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巧;陈冬云;周瑞微;余雪梅;蔡微微
急诊患者大多由意外创伤或突发疾病引起,有起病急、病情重及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特点,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抢救和治疗的效果.舒适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感觉[1].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及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本研究拟探讨舒适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素敏;徐维维;崔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相关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均治疗6个月,然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B超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糖代谢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脂肪肝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T2DM合并NAFLD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香兰;胡朝晖;刘加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94例)和对照组(98例).试验组予丁苯酞针25 mg+氯化钠针100 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对照组予氯化钠针100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疗程为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注射液对有大中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胡巧霞;查芹;陈季志;高大鹏;王美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及不同性别的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过敏原的差异性.方法 用德国变应原定量免疫印迹法对5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进行过敏原进行检测.结果 542例患儿中,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228例(42.07%),5种过敏性疾病的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分别是39.66%、39.23%、25.36%、17.31%和41.82%,而食入性分别是20.69%、16.02%、20.29%、9.62%和16.36%;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分别为43.7%、26.43%、49.65%和49.21%.结论 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及不同性别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有所不同.可根据疾病类型、季节及性别选择过敏原筛查范围,做好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
作者:李丽娟;陈明;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对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质量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分析2013年1-6月各病区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并与2014年提出质量整改措施后全程监控同期送检的标本质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2013年1-6月共收到住院患者送检标本49 814份,不合格标本537份,不合格率为1.08%;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后,2014年同期住院患者送检标本56 629份,不合格标本328份,不合格率为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标本主要来自微生物检测标本、凝血检测及生化标本.不合格标本送检的科室主要分布在骨科、儿科及内科.结论 通过送检标本质量持续改进,从而保证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郑红波;王祥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温州某地区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的现状.方法 从人员管理、布局与硬件设施配置、消毒与灭菌3个方面对温州某地区60所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结果 40.00%配有专职人员、25.00%经培训上岗、5.00%符合防护措施、90.00%为护理专业、83.33%为中专学历、60.00%为初级职称、15.00%制度、岗位职责较健全;31.67%业务用房面积低于100m2、16.67%配有非接触式洗手设施、43.33%配有高压蒸汽灭菌器、1.67%防护设备齐全;8.33%无菌物品分区管理、10.00%的无菌包合格、25.00%使用含氯消毒剂、16.67%洗手规范、20.00%医疗废物管理规范、11.67%行定期环境监测、16.67%器械处理的流程合格.结论 温州某地区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的现状不容乐观,为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应加强温州某地区门诊部和口腔诊所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规范性操作.
作者:陈阿巧;陈冬云;周瑞微;余雪梅;蔡微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血浆活性、基因突变在过敏性紫癜(HSP)和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10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和非紫癜性肾炎组(N-HSPN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酶水解底物法检测患儿血浆PAF-AH活性;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检测患儿血浆型PAF-AH基因第9号外显子-994位点的基因型,并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突变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根据PAF-AH基因位点突变与否,将HSP患儿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结果 HSP患儿血浆PAF-AH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儿童(P<0.05),HSPN组患儿血浆PAF-AH活性明显低于N-HSPN组(P<0.05);过敏性紫癜组与健康对照组PAF-AH基因-994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4.95%、1.25%,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48%、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SPN组与N-HSPN组患儿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2.50%、0,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突变组患儿镜下血尿、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未突变的患儿(均P< 0.05),基因突变组患儿mAlb、TRF异常率高于未突变患儿(均P<0.05),而α1-MG、IgG的异常率两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HSP患儿血浆PAF-AH活性降低可能参与了HSP、HSPN的发病过程;其第9外显子-994位点的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张琦;童文娟;孙建新;康国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微小RNA-498 (miR-498)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人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miR-498在人卵巢癌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OVCAR3)转染miR-498 mimics(模拟物)后,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miR-498在人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细胞体外增殖实验和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498 mimics后,SKOV3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均P<0.05);OVCAR3细胞也出现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均P< 0.05).结论 miR-498与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凋亡有关,在人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郑玲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在局部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行术前IGRT患者35例(R+S组),放疗结束4周行手术治疗;行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5例(S组).术后统计两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 R+S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88.6%)、1年生存率(91.4%)均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R+S组和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 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IGRT有利于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手术切除率和短期生存率,但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作者:庞林荣;陈俊;黄佳;李晖;徐彩虹;陆静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小指展肌肌皮瓣修复大鱼际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小指展肌肌皮瓣修复大鱼际处皮肤肌肉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皮瓣一期成活,切口甲级愈合.所有1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5年.肌力稳定,大鱼际外观饱满,1例轻度萎缩,1例供区皮肤感觉下降,1例受区皮肤感觉不良.结论 临床应用小指展肌肌皮瓣重建拇指对掌术式操作简单,功能疗效满意,不需重建滑车,大鱼际肌处外形饱满,为理想的肌皮瓣转移术式.
