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玲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56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伤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40例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处理损伤,取代开腹手术,术后恢复快;16例中转开腹手术,恢复顺利.上述伤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应用中具有高敏感性、高准确性、指导性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仅适用于高度怀疑而无法排除腹腔内脏器损伤或已证实有腹腔内脏器损伤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腹部创伤者.
作者:倪开元;徐鲲杰;洪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松阳县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SIE患者的血培养和药感试验结果.结果 血培养9例阳性(40.9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木糖葡萄球菌1例,口腔链球菌1例,缓症链球菌3例.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 SIE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特点,血培养药敏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慧明;魏以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60例脑血管介入待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介入治疗前1h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计分、血压、心率测量,深睡眠量表计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SAS计分、血压、脉搏改变情况,及介入治疗前当晚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可有效改善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状态,为介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徐虹;马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弥漫性间质肺疾病(DILD)是一组临床特征相似免疫病理过程各异的众多肺疾病组成的疾病谱,病因不明者占65%,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早期表现为肺泡炎,晚期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此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预后与转归的关键.临床上一旦出现胸部X线、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改变,疾病已属于中晚期.而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来收集检测ILD患者下呼吸道炎症免疫效应细胞及其生物活性介质的变化,对ILD的发病机制,免疫病理过程以及诊断、鉴别诊断和判定病变的活动性和估计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晚期中度癌症患者镇痛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比.方法 将125例中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片组(观察组)65例和曲马多缓释片组(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氨酚羟考酮片和曲马多缓释片口服治疗,比较用药2周后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两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酚羟考酮片与曲马多缓释片用于晚期中度癌症患者镇痛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曲马多缓释片的治疗成本/效果比较低.
作者:李贞娜;马葵芬;朱杰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行手术治疗,经骶切口38例,单纯腹部切口6例,腹骶尾部联合切口1例.完整切除肿瘤43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大出血2例,直肠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9例.结论 直肠后肿瘤位置深,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及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作者:苏伟根;叶锋;林建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15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明确基础疾病和易患因素的患者有146例(94.19%).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胸痛列前3位,分别占86.45%、18.71%和17.42%.表现为典型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的只有3.87%.D-二聚体的阳性率达95.97%.心电图典型S1 QⅢTⅢ只有6.12%.初诊误诊10.32%.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数无特异性,发病与基础疾病及易患因素有关,重视高敏感性检查指标的筛选,结合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陈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GST)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GST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腹腔镜GST手术平均时间(168±5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8±65) ml;术后平均开始进食时间(2.2±1.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2.3)d.随访1~2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GST需掌握好适应证,其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作者:费正磊;严志龙;王跃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老年性闭合性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PFNA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为30~70 min,术中出血40~120ml.10例患者术前血红蛋白<90 g/L者给予输红细胞悬液1~2 U.本组1例术后第8天因心功能衰竭放弃治疗,余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31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1.5%.结论 PFNA适合于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而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吴雪华;蒋曙;吴昶;李阳;周越远;吴赟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安眠药中毒常表现肌无力、运动失调及言语不清,甚至昏迷;而老年患者年老体弱更易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及心搏骤停等危险,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安眠药中毒的急救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眠药中毒患者83例,其中男34例,女49例;年龄60~95岁,中位年龄73.5岁.服用安眠药种类为地西泮27例,艾司唑仑29例,羟哌氯丙嗪15例,氯丙嗪6例,奥氮平5例.根据中毒程度诊断标准,轻度55例,中度34例,重度5例.就诊距服药时间为15 min至10h.
作者:忻立敏;孙红儿;计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发育后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检测意义.方法 对40例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进行rhGH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骨龄,治疗1及6个月时抽血测定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生长速度(GV)、按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及预测终身高(PAH)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治疗1及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05),治疗前后血清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血清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GV呈负相关(r=-0.39,P<0.05),治疗1个月后△IGF-1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HtSDScA及△HtSDSBA均呈正相关(r=0.42、0.38、0.33,P<0.05).结论 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接受rhGH治疗是安全的,疗效是肯定的,血清I 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疗效的指标.
