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洁;叶进燕;陈俊
目的分析2种市售微生物肥料在不同生产批次中微生物菌种组成的稳定性.方法利用ERIC-PCR基因组DNA指纹图技术和16S rDNA V3扩增一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TGGE)指纹图技术.结果这2种微生物肥料在同一个生产批次不同包装之间的2种DNA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分别在78%~95%和96%~100%,表明同一个批次内的菌种组成比较一致.但其在不同的生产批次之间菌种组成差异存在显著性,反映在2种DNA指纹图谱上,不同生产批次样品间ERIC-PCR指纹图相似性低只有10%,PCR-TGGE指纹图相似性低为46%.结论通过ERIC-PCR和PCR-TGGE DNA指纹图技术可以对微生物肥料中菌种组成的稳定性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如何保持菌种组成在批次之间的稳定一致,是复合菌种微生物肥料质量控制中面临的难题.
作者:王凌华;赵勇;李武;赵立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对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先将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6种菌分别进行单独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内的pH和活菌数,然后将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分别和致病菌进行混合培养,再测pH和活菌数,并与单独培养时的测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对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等6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沙门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凝结芽胞杆菌TBC 169株对肠道致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崔云龙;闫述翠;万阜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治疗恢复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方法将恢复期SAP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回春生胶囊,疗程4周.均在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疗效,包括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2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明显下降,双歧杆菌显著上升(P<0.01).结论双歧杆菌治疗恢复期SAP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公新;杨光耀;彭伟;李镇杰;韩磊;卓越;颜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荞麦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的萃取部分(待测样品)的抑菌作用,并对此部分进行分离纯化以研究其抗菌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与复方板蓝根颗粒做对比,采用平皿稀释法及动物实验对待测样品进行体外及体内实验,测定其对各试验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此部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待测样品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抑菌实验表明此部分对肺炎球菌菌株所致的小鼠感染有保护作用;从该活性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Ⅰ),3,4-二羟基苯甲酰胺(3,4-dihydroxy benzamide,Ⅱ),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Ⅲ),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Ⅳ),木犀草素(luteolin,V),槲皮素(quercitrin,Ⅵ),芸香苷(rutm,Ⅶ),(一)-表儿茶素[(一)-epicatechin,Ⅷ].结论待测样品在体内及体外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为酚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王立波;邵萌;高慧媛;吴斌;吴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发病率、病因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IA)检测HSV抗原和HD培养等方法检测322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在8 999例STD门诊患者中,GUD患者322例(3.58%,322/8 999);在322例GUD患者中,梅毒85例(26.4%,85/322),生殖器疱疹74例(26.09%,84/322),软下疳0例(0,0/322),病因不明的GUD为153例(47.52%,153/322);其中GUD患者的HIV感染率为1.86%(6/322),梅毒患者的HIV感染率为4.70%(4/85),生殖器疱疹患者的HIV感染率为1.19%(1/84),其他GUD的HIV感染率为0.65%(1/153).比较三者的HIV感染率发现,梅毒的HIV感染率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GUD患者(4.70%vs1.19%,χ2=0.24,P>0.05,OR=3.04,95%CI=0.31-29.93;4.70% vs 0.65%,χ2=1.29,P>0.05,OR=5.63,95%CI=0.58-55.06),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GH患者的HIV感染率与其他GUD患者的HIV感染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19% vs 0.65%,χ2=0.00,P>0.05,OR=1.85,95% CI=0.11-30.00)结论在性病门诊中,GUD的主要病因为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且存在混合性感染;梅毒与HIV的感染有一定关系.
作者:朱慧兰;苏向阳;赖维;叶兴东;张锡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53、p16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D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53、p16抑癌基因以及L型菌DNA的阳性信号.结果恶性肿瘤中p53原位核酸杂交mRNA的阳性信号,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p16原位核酸杂交mRNA的阳性信号,恶性肿瘤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2种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细菌L型的阳性信号与病理分级、有腹水比无腹水者、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 mRNA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p16 mRNA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负相关,2种抑癌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与抑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万英;赵芳芳;何杰;俞岚;姚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NA指纹图谱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选用S23随机引物,对乳酸菌基因组DNA进行RAPD随机扩增,获得能够区分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依据图谱DNA条带的多态性,对10株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实验室保藏菌株LAP2、LAT、LAM、LAC和LAO之间的基因组DNA相似性达80%,亲缘关系为相近,而LAB菌株与所有菌株的亲缘关系远.结论DNA指纹图谱技术与常规方法结合使用,将使乳酸菌的分类、鉴定更为准确、便捷.
作者:杭晓敏;范小兵;张和春;王劲松;杨国;倪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YMDD变异检测,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LT异常率为55%,HBeAg血清转换率为13.6%,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31%,治疗前病毒量的高低不影响其治疗效果.5例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依然阳性.结论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可出现HBV YMDD变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变异发生率越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不高;肝组织内仍处于炎症及纤维化状态.
作者:张静;张卓然;王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易患各种类型的腹泻病,严重影响了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上千万儿童死与急性腹泻.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造成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加,常出现菌群失调现象,同时其副作用也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抗生素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笔者采用了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侍小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ALT异常(按血站标准,以大于25赖氏单位为异常)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萧山地区2004年8~11月无偿献血者中,ALT异常的102例血清标本,进行抗-HEV IgM抗体检测;同时对照检测450份ALT正常的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结果在102例ALT异常血清中,抗-HEV IgM抗体阳性为6例,阳性率为5.88%,在450份ALT正常血清中,抗-HEV IgM抗体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1.11%.结论在无偿献血者ALT异常血清中,抗-HEV IgM抗体检出比例较高.
