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涛;冯正直;王立菲;杨国愉;吴高杰;马振坤;陈琳;刘派予
目的:修订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对其因素结构分析和信效度进行分析。方法:通过12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大学生良性压力的因素结构进行探索。结果: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包含17个项目4个维度,4个维度分别为:积极情绪、富有意义、易于管理和富有希望,4个维度的方差贡献率为60.816%。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积极情绪维度A系数08.52,富有希望维度A系数0.770,富有意义维度A系数0.739,易于管理维度A系数0.649)和效度(结构效度分别为0.580,0.534与0.273,P<0.01)。结论:大学生良性压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刘文华;王公平;王明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MBU)、学习投入量表(LES)对藏族初中生982人进行整群施测。结果:①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分别为(2.132±2.110)和(3.309±3.261);男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4.169,P<0.01),而女生学习投入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40.24,P<0.01);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总分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7.820,40.563;P<0.01);②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439(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为密切的是学习态度因子;③藏族初中生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拒绝和否认、母亲偏爱因子共同解释学习投入变量自我和谐的16.4%的变异。结论: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具有自身的特点。
作者:周鹏生;吕欢;杨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男性犯罪青少年的情商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少教所48名青少年罪犯采用巴昂情商量表( 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EQ-I)进行测评,并以46名在校职高学生作为对照,应用自编的一般信息调查问卷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犯罪组情商中自我实现、责任感、冲动控制3个分量表分别低于职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993,-3.492,-3.265;P<0.01);犯罪组情商中情绪自我意识、表达情绪2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职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3,2.099;P<0.05)。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影响青少年情商的因素为:年龄、母亲是否健在、居住地。另外,家庭教养方式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青少年罪犯情商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情商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
作者:李辛茹;景璐石;吴燕;王铮;徐平;顾荣莉;徐涛;徐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 CTQ-SF)、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8例进行测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4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情感虐待(Waldχ2=9.163,P<0.01),情感忽视(Wald χ2=4.750,P<0.05),性虐待(Waldχ2=4.519,P<0.05),躯体忽视(Wald χ2=4.602,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期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萍;柳雨希;陈西庆;王惠萍;李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7名,对其施测内隐联想测验( IAT),测评其内隐自尊水平;并分别采用Leary交往焦虑量表( IAS)、Rosenberg自尊量表( SES)评价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和外显自尊水平。结果:筛选出有效被试58名,有效率为86.6%。大学生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27,P<0.01),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无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ZIAT-ZSES)与社交焦虑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r=0.375,P<0.01)。结论: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对社交焦虑进行干预。
作者:王媛丽;谢志杰;汪玉兰;南金花;张洪国;赫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0项CES-D问卷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信效度,以及该量表在中年和老年群体中的信效度差异。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数据,样本人群年龄45岁以上,共14931人;首先,运用区分度分析量表各条目对不同水平被试的区分能力;其次,分别对整个人群、老年人群和中年人群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并在3个不同因子结构的假定下(单因子结构;二因子结构: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三因子结构: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和躯体因子)分别对3个人群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利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两因子结构模型在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中的恒等性。结果:区分度分析发现,在总分百分位数27%的高组和低组之间各项目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整个人群中的科隆巴赫系数为0.815,两因子结构对整个样本人群拟合较好;在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中,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4、0.813;两因子结构模型在4个嵌套模型的对比检验中显示,△CFI、△RMSEA和△SRMR的差异均满足横等性低临界值要求。结论:10项CES-D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两因子结构模型在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具有恒等性,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能有效地测量中老年人群的抑郁水平。
