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平;魏雪芬
目的:了解以粪检有无白细胞区分的两类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特征及其与健康儿童的差别.方法:提取健康儿童(H)、临床门诊粪检无白细胞的腹泻儿童(L-)和粪检有白细胞的腹泻儿童(L+)(各11例)粪便总DNA作模板,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以H、L-和L+为序,每类样品以独特的ERIC条带为代表的操作分类单元(OTU)的总数分别为54∶47∶26;每类样品ERIC图谱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2.45±0.14,2.11±0.18和1.76±0.19.组内成对相似性系数累积曲线分析:小于0.6的CS值在L-组占到总Cs值个数的70%,在H组占50%,而在L+组只占30%.结论:腹泻儿童肠道的菌群结构多样性降低,粪检有白细胞腹泻个体较之粪检无白细胞腹泻个体肠道菌群结构偏离健康个体更远.
作者:潘莉;杜惠敏;黄海东;魏桂芳;陈俊仪;赵立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和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20例用双歧杆菌和19例未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空腹及餐后1 h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结果与20例正常儿童比较,并分析三种胃肠激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高于正常儿童.除空腹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的血清GAS水平外,治疗前两组病例血中的三种胃肠激素水平高于治疗7 d后.治疗7 d后双歧杆菌治疗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和血浆MOT水平低于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且血清GAS水平与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治疗7 d后血浆SS水平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另两组病例治疗前空腹和餐后三种胃肠激素间均无关联,治疗7 d后的双歧杆菌治疗病例和正常儿童GAS与SS和MOT与SS则呈正相关.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儿童胃肠激素的分泌有调理作用,应用双歧杆菌治疗的患儿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较未用微生态制剂的患儿更快恢复正常.
作者:史雪川;马廉;陈思红;庄静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牙龈卟啉单胞菌(P.g),革兰阴性厌氧菌,是人类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1].动物实验表明它在小鼠、大鼠和灵长类动物的龈下定植与牙周炎的发生和进展相关.P.g可以调整真核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为了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P.g基因表达的调节可以控制在转录水平.证据表明,P.g的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分娩早产儿.
作者:刘锐;杨圣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慢性肠功能紊乱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另外,常伴有食欲不振、呃逆.且病程长,治疗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生素、胃动力药物治疗,不但疗效甚微,而且会致体内微生态失调,重者至霉菌滋生.我们应用金双歧治疗老年慢性肠功能紊乱8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宾;高琴;陈宗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口服及局部应用氟康唑联合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认为真菌性角膜溃疡16例,轻度口服斯皮仁诺200 mg,1次/d,局部滴用0.2%氟康唑眼药水1次/h;中度口服斯皮仁诺200 mg,3次/d,氟康唑100 mg,1次/d,局部滴用0.2%氟康唑眼药水半小时一次;重度口服斯皮仁诺200 mg,3次/d,氟康唑 100 mg,1次/d,避部滴用0.2%氟康唑眼药水10 min一次,斯皮仁诺粉剂加泰利必妥眼药膏点敷,2%碘酊烧灼溃疡面,必要时球结膜下注射氟康唑.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治愈(81.25%),2例好转(12.5%),1例无效(6.25%).结论:口服及局部应用氟康唑联合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治疗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牟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海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89例,分别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此药对腹痛、腹泻、腹胀和便秘的有效率均在80%以上.结论:贝飞达可迅速、有效地缓减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有效新型微生态制剂.
作者:白晓茹;陈吉;潘艳丽;王嘉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采自大连地区24份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芽胞杆菌(Bacillus sp.)B-41,该菌株产几丁质酶适的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氮源为酵母浸汁,pH7.2,温度42℃,振荡培养4天.
