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阿托伐他汀剂量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陈笑瑛;胡海雷;岑镇波;徐建然;盛益;史习宝;陈岳维;邹林林

关键词:肾病, 阿托伐他汀,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剂量在对比剂肾病(CIN)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10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剂量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分析术前24h及术后第1、2、3天血清肌酐、尿素氮、血2-微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情况,并分析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内及两组间术前与术后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CI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结论 使用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炎症水平,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损害和预防CIN的发生;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是CIN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观察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40例、丙戊酸钠40例、卡马西平40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统计癫痫的发作频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静脉取血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性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钠组为70.0%,卡马西平组为62.5%,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组(14.37±2.43) μg/ml,丙戊酸钠组(116.6-3.3) μg/ml,托吡酯组(6.6±1.8) μg/ml.结论 脑炎后癫痫的患者的治疗首选托吡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作者:丁松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复合气道病变置入Y型气道一体化支架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近年来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良恶性气道严重狭窄及气道食管瘘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气管下段、气管隆突及左右主支气管复合病变(狭窄或瘘)时,常需多次置入单管状或单分支状气道内支架,使医疗费用、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增加.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内科于2006年12月至2012年10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联合X线透视下,对12例隆突受累的复合气道病变病人置入Y型气道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60~76岁,平均(68±10)岁.

    作者:顾异香;吴宏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1年宁波市县区级及以上医院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宁波市县级及以上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规划、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宁波市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按照国家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共报告死亡病例3 773例;其中男2 677例,女1 096例,男女比2.44∶1;死亡构成比较高的年龄段为1岁内、35~65岁及75岁以上.不同级别医院报告的三大类死因构成存在一定差别.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应成为今后的重点.

    作者:龚清海;吴艳辉;应焱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使患者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多种因素.结果 肺原发病控制情况、脑转移病灶影响放疗预后;而性别、年龄、PKS评分、放疗剂量、肺原发病理、有无颅外全身转移、是否全身化疗均无相关.结论 肺癌脑转移的预后是和多种因素相关,结论也不尽一致,符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多因素不同看法.

    作者:卢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Kugel修补术在初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Kugel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初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改良Kugel补片施行初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41.2 ±11.3)min,术后12h-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2例给予止痛2天,余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住院时间3~7 d.术后发生血清肿、发热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组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随访半年无不异物感及复发.结论 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补方式,具有微创、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张艺腾;欧阳德亮;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采用欣远CS-2012A型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80例.结果 经过首次、复次ESWL后,74例全部排出,6例治疗失败,治疗成功率92.5%.结论 治疗中须严格掌握术前适应证和术中、术后注意事项,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是有效可行、安全的.

    作者:顾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与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为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传统方法下的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和对因实施相关措施下的2011年传染病病区卫生学监测结果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2010年医院感染例数为95例,感染率为53.6%; 2011年为27例,感染率为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传染病区医院感染潜在因素的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李国军;范平;何维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5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15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明确基础疾病和易患因素的患者有146例(94.19%).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胸痛列前3位,分别占86.45%、18.71%和17.42%.表现为典型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的只有3.87%.D-二聚体的阳性率达95.97%.心电图典型S1 QⅢTⅢ只有6.12%.初诊误诊10.32%.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数无特异性,发病与基础疾病及易患因素有关,重视高敏感性检查指标的筛选,结合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陈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在诊断前庭大腺囊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前庭大腺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前庭大腺囊肿的超声表现.结果 16例为单纯性前庭大腺囊肿,16例为前庭大腺囊肿伴囊内出血及感染,8例为前庭大腺脓肿.结论 前庭大腺囊肿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高频彩超检查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能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金家华;袁彩娣;章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休克型异位妊娠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寻快速、有效的抢救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异位妊娠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23例(A组);开腹手术18例(B组),术中均行自体血细胞回收.对两组术前病情程度、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作比较.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及输血反应,无发热及血红蛋白尿出现.开腹组有1例术后持续性宫外孕,两组均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其他各个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体温平稳日 、术后下床日、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对本次住院治疗的综合评分,90分以上为满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细胞液回输机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且对机体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用.

