有效,也必须更方换药以追随病情.

    作者:蒋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