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慎侠;付昌斌;伦永志;苗迎秋;刘亚力
慢性肠功能紊乱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另外,常伴有食欲不振、呃逆.且病程长,治疗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生素、胃动力药物治疗,不但疗效甚微,而且会致体内微生态失调,重者至霉菌滋生.我们应用金双歧治疗老年慢性肠功能紊乱8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宾;高琴;陈宗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和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20例用双歧杆菌和19例未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空腹及餐后1 h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结果与20例正常儿童比较,并分析三种胃肠激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高于正常儿童.除空腹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的血清GAS水平外,治疗前两组病例血中的三种胃肠激素水平高于治疗7 d后.治疗7 d后双歧杆菌治疗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和血浆MOT水平低于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且血清GAS水平与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治疗7 d后血浆SS水平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另两组病例治疗前空腹和餐后三种胃肠激素间均无关联,治疗7 d后的双歧杆菌治疗病例和正常儿童GAS与SS和MOT与SS则呈正相关.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儿童胃肠激素的分泌有调理作用,应用双歧杆菌治疗的患儿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较未用微生态制剂的患儿更快恢复正常.
作者:史雪川;马廉;陈思红;庄静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对本院2001年4月~2002年4月间43例G 杆菌泌尿系感染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孙海霞;祁亚丹;孙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细胞凋亡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方法有形态学,生物化学,酶联免疫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等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形态学方法中的姬姆萨(Miasma's)染色,荧光(Hoechest 33342)加碘化丙啶(PI)排斥分析法以及台盼兰排染法等加以分析比较,找出以上各方法之特点,以便在凋亡细胞的光镜分析中择其所长,避开局限,灵活进行联合或选择性运用.
作者:于曦;董光元;乔永平;朱晓洁;管晓东;王淑婷;解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建立一种简易快速地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K-B药敏试验法:首先选择5种药敏纸片:IMP、FOX、FEP、CTX、CD03,依据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综合判断分析.怀疑产AmpC酶的菌株,用OB5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果:使用该法分别检测产AmpC酶、ESBLs的4株标准株和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的有40株,产ESBLs的有1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是5株,还有9株细菌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同时利用此试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阳性率为42/70(60%)和阴沟肠杆菌的诱导阳性率为16/30(53.3%).结论:此法简易快速,能较好地鉴别产ESBLs或和AmpC酶株,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作者:叶英;李家斌;余鑫之;江晓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微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微生态调节剂也迅猛地发展起来.从上世纪梅奇尼科夫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以来,微生态调节剂逐渐风行于世界各地.
作者:胡英;郑洪;张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RICU中62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9株,其中G-菌占74.2%(66株),G+菌占19.1%(17株),念珠菌占6.7%(6株).检出MRSA10株(83.3%),检出产ESBL菌9株(42.9%).结论:RICU使用呼吸机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湘明;黄建迎;赵夏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肺癌患者痰标本所分离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病人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占54.5%,其次是真菌21.9%及G+菌14.1%.G-菌中以沙雷菌属(32.2%)、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9.7%)为主,在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ESBLS)占40.6%;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87.8%)为主;G+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76.9%),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63.6%.所分离细菌除对舒普生、特治星、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外,常用抗生素显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 菌为主,而真菌和G+菌亦不容忽视,且大多数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是当务之急.
作者:施永新;苏静;王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绿生元复合生物添加剂、单株好氧芽胞杆菌饲料添加剂对童子鸡的饲喂效果进行了考察.方法:实验分成三组,在全价饲料中各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一组加入单株好氧菌的生物饲料添加剂;二组加入绿生元复合生物添加剂;三组加入抗生素既对照组.每组饲养1 400只鸡,添加剂量各为0.1%.从一日龄喂养开始到十周龄结束.结果:一、二、三组死亡率分别为12.5%、8.07%、12.43%;料重比分别为2.587、2.523、2.609.增重成绩对比,实验一、二组相对抗生素组分别是104.6%、108.1%(抗生素组为100%).结论:绿生元复合生物饲料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增强鸡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作者:张宾红;王晓曦;温朗聪;董永军;赵汝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分类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腹泻疾病提供指导.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10株肠道致病菌中,志贺菌属占70%,沙门菌属占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4.8%,副溶血弧菌占3.8%,阴沟肠杆菌占3.3%,鼠伤寒沙门菌占2.4%,霍乱弧菌占1.9%,其他占10.8%等;在志贺菌属中,福氏占87%,宋内占13%.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对三代头孢和IMP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福氏志贺菌是肠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怀疑菌痢时,应首选三代头孢、IMP.
作者:边锋芝;马全萍;刘安荣;苑广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32例参训坦克乘员粪便中肠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参训后与参训前及对照组比较,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的数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B/E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梭杆菌数量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组间各厌氧菌种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P>0.05).结论: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参训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可打破肠道微生态平衡,但其肠道内厌氧菌群中各菌种的定植确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者:张桂兰;程薇莉;毕洪玲;何嫱;丁茗敏;赵瑛;徐卫国;孙学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采用PYG培养基,模拟胃肠环境,即低pH值(1.5~4.5),高胆汁酸盐(0.1%~0.4%)对青春双歧杆菌进行抗性研究.同时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性以及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在pH4.5时有较强的生存能力,4 h活菌数可达107CFU/ml以上.且能在含0.1%~0.4%的胆汁盐中存活,在0.1%~0.2%时4 h活菌总数可达106CFU/ml以上.同时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有耐受性.
