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华;蒋曙;吴昶;李阳;周越远;吴赟凯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采用欣远CS-2012A型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80例.结果 经过首次、复次ESWL后,74例全部排出,6例治疗失败,治疗成功率92.5%.结论 治疗中须严格掌握术前适应证和术中、术后注意事项,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是有效可行、安全的.
作者:顾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门诊治疗时间5~10d,经治疗,所有患者热退、无咳嗽、肺部体征消失,治疗2周后复查胸片显示所有患者肺部炎性反应均吸收,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规范治疗.
作者:刘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 观察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体检者出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水平及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再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观察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值、脉压、血脂水平,BaPWV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脑心通组血压、血脂水平及BaPWV值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想更明显(均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有效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
作者:章琼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臀大肌薄层肌瓣联合臀部筋膜皮瓣(穿支血管供血的臀部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效果.方法 12例骶尾部褥疮患者采用臀大肌薄层肌瓣联合臀部筋膜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其中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8个月;无褥疮复发,但复合组织瓣感觉恢复稍差.结论 臀大肌薄层肌瓣联合臀部筋膜皮瓣是目前修复骶尾部褥疮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郑金满;朱莉莉;仇灵江;陈亚红;赖晓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为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传统方法下的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和对因实施相关措施下的2011年传染病病区卫生学监测结果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2010年医院感染例数为95例,感染率为53.6%; 2011年为27例,感染率为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传染病区医院感染潜在因素的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李国军;范平;何维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美托米酯对隐睾切除术中牵拉反射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隐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输注美托米酯,继以美托米酯维持,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输注美托米酯前(T1)、硬膜外穿刺前(T2)、麻醉平面固定后(T3)、牵拉系膜时(T4)、缝皮结束时(T5)个时间段的血压和心率、牵拉反射、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的发生率.结果 2组在T3、T4、T5时的血压和心率较T1、T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3、T4、T5心率、牵拉反射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美托米酯可以抑制硬膜外阻滞下隐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射,并预防术中寒战.
作者:吾秀红;韩娟英;张立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发育后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检测意义.方法 对40例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进行rhGH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骨龄,治疗1及6个月时抽血测定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生长速度(GV)、按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及预测终身高(PAH)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治疗1及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05),治疗前后血清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血清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GV呈负相关(r=-0.39,P<0.05),治疗1个月后△IGF-1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HtSDScA及△HtSDSBA均呈正相关(r=0.42、0.38、0.33,P<0.05).结论 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接受rhGH治疗是安全的,疗效是肯定的,血清I 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疗效的指标.
作者:张宇;卢立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180例可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血清行HCV-RNA定量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含量,酶法检测ALT水平,分析HCV-RNA定量与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46.7%,抗-HCV阳性率为49.4%,ALT异常率为46.7%; HCV-RNA阳性患者中抗-HCV阳性率及ALT异常率与HCV-RNA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CV-RNA含量与抗-HCV滴度、ALT异常率及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RNA的临床价值较大,结合抗-HCV及ALT检测有利于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
作者:冯群灿;陈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行手术治疗,经骶切口38例,单纯腹部切口6例,腹骶尾部联合切口1例.完整切除肿瘤43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大出血2例,直肠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9例.结论 直肠后肿瘤位置深,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及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作者:苏伟根;叶锋;林建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宁波市县级及以上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规划、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宁波市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按照国家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共报告死亡病例3 773例;其中男2 677例,女1 096例,男女比2.44∶1;死亡构成比较高的年龄段为1岁内、35~65岁及75岁以上.不同级别医院报告的三大类死因构成存在一定差别.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应成为今后的重点.
作者:龚清海;吴艳辉;应焱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治疗肾癌手术后淋巴漏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发生淋巴漏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术后2~7 d出现持续大量引流液,每天引流量为95~265ml,5例为淡血性引流液混白色液体,6例为典型的乳白色液体,1例为淡黄色液体.12例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淋巴漏作为一种手术并发症在后腹腔镜治疗肾癌术后较为罕见,均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术前纠正贫血等、术中不要盲目扩大清扫范围、对非血管性管道予以保护或结扎、合理使用超声刀及对高危患者预防性禁食可预防淋巴漏的发生.
作者:魏巍;方浙峰;冷江涌;邵宏祥;王伟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与镇痛泵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90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镇痛,对照组为常规镇痛泵术后镇痛.评价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镇痛效果满意36例,镇痛满意率80.0%(36/45);对照组镇痛满意37例,镇痛满意度84.1%(37/45);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两组评分镇痛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实验组发生4例,对照组发生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于临床术后镇痛既方便又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江国斌;方红燕;曹飞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60例脑血管介入待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介入治疗前1h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计分、血压、心率测量,深睡眠量表计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SAS计分、血压、脉搏改变情况,及介入治疗前当晚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可有效改善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状态,为介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徐虹;马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寻快速、有效的抢救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异位妊娠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23例(A组);开腹手术18例(B组),术中均行自体血细胞回收.对两组术前病情程度、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作比较.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及输血反应,无发热及血红蛋白尿出现.开腹组有1例术后持续性宫外孕,两组均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其他各个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体温平稳日 、术后下床日、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对本次住院治疗的综合评分,90分以上为满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细胞液回输机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且对机体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用.
作者:蔡贤君;易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0min,术中出血150ml,其中1例发生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脾静脉分支出血,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术后随访3~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和部分低度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斌;李宏;周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方法 182例SCI患者随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NGF联合HBO组(NGF-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NGF-HBO组予鼠NGF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除不应用NGF及HBO治疗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NGF-HBO组126例中显效例78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9%(117/126).对照组56例中,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0.7%(34/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结合HBO对脊髓损伤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佘志峰;陈炜炜;蒋功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诊断的8例肺MALT淋巴瘤及其组织腊块,对组织腊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回顾性总结该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点、治疗、预后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MALT淋巴瘤: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4例通过手术诊断,4例通过经皮肺活检诊断;所有标本免疫组化CD20、PAX-5阳性,CD3、CD10、CD23、Bcl-6及cyclinD1阴性.4例手术患者中,3例术后无其他治疗,1例行1周期CHOP方案化疗;非手术的4例忠者分别进行了不同周期以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结论 肺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病因欠清楚,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并排除其他疾病后明确.
作者:吴仕波;方建晨;吴宏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 (AQP1)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QP1在20例慢性子宫颈炎、20例子宫颈原位腺癌和20例浸润性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AQP1表达于宫颈病变组织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采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AQP1表达强度:AQP1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原位腺癌和浸润性子宫颈腺癌组织MVD分别是12.15±0.63、44.46±1.23、73.82±2.4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可能参与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
作者:袁军;傅亚军;江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及骨化性肌炎.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术后8周左右逐渐恢复.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Gassebaum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65%.结论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对骨的血运损伤较小,能较好地保持复位后肘关节的稳定,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增斌;李哲;刘师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压(BP)、颅内压(ICP)控制及脑灌注压(CPP)监测在降低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死亡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收集71例严重脑出血术后患者,其中对目标性治疗组38例患者进行BP、ICP控制及CPP监测的措施,对照组33例患者仅按常规治疗控制ICP,同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目标性治疗组中MAP(MAP)>110 mmHg的比例及5d甘露醇用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目标性治疗组28 d病死率36.8%,对照组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目标性治疗组中死亡组ICP>20 mmHg、CPP<60 mmHg或>90 mmHg发生率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BP、ICP控制及CPP监测,有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郑永科;刘长文;朱英;胡炜;陆骏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