作者:倪旻;徐毅;陈志跃;蒋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1年中浙江省金华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822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利用多重片段分析方法对5种主要腹泻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822例腹泻样本中检出阳性样本473例,检出率为57.5%,其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9.8%,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1.4%,腺病毒检出率为9.6%,冠状病毒检出率为3.3%,星状病毒检出率为2.2%.不同性别各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至2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整年均可检出,其中轮状病毒在秋冬季节检出率高于春夏季(均P<0.05);诺如病毒夏季和秋季检出率高于春季和冬季(均P< 0.05).结论 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是轮状病毒,高发期为秋冬季和夏秋季,且0~2岁为病毒性腹泻高发年龄段.
作者:马拥军;陈真;胡少龙;郑雅萍;李小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发病率约10万分之一,虽是一良性疾病,但往往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既往外科Heller手术是经典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较大.内镜下治疗是近20年来常采用治疗方法,但以往的常规方法往往复发率较高,难以达到外科手术疗效.近年来,经口内镜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得到大家的重视,其兼具内镜微创及外科手术的疗效优势[1].
作者:钟静静;董文丽;王维红;丁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癌症患者的同时,也在对护理人员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护士不慎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患者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及汗液中含有低浓度的抗癌药物),也可使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而感染[1].护理人员在配药、执行化疗或处理污染物品的过程中,接触的化疗药物分子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人体,当积累到一定剂量时将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引起疾病.
作者:黄春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Ishikawa细胞研究对象,以MTT法分析二甲双胍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细胞周期;利用Annexin-V标记研究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结果 二甲双胍抑制细胞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中早期、晚期病死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同时,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卓志红;于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有限的尸体供肾来源与临床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活体肾移植开辟了供肾来源的新途径.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活体供肾质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率明显优于尸体供肾[1-2],但活体肾移植需要一个健康人作为供者,供者承受着手术的痛苦与术后并发症的危险.为了提高供者在捐肾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2013年以后的供肾者采取策略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娇弟;张岩;叶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析6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的患者肛门疼痛时间分布的特点.结果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多在1~2 h开始出现肛门疼痛,疼痛的高峰期在术后3h左右,随后至术后12~15 h左右肛门疼痛分数呈递减趋势,16~24 h肛门疼痛分数呈递减趋势.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患者在术后1~2 d是疼痛峰值较高,随后疼痛逐渐呈递减的趋势;而在术后6~8 d的疼痛分数高于前期,之后患者肛门疼痛的分数逐渐下降.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的肛门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根据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张全辉;邓永文;姚玉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雷尼替丁结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雷尼替丁.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组织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下食管组织总改善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恶心,2例头晕,1例便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乏力,1例头痛,2例头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或者缓解,对后续研究未产生影响.结论 雷尼替丁结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食管组织有效愈合,并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徐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右归饮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 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富血小板血浆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右归饮加减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 对照组出现股骨头坏死14例,股骨头坏死率28.00%;观察组出现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头坏死率6.00%;对照组股骨头坏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 0.05).术后1、3、6、9及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右归饮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有效加快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
作者:娄云龙;罗建民;赵立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FNAC资料,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126例淋巴结中,FNAC诊断为恶性的69例(54.76%),可疑恶性7例(5.56%),良性50例(39.68%).经手术病例证实恶性淋巴结80例(63.49%),良性淋巴结46例(36.51%),FNAC诊断的敏感性92.50%,特异性96.65%,误诊率4.35%,漏诊率为7.50%.结论 FNAC为淋巴结肿大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虞飞燕;金海;徐志;邵水儿;范贤斌;王振华;顾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下睑缘劈开联合前层固定矫正下睑缘内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下睑缘内翻患者,采用下睑缘劈开联合前层重新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睑缘内翻的矫正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外观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睑缘内翻得到良好的矫正,睫毛未触及角膜,患者刺激症状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对外观满意,随访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劈开的睑缘处见轻度的充血,随时间的延长,睑缘逐渐上皮化.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缝线线结暴露,局部出现红肿,给予拆除后红肿逐渐消退,无明显严重复发病例.结论 采用下睑缘劈开联合前层固定术矫正下睑缘内翻,术后矫正效果佳,手术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潘雪峰;宋峰伟;孙元强;翁铭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