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成;王丽华
目的:建立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SS1株BALB/c 小鼠感染模型,研究H.pylori胃内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方法:BALB/c 小鼠胃内分别接种体外培养的H.pylori SS1株(实验组)或PBS(对照组),组织学方法评价H.pylori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所有对照组小鼠胃组织未见H.pylori定植,胃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而所有实验组小鼠在感染H.pylori 12周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及胃小凹顶端可见大量H.pylori,胃体及胃窦交界处、胃体及胃底交界处多;胃组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感染H.pylori 24周后,胃组织炎性反应加重.结论:用胃内接种方法建立了小鼠H.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胃炎的模型.
作者:施理;王继德;张亚历;张振书;张万岱;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以粪检有无白细胞区分的两类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特征及其与健康儿童的差别.方法:提取健康儿童(H)、临床门诊粪检无白细胞的腹泻儿童(L-)和粪检有白细胞的腹泻儿童(L+)(各11例)粪便总DNA作模板,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以H、L-和L+为序,每类样品以独特的ERIC条带为代表的操作分类单元(OTU)的总数分别为54∶47∶26;每类样品ERIC图谱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2.45±0.14,2.11±0.18和1.76±0.19.组内成对相似性系数累积曲线分析:小于0.6的CS值在L-组占到总Cs值个数的70%,在H组占50%,而在L+组只占30%.结论:腹泻儿童肠道的菌群结构多样性降低,粪检有白细胞腹泻个体较之粪检无白细胞腹泻个体肠道菌群结构偏离健康个体更远.
作者:潘莉;杜惠敏;黄海东;魏桂芳;陈俊仪;赵立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采自大连地区24份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芽胞杆菌(Bacillus sp.)B-41,该菌株产几丁质酶适的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氮源为酵母浸汁,pH7.2,温度42℃,振荡培养4天.
作者:孙慎侠;付昌斌;伦永志;苗迎秋;刘亚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微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微生态调节剂也迅猛地发展起来.从上世纪梅奇尼科夫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以来,微生态调节剂逐渐风行于世界各地.
作者:胡英;郑洪;张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牙龈卟啉单胞菌(P.g),革兰阴性厌氧菌,是人类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1].动物实验表明它在小鼠、大鼠和灵长类动物的龈下定植与牙周炎的发生和进展相关.P.g可以调整真核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为了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P.g基因表达的调节可以控制在转录水平.证据表明,P.g的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分娩早产儿.
作者:刘锐;杨圣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临床差异很大,轻者常常在停用相关抗生素后很快缓解,而重者常需治疗[1].近半年来我们采用常乐康(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王庆九;刘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海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89例,分别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此药对腹痛、腹泻、腹胀和便秘的有效率均在80%以上.结论:贝飞达可迅速、有效地缓减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有效新型微生态制剂.
作者:白晓茹;陈吉;潘艳丽;王嘉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采用PYG培养基,模拟胃肠环境,即低pH值(1.5~4.5),高胆汁酸盐(0.1%~0.4%)对青春双歧杆菌进行抗性研究.同时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性以及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在pH4.5时有较强的生存能力,4 h活菌数可达107CFU/ml以上.且能在含0.1%~0.4%的胆汁盐中存活,在0.1%~0.2%时4 h活菌总数可达106CFU/ml以上.同时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有耐受性.
