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郭月锋;连卓
目的:探究产后女性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对其性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 20例产后女性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组,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纽女性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性交频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692.-20.9648;P<0.05).试验组女性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性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220,10.8083;P<0.05).结论:产后女性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后,有利于提高性功能,增加性交频率,预后效果显著,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王爽;何洁丽;段挪威;熊义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团队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对ICU护士团队进行干预;采用前后对比评估ICU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41名ICU护士中,20人存在中重度职业倦怠感,干预后下降为8人,效果显著(Z=-3.034,P<0.01);干预前情感耗竭、工作冷漠感两个因子达到临界值的人数分别为21,25,干预后人数分别降为11、15(x2=5.125,P<0.05;x2 =4.881,P<0.05);干预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耗竭与工作冷漠感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 =3.088,P<0.01;t =2.183.P<0.05).结论:表达性艺术治疗用于ICU护士团体咨询,可有效降低团队中中重度职业倦怠感的人数,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情感耗竭及工作冷漠感的体验,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霞;宗呈祥;满振萍;杜鹃;刘近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在心理健康维护中,需要重视精神性的积极作用.精神性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意义—认知机制来实现的,其中意义的评估为个体的理性工具和价值情感两个心理系统的互动关系所决定.加强精神性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符合我国当代的时代精神,有利于促进国人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徐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诈骗犯和暴力犯的黑暗三人格、创造力及标新立异的特点及差异,并探究黑暗三人格对创造性和标新立异的预测作用.方法:在北京市某监狱选取了108名成年男性诈骗犯和142名成年男性暴力犯,施测高夫创造力量表、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和标新立异量表.结果:①两类罪犯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黑暗三人格总分均与标新立异显著正相关(r=0.389,0.616,0.374,0.614;P<0.01),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黑暗三人格总分与创造力显著正相关(r=0.151,0.398,0.251;P<0.05或P<0.01),创造力与标新立异显著正相关(r=0.137,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显著正向预测标新立异(B-0.192,B=0.775,B=0.297;P<0.001),仅自恋因子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造力(B-0.347,P<0.001);③诈骗犯的创造力显著高于暴力犯(t=3.53,P<0.001),精神病态(t=-1.86,P=0.064)和标新立异程度(t=-1.75,P=0.087)低于暴力犯,均达到边缘显著水平.结论:黑暗三人格与创造力和标新立异关系密切,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具有不同的人格和特质特点.
作者:刘笑;张峰;赵刚;陈永生;杨波;张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肥胖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身体意象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向主要体现在不良的身体认知、情感评价与行为意象等3个方面.促进肥胖青少年良好身体意向的发展,需要从合理安排他们的膳食、促进他们加强体育锻炼、加强对他们的身体指标监测、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方面着手.
作者:张洁;陈友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20所养老机构的464位老年人选行了老年人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的调查.结果:①西安市养老机构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3%;②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全国常模(t=18.140,P<0.001);③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与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且呈负相关(P<0.001).结论: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患病率高,且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作者:画妍;郑晓莉;化前珍;史瑞洁;苏向妮;尼春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汶川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急性应激障碍(ASD)流行病学特征和MMPI-PK的佳筛查阈值.方法:整群抽取禹里乡2433例幸存成人,采用ASDI进行访谈,并根据DSM-IV-TR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抽取70例确诊病例为研究组,91例适应良好幸存者为对照,完成PK检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山区幸存成人ASD发病率16.79%,女性高于男性(x 2=10.11,P<0.01),中青年高发,散居者高于集中居住者(x 2=10.57,P<0.01),受教育程度不同,发病存在差异(x2=6.31,P<0.05);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不同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受损程度越高发病率越高(x 2=34.60,P<0.01).居住状态(Wald=15.69,P<0.01)、受损程度(Wald=13.54,P<0.01)、年龄(Wald=9.82,P<0.05)和性别(Wald=11.74,P<0.01)与ASD发病显著相关.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常见,其次是再体验症状群和一般症状群,67.55%伴有自主神经反应,女性分离性症状群和回避性症状群较男性常见(x20.01(1)=6.63,P<0.01).PK28分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为佳截断点(Z=9.41,P<0.01),灵敏度92.75%,特异度96.59%,约登指数89.34%,总符合率94.90%.阳性似然比=27.20>10,阴性似然比=0.075<0.1.结论: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ASD流行病学显示了一定的人群特异性,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救援策略,PK对这一人群ASD的佳筛查阈值为28分.