作者:张宇;卢立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用 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在磨牙根管治疗中效果.方法 将107例行根管治疗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PT+K组和K组.PT+K组56例,先用手用 ProTaper用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冠2/3段,再用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尖1/3段.K组51例,用不锈钢K型锉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PT+K组单个根管预备时间和根管充填时间均少于K组(均P<0.05),根管预备后及根管充填后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K组(均P< 0.05),根管恰填率要高于K组(均P<0.05),而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手用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预备磨牙根管省时高效,能减少术后的疼痛反应,远期疗效肯定.
作者:陈文英;谷志远;陈伟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门诊治疗时间5~10d,经治疗,所有患者热退、无咳嗽、肺部体征消失,治疗2周后复查胸片显示所有患者肺部炎性反应均吸收,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规范治疗.
作者:刘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使用经直肠环扫超声探头对直肠肿瘤进行腔内扫查对于直肠癌TN分期的价值.方法 使用经直肠机械环扫探头对51例患者进行腔内检查,并进行超声检查TN分期(uTN),术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Kappa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直肠环扫超声对直肠肿瘤检出率100% (51/51);评估直肠肿瘤浸润程度的准确率82.4% (42/51),K值为0.763(P<0.05),超声T分期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评估肠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70.5%(36/51),K值为0.434(P<0.05),超声N分期与病理结果中度一致.结论 经直肠环扫超声对直肠肿瘤的术前T分期有重要价值,N分期也有一定价值,有助于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并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高珊珊;陈赛君;张建丽;章美武;殷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病理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高对AIN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AIN的患者31例,根据临床表现及肾间质病变轻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激素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AIN绝大多数与药物应用有关,占87.1%,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给予积极的激素及对症治疗,肾功能及临床症状大多可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肌酐、尿素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治疗1个月后肾功能恢复组的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未恢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AIN是导致急性肾衰的重要病因,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合AIN的临床、病理表现给予合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蔡旭东;裘晓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11例TLS患者临床数据及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并进行积极的静脉水化,碱化尿液,利尿,别嘌呤醇降低尿酸,反复血液透析及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结果 TLS患者大量恶性细胞破坏后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经过治疗,5例临床症状改善,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3例好转;1例死亡;另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抢救TLS的关键.
作者:冯长伟;任昌明;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滑动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通过4种模型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股骨小转子在该类骨折中的维稳作用和模型中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男性左侧股骨CT图像和DHS、PFNA系统三维数据,建立左侧上段股骨DHS、PFNA内固定模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负荷加载方式,进行有限元运算,研究500N至2 000N及其间分级载荷下模型的有限元应力、位移.结果 建立了左侧上段股骨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DHS、PFNA内固定下4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上段股骨模型(长196.777 mm,40 373节点,216 255个单元)以及DHS(7761节点,33699单元)、PFNA(4312节点,1 8146单元).4种内固定模型在递增载荷下,模型Ⅲ内固定器压应力增加幅度较大,2 000 N下大压应力为727.256±34.66,为模型Ⅰ的1.98倍,超出钛合金钢板强度范围.在分级载荷下模型Ⅲ的Z向位移增加幅度、曲率都明显高于模型Ⅰ、Ⅱ、Ⅳ.结论 在有限元角度,股骨小转子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具有稳定支持作用,在Evans-Jensen's Ⅱ b型骨折中应用DHS系统进行内固定是不安全的,PFNA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作者:王炜;周鹏鹤;郦志文;李山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动静脉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HD)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由于内瘘血管,特别是流出静脉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等原因内瘘血管可出现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佳,甚至丧失功能[2-3].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近年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采用留置针经皮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内瘘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临床怀疑内瘘功能不良的且仍有尿液(200 ml/24h)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8岁,平均25~7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3例.透析血管通路均为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使用时间1.5~8年,平均使用3.5年.
作者:马素敏;付海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分析甲状腺癌发病人群的构成情况、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291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结果 291例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为1∶3.5,发病中位年龄45岁,B超检查均能发现肿块.术后石蜡病理示:乳头状癌277例(95.2%),滤泡状癌6例(2.1%),髓样癌7例(2.4%),未分化癌1例(0.3%).除1例未分化癌患者未行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本组资料中甲状腺癌患者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常规B超检查可提高检出率;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TNM分期及患者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规范、系统的内分泌治疗和必要时的放射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童珍君;李健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妇科急腹症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5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诊治妇科急腹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汪玲;毛春梅;高颖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