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酸水平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李春华;廖福远

关键词:老年人,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尿酸, 肥大, 左心室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SHF患者96例,设为CSHF组;再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32例,Ⅲ级34例,Ⅳ级30例.另选取健康者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对象的血清UA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评定左室肥厚程度.结果 CSHF组UA、IVST、PWT及LVM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D低于对照组(P<0.01).在CSHF各组中,从Ⅱ级~Ⅳ级,UA、IVST及LVMI均逐渐升高(均P<0.05).CSHF组血清UA与IVST、LVMI呈正相关(r=0.56、0.63,均P<0.01).结论 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SHF患者UA水平逐渐升高,血清UA水平与IVST、LVMI呈正相关,因而血清UA水平有助于评估CSHF患者的病情.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颈原位腺癌6例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颈原位腺癌(AIS)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AIS病例6例,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临床特点:患者年龄29~47岁,中位年龄35.5岁,均无特殊临床表现,其中3例患者活检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进行了根治切除.光镜观察:4例AIS为颈管型,1例为肠型,1例为肠型与颈管型混合;6例均发生在移行区.6例病例的镜下共同特点为腺上皮出现复层或假复层、细胞异型性相对明显及核分裂像较多,都出现了凋亡小体;5例出现筛状结构,1例出现腔内乳头结构;4例伴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病变.免疫组化:p16(+)、CEA(+)、ki-67(+)(40%-70%).结论 子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宫颈病变,目前没有统一的形态学诊断标准,总结其常见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有助于AIS在日常工作中的病理诊断,避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甘咏莉;张慧芝;王素英;葛荣;杨育生;殷宪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宫角妊娠部位楔形切除修补术在宫角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宫角妊娠部位楔形切除修补术辅以着床部位肌层注射甲氨喋呤(MTX)治疗宫角妊娠的优势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以腹腔镜下宫角妊娠部位楔形切除修补术治疗的16例宫角妊娠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情况及术后子宫输卵管造影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40~60min,平均47 min;术中失血100~250ml,平均130ml,术后48h及第5天测血HCG均进行性下降,随访血-HCG直至正常,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术后3个月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宫腔形态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宫角妊娠部位楔形切除修补术辅以着床部位肌层注MTX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安全性高的优点,可大限度地保留宫腔形态及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莹莹;范盈盈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脏EAML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缺乏或少有脂肪成分;可见“杯口征”、“劈裂征”;皮质期病灶内可见点状、线状或增粗迂曲的血管.组织学表现:肿瘤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构成,偶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Vimentin、HMB及CD36(+);CK、EMA(-).结论 肾EAML的临床易于其他肿瘤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作者:殷洁;舒锦尔;王利霞;应明亮;王新宇;黄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纤维根管桩修复应用中两种树脂机械性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牙体缺损纤维桩修复应用中光固化流体树脂与复合树脂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2例残根、残冠病例,共92颗患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颗,观察组先利用法国产的TRD纤维桩加Luxa Core Dual光固化流体树脂固定于根管内,根管以上用复合树脂堆塑成核;对照组直接利用纤维桩与流体树脂堆塑成核,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1年及3年分别进行随访.结果 3年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89.1%,对照组的成功率为7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症状、桩松动折断、根折、继发龋及牙周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流体树脂与复合树脂联合应用修复效果优于单纯运用流体树脂固位,值得推广.

    作者:谢晓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告

    心脏原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近笔者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了1例.死者,男,39岁,于2011年12月的某晚上9时猝死在家中,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排除刑事案件,属非正常死亡.根据家属要求,作尸体解剖进行死亡鉴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利康;李群锋;项迪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00-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群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00-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群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艾滋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自2000年3月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2年底发现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计10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2例,HIV感染者71例.发病、感染者年龄主要在21~50岁,占83.5%;职业以家政、待业、民工、工人为主,占61.2%;男71例,女32例,男女比2.22∶1;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共85例,占总发病82.5%,其中异性传播65例(占76.5%),其次为男男性行为(MSM)传播20例(占23.5%);2010-2012年发现病例数65例,占总数63.1%,其中MSM人群发现20例,占3年总发病数的30.8%,占2000-2012年MSM总发病数的100%.结论 艾滋病流行形势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重点控制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加大对暗娼及MSM人群的干预力度,并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干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车盼芬;卢娜;李艳;郑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60例,根据止血方法不同情况分为缝合组和电凝组,缝合组74例术后剥离后采用缝合法,电凝组86例采用双极电凝止血.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缝合组平均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电凝组(均P< 0.05).两组痛经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囊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组病例均未发生气肿、气栓、大出血、脏器损伤和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缝合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均低于电凝组(均P<0.05),缝合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雌二醇(E2)均高于电凝组(均P< 0.05).缝合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收缩期峰值(PSV)和窦状卵泡数目(AFC)均多于电凝组(均P<0.05)结论 两种术式都具有良好的疗效,电凝止血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出血较少.缝合止血更能够较好地保留残留卵巢皮质的卵泡,痛经复发率低,且可大限度地保护卵巢功能.

    作者:陈建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研究

    目的 探讨JAK2V617F突变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PV患者外周血标本,按常规采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相关影象学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骨髓常规形态+活检+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按WHO标准诊断分型.抽提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结合基因测序检测JAK2V617F突变的存在.结果 34例PV患者中11例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结论 JAK2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因而可作为骨髓增值性疾病的候选基因.