作者:武涧松;黄兆同;王凤香;云杰;徐晓丹;彭宇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评估海洛因依赖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障碍共病情况.方法: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人格障碍临床定式访谈量表(SCID-Ⅱ)对120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结果:海洛因依赖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共病率是79.2%,且73.3%的患者同时符合两种或以上的人格障碍.患者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是边缘型、反社会型、偏执型、强迫型,男性海洛因依赖者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x2=11.98,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中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非常普遍.
作者:吴强;郭月锋;连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助产士助产工作中心理应激相关因素,找出助产士助产工作中心理应激相关的主要因素,为助产士的健康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15位有焦虑情绪的助产士和15位情绪正常助产士进行问卷评估,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工作责任重(x 2=27.806,P<0.01)、工作量大琐碎(x 2=26.336,P<0.01)、缺乏上级领导支持(x 2=25.177,P<0.01)3个因素是影响助产士焦虑情绪的众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结论:合理安排助产士工作计划、缩减工作量、积极获取上级领导的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助产士的焦虑情绪,减轻助产士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胡杰芳;杜素苹;韩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惩罚倾向在大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学校道德氛围问卷、攻击行为问卷、惩罚倾向分量表对5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学生干部、年级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性别、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各因子与惩罚倾向呈负相关(r=-0.135~-0.103,P<0.05).惩罚倾向与攻击行为各因子呈正相关(r=0.228~0.424,P<0.001).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各因子分别与攻击行为中的愤怒、身体攻击、敌对呈负相关(r =-0.208~-0.114,P<0.001),与言语攻击相关不显著(P>0.05).大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既可直接影响攻击行为,又可通过惩罚倾向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0.90%.结论:增强校园道德氛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惩罚倾向,对其攻击行为具有弱化作用.
作者:李文娟;刘鲁蓉;林婧;曾雪琴;周蕾;蒋雨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煤炭企业高管的知觉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对238名国有煤炭企业高管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知觉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煤炭企业高管的SCL-90总分、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和偏执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 =-3.074~-7.654,P<0.001);②高管知觉压力状况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59,P<0.001).高管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9.758,P<0.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20,P<0.001);③高管知觉压力和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304~0.502,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和饮食睡眠障碍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 =-0.059~-0.190,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151~0.255,P<0.05).知觉压力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267,P<0.01);④知觉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对煤炭企业高管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和较好的预测作用(F=28.224,P<0.001).结论:煤炭企业高管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与其知觉压力水平低及良好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于振剑;岳玲梅;王聪哲;冯倩;蒋克;张超;张莉;马文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与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均与学习倦怠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9,P<0.001;r=0.13,P<0.05;r=0.14,P<0.05);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均与身心耗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8.P<0.001;r=0.27.P<0.001;r=0.15.P<0.01;r=0.16.P<0.01;r=0.19.P<0.001);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均与低成就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P<0.05;r=0.18.P<0.01;r=0.13,P<0.05;r=0.14.P<0.01;r=0.16.P<0.0l);②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β=0.27.P<0.01).结论:压力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风险因素.
作者:余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抑郁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某高校255名女大学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利用层级回归与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①体育活动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0.160,P<0.05);②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所有因子中,只有主观支持、问题解决两因子与体育活动量(r=0.163,P<0.05;r=-0.174,P<0.01)和抑郁(r=-0.316,P<0.01;r=0.283,P<0.01)都相关显著;③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显示,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的效应显著,其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51%.而体育锻炼对抑郁的直接作用不显著;在多重中介作用中,主观支持、问题解决的个别中介作用效应都显著,它们的中介效应量分别占总效应的27%、24%.结论:体育锻炼对于缓解女大学生抑郁具有积极作用;体育锻炼可通过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在体育锻炼与女大学生抑郁间起并行多重中介作用.
