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洁;叶进燕;陈俊
随着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人们越来越多的选用即时食品,应运而生的熟食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卫生部统筹安排下,为了解辽宁省熟肉制品卫生现状,笔者于2004年对熟肉制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马景宏;王为黎;赵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用SD大鼠检测正常肠道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的细菌易位的变化,采用多指标测试的实验方法以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指标检测,为大鼠有关肠道菌群和细菌易位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作者:王冬梅;于德钦;田余祥;陈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NCCLS方案检测胡桃楸提取物和伊曲康唑(ICZ)、氟康唑(FCZ)、两性霉索B(AMB)和5-氟胞嘧啶(5-FC)对133株白色念珠菌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标准菌株JC1A的MIC结果表明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相当于FCZ,略低于ICZ、AMB和5-FC;临床分离株对ICZ和FCZ的耐药率很高,对胡桃楸提取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有强力抑制作用.
作者:闻平;陈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克拉霉素三联短程疗法对儿童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脲酶快速诊断试验(HPUT)为Hp感染的患儿75例,男57例、女18例.分3组进行对比性研究.A组为大剂量短疗程组、B组为小剂量短疗程组、C组为小剂量长疗程组.小剂量克拉霉素为15 mg/(kg·d),大剂量为30mg/(kg·d),分2次口服.短疗程为1周,长疗程为2周.结果临床疗效A组有效率为96.6%,B组有效率为90.9%,C组有效率为91.6%,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x2=0.75,P>0.05).Hp根除率A组为93.1%、B组为90.9%、C组为95.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7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27.6%、B组为4.6%、C组为29.2%.B组与A组之间(x2=4.57,P<0.05)、B组与C组之间(χ2=4.84,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儿童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理想方案,其根除率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疗程短、顺应性好.
作者:付惠玲;万冬;苗运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ICU住院患儿中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对符合研究的580例入住PICU的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常规剂量口服或经鼻饲管给药直至出院,观察2组之间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差异显著性.结果580例分为预防组286例,对照组294例,腹泻预防组的发生率为5.24%,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93%,预防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儿科ICU住院患儿常规加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很好地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其机制认为与微生态制剂具有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梁秀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铜绿假单胞菌(PA)引发的医院内感染临床及其药敏特点.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 1997~2002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用16种常用抗生素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根据感染部位,PA引发的感染常见于下呼吸道(87.64%)、尿路(7.87%)及皮肤(4.49%).患者基础疾患包括神经系统疾病(43.82%),COPD(12.36%),各种恶性肿瘤(8.99%),以及各种创伤和大手术后等.体外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4.85%),头孢他啶(80%),妥布霉素(78.46%),庆大霉素(67.5%),亚胺培南(56.72%),奈替米星(55.74%),培氟沙星(45.33%),替卡西林(38.60%),其它头孢3代的敏感率均较低.结论综合性ICU内PA引起的机会感染率高,在临床上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经验性治疗则优先考虑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氨基糖甙类和亚胺培南等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同时注意防止是交叉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
作者:周小洁;叶进燕;陈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由于抗生索滥用,治疗的不合理,致病情迁延不愈,形成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造成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福州市晋安区医院于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不同途径联合用药综合治疗30例迁延性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丽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双歧活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口服金双歧活菌制剂(每粒含活菌0.5亿),4片/次,2次/d,连服1个月;对照组29例,口服安慰剂胶囊,疗程同治疗组.评价标准系采用积分法.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治疗后肠道中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数量明显上升.结论金双歧活菌制剂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对IB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民;李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对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先将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6种菌分别进行单独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内的pH和活菌数,然后将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分别和致病菌进行混合培养,再测pH和活菌数,并与单独培养时的测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对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等6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沙门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对肠道致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崔云龙;闫述翠;万阜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定君生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4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定君生和甲硝唑局部用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第1疗程结束,定君生组痊愈率为59.35%,总有效率为90.24%;甲硝唑组痊愈率为59.41%,总有效率为87.13%.第2、3疗程结束,定君生组痊愈率为78.00%、90.91%,总有效率为94.00%、90.91%;甲硝唑组痊愈率为46.34%、36.36%,总有效率为70.73%、45.45%.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君生对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显著,长期应用优于甲硝唑.
