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体表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

虞飞燕;金海;徐志;邵水儿;范贤斌;王振华;顾晓琳

关键词:淋巴结, 肿大, 细针穿刺, 细胞学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FNAC资料,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126例淋巴结中,FNAC诊断为恶性的69例(54.76%),可疑恶性7例(5.56%),良性50例(39.68%).经手术病例证实恶性淋巴结80例(63.49%),良性淋巴结46例(36.51%),FNAC诊断的敏感性92.50%,特异性96.65%,误诊率4.35%,漏诊率为7.50%.结论 FNAC为淋巴结肿大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神经内分泌癌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组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分别于术后5个月、7个月、10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随访47个月,身体良好无复发,1例患者于7个月后失访.结论 胃神经内分泌癌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病理免疫组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病理类型决定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作者:刘芸;朱励民;陈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体表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FNAC资料,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126例淋巴结中,FNAC诊断为恶性的69例(54.76%),可疑恶性7例(5.56%),良性50例(39.68%).经手术病例证实恶性淋巴结80例(63.49%),良性淋巴结46例(36.51%),FNAC诊断的敏感性92.50%,特异性96.65%,误诊率4.35%,漏诊率为7.50%.结论 FNAC为淋巴结肿大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虞飞燕;金海;徐志;邵水儿;范贤斌;王振华;顾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肠外营养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评估肠外营养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可用性及疗效.方法 对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测量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前(术前5d)、术前1d、术后7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的变化,并观察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行肠外营养支持患者术前1d、术后7d较未实行营养支持前比较,BMI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P、ALB、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F术前1d较营养支持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外营养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郑飞;于慧敏;高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指脱套离断的再植19例分析

    目的 探讨手指脱套离断的再植方法及疗效.方法 手指脱套性离断共19例(21指),均一期行再植术,术后密切随访观察,随访6~18个月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19例(21指),成活19指,失败2指,成活率90.4%.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10指,良6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76.19%.结论 手指脱套离断如有完整的血管条件,应当尽量再植,术后大多能成活,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吕建敏;吴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活体肾移植供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有限的尸体供肾来源与临床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活体肾移植开辟了供肾来源的新途径.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活体供肾质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率明显优于尸体供肾[1-2],但活体肾移植需要一个健康人作为供者,供者承受着手术的痛苦与术后并发症的危险.为了提高供者在捐肾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2013年以后的供肾者采取策略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娇弟;张岩;叶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急诊患者大多由意外创伤或突发疾病引起,有起病急、病情重及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特点,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抢救和治疗的效果.舒适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感觉[1].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及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本研究拟探讨舒适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素敏;徐维维;崔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弹性稳定咬(牙合)板治疗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弹性稳定咬(牙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有完整诊治过程记录的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采用弹性稳定咬(牙合)板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28例经弹性稳定咬(牙合)板治疗1个月后,10例显效,张口度恢复至40 mm,无偏斜,关节肌肉疼痛及弹响消失;14例有效,张口度恢复至35 mm,关节肌肉疼痛及弹响缓解;4例无效,关节肌肉疼痛及弹响无改善.总有效率达到85.71%,其中张口度改善快2d,慢近1个月.经3~6个月随访,24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弹性稳定咬(牙合)板是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病程短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芮建功;方晓;周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耳穴压籽配合放松训练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耳穴压籽配合放松训练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进行腹部热敷+音乐放松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压籽.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籽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丹旦;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膀胱软镜用于清除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膀胱软镜在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NL)后残留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耐受.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膀胱软镜清除PNL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3~76 min.8例患者术中一次取尽残留结石,留置双“J”管,封闭肾造瘘口;11例术后第二天复查腹部平片未见4mm及以上结石,判定无残石,拔出肾造瘘管;3例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复查结石排出;1例肾上盏结石术中未找到,仍残留.一次性取出残石率83.6% (19/23),总有效率95.7% (22/23).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疼痛及不良反应,术后无需卧床休息.结论 膀胱软镜治疗PNL术后残留结石具有安全、清出残石率高、患者耐受性好及经济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剑辉;周酉枫;翁锡君;张曙伟;翁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指展肌肌皮瓣修复拇外伤致大鱼际缺损12例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小指展肌肌皮瓣修复大鱼际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小指展肌肌皮瓣修复大鱼际处皮肤肌肉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皮瓣一期成活,切口甲级愈合.所有1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5年.肌力稳定,大鱼际外观饱满,1例轻度萎缩,1例供区皮肤感觉下降,1例受区皮肤感觉不良.结论 临床应用小指展肌肌皮瓣重建拇指对掌术式操作简单,功能疗效满意,不需重建滑车,大鱼际肌处外形饱满,为理想的肌皮瓣转移术式.