    作者:蔡贤君;易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0min,术中出血150ml,其中1例发生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脾静脉分支出血,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术后随访3~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和部分低度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斌;李宏;周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股骨小转子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中作用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建立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滑动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通过4种模型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股骨小转子在该类骨折中的维稳作用和模型中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男性左侧股骨CT图像和DHS、PFNA系统三维数据,建立左侧上段股骨DHS、PFNA内固定模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负荷加载方式,进行有限元运算,研究500N至2 000N及其间分级载荷下模型的有限元应力、位移.结果 建立了左侧上段股骨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DHS、PFNA内固定下4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上段股骨模型(长196.777 mm,40 373节点,216 255个单元)以及DHS(7761节点,33699单元)、PFNA(4312节点,1 8146单元).4种内固定模型在递增载荷下,模型Ⅲ内固定器压应力增加幅度较大,2 000 N下大压应力为727.256±34.66,为模型Ⅰ的1.98倍,超出钛合金钢板强度范围.在分级载荷下模型Ⅲ的Z向位移增加幅度、曲率都明显高于模型Ⅰ、Ⅱ、Ⅳ.结论 在有限元角度,股骨小转子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具有稳定支持作用,在Evans-Jensen's Ⅱ b型骨折中应用DHS系统进行内固定是不安全的,PFNA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作者:王炜;周鹏鹤;郦志文;李山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开展子宫瘢痕妊娠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3例经超声及β-HCG检测证实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经子宫动脉和/或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阴道出血迅速有效停止,清宫出血量控制在100 ml以内,栓塞后综合征较轻,全部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结论 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结合清宫术能快速终止妊娠,有效防止大出血,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雷军;周建勤;罗永荣;章学胜;方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美托米酯抑制隐睾切除术中牵拉反射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美托米酯对隐睾切除术中牵拉反射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隐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输注美托米酯,继以美托米酯维持,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输注美托米酯前(T1)、硬膜外穿刺前(T2)、麻醉平面固定后(T3)、牵拉系膜时(T4)、缝皮结束时(T5)个时间段的血压和心率、牵拉反射、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的发生率.结果 2组在T3、T4、T5时的血压和心率较T1、T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3、T4、T5心率、牵拉反射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美托米酯可以抑制硬膜外阻滞下隐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射,并预防术中寒战.

    作者:吾秀红;韩娟英;张立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用ProTper联合K锉在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用 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在磨牙根管治疗中效果.方法 将107例行根管治疗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PT+K组和K组.PT+K组56例,先用手用 ProTaper用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冠2/3段,再用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尖1/3段.K组51例,用不锈钢K型锉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PT+K组单个根管预备时间和根管充填时间均少于K组(均P<0.05),根管预备后及根管充填后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K组(均P< 0.05),根管恰填率要高于K组(均P<0.05),而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手用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预备磨牙根管省时高效,能减少术后的疼痛反应,远期疗效肯定.

    作者:陈文英;谷志远;陈伟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11例TLS患者临床数据及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并进行积极的静脉水化,碱化尿液,利尿,别嘌呤醇降低尿酸,反复血液透析及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结果 TLS患者大量恶性细胞破坏后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经过治疗,5例临床症状改善,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3例好转;1例死亡;另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抢救TLS的关键.

    作者:冯长伟;任昌明;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2 020例,可疑阳性150例(假阳性120例),阳性90例.120例假阳性患者平均年龄(29.67±14.23)岁小于全部2 230例患者的(50.67±20.83)岁(P<0.05);女性占65.83%及夜间皮试占28.33%,均高于全部皮试患者的49.69%和17.04%(均P< 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达5.38%,与受试者、皮试过程及护士心理因素有关,通过正确判断受试者反应、提高业务水平、正确进行皮试及强化护理质量教育等措施来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发生.

    作者:孙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直肠环扫超声检查在直肠肿瘤TN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经直肠环扫超声探头对直肠肿瘤进行腔内扫查对于直肠癌TN分期的价值.方法 使用经直肠机械环扫探头对51例患者进行腔内检查,并进行超声检查TN分期(uTN),术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Kappa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直肠环扫超声对直肠肿瘤检出率100% (51/51);评估直肠肿瘤浸润程度的准确率82.4% (42/51),K值为0.763(P<0.05),超声T分期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评估肠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70.5%(36/51),K值为0.434(P<0.05),超声N分期与病理结果中度一致.结论 经直肠环扫超声对直肠肿瘤的术前T分期有重要价值,N分期也有一定价值,有助于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并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高珊珊;陈赛君;张建丽;章美武;殷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1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GST)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GST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腹腔镜GST手术平均时间(168±5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8±65) ml;术后平均开始进食时间(2.2±1.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2.3)d.随访1~2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GST需掌握好适应证,其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作者:费正磊;严志龙;王跃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的状况调查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其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并消耗巨额卫生资源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医疗卫生支出,及低知晓率等特点.据2011年美国肾脏数据登记系统(USRDS)的数据统计,2005-2008年CKD患病率11.0%,预测美国2015年进入ESRD的患者将可能达到712290人[1].探讨早期防治CKD和延缓进展等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CKD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危险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灵萍;罗群;周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