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臣;郭本恒;陈卫;王荫榆;吴正钧
从人工饲养的健康三黄肉鸡的盲肠和大肠中分离出10株芽胞杆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芽胞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枯草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蜡状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球形芽胞杆菌、短小芽胞杆菌、凝结芽胞杆菌.同时测定了它们对动物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其中有9株芽胞杆菌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8株芽胞杆菌对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芽胞杆菌分离株Y2、Y3、Y4、Y5、Y6、U7、Y8具有作为益生菌开发的潜力.
作者:张红英;杨霞;金钺;方丽云;赵旭阳;李金磊;崔保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重症肝炎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重症肝炎的预后和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比值、血清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总胆汁酸、胆酶分离及低钠血症等密切相关.结论 临床及时检测以上项目是判断慢性重症肝炎预后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永红;宁秀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近年来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以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就诊于性病科、妇科、生殖中心、不孕不育科的拟诊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12402例中共检出生殖道感染患者4827例,感染率为38.92%,检出病原体6164株,1216人感染了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9.80%.结论 感染病原体中,解脲脲原体占44.7%,且部分菌株耐药严重,临床医生治疗前应尽可能做药敏试验,做到合理用药,以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费红军;陈群英;周丽萍;何立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优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使其适合临床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需要.方法 分别采用专用DNA提取液法、热裂解法、溶菌酶法、热裂解法与碱性裂解法组合改良法,对纯培养细菌和临床标本中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结果 专用DNA提取液法、溶菌酶法提取成功率为100%,热裂解法革兰阳性菌提取成功率为0%,革兰阴性菌成功率为100%,碱性裂解液法在NaOH浓度大于4 mmol时提取成功,临床标本在NaOH溶液超过20mmol/L并含2%SDS时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成功率为100%.结论 热裂解法与碱性裂解法组合改良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方便快速、简单实用,适用临床标本检测.
作者:余道军;童文娟;陈岳明;庄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属于蜗牛的壳聚糖水解酶的纯化方法,得到壳聚糖水解酶的纯品,从而为氨基酸序列分析、基因克隆及工业菌制备奠定前期基础.方法 建立检测蜗牛壳聚糖水解酶活性的手段并考察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比较现有层析方法纯化蜗牛壳聚糖水解酶的实际效果,确定纯化的佳条件,从而设计出合理的纯化方案.结果 经苯基琼脂糖柱层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分离,得到高纯高活性蛋白质,在SDS-PAGE上用银染的方法呈单一蛋白质条带,比活性提高33.333倍,纯化倍数为18.272,得率为0.15.结论 实验建立了1种从蜗牛中分离高效高纯度壳聚糖水解酶的方法,为壳寡糖的酶解工业生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苏莉;辛毅;马郁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杭州市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现状.方法 监测该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的30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软件.结果 2004年至2006年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从1.60%增至2.40%);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高(84/306),老年患者多见(131/306);有184株(60.13%)来源于痰液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为4.6%;其次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7.2%及8.5%;对3代头孢菌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0.0%;同时发现185株(60.5%)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家敏;施新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对7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产酶率以及感染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E-test法测定从患儿的深部吸痰标本分离的嗜血杆菌72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棒测定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结果 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为25%,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2.22%,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克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0,对氧氟沙星、阿齐霉素的耐药率均为2.78%.氨苄西林的MIC9o为24 mg/L,要远远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 深圳地区Hi的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都较高,其作为首选药物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提醒临床医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赵瑞珍;郑跃杰;马东礼;邓继岿;王红梅;孙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蚕蛹油对高脂大鼠模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并参考血脂水平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预防低剂量组,预防中剂量组,预防高剂量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月见草油),分别喂饲各种饲料.于第11周处死大鼠,检测肝脏的肝重指数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 实验11周末,预防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肝重指数,肝脏TG、TC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蚕蛹油可通过调整脂质代谢,具有十分显著的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效果,优于月见草油.
作者:何自立;陈伟平;单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培菲康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内毒素及TNF-α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氨苄青霉素40 mg/kg,治疗组用金双歧每次1粒,1日3次.3 d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显效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内毒素水平和TNF-α均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内毒素水平和TNF-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培菲康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免疫调节作用,非免疫肠道防御屏障,调节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IL-6,降低TNF-α等水平,并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而发挥作用.
作者:叶瑞华;叶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3株益生菌株的粘附性质,初步探讨细菌与肠细胞的粘附机制.方法 选取已被深入研究的LGG作为阳性对照,应用显微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3株乳杆菌和肠上皮细胞Caco-2的粘附,选择疏水性、表面电荷和自聚合能力3项指标来描述细菌的表面性质,应用粘附抑制试验和酵母凝集试验来测定糖类专一性粘附.结果 无论是用显微观察还是平板计数,ST-Ⅲ均是所测试的4株菌中粘附能力强的,当加入细菌和细胞比约为60:1时,ST-Ⅲ在Caco-2上的粘附数为(7.43±0.65)CFU/细胞,强于对照菌LGG[(3.99±0.57)CFU/细胞].在所测试的4株菌中,粘附能力和疏水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时自聚合能力对粘附也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除LGG外,D-甘露糖和甲基-a-D-甘露糖苷均能抑制另外3株乳杆菌的粘附,同时这3株乳杆菌也能不同程度地凝集酵母.结论 3株益生菌的粘附均涉及到非特异性的疏水结合和甘露糖特异性粘附两个过程;ST-Ⅲ是1株具有良好粘附能力的益生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陈臣;郭本恒;陈卫;王荫榆;吴正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家兔急性胰腺炎模型,其中实验组给予乳酸杆菌干预,检测实验组、对照组血清淀粉酶、血清钙和血糖3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酸杆菌对实验性急性胰腺损伤有修复作用.
