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叶进;王晓东;朱碧红
目的 分析长江河口捕获的8种野生鱼类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并观察这种差异与食性的联系.方法 采用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DGGE图谱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长江口8种鱼野生条件下肠道菌群的DGGE指纹图谱,观察到它们在野生条件下的肠道菌群的差异.其中,营底栖生活的舌(鰕)虎鱼的肠道菌群和其他7种野生鱼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他7种鱼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与它们的食性差异相关.结论 PCR-DGGE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分析研究鱼类肠道菌群结构的技术.8种野生鱼的肠道菌群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别,并且食性差异大的鱼类之间肠道菌群差异也更为明显.
作者:李可俊;管卫兵;徐晋麟;张延;赵立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变链素的活性与变形链球菌(M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在AP-PCR基因分型的基础上,选择来自单基因型定植的个体50株MS为单基因型组,另50株来自多基因型共同定植的个体为多基因型组,用平板法检测2组菌株产生变链素对10个指示株的抑制情况,T-检验比较2组菌株抑菌环和抑菌谱的均数差异.结果 所有的实验株(100%)均可产生抑制6~8个指示株的变链素,抑菌环和抑菌谱在不同个体之间变异,组间均数的比较不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是0.12,1.79).结论 多基因型MS定植的口腔,在产生变链素方面似乎不具有优势.
作者:李颂;刘天佳;胡晓燕;杨柳;柳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无乳链球菌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至2005年糖尿病患者继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280例送检尿培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致病菌阳性有169例,共检出无乳链球菌25株,其中女性23例,男性2例.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氨曲南、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达50%以上,而对头孢唑啉、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替考拉宁、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88%、7.69%、10%.结论 糖尿病患者无乳链球菌引起尿路感染应引起注意,临床医生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徐叶进;王晓东;朱碧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Ⅰ类整合子在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分布状况,分析Ⅰ类整合子在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经电泳后检测扩增产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105株大肠埃希菌检出Ⅰ类整合子46株,检出率为43.8%.Ⅰ类整合子在产ESBLs菌的检出率为53.4%,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31.9%),χ2检验,P<0.01.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多重耐药率为68.8%(33/48),明显高于阴性菌株(33.3%),P<0.05.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和产ESBLs菌均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Ⅰ类整合子携带与产ESBLs菌株耐药有关,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整合子阴性菌株.
作者:王寰;范晓磊;王海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236例被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鉴定,用NCCIS推荐的K-B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236例HAP患者检出病原菌27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6.52%,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构成比为24.64%和10.14%,敏感的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在13.3%以下.革兰阳性球菌占30.4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构成比为21.02%,在药敏感试验方面除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外,对其他药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真菌的检出率为13.0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构成比为9.42%.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应及时送检病原标本做细菌培养,按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刘丽娟;徐凤玲;吕江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肠球菌中blaTEM及tetM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分离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5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15株粪肠球菌和9株屎肠球菌,采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MRSA、MRSE、MRSH、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bla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0.0%、57.1%、60.0%、6.7%和88.9%,tet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0%、66.7%、0%.结论 blaTEM基因阳性率在MRS中较高,在屎肠球菌中则很高;携带tetM基因是MRSA和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邱惠麒;邢建明;黄支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双歧杆菌的LTA激活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信号途径.方法 以LTA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定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以Griess试剂检测巨噬细胞产生NO的含量.结果 LTA刺激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NOS和NO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PDTC、Chelerythrine和D609分别预先孵育巨噬细胞,再以LTA刺激巨噬细胞,其产生iNOS和NO的量明显低于LTA刺激组(P<0.01).结论 双歧杆菌的LTA可通过NF-κB、PKC和PC-PLC激活巨噬细胞,使之产生多量的iNOS以及NO.
作者:郭奕明;王立生;马晓东;陈出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69例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的尿标本进行培养,并对145例阳性标本中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尿路感染率为85.8%,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占75.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革兰阳性球菌占19.3%,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发生变化,应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琳;刘韫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参杞合剂(SQ)在体外对CNE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参杞合剂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参杞合剂作用不同时间后CNE细胞周期的改变,电镜结合DNA电泳分析参杞合剂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 SQ对CNE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强度呈现出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CNE细胞在SQ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G0/G1期比率下降,S期比率升高,出现S期阻滞.0.0625 g·生药/ml的SQ作用48 h后诱导出凋亡,凋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电镜下可见典型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凋亡特征性的DNA条带.结论 参杞合剂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其机制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S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
作者:邓国英;范晓磊;杨如虹;周慧敏;刘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基因分型情况,为临床及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对从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1株Pa进行分析.结果 21株Pa共得14型,分型率为100.0%;以周为时限,Pa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有2起.结论 RAPD技术可快速、准确地监控医院感染的流行株.
