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指脱套离断的再植19例分析

吕建敏;吴建伟

关键词:手损伤, 断肢再植, 脱套离断
摘要:目的 探讨手指脱套离断的再植方法及疗效.方法 手指脱套性离断共19例(21指),均一期行再植术,术后密切随访观察,随访6~18个月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19例(21指),成活19指,失败2指,成活率90.4%.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10指,良6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76.19%.结论 手指脱套离断如有完整的血管条件,应当尽量再植,术后大多能成活,功能恢复较好.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神经内分泌癌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组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分别于术后5个月、7个月、10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随访47个月,身体良好无复发,1例患者于7个月后失访.结论 胃神经内分泌癌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病理免疫组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病理类型决定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作者:刘芸;朱励民;陈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负面情绪、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负面情绪、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控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控制疼痛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音乐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效控制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8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义齿进行修复,观察组使用种植牙技术进行修复,观察两组患者咀嚼率、稳固率和成功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修复后咀嚼率、稳固率和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50%,观察组为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种植牙修复技术对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满意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詹峻;余优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努力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检出与诊断水平

    1 我国消化道癌的发病现状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位列前5位的肿瘤.我国2015年胃癌新发病例约67.9万,死亡约49.8万,虽然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的40%,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食管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第8位,在我国则居第4位,2015年新病例约47.8万,死亡约37.5万.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是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丁小云;蒋海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化疗护理中护士的防护措施

    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癌症患者的同时,也在对护理人员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护士不慎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患者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及汗液中含有低浓度的抗癌药物),也可使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而感染[1].护理人员在配药、执行化疗或处理污染物品的过程中,接触的化疗药物分子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人体,当积累到一定剂量时将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引起疾病.

    作者:黄春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扣眼穿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护理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透析的前提和基础,是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的理想的血管通路.穿刺技术和方法是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内瘘血管的损伤,产生并发症,缩短内瘘使用寿命.扣眼穿刺法是指南推荐的内瘘穿刺方法[1],但国内应用并没普及.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自2013年1月开展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法治疗5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志波;潘敏丽;陈丽;何林娇;杨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发病率约10万分之一,虽是一良性疾病,但往往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既往外科Heller手术是经典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较大.内镜下治疗是近20年来常采用治疗方法,但以往的常规方法往往复发率较高,难以达到外科手术疗效.近年来,经口内镜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得到大家的重视,其兼具内镜微创及外科手术的疗效优势[1].

    作者:钟静静;董文丽;王维红;丁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ECABG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5例,占13.9%,康复出院31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收缩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ECABG是挽救生命、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对冠脉严重狭窄和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行ECABG是安全、有效的,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ECABG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徐国栋;邵国丰;史信宝;孙乐波;周青云;郑大为;石活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特征对比

    目的 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特征.方法 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或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术后均行病理检查,其中恶性甲状腺结节38例(恶性组),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良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超声影像学结果以及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比、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B超检查示结节内血流、低回声及微钙化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及两者均升高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超声检查低回声、结节内血流情况及微钙化情况,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升高,这些特征均可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谢菲;王筱景;王丽群;李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CD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为标准,分析TCD对脑梗死患者颅内颈内动脉虹吸段(S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狭窄6个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TCD对不同程度MCA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133例脑梗死患者CTA检查共发现100例存在颅内动脉狭窄,CTA检查发现狭窄血管227条,TCD检查发现狭窄血管214条;与CTA检查结果相比,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94%、96.79%、86.92%、95.37%,Kappa值>0.75,一致性良好;各部位中,TCD对MCA狭窄诊断的敏感度高,一致性好;200条MCA血管CTA诊断狭窄99条,TCD对轻度、中度、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75%、92.50%、95.35%,中度、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诊断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媲美CTA检查,尤其是对于中重度MCA狭窄,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辅助诊断.

    作者:陈佳鸥;韩丽雅;黄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011-2014年温州某医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比例及特点.结果 24592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104例,发生率0.42%.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输注悬浮红细胞造成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而输注冰冻血浆以过敏为主.院输注红细胞类、冰冻血浆、全血及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0%、0.67%、1.11%及0.29%.2011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0.54%),2013年低(0.33%),各年度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输血史、妊娠史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影响,临床输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加强预防和监测,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林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安全性和技术难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肠镜诊断为LST、直径>1.5 cm的57例病变特点以及应用ESD治疗手术结果.结果 57例结直肠LST,病变直径1.5~7 cm,平均(2.67±1.5) cm,全部患者完成ESD治疗,ESD操作时间30~220min.57例患者58处病灶整块切除51例,分块切除6例,术中并发穿孔7例,均内镜下钛夹夹闭,保守治疗成功,1例术后气腹明显,于腹腔穿刺排气处理.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内镜下止血成功.随访12~36个月无残留复发.术后病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癌变12例,局限于黏膜层6例,浸润至黏膜下层6例.7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局部均无肿瘤残留,1例见一处淋巴结转移.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LST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较好.

