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春;周方满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的变化.方法 收集SLE患者7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5分,38例)和稳定组(0~4分,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17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高(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reg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低(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h 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 17/Treg高于SLE稳定组及对照组(均P<0.05).Th17、Th 17/Treg、IL-6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923、0.567、0.397,均P<0.05),Treg与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458,均P<0.05).结论 SLE患者中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数存在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提示两种共同变化或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华;陈勇;楼燕如;黄娴倩;忻霞菲;周丽;王庭辉;覃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 16型E6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宫颈组织石蜡标本80份,按诊断时的年龄分组,其中年龄≤35岁为A组(37例);年龄>35岁为B组(43例).从宫颈癌组织石蜡样本中提取HPV病毒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HPV 16型E6 DNA,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HPV 16型E6 DNA总阳性率为43.75%,其中A组阳性率为56.76%,B组阳性率为3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德国标准株相比,本次研究共发现9个突变位点,其中178位点突变频率高,A与B组178位点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结论 HPV 16型引起的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T178G突变可能是HPV 16型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因素,在宫颈癌的防治中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杨海涛;覃世榕;刘文渊;陈雪梅;姜智南;卢文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相关临床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115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A组)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均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Schirmer Ⅰ试验、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对不同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分值较A组显著升高,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SchirmerⅠ试验B组较A组和对照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A组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较健康人群易出现泪膜功能的异常,且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朱奕睿;叶锌铭;李俊;朱清;吴明聪;胡夏云;吴伯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后总生存(OS)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方法 纳入HCC患者66例,随访根治性术后OS情况,平均随访时间(39.2±25.6)个月(2.6~73.3个月).临床病理学参数与O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有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分期与OS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级、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 Ⅲ期是HCC术后不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包膜完整性以及TNM分期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HCC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包膜完整性评估和预后指导意义应得到病理与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
作者:胡柳燕;贺松琴;闻炳基;陈律;艾婷婷;余慈波;张静;王爱忠;朱忠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 (CAS-KIT)提升上颌窦粘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2~9mm,经CAS-KIT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超过3mm的植入羟基磷灰石陶瓷,同期植入种植体,高提升10 mm,共计植入ITI士卓曼种植体46枚.结果 术后当天X线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9±1.8)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及骨替代品泄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粘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个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利用CAS-KIT提升上颌窦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技术,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种植修复,疗效良好.
作者:董陈;钱智溢;李幼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HA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例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15~20mg·m-2·d-1静脉滴注d1~3;高三尖杉酯碱2 mg静脉滴注d1~8;阿糖胞苷25 mg皮下注射q12h,d1~8;阿克拉霉素20 mg静脉滴注d1、3、5、7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6例(66.7%),部分缓解1例(11.1%),无效2例(22.2%),有效率77.8%,治疗中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结论 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A方案治疗AM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蔡志梅;赵利东;王莹;薛连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临海市市区4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556人,以知识讲座、播放宣传影像制品、宣传资料、咨询服务、开展活动及有奖竞猜等作为干预方式,采取干预前后填写同一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相关指标的比较测评.结果 通过结核病宣传干预,外来人员获取知识的途径增长明显,核心信息知识知晓率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 在各企业中进行外来务工人员结核病健康教育是一项经济、有效、值得推广的举措.
作者:李希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这是传统对病理学的定义,因此,在大学是基础教研室,在医院是医技科室,这样的定位,使该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根据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病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医、教、研的重任.临床病理诊断是其中的分支学科,主要从事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不管医院医疗设备多么的现代化,传统、古老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地位不可取代.
作者:陈兰;王爱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SHF患者96例,设为CSHF组;再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32例,Ⅲ级34例,Ⅳ级30例.另选取健康者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对象的血清UA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评定左室肥厚程度.结果 CSHF组UA、IVST、PWT及LVM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D低于对照组(P<0.01).在CSHF各组中,从Ⅱ级~Ⅳ级,UA、IVST及LVMI均逐渐升高(均P<0.05).CSHF组血清UA与IVST、LVMI呈正相关(r=0.56、0.63,均P<0.01).结论 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SHF患者UA水平逐渐升高,血清UA水平与IVST、LVMI呈正相关,因而血清UA水平有助于评估CSHF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春华;廖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发生障碍而引起心肌功能性失常或器质性病变,是中国心内科发病率及住院率高的疾病[1].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改变及各方面生活压力的骤增导致CHD患者人数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CHD患者平时生活与常人无异,但是一旦发病,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进行适当的院外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
作者:李孙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牙体缺损纤维桩修复应用中光固化流体树脂与复合树脂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2例残根、残冠病例,共92颗患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颗,观察组先利用法国产的TRD纤维桩加Luxa Core Dual光固化流体树脂固定于根管内,根管以上用复合树脂堆塑成核;对照组直接利用纤维桩与流体树脂堆塑成核,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1年及3年分别进行随访.结果 3年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89.1%,对照组的成功率为7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症状、桩松动折断、根折、继发龋及牙周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流体树脂与复合树脂联合应用修复效果优于单纯运用流体树脂固位,值得推广.