作者:刘吉成;王惠艳;刘伯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一群革兰阴性的杆菌或球杆菌,需氧生长,多数有鞭毛有动力.按照<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假单胞菌科包括29个属,数百个种和亚种.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土壤和水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的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
作者:马展;张德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RICU中62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9株,其中G-菌占74.2%(66株),G+菌占19.1%(17株),念珠菌占6.7%(6株).检出MRSA10株(83.3%),检出产ESBL菌9株(42.9%).结论:RICU使用呼吸机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湘明;黄建迎;赵夏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无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袁禧先;颜玉;鲍秀琪;成园;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对本院2001年4月~2002年4月间43例G 杆菌泌尿系感染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孙海霞;祁亚丹;孙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真菌尿路感染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0年我院医院感染调查中73例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平均年龄54.49岁,≥60岁占42.47%,平均住院日54.76 d;见于多种基础疾病,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危重疾病有关;发生真菌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100%,78.08%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35±14)d;感染前应用激素者27,40%,化疗16.44%,导尿等泌尿操作47.95%;临床表现不典型,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24.66%.结论:年龄大、住院时长、长期卧床及需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无论是否导尿,均易发生真菌尿路感染,应随时监测,以便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
作者:江晓平;魏雪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培养、电镜技术,对吉林地区部分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鉴定,以探讨MG感染在STD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受检者141例,宫颈或尿道口内拭子分泌物标本接种于5 ml SP-4培养基37℃培养,对初代分离阳性株再行电镜负染,观察其形态特征,并与正常对照组65例进行比较.结果:141例标本中培养出6株MG,分离率为4.26%,正常对照组65例,培养出1株,分离率为1.53%(1/65),差异无显著性(χ2=0.3439 P=0.058>0.05).结论:采用培养方法可在NGU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群中分离出MG株,其分离株具有生长时间长(30~50 d),需特殊培养基,分离培养生长条件高,分离率低.
作者:李明成;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绿生元复合生物添加剂、单株好氧芽胞杆菌饲料添加剂对童子鸡的饲喂效果进行了考察.方法:实验分成三组,在全价饲料中各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一组加入单株好氧菌的生物饲料添加剂;二组加入绿生元复合生物添加剂;三组加入抗生素既对照组.每组饲养1 400只鸡,添加剂量各为0.1%.从一日龄喂养开始到十周龄结束.结果:一、二、三组死亡率分别为12.5%、8.07%、12.43%;料重比分别为2.587、2.523、2.609.增重成绩对比,实验一、二组相对抗生素组分别是104.6%、108.1%(抗生素组为100%).结论:绿生元复合生物饲料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增强鸡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作者:张宾红;王晓曦;温朗聪;董永军;赵汝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门诊随机选择4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接受丽珠肠乐口服两周,观察患者多种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黏液便、排便不尽感的变化.结果:使用丽珠肠乐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升高(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颜玉;王艳凤;袁禧先;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提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 SB Ls)细菌的检出率,以利于对产 ES BL s 菌株的监控和治疗.方法:采用 NC CL S 推荐的确认法进行试验.结果:CAZ/clav 对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确认率分别64.7%和42.9%,CTX/clav 对其确认率分别为76.5%和71.4%.24株产 ESBLs 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结果24株产 EBSLs 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确认试验中 CTX 优于 CAZ;对产 EBSLs 菌的治疗以亚胺培南佳.
作者:杨海;梁宗夏;江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Th1细胞因子IFN-γ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对胃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胃上皮细胞经IFN-γ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和Hp的黏附,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对Hp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IFN-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进而增加Hp的黏附.IFN-γ本身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并可促进Hp诱导的胃上皮凋亡.结论:Th1细胞因子IFN-γ参与并加剧了Hp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炎症.
作者:林焕建;王继德;张亚历;白杨;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建立一种简易快速地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K-B药敏试验法:首先选择5种药敏纸片:IMP、FOX、FEP、CTX、CD03,依据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综合判断分析.怀疑产AmpC酶的菌株,用OB5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果:使用该法分别检测产AmpC酶、ESBLs的4株标准株和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的有40株,产ESBLs的有1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是5株,还有9株细菌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同时利用此试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阳性率为42/70(60%)和阴沟肠杆菌的诱导阳性率为16/30(53.3%).结论:此法简易快速,能较好地鉴别产ESBLs或和AmpC酶株,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作者:叶英;李家斌;余鑫之;江晓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诱导型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致医院感染的检出率及耐药特点,对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进行耐药性对比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双纸片试验检测ESBLs与诱导酶,Etest ESBLs试条确定产ESBLs菌株,对临床分离的960株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产ESBLs与不产ESBLs菌株之间呈现交叉耐药.结论:常规药敏试验不能完全反映产诱导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Etest ESBLs试条可提高检测ESBLs的阳性率和准确性,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菌株,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进行治疗.
作者:冷军;孙玉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