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观察

陈丽剑;洪国标

关键词: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癌, 分子靶向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84例采用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未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部分缓解率、缓解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为15(6~2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2(5~22)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增进化疗疗效.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科室综合术前访视在原发性胃癌妇女中的效果观察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为手术、辅助化疗综合治疗方法,由于病变部位的敏感性,手术治疗不仅无法良好的治疗病变部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1].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术前访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心理,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恢复[2].但传统术前访视因其成员单一、资源不足等问题往往无法良好地落实至每一位患者导致术前访视收效不佳[3].多科室综合术前访视避免了传统术前访视的弊端,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4].本研究将多科室综合术前访视应用于原发性胃癌妇女的临床护理中,旨在探究多科室综合术前访视下原发性胃癌妇女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严晓燕;史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行常规抗支气管哮喘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及PEFR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沈惊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局部治疗联合TKI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EGFR-TKI治疗后局部进展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局部治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KI治疗后局部进展的效果.方法 选择EGFR-TKI治疗后出现局部进展的NSCLC晚期患者64例,对其在继续TKI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期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64例NSCLC晚期患者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11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为67.2%;NSCLC患者初次接受EGFR-TKI治疗时出现局部进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23±5.64)个月,在接受局部治疗联合TKI治疗后,PFS为(21.08±6.29)个月.结论 局部治疗联合TKI治疗对NSCLC患者EGFR-IKI治疗后局部进展的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PFS,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加莲;李金瑞;姜金;张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3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在平衡胃肠道环境、保护胃黏膜等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锌硒制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短(均P< 0.01);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锌硒制剂在缓解患儿病情、预防再发腹泻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朱红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患者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 (rhIL-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DXM)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重症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4例重症IT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予rhIL-11+大剂量DXM治疗,对照组予大剂量DXM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第3、14天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7天时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第5、7天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联合大剂量DXM能在短期内更快地提高ITP重症患者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王炜;张征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胸骨上凹复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通过改变颈部引流管放置位置,以保留术后胸骨上凹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59例甲状腺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用常规方法在颈前区放置负压引流管,实验组28例采用改进后方法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d、拔管当天及术后3个月的颈部胸骨上凹保留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颈部异常感觉.结果 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胸骨上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通过采用新的颈部引流方式,可以促进患者胸骨上凹的复原,满足患者更高的美容美学要求.

    作者:陈高翔;张海;黄春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PS)由于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均具有较好疗效,因而临床使用广泛.奥氮平是AAPS中疗效好,对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影响较为显著的药物[1].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质量增加有改善作用,但鲜有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AAPS时即进行的体质量方面护理干预的研究.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奥氮平所致首发精神分裂症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紊乱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石银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4969例奥氮平血药浓度日常检测及药师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日常检测的4969例奥氮平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4969例奥氮平血药浓度按照不同性别及年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服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平均服药剂量及平均血药浓度与< 18岁组、18~44岁组、45~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18岁组、18~44岁组及45~60岁组的女性平均血药浓度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血药浓度差异较大,需临床密切监测,以便对不同对象及时调整服用剂量,通过定期分析血药浓度和药师干预方式能够使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

    作者:张巧真;黄敏芳;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对Ⅱ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目的 评估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6例,予常规CAPD治疗,具体方案为1.5%或2.5%葡萄糖腹透液2000 ml,4次/d,留腹4h/次,夜间留腹.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体质量、血压、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等变化情况.结果 6例患者对CAPD均有较好的耐受性,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下降,体质量减轻,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NT-proBNP均下降(均P<0.05),肾功能稳定.结论 CAPD可有效改善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病情,耐受性较好,可作为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的一种临床选择.

    作者:王来亮;罗群;朱蓓霞;戴智威;周芳芳;柴凌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行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行腰背肌强化康复训练),各34例.术后15周对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柳晨希;陈栋梁;陈雅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84例采用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未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部分缓解率、缓解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为15(6~2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2(5~22)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增进化疗疗效.

    作者:陈丽剑;洪国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群体,由于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住院期间需要接受多种较为复杂的诊疗措施,所以,患者的躯体以及心理层面将会出现一定的生理性应激[1].伴随着症状的改善与好转,患者在离开ICU前会有一段过渡期,而处于该阶段的患者意识开始恢复,所以,对自身所享受到的诊疗照护内容有着自我认知[2].

