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针动脉穿刺法在内瘘造影中应用

马素敏;付海飞

关键词:动静脉造瘘术, 留置针, 护理
摘要:动静脉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HD)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由于内瘘血管,特别是流出静脉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等原因内瘘血管可出现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佳,甚至丧失功能[2-3].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近年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采用留置针经皮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内瘘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临床怀疑内瘘功能不良的且仍有尿液(200 ml/24h)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8岁,平均25~7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3例.透析血管通路均为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使用时间1.5~8年,平均使用3.5年.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雾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雾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分成4组,各30例,3组给予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氧雾,1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疗程7d,记录各时段FEV1%预计值、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结果 治疗72 h后,随着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量的增加,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改善明显,2 mg组优于1 mg组(均P<0.05),4 mg组优于2 mg组(均P<0.05),4 mg组与全身应用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4 mg组与全身应用激素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平均改善程度均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 mg组则优于1 mg组(均P<0.05),4 mg组与全身应用激素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症状评分各组差距有所缩小.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以取代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短期较大剂量雾化吸入较小剂量更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

    作者:徐精彩;张如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2 020例,可疑阳性150例(假阳性120例),阳性90例.120例假阳性患者平均年龄(29.67±14.23)岁小于全部2 230例患者的(50.67±20.83)岁(P<0.05);女性占65.83%及夜间皮试占28.33%,均高于全部皮试患者的49.69%和17.04%(均P< 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达5.38%,与受试者、皮试过程及护士心理因素有关,通过正确判断受试者反应、提高业务水平、正确进行皮试及强化护理质量教育等措施来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发生.

    作者:孙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利克飞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脂氧合酶抑制剂利克飞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松结的方法,制备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利克飞龙预处理组(L组)各7只,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 L组血清CK及NOS水平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利克飞龙可通过降低CK及NOS的含量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鲍晓明;杨好好;周莹;叶丽燕;张腾;徐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析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浅析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采集的初筛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样本44 876份的血型检测结果.结果 ABO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达99.65%,其中对O型血的判读率高达99.85%.O细胞凝集者为99份,送血型参比室检测,结果多为冷抗体和IgM抗体;RhD-初筛出154份,134份确认为D抗原阴性,符合率为87.01%.正反不符42份,查出3列亚型,为AB和B的亚型.结论 微量板法可以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但是需要人工严格核对.

    作者:邬丽芳;张奕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支气管动脉造影与传统DSA血管造影在咯血诊治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DSA作对照评价其敏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咯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并分别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CT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传统DSA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5.8%.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姜静波;吴宏成;汤耀东;何一兵;吴仕波;王国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5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15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明确基础疾病和易患因素的患者有146例(94.19%).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胸痛列前3位,分别占86.45%、18.71%和17.42%.表现为典型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的只有3.87%.D-二聚体的阳性率达95.97%.心电图典型S1 QⅢTⅢ只有6.12%.初诊误诊10.32%.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数无特异性,发病与基础疾病及易患因素有关,重视高敏感性检查指标的筛选,结合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陈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动态脑电图在卒中后癫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42例AEEG检查的脑卒中后癫痫样发作患者和42例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 AEEG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EEG.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多在早期发作.结论 AEEG监测可提高脑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异常检出率,特别是在夜间也能监测到癫痫样活动,无论对脑卒中后癫痫的早期诊断还是治疗后的复查都有实用价值.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PN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多起病隐袭,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血红蛋白尿起病,血栓形成者更少,与国外不同.结论 确诊试验中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细胞CD55、CD59是灵敏、特异的办法.

    作者:熊学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Kugel修补术在初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Kugel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初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改良Kugel补片施行初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41.2 ±11.3)min,术后12h-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2例给予止痛2天,余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住院时间3~7 d.术后发生血清肿、发热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组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随访半年无不异物感及复发.结论 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补方式,具有微创、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张艺腾;欧阳德亮;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56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伤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40例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处理损伤,取代开腹手术,术后恢复快;16例中转开腹手术,恢复顺利.上述伤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应用中具有高敏感性、高准确性、指导性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仅适用于高度怀疑而无法排除腹腔内脏器损伤或已证实有腹腔内脏器损伤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腹部创伤者.

