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绪新;水跃翔
目的 了解2000-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群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艾滋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自2000年3月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2年底发现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计10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2例,HIV感染者71例.发病、感染者年龄主要在21~50岁,占83.5%;职业以家政、待业、民工、工人为主,占61.2%;男71例,女32例,男女比2.22∶1;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共85例,占总发病82.5%,其中异性传播65例(占76.5%),其次为男男性行为(MSM)传播20例(占23.5%);2010-2012年发现病例数65例,占总数63.1%,其中MSM人群发现20例,占3年总发病数的30.8%,占2000-2012年MSM总发病数的100%.结论 艾滋病流行形势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重点控制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加大对暗娼及MSM人群的干预力度,并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干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车盼芬;卢娜;李艳;郑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药物应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大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斌达;张亚萍;何松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脏EAML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缺乏或少有脂肪成分;可见“杯口征”、“劈裂征”;皮质期病灶内可见点状、线状或增粗迂曲的血管.组织学表现:肿瘤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构成,偶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Vimentin、HMB及CD36(+);CK、EMA(-).结论 肾EAML的临床易于其他肿瘤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作者:殷洁;舒锦尔;王利霞;应明亮;王新宇;黄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对照组)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8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妥洛特罗贴剂,疗程均为14d,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评分、肺功能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的症状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显效率为52.9%,观察组为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妥洛特罗贴剂对CVA疗效更加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廖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SHF患者96例,设为CSHF组;再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32例,Ⅲ级34例,Ⅳ级30例.另选取健康者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对象的血清UA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评定左室肥厚程度.结果 CSHF组UA、IVST、PWT及LVM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D低于对照组(P<0.01).在CSHF各组中,从Ⅱ级~Ⅳ级,UA、IVST及LVMI均逐渐升高(均P<0.05).CSHF组血清UA与IVST、LVMI呈正相关(r=0.56、0.63,均P<0.01).结论 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SHF患者UA水平逐渐升高,血清UA水平与IVST、LVMI呈正相关,因而血清UA水平有助于评估CSHF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春华;廖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15例中2例死亡,其中1例因并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死亡,1例因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3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腔颌面部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多学科的共同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逢佳;朱凯;区跃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HA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例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15~20mg·m-2·d-1静脉滴注d1~3;高三尖杉酯碱2 mg静脉滴注d1~8;阿糖胞苷25 mg皮下注射q12h,d1~8;阿克拉霉素20 mg静脉滴注d1、3、5、7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6例(66.7%),部分缓解1例(11.1%),无效2例(22.2%),有效率77.8%,治疗中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结论 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A方案治疗AM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蔡志梅;赵利东;王莹;薛连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后总生存(OS)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方法 纳入HCC患者66例,随访根治性术后OS情况,平均随访时间(39.2±25.6)个月(2.6~73.3个月).临床病理学参数与O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有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分期与OS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级、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 Ⅲ期是HCC术后不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包膜完整性以及TNM分期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HCC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包膜完整性评估和预后指导意义应得到病理与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
作者:胡柳燕;贺松琴;闻炳基;陈律;艾婷婷;余慈波;张静;王爱忠;朱忠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原发性脑出血(PCH)即非外伤性脑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核区及脑叶[1].但复发性脑出血临床表现比较严重,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首次脑出血明显增高.笔者拟通过分析5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国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子痫前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分为治疗组(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和对照组(喉镜气管插管),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时段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T3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子痫前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最华;王成湖;李彩华;肖素华;何根华;陈权新;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绝育术后要求行输卵管吻合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4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30例)(显微镜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通率及术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和显微镜组相比,出血时间少,平均住院日短,术后1年的复通率较显微镜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宫内妊娠率与异位妊娠率和显微镜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葛芬芬;铁炜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 (DMT1)在lactacystin诱导的SH-SY5Y细胞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中的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和lactacystin损伤组.lactacystin损伤组加入lactacystin 10 μmol/L处理24h.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测定法检测DMT1表达情况,Calcein-AM荧光检测细胞的摄铁能力,荧光探针carboxy-H2DCFDA检测胞内氧化应激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ctacystin损伤组DMT1表达增加1.3倍,细胞摄铁能力增强1.3倍,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1.6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了65.0%.结论 DMT1介导的细胞摄铁能力增强,引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过多,进而促进胞内α-SYN的异常聚集,终导致PD神经元损伤.
作者:陈瑛;梁海燕;李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水平、肺功能变化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8.16% (67/76),对照组65.71% (46/70),两组显效率、平均住院时间、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水平和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丹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尽管近些年来肿瘤医学有了迅猛发展,但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的预后在整体上并未获得根本性改观.由于肿瘤的高度异质特性,准确判断肿瘤的复发转移潜能并对高潜能患者进行有效医学干预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的TNM分期预后评估体系主要反映的是肿瘤进展的程期,而非肿瘤的内在恶性程度,因而存在明显局限性.因此,阐明影响肿瘤预后的特殊分子基础并筛选肿瘤预后分子标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作者:陈律;朱忠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进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趋显露.由于医务护理人员的缺编,多数老年患者一般都有躯体症状伴神经精神方面的问题,行动不便加上记忆智能的改变等导致老年病区对护工需求不断增加[1].本研究拟通过对精神科老年病区护工压力进行调查,来给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王伊娜;鲍洁琼;俞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15例NASH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及减轻体质量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228 mg/粒)治疗,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益肝灵4片,3次/d,总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及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G及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症状、血脂检测及肝脏B超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显著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减轻肝脏受到的脂肪沉积,保护肝功能,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氧气雾化吸入是通过氧气加压,使气流从小孔喷入雾化器内时产生负压,带动溶液从吸管中上升,溶液与气流混合后变成3~6μm的微粒,均匀地作用于气管黏膜表层,直达靶器官,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并直接作用于咽喉部,充分播散到下呼吸道[1-2].而老龄大手术患者由于麻醉剂的应用及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等因素引起痰液增加,进而增加排痰困难,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郑利仙;张美红;姜华鸣;金永英;王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急救措施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方法 收集84例产后出血病例为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84例未诊断为产后出血病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出血量、临床资料及体征等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出血量、妊娠合并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妊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凝血功能障碍及流产史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有38.10%的产后出血患者痊愈,54.76%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92.86%,无死亡病例.结论 妊娠合并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妊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凝血功能障碍及流产史等体征症状是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产后出血急救至关重要.
作者:苏武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青年脑卒中患者50例(治疗组)与无神经系统疾病青年体检者62例(对照组),进行病因、危险因素比较.结果 治疗组高血压、卒中家族史、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同型半胱血症、动脉硬化、心源性脑梗死、脑血管异常、凝血机制异常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青年人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早期开展针对青年脑卒中病因的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以便明确病因并针对其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青年人卒中病死率病残率.
作者:虞美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闭孔疝的早期确诊及对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12例闭孔疝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分析其CT影像表现,并与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12例闭孔疝均经手术证实,疝出物均为回肠肠段,表现为在闭孔外肌的前方与耻骨肌之间见疝出的塌陷肠管,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全部病例均伴不同程度小肠梗阻,其中3例伴疝出肠段坏死,无穿孔病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对闭孔疝进行早期确诊,并对有无合并肠坏死和肠穿孔,指导手术及术式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唐海标;顾伯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