    作者:倪旻;徐毅;陈志跃;蒋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iR-9的表达异常对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 本文旨在揭示miR-9调节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别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iR-9,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miR-9表达水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R-9表达水平的变化对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miR-9能够使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受到抑制,转染50 pmol和100 pmol miR-9的抑制率分别为1.95%和3.07%.而转染大剂量的miR-9 siRNA后,SGC-7901出现增殖增强的现象,增强率达到了4.04%.此外,转染miR-9后,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强,呈高表达水平,但当miR-9的表达受到抑制时却没有影响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通过转染miR-9及其siRNA,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miR-9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其异常表达能够影响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抑制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宋皓军;周为东;丁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5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冰冻切片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和提升诊断准确率的措施.方法 对1 5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585例甲状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共确诊1 532例,总体确诊率为96.66%.与石蜡切片诊断完全符合1 520例(95.90%),基本符合12例(0.76%),假阴性22例(1.39%),延迟诊断31例(1.95%),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确诊率分别为98.28%、92.20%.结论 冰冻切片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排除取材、制片、诊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不断积累诊断经验,能有效提高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

    作者:阙金莲;廖旭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和B超诊断对比观察

    目的 分析和比较CT与B超对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诊断价值及互补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确诊为PEA患者的CT、B超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观察.诊断均以临床保守治疗2~4周复查,临床症状及包块消失来确诊本病.结果 20例PEA中,B超检查15例,正确诊断12例,2例误诊,1例检查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80.0%(12/15);CT检查18例,正确诊断17例,其中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4.4%(17/18).结论 CT与B超均是诊断PEA的有效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相当,对过于肥胖或肠道气体较多的患者CT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许轲;许伶俐;刘红南;金中高;王永锋;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抗CD71单抗与蓖麻毒蛋白A链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肝癌细胞效应的研究

    目的 因抗CD71单抗具有靶向定位特性,及利用蓖麻毒蛋白A链(RTA)的细胞毒性,将两者进行偶联,构建免疫毒素CD71 Mab-RTA,并研究其体外抗肝癌细胞效应.方法 从蓖麻籽中提纯RTA,以N-琥珀酰胺-3-(2-吡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作为偶联剂,偶联抗CD71单抗,构建免疫毒素(IT),以SDS-PAGE检测IT,以间接ELISA方法测定IT的免疫反应性,以WST-1法测定IT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效应.结果 蓖麻籽经过研磨、过滤、亲和层析、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成功提纯RTA.提纯的RTA与CD71 mab进行偶联,成功构建免疫毒素CD71 Mab-RTA,SDS-PAGE结果显示,在非还原状态下,为一条分子量> 116kD的单一电泳条带,在还原状态下,为三条电泳条带,分别位于约55kD处、约32kD处及约28kD处.间接ELISA结果显示,免疫毒素与单抗的曲线走势一致,但各浓度下OD值均较单抗组略低.WST-1结果显示,IT在各浓度梯度下均表现出对HepG2细胞和LO2细胞不同的杀伤作用(P<0.05).结论 CD71 mab-RTA基本保留了免疫反应性,及表现出对HepG2细胞和LO2细胞的不同体外细胞毒效应,提示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靶向细胞毒作用,有望成为新型的抗肝癌药物.

    作者:申苏建;郑波;蔡振寨;徐昌隆;薛战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相关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均治疗6个月,然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B超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糖代谢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脂肪肝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T2DM合并NAFLD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香兰;胡朝晖;刘加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雷尼替丁结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雷尼替丁结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雷尼替丁.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组织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下食管组织总改善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恶心,2例头晕,1例便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乏力,1例头痛,2例头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或者缓解,对后续研究未产生影响.结论 雷尼替丁结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食管组织有效愈合,并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徐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先天性肾缺如及肾发育不全和环境的关系

    先天性发育缺陷是严重影响出生人口健康素质的疾病,其在胎儿和新生儿病死率中占很大比例,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据我国卫生部出生缺陷监测机构进行的调查资料,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病率为1.307%,其中,先天性肾脏和泌尿道畸形(CAKUT)占很大一部分[1].国外亦有报道,CAKUT约占产前检查先天性畸形的30%[2].先天性肾缺如(RA)及发育不全(RD)是CAKUT中常见、严重的形式之一,部分患者可隐匿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其机制的研究,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备受重视.本文将对RA及RD的有关环境因素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琦;康国贵;阮培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手术切口长3.9~5.6 cm,手术时间为43~11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0ml.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较术后3d略有丢失,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末次随访时疼痛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能提供较传统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更好的复位效果及更为坚固的固定强度,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宋舟锋;蒋云甫;童良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羧甲基壳聚糖功能性冲洗液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羧甲基壳聚糖功能性冲洗液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切口缝合前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观察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功能性冲洗液进行冲洗.观察及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水肿程度及疼痛程度,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3及5d重度水肿率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及5d观察组降钙素原、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骨科手术应用羧甲基壳聚糖功能性冲洗液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水肿及疼痛,并促进愈合.

    作者:陈金洪;王人彦;肖志坚;王勇;张玉良;张灿耀;蓝国华;喻秋萍;翁祝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头颈部木村病6例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木村病的诊断水平及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6例,术前6例均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术前4例误诊,分析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木村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且病灶单侧性多见,病灶密度均匀,强化明显;本组6例中误诊为恶性肿瘤、Castleman病、转移瘤、结核各1例.结论 木村病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误诊率高,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胡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