作者:全芸;叶静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人类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唯一宿主.2004年10月从肺脓疡患者血培养中检出脑膜炎奈瑟菌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荣;周午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牙周洁治和强化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通过检测牙周菌群和牙周临床指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口腔卫生预防措施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正畸初诊患者20例,平均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于正畸治疗开始前检查右上颌第一磨牙16和右下颌中切牙41牙周状况,并采集其近中颊轴嵴处龈缘菌斑做细菌分离培养.T组于治疗前进行全口洁治,每月复诊加力时均给予口腔卫生检查,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C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其余不作处理.2组患者分别于矫治器安装后1、3和6个月进行临床及细菌学检查.结果随观察时间的延长,T组颊侧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在第1、3、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C组颊侧菌斑指数第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舌侧探诊深度则升高(P<0.05).细菌检出率和检出量的变化在T组可见韦荣球菌属降低而弯曲杆菌属和Gn产黑色素厌氧杆菌(BPAR)升高,C组消化链球菌属和BPAR升高(P<0.05);BPAR在第3个月、消化链球菌属在第6个月时T组检出率低于C组(P<0.05),而细菌检出量和牙周临床指数在2组间没有观测到处理因素的作用(P>0.05).结论正畸前即存在牙龈炎的患者,建议进行预防性牙周洁治;牙周洁治必须和口腔卫生教育、正确的日常菌斑控制措施结合进行.
作者:吴亚菲;吴爱华;肖丽英;肖晓蓉;朱(石米);龚其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将两歧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别制成每克含活菌1亿的微囊,等量混合而成生态制剂,按0.125%添加在蛋鸡基础饲料中,饲喂蛋鸡,同时设对照组,观察蛋鸡产蛋性能的变化.经过1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生态制剂对产蛋高峰期,可提高产蛋率10.08%、降低死亡率46.26%、提高饲料利用率32.16%;而对产蛋后期,提高产蛋率仅3.46%、降低死亡率58.50%、饲料利用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
作者:赖国旗;张德纯;韦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用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种类并检测该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8株,其中MRSA为197株,检出率为52.1%.MSSA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第1、2、3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以及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均甚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是100%的耐药,对头孢类抗生索、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高.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MSSA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MRSA感染首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利福平不能单独用于MRSA感染的治疗;呋喃妥因可用于创面伤口MRSA感染的治疗.
作者:沈定树;戴冬玲;余素飞;陈慧红;郭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治疗恢复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方法将恢复期SAP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回春生胶囊,疗程4周.均在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疗效,包括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2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明显下降,双歧杆菌显著上升(P<0.01).结论双歧杆菌治疗恢复期SAP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公新;杨光耀;彭伟;李镇杰;韩磊;卓越;颜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解脲脲原体(Uu)的耐药性,更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基进行Uu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Uu阳性率为21.7%,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索耐药率依次为3.4%、1.4%、53.6%、29%、1.4%、2.4%、0.05%、24.6%和13.5%.结论广州地区对于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首选药物是以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梁燕华;吴德标;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NA指纹图谱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选用S23随机引物,对乳酸菌基因组DNA进行RAPD随机扩增,获得能够区分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依据图谱DNA条带的多态性,对10株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实验室保藏菌株LAP2、LAT、LAM、LAC和LAO之间的基因组DNA相似性达80%,亲缘关系为相近,而LAB菌株与所有菌株的亲缘关系远.结论DNA指纹图谱技术与常规方法结合使用,将使乳酸菌的分类、鉴定更为准确、便捷.
作者:杭晓敏;范小兵;张和春;王劲松;杨国;倪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YMDD变异检测,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LT异常率为55%,HBeAg血清转换率为13.6%,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31%,治疗前病毒量的高低不影响其治疗效果.5例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依然阳性.结论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可出现HBV YMDD变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变异发生率越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不高;肝组织内仍处于炎症及纤维化状态.
作者:张静;张卓然;王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5株口腔颌面部感染细菌的抑菌性能,为在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采用液体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羧甲基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羧甲基壳聚糖对5株菌的MIC分别为:20、5、2.5、5、10 g/L.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颌面部感染重要相关细菌具有抑菌作用.
作者:张永军;高继红;薛毅;苏金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院内肿瘤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情况及其耐药性,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20 NE细菌鉴定试验条及ATB试验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5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42株(72.4%)分离自肿瘤患者呼吸道标本(痰34份,气管切口分泌物8份);药敏试验显示其耐药率对环丙沙星低(10.3%),其次为头孢他定(13.8%),再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4%),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院内的肿瘤患者呼吸道特别易受感染:其多重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对其感染的治疗,应在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