    作者:蒋海忠;丁小云;徐磊;王布江;章四杰;郁敏敏;林韶波;谢双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急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硫酸特布他林雾化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老年急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肺炎患者,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海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CAV1脚手架样结构域多肽抑制HEp2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CAV1脚手架样结构域(CSD)多肽对喉鳞癌细胞株HEp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SD多肽和乱序多肽由人工合成得到,并在N'末端用生物素标记,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SD多肽在HEp2细胞中的内化情况,细胞生长能力用MTT法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HEp2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HEp2细胞中Erk1/2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程度.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CSD多肽能够较好的进入HEp2细胞内;用CSD多肽处理细胞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使更多的细胞处于G0/G1细胞静止期,并能够增加HEp2细胞的凋亡率;CSD多肽不影响HEp2细胞中Erk1/2蛋白的表达,但能明显减少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CSD多肽能够抑制HEp2细胞的生长,并且促进其细胞凋亡;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下降可能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

    作者:顾栋桦;付琳琳;平金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比较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分析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患者,分析经超声内镜检查的病变部位、来源、及病变边缘情况.并以此选择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套扎,并记录手术成功率、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性及在其指导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间质瘤病理诊断为29例,超声内镜诊断为25例,符合率86.20%;平滑肌瘤病理诊断为15例,超声内镜诊断为18例,符合率83.33%;脂肪瘤病理诊断为4例,超声内镜诊断为4例,符合率100.00%;囊肿病理诊断为4例,超声内镜诊断为8例符合率50.00%;异位腺瘤病理诊断为8例,超声内镜诊断为5例符合率62.50%.12例采用套扎技术,成功率为83.33%,1例大出血.16例采用了EMR法,成功率100%,未出现并发症.32例采用ESD治疗,1例失败,2例迟发性出血,一例穿孔,ESD成功率为87.5%.结论 超声内镜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达栋;黄智铭;郑贤干;王教常;王益训;陈传统;林德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机器压伤、切割伤等导致手部皮肤的软组织缺损成为手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类损伤常合并肌腱损伤、指骨骨折或外露,处理也比较棘手[1],需行皮瓣予以修复,并通过精心治疗和术后护理,以大限度地恢复手部功能.本研究拟总结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江雪君;程海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对置换的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总结超声心动图在置换的人工瓣膜功能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人工瓣膜功能异常而再次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外科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手术证实置换的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原因:生物瓣膜衰败8例,瓣周漏16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血栓及纤维组织增生11例,腱索卡瓣1例,机械碟片脱失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其中单纯狭窄11例,单纯关闭不全19例,狭窄并关闭不全16例,间歇启闭1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人工瓣功能的评估准确性高,可作为人工瓣功能异常的首选诊断方法,同时对病因学的研究也有一定帮助.

    作者:张宁霞;邹彩萍;章建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肠外营养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评估肠外营养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可用性及疗效.方法 对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测量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前(术前5d)、术前1d、术后7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的变化,并观察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行肠外营养支持患者术前1d、术后7d较未实行营养支持前比较,BMI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P、ALB、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F术前1d较营养支持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外营养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郑飞;于慧敏;高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温州某地区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温州某地区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的现状.方法 从人员管理、布局与硬件设施配置、消毒与灭菌3个方面对温州某地区60所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结果 40.00%配有专职人员、25.00%经培训上岗、5.00%符合防护措施、90.00%为护理专业、83.33%为中专学历、60.00%为初级职称、15.00%制度、岗位职责较健全;31.67%业务用房面积低于100m2、16.67%配有非接触式洗手设施、43.33%配有高压蒸汽灭菌器、1.67%防护设备齐全;8.33%无菌物品分区管理、10.00%的无菌包合格、25.00%使用含氯消毒剂、16.67%洗手规范、20.00%医疗废物管理规范、11.67%行定期环境监测、16.67%器械处理的流程合格.结论 温州某地区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的现状不容乐观,为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应加强温州某地区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规范性操作.

    作者:陈阿巧;陈冬云;周瑞微;余雪梅;蔡微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iR-498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小RNA-498 (miR-498)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人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miR-498在人卵巢癌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OVCAR3)转染miR-498 mimics(模拟物)后,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miR-498在人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细胞体外增殖实验和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498 mimics后,SKOV3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均P<0.05);OVCAR3细胞也出现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均P< 0.05).结论 miR-498与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凋亡有关,在人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郑玲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