作者:刘吉成;王惠艳;刘伯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口服及局部应用氟康唑联合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认为真菌性角膜溃疡16例,轻度口服斯皮仁诺200 mg,1次/d,局部滴用0.2%氟康唑眼药水1次/h;中度口服斯皮仁诺200 mg,3次/d,氟康唑100 mg,1次/d,局部滴用0.2%氟康唑眼药水半小时一次;重度口服斯皮仁诺200 mg,3次/d,氟康唑 100 mg,1次/d,避部滴用0.2%氟康唑眼药水10 min一次,斯皮仁诺粉剂加泰利必妥眼药膏点敷,2%碘酊烧灼溃疡面,必要时球结膜下注射氟康唑.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治愈(81.25%),2例好转(12.5%),1例无效(6.25%).结论:口服及局部应用氟康唑联合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治疗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牟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真菌尿路感染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0年我院医院感染调查中73例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平均年龄54.49岁,≥60岁占42.47%,平均住院日54.76 d;见于多种基础疾病,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危重疾病有关;发生真菌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100%,78.08%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35±14)d;感染前应用激素者27,40%,化疗16.44%,导尿等泌尿操作47.95%;临床表现不典型,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24.66%.结论:年龄大、住院时长、长期卧床及需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无论是否导尿,均易发生真菌尿路感染,应随时监测,以便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
作者:江晓平;魏雪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进行菌群分析,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发现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与正常人相比,肠杆菌(8.82±0.69,P<0.05)、肠球菌(7.73±0.21,P<0.01)及小梭菌(6.68±0.78,P<0.01)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6.89±0.34,P<0.01)和乳杆菌(6.95±0.52,P<0.01)的数量明显下降,且缓解期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拟杆菌(7.26±0.03,P<0.05)及双歧杆菌(7.59±0.34,P<0.0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小梭菌(6.13±0.66,P<0.01)明显下降.未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中服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肠杆菌(8.77±0.89,P<0.01)和肠球菌(7.75±0.38,P<0.01),小俊菌(6.64±0.43,P<0.01)明显增加,而双歧杆菌(6.98±0.25,P<0.01)和乳杆菌(6.83±0.62,P<0.01)明显下降.治疗后肠杆菌(8.93±0.60,P<0.01),肠球菌(7.61±0.39),小梭菌(6.68±0.72),有所下降,双歧杆菌(7.12±0.35)和乳酸杆菌(6.68±0.72)有所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从两组用药前后的差值比较,发现服用培菲康后,拟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升高,小梭菌有明显下降.监测的血清抗体反应中,急性期UC病人比正常组有更高的IgG(17.92±3.62,P<0.01),IgA也有上升.而在缓解期IgA(2.84±0.76,P<0.05)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用无培菲康治疗的两组病人体液免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菌群失衡和抗体的反应在引起溃性结肠炎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炎症性肠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崔海宏;陈村龙;孙勇;刘宇虎;王亚东;张耀东;杨玉捷;潘令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SS1株BALB/c 小鼠感染模型,研究H.pylori胃内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方法:BALB/c 小鼠胃内分别接种体外培养的H.pylori SS1株(实验组)或PBS(对照组),组织学方法评价H.pylori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所有对照组小鼠胃组织未见H.pylori定植,胃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而所有实验组小鼠在感染H.pylori 12周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及胃小凹顶端可见大量H.pylori,胃体及胃窦交界处、胃体及胃底交界处多;胃组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感染H.pylori 24周后,胃组织炎性反应加重.结论:用胃内接种方法建立了小鼠H.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胃炎的模型.
作者:施理;王继德;张亚历;张振书;张万岱;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的关系,探讨耐药质粒在细菌之间传递的方式.方法:(1)配制耐药质粒提取试剂;(2)对LB细菌培养液进行耐药质粒的提取与检测;(3)对从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质粒进行质粒转化、质粒接合传递及药敏试验.结果:(1)此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耐药质粒进行电泳显示此质粒较大,约20.0 kb.(2)质粒转化后,其转化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全部敏感.质粒结合传递体的耐药谱与以上相同.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介导密切相关,耐药质粒能把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在细菌之间相互传递.
作者:吴耀光;赵学印;苑广盈;刘安蓉;申丽;王永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培养、电镜技术,对吉林地区部分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鉴定,以探讨MG感染在STD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受检者141例,宫颈或尿道口内拭子分泌物标本接种于5 ml SP-4培养基37℃培养,对初代分离阳性株再行电镜负染,观察其形态特征,并与正常对照组65例进行比较.结果:141例标本中培养出6株MG,分离率为4.26%,正常对照组65例,培养出1株,分离率为1.53%(1/65),差异无显著性(χ2=0.3439 P=0.058>0.05).结论:采用培养方法可在NGU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群中分离出MG株,其分离株具有生长时间长(30~50 d),需特殊培养基,分离培养生长条件高,分离率低.
作者:李明成;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无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袁禧先;颜玉;鲍秀琪;成园;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门诊随机选择4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接受丽珠肠乐口服两周,观察患者多种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黏液便、排便不尽感的变化.结果:使用丽珠肠乐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升高(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颜玉;王艳凤;袁禧先;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