作者:李红玉;薛红漫;龙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肺部细菌感染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送检的所有痰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为K-B法,ESBLs以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MRS检测为纸片筛选法.结果 痰液标本338份,细菌培养检出率68.9%,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均分别低于9.09%、12.5%,头孢吡肟为27.4%,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31.3%.3种主要产ESBLs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均分别低于15.8%、17.2%,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5.2%.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萄葡球菌为主.结论 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永坤;施国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131例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钠的检测来探讨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症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王宗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了解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影响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因素,为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医学院200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2次调查.按文献制备支原体培养基,取研究对象的中段尿,利用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生长过程中分别水解尿素和精氨酸产生氨而使培养基变碱,从而使培养基由桔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判断为阳性,2次均为阳性者才算为真阳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库建立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χ2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检测了998例大学生的尿标本,65例为阳性,其中女性54例,男性11例,总阳性率为6.51%.经单因素χ2检验,发现性别和是否会游泳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有关,经多因素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父母健在情况和家庭居住地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有关.结论 大学生人群存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并且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父母健在情况、家庭居住地是影响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劼;程俊;詹利生;余敏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6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标本,鉴定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67例肝移植患者有21例发生真菌感染,占肝移植患者的31.3%;共检出73株真菌,以酵母菌感染为主,占98.6%,其中近平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是53.4%、21.9%、9.6%、8.2%、2.7%.曲霉菌感染1例.药敏试验显示73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制霉菌素(MYS)、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和咪康唑(MIC)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98.6%、95.7%、87.1%、70.0%、65.7%和64.3%.结论 加强肝移植术后真菌的鉴定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漆涌;伍勇;陶莹;陈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新型的医学基础学科,它是微观生态学与医学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及微生物学交叉的一门独立学科,近年来得到FA0(世界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科学家较为一致的肯定.它除了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基础理论外,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就.其应用方面来说大致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作者:熊德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沈阳市和平区某小学,在某餐馆购进酸奶作为学生间食饮用,其中一班有38人饮用,21人症状轻重不同发病,6人入院,发病时间均在1~1.5 h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患者均在48 h内恢复正常.此次食物中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实验室检验证实引起中毒的致病菌为保加利亚克鲁维酵母(kluyvetmyces).
作者:张庆惠;宋静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白喉棒状杆菌亲代细菌型及其稳定L型动物致病性的差异,了解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特点,探讨其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氨苄青霉素在非高渗培养基内人工诱导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为稳定L型.采用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皮内感染家兔,观察局部感染部位皮肤或全身的病理改变.采用微量法提取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用Tox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毒素蛋白结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白喉棒状杆菌在氨苄青霉素作用下可发生细胞壁缺陷而成为L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不能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发生异常表现,该稳定L型的传代培养物可仍然保留同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Tox基因及其核苷酸序列.结论 提示细胞壁缺失将导致白喉棒状杆菌与产生毒素蛋白有关结构基因在宿主菌细胞内的表达受到抑制,以致使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丧失了产生外毒素致病的作用.
作者:易旭;王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败血症与医院感染发展的趋势、致病菌的变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综合性ICU的27例31次败血症.结果 27例31次败血症中院内感染占74.19%,院外感染占25.81%;有严重基础病与易感因素占92.59%;致病菌分布特点有G+菌呈上升趋势,G-菌则有下降趋势,但仍以G-菌为主;条件致病菌、复数菌和真菌感染发生明显增加;本组院内感染病死率高(37.04%)(不包含4例自动出院者),这往往与宿主防御机能低下或诱发因素有关.结论 G+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G-菌则有下降趋势,条件致病菌和真菌败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多;应注意合理用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作者:王晓蓉;潘景业;李庆兴;朱椰凡;周小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常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染性皮肤病,其既有潜在生命危险但又是可治愈的一种疾病[1].我们用头孢他啶(益他欣)治愈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九;刘玉霞;李健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器官移植中心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分析,应用合适的抗真菌药物,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方法 总结该院39例次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大扶康和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其疗效作一评价.结果 经大扶康和伏立康唑治疗的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菌感染者,大扶康和伏立康唑可以起到满意疗效.
作者:苗健;张丽;孙媛;王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