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作用的研究

许颖;李婷;潘亮亮;朱彩玉;郭靖玉

关键词:厚朴酚,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毒力因子, RT-PCR
摘要:目的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初步了解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产酸、耐酸、胞外多糖形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相关致龋毒力因子的转录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厚朴酚防龋的药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效果,并进行红绿荧光定量分析;根据GenBank基因库查询ffh、gtfD、pdp等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进行RT-PCR.结果 CLSM观察厚朴酚作用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后可使膜内活菌比例明显下降;RT-PCR结果表明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结论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致龋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用ND-O-BSA-IgM-ELISA测定正常人、麻风及结核患者血清抗体水平

    目的 用ND-O-BSA-IgM-ELISA测定正常人和麻风及结核患者血清抗体水平以界定大连地区正常临界值及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ND-O-BSA抗原对60例麻风患者,各100例男、女正常人和30例肺结核患者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ND-O-BSA在血清浓度1∶100和临界值取0.14时,ND-O-BSA-IgM-ELISA对麻风患者检测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6.5%;结核患者无一例阳性.结论 ND-O-BSA-IgM-ELISA实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不存在与结核血清的交叉反应,可用来早期检测麻风杆菌的感染.

    作者:张振国;靳亚莉;周晓维;王绘翔;朱帮勇;高阳;温杰;宋顺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神经外科ICU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PCT(PCT)在神经外科ICU中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ICU中67例常规经验性判断无法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而应用PCT指导抗菌药物管理的病例.PCT截断点为0.25 ng/mL.结果 47例PCT检测应用在抗菌药初始应用阶段,男27例,女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0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40例PCT检测低于判断标准病例未使用抗菌药.20例PCT检测应用在抗菌药停用阶段,男12例,女8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颅脑损伤5例,颅内动脉瘤5例.15例PCT检测低于标准停用抗菌药.55例PCT指导未使用抗菌药及停用抗菌药病例观察1周,均无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PCT在神经外科ICU中可以有效指导部分病例的抗菌药物管理,较经验性用药可更为有效地减少抗菌药的用量.

    作者:卢天舒;关靖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582株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 168株,检出率为28.86%;单产AmpC52株,检出率为8.93%;单产KPC 38株,检出率为6.53%;所有菌株中未检出MBLs;同产ESBLs及AmpC43株,检出率为7.39%;同产ESBLs及KPC 12株,检出率为2.06%,同产AmpC及KPC 10株,检出率为1.72%,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KPC 3种酶菌株.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与单产ESBLs、单产AmpC株相比,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为明显升高(P<0.01或P<0.05).单产碳青霉烯酶株、同产ESBLs及KPC、同产AmpC及KPC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28.94%~33.33%,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单产KPC株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钱海根;张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OXA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台州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及同源性.方法 6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用K-B法复核药敏结果,采用多重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63株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除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63株菌株检测出OXA-51基因60株(95.2%),OXA-23基因58株(92.1%),两个基因同时存在的有58株(92.1%).PFGE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为5个克隆型,其中A、B两个为主型.结论 产OXA酶是台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其中OXA-23是主要的基因型.

    作者:厉世笑;余素飞;黄林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滤过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方法的建立

    目的 探讨获得低浓度内毒素和高滴度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的方法,为制备安全的噬菌体生物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用可截留100 kD以上分子量的超滤离心管浓缩噬菌体裂解液并滤出分子量约为10 kD的内毒素,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噬菌体浓缩液;分别测定超滤前、超滤后和纯化后的噬菌体滴度,采用鲎试验测定超滤前后内毒素的浓度,通过SDS-PAGE分析超滤前后和纯化后噬菌体蛋白的纯度.结果 经超滤离心法噬菌体滴度从3.9×1010 PFU/mL提高至1.68×1012PFU/mL,并可去除99.2%的内毒素;超滤过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后的SDS-PAGE可清晰呈现7种蛋白,分子量为29~100 kD.结论 超滤过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是一种简便、快速浓缩和纯化噬菌体的方法,并可有效地去除裂解液中的内毒素.

    作者:史红艳;余静丹;王丹;逯茵茵;孙延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 了解STD门诊复发性外阴道念珠菌病(RVVC)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致病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用沙氏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然后用ATB ID 32C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 Fungus3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80份标本中检出白色念珠菌201株,占71.79%;非白色念珠菌79株,占28.21%,其中光滑念珠菌42株,占15%.VVC组与RVVC组抗真菌药物比较,VVC组对氟康唑的敏感率高于R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D门诊患者阴道念珠菌病检出菌种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RVVC组非白色念珠菌比例高于VVC组.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占比例高.VVC组氟康唑的敏感率高于RVVC组.