作者:谢晓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对BI-RADS-US3类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经二维超声检查并分类为BI-RADS-US3类的乳腺肿块,其中8例为恶性肿块,169例为良性肿块.利用弹性成像技术将其分成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观察两组良恶性构成比,并分析和比较得到的数据.结果 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之间良恶性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特异度(80.5%)明显高于常规超声(57.4%).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明显提高对于BI-RADS-US3类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活检.
作者:楼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TNF-α、VEGF及IL-10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58例病患被诊断为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为观察组,收集同期58例仅患有肺气肿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同时分别测定血清中TNF-α、VEGF、IL-10、血氧分压量(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TNF-α、VEGF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aO2及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VEGF、IL-10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体内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其表达可以对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治疗给予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鲍绪新;水跃翔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中41例(实验组)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37例(对照组)单纯行TACE,分析实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两组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和脱发.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方法.
作者:王高卿;彭涛;虞伟民;陆才德;华永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岁患者47例(52.8%),≥60岁患者42例(472%).81例患者于服用他汀类药物3个月内发生不良反应,占91.0%.其中单一用药的有32例,占36.0%,合并用药的57例,占64.0%.以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为55.1% (49/89),其次分别为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及普伐他汀4.5%(4/89);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神经肌肉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附件等.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用药指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确保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乐岚;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基层医院由于规模较小、地处偏僻及医护人员短缺,没有专门负责用药指导工作的科室及工作人员[1].近年来我国正处于老龄社会转型期,且大部分居民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在农村合作医疗优惠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基层医院门诊看病,门诊量迅速增加.
作者:吕礼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在肺部腺癌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6例肺部腺癌患者治疗进程中出现血清CEA的动态变化,其中Ⅰ期3例,Ⅱ期6例,ⅢA期12例,ⅢB~Ⅳ期组25例,对Ⅰ~ⅢA期及ⅢB~Ⅳ期患者的起始血清CEA水平、低血清水平、开始增高时间、变化幅度、性别及年龄进行比较.对是否手术及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对单因素预后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Ⅰ ~ⅢA期组与ⅢB~Ⅳ期组起始水平、低水平及开始增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起始CEA水平、低水平、开始增高时间及是否行手术治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低CEA水平及CEA增高时间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部腺癌治疗过程中低血清CEA水平及血清CEA开始升高时间是CEA动态变化中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孟文;王克义;魏东山;李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36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随访发病后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有67.9%(250/368)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高危组、极高危组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28.1%(18/64),44.1%(30/68)和72.3% (136/1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病史(OR=1.789,P=0.032)及颈动脉易损斑块存在相关(OR=5.308,P=0.000).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总体应用率为22.6%(82/363),明显低于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P=0.000).3个月时高危组、极高危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12.9% (8/62),28.8% (19/66)和32.1%(60/18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个月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与出院医嘱相关(OR=50.739,P=0.000).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依从性差,与指南存在差距;出院医嘱是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的促进因素.
作者:汪飞;廖庆红;秦丽丽;陈诗莉;徐文文;周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腹壁切口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讨论其发生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1例腹壁切口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病例,从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查阅资料复习文献.结果 腹壁切口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临床缺乏特异性,常见的MR表现为腹壁切口附近多发结节,肿瘤的主要成分为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细胞波形纤维蛋白(+),结蛋白(+),肌动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论 腹壁切口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疾病,确诊靠病理学诊断,激素依赖,病程缓慢,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杨春林;傅云雀;邹云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全自动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系统与革兰染色Nugent评分法在诊断BV中的差异,探讨全自动BV检测系统在妇科门诊BV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妇科门诊疑似患有BV患者526例为研究对象,同时利用全自动BV检测系统与革兰染色Nugent评分法对采集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对比检测;并分别统计两种方法检测标本所耗费的时间.结果 采用全自动BV检测系统检出阳性率为21.9%,革兰染色Nugent评分法检出阳性率为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同时检测阳性有106例,同时检测阴性有408例,符合率达到97.7%.与Nugent法比较,全自动BV检测系统诊断BV的灵敏性为97.2%,特异性为97.8%.结论 全自动BV检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阴道分泌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是妇科门诊BV患者的首选检测手段.
作者:徐世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