作者:施建妙;杨国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病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前瞻性地研究2004~2005年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用ASIS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3 56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74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5.97%,经ASIS法调整后,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64‰.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日感染率分别为呼吸机相关肺炎118.59‰、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17.26‰,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11.59‰.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呼吸机相关物品微生物感染阳性率为18.18%.结论ICU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真菌是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必须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务人员手和穿刺部位消毒对控制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董叶丽;贾鸣;宗酉明;徐志红;朱明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用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种类并检测该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8株,其中MRSA为197株,检出率为52.1%.MSSA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第1、2、3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以及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均甚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是100%的耐药,对头孢类抗生索、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高.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MSSA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MRSA感染首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利福平不能单独用于MRSA感染的治疗;呋喃妥因可用于创面伤口MRSA感染的治疗.
作者:沈定树;戴冬玲;余素飞;陈慧红;郭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解脲脲原体(Uu)的耐药性,更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基进行Uu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Uu阳性率为21.7%,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索耐药率依次为3.4%、1.4%、53.6%、29%、1.4%、2.4%、0.05%、24.6%和13.5%.结论广州地区对于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首选药物是以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梁燕华;吴德标;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将两歧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别制成每克含活菌1亿的微囊,等量混合而成生态制剂,按0.125%添加在蛋鸡基础饲料中,饲喂蛋鸡,同时设对照组,观察蛋鸡产蛋性能的变化.经过1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生态制剂对产蛋高峰期,可提高产蛋率10.08%、降低死亡率46.26%、提高饲料利用率32.16%;而对产蛋后期,提高产蛋率仅3.46%、降低死亡率58.50%、饲料利用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
作者:赖国旗;张德纯;韦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根据细菌性阴道病的特点,可以选择用微生物类药品联合硝基咪唑类药品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主要是为了寻找一种疗效好且不易复发的方法.药敏试验发现,定君生(乳杆菌活菌胶囊,一种微生物类药)对甲硝唑(硝基咪唑类药)极不敏感,两者可以联合用药.近一年来,通过对门诊5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联合用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以达到这一要求.
作者:祝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肠道菌群的分布,为预防肠道致病菌导致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新鲜粪便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平板,筛选正常菌群、肠道致病菌和机会致病菌,以K-B法确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大学生肠道菌群以克雷伯杆菌、费劳地枸椽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较多见,男性多见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常校外就餐者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率较高,与偶有校外就餐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大学生肠道菌群以费劳地枸椽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及白色念珠菌较多见,并就餐方式密切相关.克雷伯杆菌耐药谱较广,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张秀云;叶松;王健;许礼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由于抗生索滥用,治疗的不合理,致病情迁延不愈,形成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造成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福州市晋安区医院于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不同途径联合用药综合治疗30例迁延性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丽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天津8家三级甲等医院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和趋势.方法收集天津市8所医院葡萄球菌临床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2001~2002年分离的葡萄球菌临床株4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9株,MRSA占5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1株,MRCNS占65.6%.其中一医院2002~2003年分离的葡萄球菌临床株共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MRSA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株,MRCNS占72.8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主要是痰培养和尿培养.MRSA的分离率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数据相似.万古霉素在该地区仍然是有效的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作者:吕星;宋诗铎;魏殿军;郭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12月收治的205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诊断及药敏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5)、肺炎克雷伯菌(32)、不动杆菌(18)、肺炎链球菌(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铜绿假单胞菌(15)、金黄色葡萄球菌(12)、霉菌(8)、化脓链球菌(7)、流感杆菌(5)、其他革兰阴性杆菌(5);对所有的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高的是亚胺培南(94.3%),其次是左氧沙星(83.8%)、环丙沙星(76.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99%,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 分别为60%,58.2%,55.6%,52.7%和51.6%: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高是亚胺培南(87%)、左氧沙星(85%);葡萄球菌对青霉索的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耐苯唑西林凝固阴性葡萄球菌(56%),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4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普遍敏感达1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链球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是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亚胺培南、左氧沙星和万古霉素,分别对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氨苄西林、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叶小清;邓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胸腹水和脓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玉溪市人民医院1 999年1月~2004年9月送检的胸腹水和脓汁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菌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需氧和(或)厌氧培养对胸腹水和脓汁的阳性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732份胸腹水和脓汁感染标本中分离到细菌者244份,共计254株,分属于26个菌属71种,阳性检出率为33.33%(胸水7.86%、腹水41.4%和脓汁59.9%),G+菌占52.36%,G-菌占42.13%,真菌占5.51%,主要以葡萄球菌(29.13%)、大肠埃希菌(22.83%)、链球菌(12.99%)、肠球菌(5.51%)和念珠菌(5.51%)为主.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的细菌,它们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奈啶酸、培氟沙星、替卡西林和复方新诺敏的耐药率均在53%以上,亚安培南的敏感性为100%.结论胸腹水和脓汁中可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和真菌,选择培养方法对提高阳性率至关重要,注意监测胸腹水和脓汁中菌株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根据细菌检验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盲目经验用药,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作者:储从家;孔繁林;吴惠玲;向秀华;罗次节;管新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