作者:孙慎侠;付昌斌;伦永志;苗迎秋;刘亚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针对成人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及使用普乐拜尔治疗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岁以上年龄组腹泻、排便次数的临床体症均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从总体看,高年龄组腹泻、排便次数均高于总体水平,而低年龄组则与高年龄相反.50岁以上年龄组腹泻人数为112人,每日排便在两次以上者占89.3%,而50岁以下年龄组腹泻人数为142人,每日排便在两次以上者占79%,明显低于50岁以上年龄组.从病史上看,病史大于8年组腹泻率明显高于病史在7年以下的两组,排便次数与2~7年组相似,明显高于病史2年以下组,腹泻率2~7年组与小于2年以下组异常无显著性.从年龄分组服用普乐拜尔疗效看,20~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服用普乐拜尔一周后腹泻改善不明显,服用两周腹泻明显好转,四周腹泻恢复效果佳.而20~50岁年龄组各服药后各时间段的好转率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从病程来看,各组服用普乐拜尔两周腹泻改善明显,四周腹泻恢复率达到较高水平.而2年以下组服药后各时间段的腹泻好转率均高于2~7年组和8年以上组.324例结肠炎患者有腹泻症状的255人,占78.7%,服用普乐拜尔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作者:于元龙;李建秋;迟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进行菌群分析,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发现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与正常人相比,肠杆菌(8.82±0.69,P<0.05)、肠球菌(7.73±0.21,P<0.01)及小梭菌(6.68±0.78,P<0.01)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6.89±0.34,P<0.01)和乳杆菌(6.95±0.52,P<0.01)的数量明显下降,且缓解期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拟杆菌(7.26±0.03,P<0.05)及双歧杆菌(7.59±0.34,P<0.0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小梭菌(6.13±0.66,P<0.01)明显下降.未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中服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肠杆菌(8.77±0.89,P<0.01)和肠球菌(7.75±0.38,P<0.01),小俊菌(6.64±0.43,P<0.01)明显增加,而双歧杆菌(6.98±0.25,P<0.01)和乳杆菌(6.83±0.62,P<0.01)明显下降.治疗后肠杆菌(8.93±0.60,P<0.01),肠球菌(7.61±0.39),小梭菌(6.68±0.72),有所下降,双歧杆菌(7.12±0.35)和乳酸杆菌(6.68±0.72)有所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从两组用药前后的差值比较,发现服用培菲康后,拟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升高,小梭菌有明显下降.监测的血清抗体反应中,急性期UC病人比正常组有更高的IgG(17.92±3.62,P<0.01),IgA也有上升.而在缓解期IgA(2.84±0.76,P<0.05)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用无培菲康治疗的两组病人体液免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菌群失衡和抗体的反应在引起溃性结肠炎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炎症性肠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崔海宏;陈村龙;孙勇;刘宇虎;王亚东;张耀东;杨玉捷;潘令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临床差异很大,轻者常常在停用相关抗生素后很快缓解,而重者常需治疗[1].近半年来我们采用常乐康(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王庆九;刘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肺癌患者痰标本所分离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病人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占54.5%,其次是真菌21.9%及G+菌14.1%.G-菌中以沙雷菌属(32.2%)、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9.7%)为主,在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ESBLS)占40.6%;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87.8%)为主;G+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76.9%),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63.6%.所分离细菌除对舒普生、特治星、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外,常用抗生素显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 菌为主,而真菌和G+菌亦不容忽视,且大多数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是当务之急.
作者:施永新;苏静;王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培养、电镜技术,对吉林地区部分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鉴定,以探讨MG感染在STD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受检者141例,宫颈或尿道口内拭子分泌物标本接种于5 ml SP-4培养基37℃培养,对初代分离阳性株再行电镜负染,观察其形态特征,并与正常对照组65例进行比较.结果:141例标本中培养出6株MG,分离率为4.26%,正常对照组65例,培养出1株,分离率为1.53%(1/65),差异无显著性(χ2=0.3439 P=0.058>0.05).结论:采用培养方法可在NGU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群中分离出MG株,其分离株具有生长时间长(30~50 d),需特殊培养基,分离培养生长条件高,分离率低.