作者:徐唯;李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教育硕士社会支持的特征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0名教育硕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教育硕士的主观支持在性别、婚否、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有工作经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 =2.263,3.092,-2.418,2.215;P<0.05),客观支持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t=2.519,P<0.05),在婚否及是否有工作经历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4.180,3.74;P<0.001),社会支持总分在是否有工作经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2.816,P<0.01),在婚否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1,P<0.05);②教育硕士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r=0.279,P<0.05)、主观幸福感(r=0.424,P<0.01)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教育硕士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陈小普;李倩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测定住院双相障碍患儿149例和50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按照目前发作形式分为躁狂组49例、抑郁组80例和混合组20例,比较3组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蹂狂组在总病程(F=8.237,P<0.001)和本次病程(F=5.228,P<0.05)的时间上低于抑郁组和混合组,躁狂组非核心家庭(离异、丧偶)的比例高于抑郁组和混合组(x2 =6.200,P<0.05);混合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高于躁狂组和抑郁组(x 2=7.449,P<0.05).躁狂纽、抑郁组和混合组治疗前后的T3、T4值及治疗后的FT4值低于对照组(F=49.214,27.303,12.882,P<0.001);躁狂组在治疗前的FT3值高于其他3组(F=5.512,P<0.001);躁狂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抑郁组和对照组,并且混合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对照组(F=8.7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在治疗前后与正常青少年的比较中具有不同的甲状腺素水平.
作者:张莉;李月娥;杨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品质的效果,为同类高校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将选修心理健康课程的1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级、相似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 7周(1.5小时/周)的教学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品质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后测SCL 90总分及除偏执外的其它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99,P<0.05),而好学、社会智力、勇敢、自控和感恩等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0~4.79,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t=2.03~3.39,P<0.05),而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前测(t=2.74~2.03,P<0.05);对照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和心理品质得分与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够减少心理困扰程度,还可以提高积极心理品质.
作者:杨宪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微信成瘾状况及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微信成瘾问卷、自我控制量表(SCS)对2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信成瘾现象,不同性别(t=-2.352,P<0.05)、不同年级、家庭来源和不同微信使用时间(F=3.389,3.656,2.797;P<0.05)的大学生微信成瘾存在显著差异;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控制的节制娱乐维度存在差异(t =-2.508,P<0.05);独生和非独生大学生在冲动控制中存在差异(t=2.095.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抵制诱惑中存在差异(F =2.766.P<0.05);③大学生微信成瘾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7,P<0.01).结论:大学生微信成瘾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自我控制能力越差,微信成瘾就越严重.
作者:周喜华;王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学生的疏离感水平,并探讨其与家庭功能和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以及Rosenberg自尊量表,通过方便取样对海南医学院268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和自尊的关系.结果:海南省医学生疏离感总均分为2.84分,社会疏离感均分高,为3.28分,其次是环境疏离感,得分为3.25分,人际疏离感得分低,为2.75分.在人际疏离感维度方面,独生子女医学生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得分(t=-2.075,P<0.05);女生在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t=2.040,P<0.05)、角色(t=2.769,P<0.01)和情感反应(t=2.961,P<0.01)维度均显著低于男生;独生子女医学生的自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t=2.714,P<0.01).相关分析显示,总的疏离感与家庭功能总的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378,P<0.01),总的疏离感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534,P<0.01),家庭功能总的功能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301,P<0.01).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与自尊可以共同解释疏离感32.7%的变异.结论:海南省医学生的总体疏离感水平不明显,自尊水平相对较高,医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和自尊两两相关显著,家庭功能和自尊对疏离感有预测作用.
作者:李赛兰;庭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了解军人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是保障军人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地域环境、军兵种、性别、受教育水平作为分析维度,通过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对中外军人心理健康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外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军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夏蕾;蒋娟;王佳;王毅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模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心理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合并有抑郁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人文关怀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人文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2个月后的抑郁症治愈率、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及治疗2月后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t=7.021,4.536,15.41,8.340;P<0.05),人文关怀组患者治疗后1月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t=-2.553,P<0.05);人文关怀组患者治疗后2月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t=6.158,P<0.05).人文关怀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t=2.251,2.093,2.955,2.481,2.683,2.771,2.013,2.137;P<0.05).结论:大力提倡实施人文关怀组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段珂玲;王玉;吴欣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