作者:黄庆波;王晓华;陈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雾霾天气对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1例妊娠妇女在雾霾天气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于1个月后非雾霾天重测,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妇女在雾霾天气各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56.9%,在非雾霾天各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P<0.05);妊娠妇女雾霾天显著的症状为抑郁,非雾霾天显著的症状为人际关系敏感;妊娠妇女雾霾天与非雾霾天相比,妊娠妇女雾霾天的SCL-90总均分、躯体化得分、强迫症状得分、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敌对得分、恐怖得分及偏执得分均显著高于非雾霾(t=1.99,2.17,2.08,2.13,2.03,2.01,2.13,2.07,2.13;P<0.05)。结论:雾霾天气对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应在雾霾天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预防或减少雾霾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作者:宋烨;张恒艳;岳喜同;林立;马善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地震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恢复。方法:2014年8月23日到9月11日笔者和同事对巧家县共计258例就诊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 ICD-10)分析抑郁、恐惧和品行障碍情况。结果:重伤和轻伤各个时间段之间心理状态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2,P=0.000)。轻伤者心理状态较重伤者普遍好,恢复也快。两组入院和出院的品行障碍在组间和组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入院抑郁发作和广泛焦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重伤组与轻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3.243,P<0.05)。重伤组和轻伤组入院和出院时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4.531,P<0.05)。结论:巧家县地震后重症和轻症患者心理状态均恢复良好,出院时比入院时心理恢复好。患者能很快恢复正常生活,以美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
作者:夏永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流动儿童焦虑情绪改善的作用。方法:筛选出56名焦虑评分较高的郑州市流动儿童,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两组:26例接受为期8周、共计8次的团体辅导,作为研究组;30例为对照组,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前及结束后分别接受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测查。结果:①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后,研究组在广泛性焦虑因子上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5);在躯体化/惊恐因子上,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4.389, P<0.01);在分离性焦虑因子上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3.690,P<0.01);②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后,研究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149, P<0.01)。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流动儿童的焦虑情绪,促进其积极应对压力。
作者:李峥;王体宾;孔德荣;邵玉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迪纳生活满意度量表在维稳民兵群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整群选取新疆维稳民兵832名,进行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正式量表包含5个条目,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61.309%。量表Cronbach,sa系数为0.832,折半信度为0.737。验证性因素显示一阶三因素模型(GFI=0.998、AGFI=0.976、NFI=0.998、CFI=0.999、IFI=0.999、RMSEA=0.053)拟合效果比较理想。维稳民兵生活满意度因文化、地域来源、管理方式而异。结论:迪纳生活满意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维稳民兵群体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维稳民兵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文化、地域来源、管理方式的特征。
作者:孟新珍;刘晓明;丁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学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 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某市3所小学3~6年级的355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①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r=0.09,P<0.05)、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相关(r=0.11,P<0.05);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自尊量表得分(t=-2.59,P<0.05)和社会支持的总分(t=-3.72,P<0.01),主观社会支持(t=-3.72,P<0.01),客观社会支持(t=-6.08,P<0.01),对社会支持利用度(t=-6.03,P<0.01)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年级的儿童在客观支持(F=3.889,P<0.01)、支持利用度(F=4.351,P<0.01)以及支持总分(F=3.14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显著,留守儿童由于低社会支持而导致低自尊。
作者:陈嫒;赵珍珍;唐辉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不同年级军校学员的人格类型变化,为教育管理者有效辨识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BTI量表,调查某军校所有在校学员的个性类型。结果:①在4个维度中,不同年级学员内外向和思考情感维度的百分比没有差异( P>0.05),而感觉直觉维度、判断感知维度有统计学差异(χ2=9.601,14.606;P=0.022,0.002);②在16种人格类型中,ESTJ、ESFJ、ENTP、ENFJ、ISTJ、ISFJ和INF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χ2=15.757,23.788,11.074,21.814,23.774,15.791,11.627;P均<0.05);③在8种偏好中,不同年级学员的内向I、感觉S、直觉N、判断J、感知P的标准化分数有差异(F=3.209,7.896,9.106,4.067,7.265;P均<0.05)。结论:不同年级军校学员个性类型不同,在校期间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时期;教育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科学辨识教育对象,提高教育水平。
作者:鲁娟;王悦;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高考学生考试焦虑现状与班级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我的班级》和《考试焦虑量表》对365名高考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为中等程度,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在学生类型和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学科类型上,文科生的考试焦虑要显著高于理科生(t=2.338,P<0.05);②高考应届班与往届班班级环境在师生关系(t=-2.308,P<0.05)、秩序和纪律(t=-14.303,P<0.001)、竞争(t=-3.052,P<0.01),以及学习负担(t=7.100,P<0.001)方面差异显著,在同学关系方面差异不显著;③高考班级环境各维度与学生考试焦虑均显著相关,并且能够显著预测学生考试焦虑,其中同学关系的解释率高。结论:高考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状况,并且高考班级环境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应该注重高考班级环境建设。