作者:李明成;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绿生元复合生物添加剂、单株好氧芽胞杆菌饲料添加剂对童子鸡的饲喂效果进行了考察.方法:实验分成三组,在全价饲料中各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一组加入单株好氧菌的生物饲料添加剂;二组加入绿生元复合生物添加剂;三组加入抗生素既对照组.每组饲养1 400只鸡,添加剂量各为0.1%.从一日龄喂养开始到十周龄结束.结果:一、二、三组死亡率分别为12.5%、8.07%、12.43%;料重比分别为2.587、2.523、2.609.增重成绩对比,实验一、二组相对抗生素组分别是104.6%、108.1%(抗生素组为100%).结论:绿生元复合生物饲料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增强鸡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作者:张宾红;王晓曦;温朗聪;董永军;赵汝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无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袁禧先;颜玉;鲍秀琪;成园;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细胞凋亡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方法有形态学,生物化学,酶联免疫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等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形态学方法中的姬姆萨(Miasma's)染色,荧光(Hoechest 33342)加碘化丙啶(PI)排斥分析法以及台盼兰排染法等加以分析比较,找出以上各方法之特点,以便在凋亡细胞的光镜分析中择其所长,避开局限,灵活进行联合或选择性运用.
作者:于曦;董光元;乔永平;朱晓洁;管晓东;王淑婷;解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观察不同季节腹泻病患儿粪便菌群变化和分析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70例不同季节腹泻病患儿粪便,用革兰染色法检查菌群,根据细菌的形态分为杆菌和球菌两大类,根据杆菌或球菌菌群数量的多少分为+、++、+++三种等级.按腹泻者的病程对急性腹泻病和迁慢性腹泻病患儿粪便菌群检查统计分析.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急性腹泻病和迁慢性腹泻病患儿.结果:容易发生腹泻病的小儿年龄在4~24月.腹泻患儿粪便菌群总的变化趋势为杆菌不是以+++为主,而是以+~++为主;球菌++~+++占有一定的比例.急性腹泻病住院治疗时间短,而迁慢性腹泻病住院治疗时间长.结论:腹泻病患儿粪便菌群总的变化趋势为杆菌明显减少,球菌增多或相对增多,提示腹泻患儿的确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急性腹泻病患儿的肠道菌群紊乱,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易调节,病程短;而迁慢性腹泻病患儿的肠道菌群紊乱,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较难调节,病程长.
作者:黄永坤;何雯;李海林;段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32例参训坦克乘员粪便中肠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参训后与参训前及对照组比较,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的数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B/E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梭杆菌数量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组间各厌氧菌种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P>0.05).结论: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参训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可打破肠道微生态平衡,但其肠道内厌氧菌群中各菌种的定植确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者:张桂兰;程薇莉;毕洪玲;何嫱;丁茗敏;赵瑛;徐卫国;孙学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的关系,探讨耐药质粒在细菌之间传递的方式.方法:(1)配制耐药质粒提取试剂;(2)对LB细菌培养液进行耐药质粒的提取与检测;(3)对从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质粒进行质粒转化、质粒接合传递及药敏试验.结果:(1)此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耐药质粒进行电泳显示此质粒较大,约20.0 kb.(2)质粒转化后,其转化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全部敏感.质粒结合传递体的耐药谱与以上相同.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介导密切相关,耐药质粒能把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在细菌之间相互传递.
作者:吴耀光;赵学印;苑广盈;刘安蓉;申丽;王永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微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微生态调节剂也迅猛地发展起来.从上世纪梅奇尼科夫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以来,微生态调节剂逐渐风行于世界各地.
作者:胡英;郑洪;张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采用PYG培养基,模拟胃肠环境,即低pH值(1.5~4.5),高胆汁酸盐(0.1%~0.4%)对青春双歧杆菌进行抗性研究.同时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性以及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在pH4.5时有较强的生存能力,4 h活菌数可达107CFU/ml以上.且能在含0.1%~0.4%的胆汁盐中存活,在0.1%~0.2%时4 h活菌总数可达106CFU/ml以上.同时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有耐受性.
作者:刘吉成;王惠艳;刘伯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