    作者:鲍丽彦;黄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EGFR的检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融合基因和棘皮动物微管查关蛋白样-4与间变性淋巴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基因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NSCLC中EML4-ALK、EGFR,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60例NSCLC中60例(37.5%)存在EGFR基因突变,腺癌高于非腺癌;不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160例NSCLC中有7例EML4-ALK基因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4.4%(7/160)明显小于EGFR突变率,这7例阳性患者均为腺癌,其中6例主要细胞形态为腺泡样结构,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内或细胞外黏液.腺癌阳性率高于非腺癌;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NSCLC患者中,EGFR及EML4-ALK阳性患者在临床病理上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即女性、非吸烟、腺癌患者中较为多见,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特征:EML4-ALK阳性患者中,腺癌中多伴有黏液产生的腺泡样结构,不同时合并EGFR突变.

    作者:金夏祥;王旭州;陈兰;王爱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宁波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 16型E6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宫颈组织石蜡标本80份,按诊断时的年龄分组,其中年龄≤35岁为A组(37例);年龄>35岁为B组(43例).从宫颈癌组织石蜡样本中提取HPV病毒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HPV 16型E6 DNA,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HPV 16型E6 DNA总阳性率为43.75%,其中A组阳性率为56.76%,B组阳性率为3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德国标准株相比,本次研究共发现9个突变位点,其中178位点突变频率高,A与B组178位点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结论 HPV 16型引起的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T178G突变可能是HPV 16型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因素,在宫颈癌的防治中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杨海涛;覃世榕;刘文渊;陈雪梅;姜智南;卢文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左半结肠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27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术的27例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顺利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术后第6天腹腔双套管有少量粪汁流出,经充分引流,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治愈.本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经切口换药后二期愈合.结论 左半结肠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叶碎平;郁群;陈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绝育术后要求行输卵管吻合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4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30例)(显微镜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通率及术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和显微镜组相比,出血时间少,平均住院日短,术后1年的复通率较显微镜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宫内妊娠率与异位妊娠率和显微镜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葛芬芬;铁炜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6例分析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膜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子宫动静脉瘘;其中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是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在1周以下者3例,1~2周者5例,3~6周者21例,6周以上者7例;2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7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行子宫切除后化疗.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是较严重的剖宫产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剖宫产手术技能,做好术中止血,同时围生期注意用药,防止产褥感染,并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

    作者:许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血液稀释法联合血液回收对脊柱手术患者输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血液稀释技术(HD)联合血液回收对脊柱手术患者输血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ANH组);一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AHH组);另一组不行HD与血液回收(对照组).监测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30 min(T2)及术毕(T3)3组患者心电图(ECG)、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监测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3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HH组T1 、T2时的CVP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与ANH联合血液回收可应用于脊柱手术的血液保护,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简便易行.

    作者:裘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水胶体敷料在预防婴幼儿直型留置针压疮中的效果观察

    静脉留置针做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由于婴幼儿的静脉相对较细,且哭闹好动、不配合,留置针置管成功后,为防止其自行拔针或玩耍时意外拉出留置针,固定留置针的敷贴外围常用弹力绷带缠绕一周,导致局部透气性降低;尤其是在夏季,患儿好动、皮肤娇嫩、易出汗,常常导致压疮发生,增加患儿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叶惠琴等[1]报道创口贴预防压疮的方法,笔者采用该方法预防压疮,压疮率明显下降,但创口贴会造成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导致患儿的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降低.在排查原因后,于2013年2月开始采用水胶体敷料做为垫托预防婴幼儿留置针压疮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珍;贾颖必;张小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龄手术患者氧气雾化吸入初始时机选择的研究

    氧气雾化吸入是通过氧气加压,使气流从小孔喷入雾化器内时产生负压,带动溶液从吸管中上升,溶液与气流混合后变成3~6μm的微粒,均匀地作用于气管黏膜表层,直达靶器官,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并直接作用于咽喉部,充分播散到下呼吸道[1-2].而老龄大手术患者由于麻醉剂的应用及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等因素引起痰液增加,进而增加排痰困难,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郑利仙;张美红;姜华鸣;金永英;王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癌胚抗原的动态变化对肺腺癌预后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在肺部腺癌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6例肺部腺癌患者治疗进程中出现血清CEA的动态变化,其中Ⅰ期3例,Ⅱ期6例,ⅢA期12例,ⅢB~Ⅳ期组25例,对Ⅰ~ⅢA期及ⅢB~Ⅳ期患者的起始血清CEA水平、低血清水平、开始增高时间、变化幅度、性别及年龄进行比较.对是否手术及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对单因素预后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Ⅰ ~ⅢA期组与ⅢB~Ⅳ期组起始水平、低水平及开始增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起始CEA水平、低水平、开始增高时间及是否行手术治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低CEA水平及CEA增高时间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部腺癌治疗过程中低血清CEA水平及血清CEA开始升高时间是CEA动态变化中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孟文;王克义;魏东山;李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疗效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避免了有创人工气道的建立,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适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患者不能耐受治疗,导致治疗失败.笔者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丽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孕晚期团体情绪自我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报道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在13%左右[1],由于抑郁发作时自我照顾能力下降,营养摄入减少,与婴儿之间亲密感缺乏,甚至有自伤、自杀的行为,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其婚姻、家庭,而且会影响母婴的情感连接、婴幼儿的身心发育及其情感、智力、行为的发展,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2].如何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已成为当前重大的精神卫生和生殖健康问题.本研究对导致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对20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干预,观察该干预模式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春棉;丁万涛;季显琼;朱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精神科老年病区护工压力因素的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进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趋显露.由于医务护理人员的缺编,多数老年患者一般都有躯体症状伴神经精神方面的问题,行动不便加上记忆智能的改变等导致老年病区对护工需求不断增加[1].本研究拟通过对精神科老年病区护工压力进行调查,来给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王伊娜;鲍洁琼;俞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