作者:张昆;张巍;孙玉鸿;李丽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初期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以及能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医务人员及物体上送检标本中被MRSA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从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工作人员及物体上采集标本MRSA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5%~47.6%、0%和20%.结论 此次有局部暴发趋势的MRSA感染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当被控制住.医院必须加强监督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和耐药性的检测,严格医务人员洗手及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MRSA感染在医院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程丹;王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研究冷应激大鼠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变化,本实验检测了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含量.方法 采用放射配体一3H-睾酮结合分析法.结果 冷应激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雄激素受体大结合量(单位:fmol/mgDNA)为143.38±9.47和87.46±15.11;雄激素结合蛋白(单位:fmol/mgpro.)为34.98±8.16和12.94±3.6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冷应激导致睾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反馈地引起其受体浓度增加的变化是机体代偿适应性反应.
作者:王洪军;褚征;冯立;杨青;于宁;董玉;张志强;吴益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体检妇女人群生殖道感染情况,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方法 对1157例参加健康体检的妇女的阴道后穹窿及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以检测阴道清洁度、真菌、滴虫等,同时采用培养法对淋球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真菌等进行检测,沙眼衣原体则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感染率为54.0%,其中混合感染率为9.3%,而清洁度异常率仅为23.8%;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解脲支原体(35.3%)、衣原体(22.2%)、真菌(5.5%);年轻妇女组与年老组支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严重,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隐匿,加强对育龄妇女的监测尤为重要.
作者:戴美洁;周铁丽;张鸿翔;王赛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不同方法检测无CLSI解释标准的3种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情况,以利于检测方法的选择应用.方法 同时用标准K-B法、VITEK-32配套的药敏检测卡GNS-143法、E-test试条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39株无CLSI解释标准的非发酵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并对3种方法相互间的符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检测8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3株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46.3%、82.5%、45.0%,77.8%、44.4%、52.8%,69.6%、52.2%、56.5%;耐药率分别为:32.5%、10.0%、48.8%,19.4%、38.9%、38.9%,17.4%、39.1%、21.7%.139株细菌3种方法间的符合情况:K-B法与VITEK法比较,完全符合率为51.1%、部分符合率为22.3%、完全不符合率为26.6%;K-B法与E-test试条法比较,三者分别为61.9%、15.8%、22.3%;VITEK法与E-test试条法比较,三者分别为56.1%、16.6%、27.3%.结论 不同的方法检测同一种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敏结果有较大不同,各方法间的可比性较差.嗜麦芽窄食单胞菌K-B法与E-test试条法符合性好于VITEK法,而其他2种细菌VITEK法好于K-B法.建议临床实验室对此类细菌的药敏检测仅报告实验检测结果,而不报药敏检测解释结果.
作者:吕火祥;胡庆丰;沈蓓琼;王素梅;王爱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大约为1%[1].现将德清县人民医院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的21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徐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在医院的发生、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注意问题.方法 回顾2005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情况,分析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28例病例中患者年老(大于60岁)体弱者为17人,占60.7%;22例存在侵入性操作,占78.6%;所有病例的住院天数都在13 d或以上,抗生素的使用都在2种或以上.结论 患者的体质和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是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诊断时要以症状和病原学的结果作为依据,治疗过程中要针对感染的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国文;程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前期经初筛的产乳酸凝结芽胞杆菌N001芽胞的抗逆性.方法 在模拟饲料制粒条件下和动物消化道内逆境条件下的存活能力,测定N001芽胞的抗热、抗酸、耐胆盐性能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凝结芽胞杆菌N001芽胞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耐酸、耐胆盐能力;同时N001芽胞对营养体敏感的抗生素也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 凝结芽胞杆菌N001芽胞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可以作为益生菌制剂的良好菌种.
作者:王金果;莫云;张玳华;张日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细菌分布、耐药性,为临床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全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地调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并有样必采,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2.2%,例次发病率为3.1%;鉴定出的226株病原体中,G+菌64株,占28.3%,G-菌126株,占55.8%,真菌36株,占15.9%.按分离菌株数排列,依序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鲁氏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是66.7%和95.5%,大肠埃希菌等G-杆菌对3代头孢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70%.结论 该院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符合一般规律,其病原体以G-菌为主,且对3代头孢类等高档抗菌药物多重耐药.
作者:董叶丽;陈坤;赵武英;李桂馥;袁斌;高建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引起血液透析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革兰阴性菌采用ESBLs确认试验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结果 本组分离的25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79株,占69.1%,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80株,占30.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前2位.革兰阴性杆菌ESBLs、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42.4%、39.1%,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高产AmpC酶、ESBLs+诱导AmpC酶菌株依次占15.6%、12.3%、16.8%、10.1%.革兰阳性分离株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外,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0%.革兰阴性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02%、3.35%和6.70%,产酶株较非产酶株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倪旭伟;张德忠;饶冠利;吴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