    作者:周晓维;张振国;刘晓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分型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泌尿系感染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特点.方法 收集近几年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尿液标本中非重复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43株,PCR分别扩增菌株的TEM、SHV、CTX-M基因,阳性株进行DNA测序分型.结果 4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40株CTX-M基因阳性,分别为CTX-M-14型36株,CTX-M-9型2株,CTX-M-15型2株,其中17株CTX-M-14型菌株检出TEM-1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出SHV基因.结论 本地区致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CTX-M-14型为主.

    作者:张阮章;卢月梅;胡玉华;吴劲松;吴伟元;李文清;王沙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株假单胞菌属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目的 从纳帕海湿地土样中分离和培养低温菌及其噬菌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分离纯化低温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噬菌体,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对宿主菌进行初步鉴定,对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并进行噬菌体基因组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噬菌体生理特性研究.结果 从纳帕海土样中分离获得一株裂解性低温噬菌体,命名为SV-12,其宿主菌S-12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噬菌体SV-12有囊膜,头部为典型的正六边形,立体对称结构,直径约68.7 nm;尾管长约122.5 nm,直径约25 nm;在4℃时具有侵染活性,4~ 25℃均能产生边缘清晰、透明的噬菌斑.适感染温度约为10℃,pH耐受范围较广,在pH=10时具有多出斑数.结论 SV-12属于肌尾噬菌体科,为裂解性噬菌体,对氯仿极度敏感.基因组为dsDNA,大小约为74 kb.

    作者:崔尹赡;易萍;许忠福;魏云林;张琦;林连兵;季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初步了解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产酸、耐酸、胞外多糖形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相关致龋毒力因子的转录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厚朴酚防龋的药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效果,并进行红绿荧光定量分析;根据GenBank基因库查询ffh、gtfD、pdp等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进行RT-PCR.结果 CLSM观察厚朴酚作用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后可使膜内活菌比例明显下降;RT-PCR结果表明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结论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致龋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许颖;李婷;潘亮亮;朱彩玉;郭靖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曲霉病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方式、随访资料,以期通过本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为制定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丽水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及呼吸内科2006年到2011年间确诊的50例肺曲霉菌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分为27例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CNPA)和23例肺曲霉球(PA),并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和肺曲霉球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好发于陈旧性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患者.影像学上,CNPA和PA均可出现空气新月征,均好发于两肺上叶,但前者有胸膜增厚,空洞周围浸润阴影、厚壁空洞和洞壁不规则等特征.病理学上,CNPA和PA都可见锐角分支、有隔膜的曲霉菌丝,但前者有组织出血、坏死、微脓肿和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等特征.单因素分析后证实大咯血,体重减轻,是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多因素通过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证实年轻,无大咯血是生存预后有利因素.结论 组织病理学是鉴别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CNPA)和肺曲菌球(PA)金标准.空气新月征,是二者特征性CT表现,大咯血是术后生存独立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完整的PA患者生存预后优于CNPA患者,提示对于CNPA患者术后需常规预防抗曲菌治疗.

    作者:孙建;兰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生殖道中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抑菌物质分析

    目的 从阴道炎患者的棉拭子样本中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乳酸菌,为研究对细菌性阴道炎具有确实疗效的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与菌种保证.方法 应用纯培养技术及双层平板法从阴道样品中分离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乳酸菌.通过有机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和蛋白类抑菌物质排除试验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菌株的主要抑菌物质分析,并通过PCR反应对是否具有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鉴定.结果 从7个棉拭子样本中共分离得到26株乳酸菌,其中有6株呈现抑菌活性.K4M2、K4M5、K4M6和K4M8菌株的主要抗菌物质为有机酸.而K4M9、K4M10两株植物乳杆菌的主要抗菌物质除有机酸外,尚可以产生细菌素.病原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株的混合培养上清对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 K4M9、K4M10菌株有望作为微生态制剂用于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防治.