    作者:倪开元;徐鲲杰;洪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5例先天梅毒诊治及2年随访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梅毒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2年随访结果.结果 无症状者占44%;生后6个月RPR转阴率为80%; 24个月TPPA转阴率为76%.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肝脾肿大及肺部感染.结论 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及定期随访在先天梅毒的防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袁新华;富琴琴;林梅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直肠后肿瘤4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行手术治疗,经骶切口38例,单纯腹部切口6例,腹骶尾部联合切口1例.完整切除肿瘤43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大出血2例,直肠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9例.结论 直肠后肿瘤位置深,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及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作者:苏伟根;叶锋;林建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与镇痛泵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与镇痛泵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90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镇痛,对照组为常规镇痛泵术后镇痛.评价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镇痛效果满意36例,镇痛满意率80.0%(36/45);对照组镇痛满意37例,镇痛满意度84.1%(37/45);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两组评分镇痛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实验组发生4例,对照组发生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于临床术后镇痛既方便又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江国斌;方红燕;曹飞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结合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方法 182例SCI患者随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NGF联合HBO组(NGF-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NGF-HBO组予鼠NGF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除不应用NGF及HBO治疗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NGF-HBO组126例中显效例78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9%(117/126).对照组56例中,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0.7%(34/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结合HBO对脊髓损伤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佘志峰;陈炜炜;蒋功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采用欣远CS-2012A型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80例.结果 经过首次、复次ESWL后,74例全部排出,6例治疗失败,治疗成功率92.5%.结论 治疗中须严格掌握术前适应证和术中、术后注意事项,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是有效可行、安全的.

    作者:顾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直肠环扫超声检查在直肠肿瘤TN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经直肠环扫超声探头对直肠肿瘤进行腔内扫查对于直肠癌TN分期的价值.方法 使用经直肠机械环扫探头对51例患者进行腔内检查,并进行超声检查TN分期(uTN),术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Kappa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直肠环扫超声对直肠肿瘤检出率100% (51/51);评估直肠肿瘤浸润程度的准确率82.4% (42/51),K值为0.763(P<0.05),超声T分期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评估肠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70.5%(36/51),K值为0.434(P<0.05),超声N分期与病理结果中度一致.结论 经直肠环扫超声对直肠肿瘤的术前T分期有重要价值,N分期也有一定价值,有助于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并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高珊珊;陈赛君;张建丽;章美武;殷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0min,术中出血150ml,其中1例发生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脾静脉分支出血,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术后随访3~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和部分低度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斌;李宏;周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老年性闭合性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PFNA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为30~70 min,术中出血40~120ml.10例患者术前血红蛋白<90 g/L者给予输红细胞悬液1~2 U.本组1例术后第8天因心功能衰竭放弃治疗,余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31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1.5%.结论 PFNA适合于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而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吴雪华;蒋曙;吴昶;李阳;周越远;吴赟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复合气道病变置入Y型气道一体化支架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近年来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良恶性气道严重狭窄及气道食管瘘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气管下段、气管隆突及左右主支气管复合病变(狭窄或瘘)时,常需多次置入单管状或单分支状气道内支架,使医疗费用、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增加.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内科于2006年12月至2012年10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联合X线透视下,对12例隆突受累的复合气道病变病人置入Y型气道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60~76岁,平均(68±10)岁.

    作者:顾异香;吴宏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1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GST)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GST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腹腔镜GST手术平均时间(168±5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8±65) ml;术后平均开始进食时间(2.2±1.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2.3)d.随访1~2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GST需掌握好适应证,其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作者:费正磊;严志龙;王跃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