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军;范平;何维新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其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并消耗巨额卫生资源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医疗卫生支出,及低知晓率等特点.据2011年美国肾脏数据登记系统(USRDS)的数据统计,2005-2008年CKD患病率11.0%,预测美国2015年进入ESRD的患者将可能达到712290人[1].探讨早期防治CKD和延缓进展等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CKD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危险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灵萍;罗群;周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诊断的8例肺MALT淋巴瘤及其组织腊块,对组织腊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回顾性总结该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点、治疗、预后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MALT淋巴瘤: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4例通过手术诊断,4例通过经皮肺活检诊断;所有标本免疫组化CD20、PAX-5阳性,CD3、CD10、CD23、Bcl-6及cyclinD1阴性.4例手术患者中,3例术后无其他治疗,1例行1周期CHOP方案化疗;非手术的4例忠者分别进行了不同周期以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结论 肺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病因欠清楚,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并排除其他疾病后明确.
作者:吴仕波;方建晨;吴宏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寻快速、有效的抢救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异位妊娠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23例(A组);开腹手术18例(B组),术中均行自体血细胞回收.对两组术前病情程度、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作比较.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及输血反应,无发热及血红蛋白尿出现.开腹组有1例术后持续性宫外孕,两组均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其他各个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体温平稳日 、术后下床日、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对本次住院治疗的综合评分,90分以上为满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细胞液回输机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且对机体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用.
作者:蔡贤君;易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Kugel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初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改良Kugel补片施行初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41.2 ±11.3)min,术后12h-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2例给予止痛2天,余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住院时间3~7 d.术后发生血清肿、发热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组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随访半年无不异物感及复发.结论 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补方式,具有微创、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张艺腾;欧阳德亮;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动静脉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HD)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由于内瘘血管,特别是流出静脉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等原因内瘘血管可出现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佳,甚至丧失功能[2-3].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近年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采用留置针经皮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内瘘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临床怀疑内瘘功能不良的且仍有尿液(200 ml/24h)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8岁,平均25~7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3例.透析血管通路均为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使用时间1.5~8年,平均使用3.5年.
作者:马素敏;付海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先天梅毒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2年随访结果.结果 无症状者占44%;生后6个月RPR转阴率为80%; 24个月TPPA转阴率为76%.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肝脾肿大及肺部感染.结论 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及定期随访在先天梅毒的防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袁新华;富琴琴;林梅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虽然早在1965年,Altman等[1]在新生大鼠的海马齿状回观察到新生的颗粒细胞,但几十年来固有观念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而1992年,Reynolds等[2]首先利用神经球特殊培养条件,先后从胎鼠和成鼠纹状体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人们在这之后又从胚胎和成体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发现了这种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3-6],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神经细胞发生不仅只存在于胚胎期及围生期,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同样具有神经细胞新生能力.之后,众多研究证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成年动物脑组织终生都有新神经元生成[7-9],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及脑脊髓损伤等的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人们对影响NSCs增殖、分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很多基因修饰的NSCs表现出了更优越的性质,为NSCs移植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严旺;陈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后,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7d、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张霖斌;杨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病理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高对AIN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AIN的患者31例,根据临床表现及肾间质病变轻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激素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AIN绝大多数与药物应用有关,占87.1%,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给予积极的激素及对症治疗,肾功能及临床症状大多可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肌酐、尿素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治疗1个月后肾功能恢复组的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未恢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AIN是导致急性肾衰的重要病因,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合AIN的临床、病理表现给予合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蔡旭东;裘晓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雾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分成4组,各30例,3组给予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氧雾,1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疗程7d,记录各时段FEV1%预计值、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结果 治疗72 h后,随着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量的增加,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改善明显,2 mg组优于1 mg组(均P<0.05),4 mg组优于2 mg组(均P<0.05),4 mg组与全身应用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4 mg组与全身应用激素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平均改善程度均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 mg组则优于1 mg组(均P<0.05),4 mg组与全身应用激素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症状评分各组差距有所缩小.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以取代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短期较大剂量雾化吸入较小剂量更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
作者:徐精彩;张如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用 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在磨牙根管治疗中效果.方法 将107例行根管治疗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PT+K组和K组.PT+K组56例,先用手用 ProTaper用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冠2/3段,再用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尖1/3段.K组51例,用不锈钢K型锉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PT+K组单个根管预备时间和根管充填时间均少于K组(均P<0.05),根管预备后及根管充填后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K组(均P< 0.05),根管恰填率要高于K组(均P<0.05),而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手用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预备磨牙根管省时高效,能减少术后的疼痛反应,远期疗效肯定.
作者:陈文英;谷志远;陈伟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60例脑血管介入待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介入治疗前1h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计分、血压、心率测量,深睡眠量表计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SAS计分、血压、脉搏改变情况,及介入治疗前当晚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可有效改善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状态,为介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徐虹;马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DSA作对照评价其敏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咯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并分别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CT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传统DSA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5.8%.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姜静波;吴宏成;汤耀东;何一兵;吴仕波;王国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松阳县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SIE患者的血培养和药感试验结果.结果 血培养9例阳性(40.9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木糖葡萄球菌1例,口腔链球菌1例,缓症链球菌3例.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 SIE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特点,血培养药敏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慧明;魏以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 观察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体检者出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水平及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再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观察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值、脉压、血脂水平,BaPWV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脑心通组血压、血脂水平及BaPWV值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想更明显(均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有效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
作者:章琼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为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传统方法下的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和对因实施相关措施下的2011年传染病病区卫生学监测结果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2010年医院感染例数为95例,感染率为53.6%; 2011年为27例,感染率为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传染病区医院感染潜在因素的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李国军;范平;何维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2 020例,可疑阳性150例(假阳性120例),阳性90例.120例假阳性患者平均年龄(29.67±14.23)岁小于全部2 230例患者的(50.67±20.83)岁(P<0.05);女性占65.83%及夜间皮试占28.33%,均高于全部皮试患者的49.69%和17.04%(均P< 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达5.38%,与受试者、皮试过程及护士心理因素有关,通过正确判断受试者反应、提高业务水平、正确进行皮试及强化护理质量教育等措施来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发生.
作者:孙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与镇痛泵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90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镇痛,对照组为常规镇痛泵术后镇痛.评价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镇痛效果满意36例,镇痛满意率80.0%(36/45);对照组镇痛满意37例,镇痛满意度84.1%(37/45);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两组评分镇痛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实验组发生4例,对照组发生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于临床术后镇痛既方便又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江国斌;方红燕;曹飞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分析甲状腺癌发病人群的构成情况、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291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结果 291例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为1∶3.5,发病中位年龄45岁,B超检查均能发现肿块.术后石蜡病理示:乳头状癌277例(95.2%),滤泡状癌6例(2.1%),髓样癌7例(2.4%),未分化癌1例(0.3%).除1例未分化癌患者未行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本组资料中甲状腺癌患者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常规B超检查可提高检出率;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TNM分期及患者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规范、系统的内分泌治疗和必要时的放射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童珍君;李健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15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明确基础疾病和易患因素的患者有146例(94.19%).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胸痛列前3位,分别占86.45%、18.71%和17.42%.表现为典型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的只有3.87%.D-二聚体的阳性率达95.97%.心电图典型S1 QⅢTⅢ只有6.12%.初诊误诊10.32%.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数无特异性,发病与基础疾病及易患因素有关,重视高敏感性检查指标的筛选,结合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陈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