作者:常碧如;李田田;王志中;解倩;吉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研究合理情绪疗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药物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期8周。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结果:试验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的SAS、HAMA评分中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AS、HAMA分明显降低(t=6.6496,8.937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在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詹潮勇;张鸿飞;刘昱君;朱飞奇;张子盈;李华静;刘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焦虑水平的作用。方法:以15名自愿参与并经过筛选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每周1次总共8次的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干预前中后期均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焦虑自评量表以及五因素正念评估量表对成员进行施测。同时,收集成员的主观报告并作定性分析,探究正念对个体的具体影响。结果:①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在状态焦虑水平上,中测相较前测,后测相较前测,分数降低都具有显著性(t=3.423,5.968;P<0.01);在特质焦虑水平上,中测相较前测,后测相较中测,后测相较前测,分数降低都具有显著性( t=2.484,2.409,0.05;t=5.154,P<0.01);②焦虑自评量表:中测相较前测,后测相较前测,分数降低都具有显著性(t=5.530,5.614;P<0.01);③五因素正念评估量表:在“有觉知地行动”1项上,分数呈现先显著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正念水平整体有所提高;④成员主观报告正念在缓解焦虑、改善个体身心健康与生活状态方面有积极作用。结论: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焦虑水平以及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钟佳涵;李波;刘素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国内外孕妇产前心理状态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进行综述,阐述了孕妇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对怀孕知识的认知、是否做好怀孕准备、不良妊娠史、对胎儿性别的期待、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对孕妇孕期心理的影响。旨在为预防孕妇产前不良心理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唐丽娟;孔祥;郝圆圆;陈曦;胡鸿毅;秦阳;张婷婷;袁红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临床麻醉医师工作倦怠的现状,探讨其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工作倦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承德市12家医院138名麻醉医师进行调查。结果:麻醉医师在情绪衰竭(t=2.911,P<0.01)和个人成就感(t=14.010,P<0.01)两个维度得分与M氏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供职医院是影响麻醉医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麻醉医师工作倦怠水平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麻醉医师的工作倦怠状况,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郭淑娟;王志欣;范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高中生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探讨学习适应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潍坊某中学的678名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试,然后获得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结果:①高中生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较好,学习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占75.8%;②学习适应在性别、年级、文科理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学习技术总体状况显著地优于男生(t=-3.472,P<0.01),女生的学习态度显著地好于男生(t=-2.612,P<0.05);高二学生的心身健康显著高于高一(t=-2.277,P<0.05);文科生的学习技术显著地优于理科生(t=2.212,P<0.05);③学习环境能够显著地预测语文成绩(β=0.106,P<0.05);学习态度能够显著地预测数学成绩(β=0.186,P<0.05);学习技术能够显著地预测英语成绩(β=0.078,P<0.05)。结论:高中生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较好,学习适应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作者:姜能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浙江省部分体检对象的血压一般情况,探讨和分析其受各因素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间来院体检的2679名体检对象。采用袖带加压法测量血压值,根据填写一般情况及生活方式调查表获取其他数据信息。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压值在不同年龄、血型、职业这几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F=-2.997~17.104,P<0.05);在不同饮食习惯、吸烟、喝酒、压力来源的状态下,血压值均有显著差异( F=1.910~18.386,P<0.05);各因素影响大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0.149~0.307,P<0.01),发现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出行方式均与高血压患病有着较大影响。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运动习惯均对控制血压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较大帮助,其中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子。
作者:姚雪芬;宋洁;叶云霞;王琳;钟晓燕;周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家属的影响。方法: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的家属55例分成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CFI-CV量表、LSI量表及SES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高情感表达分值比之前降低(t=5.570,P<0.01),生活满意度分值比之前提高(t=-5.095,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高情感表达分值较前降低(t=1.766,P>0.05),生活满意度分值较前提高(t=-0.420,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家属的高情感表达性,同时可以提高家属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王海燕;安忠国;崔蓉;丁璐;徐唯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