    作者:向新;李晓然;陈红;栾建军;罗义勇;柳陈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结肠癌细胞抑制增殖和促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抑制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情况.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提取双歧杆菌LTA;实验分为4组,即LTA低剂量组(20 μg/mL)、中剂量(60 μg/mL)、高剂量(100μg/mL)和HCT116对照组(Contro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LT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LTA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和凋亡率,免疫组化分析bcl-2、Cytochrome C和NF-kBp65含量变化,RT-PCR检测TLR2mRNA和TLR4m R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测得LTA各组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均具有较好的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检得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而G2和S期细胞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免疫组化分析IOD/Area值,bcl-2和NF-kBp65表达显著下调,Cytochrome C显著上升(P<0.05);RT-PCR测得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均上升(P<0.05).结论 LTA具有明显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为研制高效、无毒的新型抗结肠癌药物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梁浩凡;蒲荣;陈速;向华国;张德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变化与免疫耐受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探讨肠菌群变化与免疫耐受间关系.方法 采用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对47例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4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粪便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定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 CD25+T细胞(Treg)和血浆细胞因子TGF-β1的测定.结果 喘息样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比值(B/E值)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且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粪便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均低于急性支气管炎患儿(P<0.05).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的外周血Treg百分数、血浆TGF-β1浓度均低于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外周血Treg百分数和血浆TGF-β1水平与肠道B/E值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 喘息样支气管患儿发病初期即发生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有益菌数量下降,且诱导免疫耐受失败.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功能失衡间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免疫耐受被打破贯穿疾病的整个病理过程.

    作者:郝明明;张琳;方骞;王烨;梁庆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双歧治疗婴幼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双歧治疗婴幼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40),对照组采用小儿康颗粒治疗,治疗组用金双歧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01,P<O.05).结论 金双歧治疗婴幼儿厌食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且易被广大家长及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青青;蒙美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乳杆菌活菌胶囊预防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临床效果

    目的 评价乳杆菌活菌胶囊(商品名:定君生)预防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14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治愈后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巩固治疗,阴道上药,1粒/(次·d),连用10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杆菌活菌胶囊能改善及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有效减少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

    作者:刘琰;柴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调查本地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及耐药性分析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对所分离的金葡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刚果红平板法,定性检测生物膜粘附能力,探讨金葡菌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50株金葡菌进行生物膜检测发现,15株为生物膜阳性,均检测为ica A基因阳性,35株生物膜阴性.生物膜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及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生物膜阴性菌株,生物膜阳性菌的MRSA阳性率高达66.7%,显著高于生物膜阴性菌株,但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 本地区金葡菌生物膜阳性菌株比例较高,生物膜阳性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生物膜阴性株.

    作者:钱燕儿;陈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乳酸菌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奥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73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即分为3组,试验组:奥硝唑胶囊0.5 g/(bid ·5 d)+乳酸菌阴道胶囊0.25 g/7 d;对照组Ⅰ:奥硝唑胶囊0.5 g/(bid·5 d);对照组Ⅱ:乳酸菌阴道胶囊0.25 g/7 d;各组治疗连续两个疗程.结果 各组治疗结束后,有效率:试验组为96.7%、对照组Ⅰ为90.9%、对照组Ⅱ为89.7%,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13.3%,低于对照组Ⅰ、Ⅱ(P<0.05)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奥硝唑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马戎;鲁琰;马卫红;马薇;傅思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BB-12和LGG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服双歧杆菌(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混合的益生菌制剂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对9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益生菌组45例,对照组52例;益生菌组口服BB-12和LGG的混合益生菌制剂,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益生菌组静脉营养、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鼻饲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合并症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率(6.7%)较对照组(23.1%)明显下降(P<0.05),且3例NEC(Ⅲ级)均发生在对照组.益生菌组胆汁酸、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长速度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而两组喂养不耐受及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无益生菌相关败血症、脑膜炎、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BB-12和LGG混合的益生菌制剂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功能且相对安全.

    作者:吴燕君;包蕾;华子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表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双纸片法(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表型,用VITEK 2 Compact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有51株,占32.7%.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共29株,占18.6%,其中MRSA有10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S)有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超过95%,对万古霉素、奎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和替加环素敏感.结论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检测,临床治疗中也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防多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吴建荣;张一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珍奥酵母核酸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

    目的 通过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建立BALB/C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评价珍奥酵母核酸对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选择T淋巴细胞亚群CD69+/CD3+比值、NK细胞亚群CD69+/NKG2D+比值、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IL-2含量作为细胞免疫的指标.结果 核酸各剂量组和添加剂组均可使免疫低下小鼠外周血和脾的T淋巴细胞亚群CD69+/CD3+比值、NK细胞亚群CD69+/NKG2D+比值提高,同时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L-2水平,尤以高、中剂量核酸组和添加剂组明显(P<0.05).结论 珍奥酵母核酸可以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以其为珍奥酵母核酸的临床应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苗小艳;马红叶;张兆海;贾莉;刘庆瑩;杨佩满;李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