    作者:张娓;杨小敏;张文源;李爱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CKD5期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病终未期(CKD5期)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24例CKD5期患者分为血液灌流组、血液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比较3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血液净化治疗1和3个月后血钙、磷、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血液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患者治疗1和3个月血钙、磷、iPTH、hs-CRP和PCT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血液灌流组治疗3个月的血钙、磷、iPTH、hs-CRP和PCT的水平均优于血液透析组和血液滤过组(均P< 0.05).结论 CKD5期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血液净化模式能明显升高血钙水平,降低血液中的磷、iPTH、hs-CRP和PCT水平.

    作者:钟红霞;杨志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小梁切除手术,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视力和眼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子丰;项欢;金泽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经客观证实的经尿道不自主的漏尿现象,给患者带来个人卫生方面的困扰和社会活动的不便[1].经闭孔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是一种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的功能重建手术,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外科手术,而且疾病认识、行为干预、心理辅导方面更需护理的全程配合.全程护理模式是一种入院前-入院时-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对30例TVT-O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患者开展了全程护理模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静莉;盛芝仁;胡建利;郎剑芳;叶琰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妇女血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目的 探究血尿酸(SUA)改变对围绝经期妇女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妇女205例,为基线数据,随访3年后数据为随访数据.依据SUA水平分为A组(Z40~4.18mg/dl),B组(4.19~4.72mg/dl),C组(4.73~5.33 mg/dl),D组(5.34~6.99 mg/dl);依据血尿酸变化幅度(△SUA)分为5组(≥2.00 mg/dl),4组(1.00~1.99 mg/dl),3组(0.00~0.99 mg/dl),2组(-1.00~-0.01 mg/dl),1组(<-1.00 mg/dl).对基线和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基线及随访时,A组eGFR高于B、C、D组(均P<0.05),D组发生eGFR下降风险较A组高(OR=1.716,P=0.001);校正影响因素后,eGFR仍呈增加趋势(OR=1.707,P=0.003).5组随访时eGFR较1、2、3、4组低(P<0.05),△eGFR增幅较其他4组显著(P<0.05),eGFR下降发生率较1、2、3、4组高(P<0.05);△eGFR与△SUA呈正相关(r=0.173,P<0.05),△eGFR随△SUA增加逐渐增加(β=1.524,P<0.01),校正影响因素后,△SUA仍为△eGFR独立危险因素(β=1.562,P<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SUA升高程度是估算eGFR降低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灵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重超声造影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

    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US)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胃溃疡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36例)和恶性组(n=24例).两组均给予DCUS检查,分析DCUS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结果 DCUS显示恶性组溃疡胃壁增厚隆起多呈“火山口”表现、局部血管丰富杂乱,良性组溃疡胃壁呈低回声轻度增厚伴较小范围凹陷、壁层次结构清晰可辨.良性组和恶性组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对比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灌注时间、基础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组峰值强度、增强强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均P< 0.05);DCUS鉴别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4.44%、95.83%、95.00%,与病理结果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DCUS表现存在差异,DCUS可提供胃壁及病灶的解剖结构、血流灌注等依据,可作为鉴别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光亮;陆安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X线平片与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X线平片与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及CT扫描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和单纯型、脱位型及爆裂型检出率.结果 X线平片检查确诊69例,可疑26例,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69.00%;CT扫描检查确诊92例,可疑8例,诊断准确率92.00%.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用于单纯型、脱位型及爆裂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较于X线平片,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各分型检出率,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仁福;严中浩;王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接诊主要服务窗口,就诊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且负面情绪较为严重,故对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提出更高要求[1].有研究显示[2],积极有效急诊科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病情,缓解不良情绪状态及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为目的,使病患获得为全面细致护理服务[3].浙江省青田县中医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实施前后1年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率及遵医护理率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金双微;吴丽燕;章丽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23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 23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患者采用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参数,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6个月,平均214个月.手术时间60~100min术中出血50~100ml.本组患者VSA评分、Neer评分及UCL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具有操作简单、可早期恢复锻炼及术后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沈福祥;杜伟斌;陈荣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