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傅亚军;江晓红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妇科急腹症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5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诊治妇科急腹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汪玲;毛春梅;高颖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浅析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采集的初筛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样本44 876份的血型检测结果.结果 ABO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达99.65%,其中对O型血的判读率高达99.85%.O细胞凝集者为99份,送血型参比室检测,结果多为冷抗体和IgM抗体;RhD-初筛出154份,134份确认为D抗原阴性,符合率为87.01%.正反不符42份,查出3列亚型,为AB和B的亚型.结论 微量板法可以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但是需要人工严格核对.
作者:邬丽芳;张奕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180例可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血清行HCV-RNA定量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含量,酶法检测ALT水平,分析HCV-RNA定量与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46.7%,抗-HCV阳性率为49.4%,ALT异常率为46.7%; HCV-RNA阳性患者中抗-HCV阳性率及ALT异常率与HCV-RNA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CV-RNA含量与抗-HCV滴度、ALT异常率及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RNA的临床价值较大,结合抗-HCV及ALT检测有利于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
作者:冯群灿;陈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DSA作对照评价其敏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咯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并分别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CT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传统DSA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5.8%.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姜静波;吴宏成;汤耀东;何一兵;吴仕波;王国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松阳县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SIE患者的血培养和药感试验结果.结果 血培养9例阳性(40.9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木糖葡萄球菌1例,口腔链球菌1例,缓症链球菌3例.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 SIE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特点,血培养药敏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慧明;魏以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发育后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检测意义.方法 对40例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进行rhGH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骨龄,治疗1及6个月时抽血测定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生长速度(GV)、按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及预测终身高(PAH)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治疗1及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05),治疗前后血清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血清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GV呈负相关(r=-0.39,P<0.05),治疗1个月后△IGF-1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HtSDScA及△HtSDSBA均呈正相关(r=0.42、0.38、0.33,P<0.05).结论 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接受rhGH治疗是安全的,疗效是肯定的,血清I 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疗效的指标.
作者:张宇;卢立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美托米酯对隐睾切除术中牵拉反射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隐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输注美托米酯,继以美托米酯维持,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输注美托米酯前(T1)、硬膜外穿刺前(T2)、麻醉平面固定后(T3)、牵拉系膜时(T4)、缝皮结束时(T5)个时间段的血压和心率、牵拉反射、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的发生率.结果 2组在T3、T4、T5时的血压和心率较T1、T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3、T4、T5心率、牵拉反射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美托米酯可以抑制硬膜外阻滞下隐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射,并预防术中寒战.
作者:吾秀红;韩娟英;张立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60例脑血管介入待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介入治疗前1h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计分、血压、心率测量,深睡眠量表计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SAS计分、血压、脉搏改变情况,及介入治疗前当晚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三线放松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可有效改善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状态,为介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徐虹;马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乳胀是产后常见的症状,在整个产褥期均可发生,产后3~5 d发生率高,因乳房淋巴和静脉充血,乳腺小叶开始大量分泌乳汁,乳腺管不通畅,产妇因疲劳、伤口疼痛及缺乏哺乳经验等原因,未及时有效地排空乳汁所致.乳胀时乳房充盈,表面光滑,有胀痛和压痛,乳晕也硬挺疼痛,乳头变短,婴儿不能有效含接,影响母乳喂养.为此,为乳胀产妇开展了徒手乳房按摩,及时有效排除了乳胀,促进了乳汁分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乳胀产妇80例,年龄22~35岁,孕周37~42周,其中顺产38例,剖宫产42例,产妇无内外科疾病,判断和语言交流能力正常.
作者:陆应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分析甲状腺癌发病人群的构成情况、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291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结果 291例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为1∶3.5,发病中位年龄45岁,B超检查均能发现肿块.术后石蜡病理示:乳头状癌277例(95.2%),滤泡状癌6例(2.1%),髓样癌7例(2.4%),未分化癌1例(0.3%).除1例未分化癌患者未行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本组资料中甲状腺癌患者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常规B超检查可提高检出率;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TNM分期及患者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规范、系统的内分泌治疗和必要时的放射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童珍君;李健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纯性角膜表浅异物术后局部用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方法 将3 484例(3 735眼)单纯性角膜表浅异物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 656例(1 774限)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或酌情加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1 828例(1 961眼)不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结论 单纯的角膜表浅异物尤其是高速飞溅的金属细屑,术后可以不予药物使用.
作者:许从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3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2 020例,可疑阳性150例(假阳性120例),阳性90例.120例假阳性患者平均年龄(29.67±14.23)岁小于全部2 230例患者的(50.67±20.83)岁(P<0.05);女性占65.83%及夜间皮试占28.33%,均高于全部皮试患者的49.69%和17.04%(均P< 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达5.38%,与受试者、皮试过程及护士心理因素有关,通过正确判断受试者反应、提高业务水平、正确进行皮试及强化护理质量教育等措施来减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发生.
作者:孙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33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滑入肾盂的结石结合胆道镜取石.结果 33例均取净结石,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90~18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30 ml,术后4~5 d拔除后腹腔引流,术后5~8 d排除导尿管,术后住院5~8 d.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6个月,结石无复发,输尿管无狭窄,肾功能改善.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安全、效果确切、损伤小、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贾万伟;翁责茗;薛川;张建球;杨崇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 (AQP1)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QP1在20例慢性子宫颈炎、20例子宫颈原位腺癌和20例浸润性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AQP1表达于宫颈病变组织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采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AQP1表达强度:AQP1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原位腺癌和浸润性子宫颈腺癌组织MVD分别是12.15±0.63、44.46±1.23、73.82±2.4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可能参与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
作者:袁军;傅亚军;江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方法 182例SCI患者随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NGF联合HBO组(NGF-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NGF-HBO组予鼠NGF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除不应用NGF及HBO治疗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NGF-HBO组126例中显效例78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9%(117/126).对照组56例中,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0.7%(34/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结合HBO对脊髓损伤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佘志峰;陈炜炜;蒋功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40例、丙戊酸钠40例、卡马西平40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统计癫痫的发作频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静脉取血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性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钠组为70.0%,卡马西平组为62.5%,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组(14.37±2.43) μg/ml,丙戊酸钠组(116.6-3.3) μg/ml,托吡酯组(6.6±1.8) μg/ml.结论 脑炎后癫痫的患者的治疗首选托吡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作者:丁松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动静脉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HD)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由于内瘘血管,特别是流出静脉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等原因内瘘血管可出现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佳,甚至丧失功能[2-3].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近年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采用留置针经皮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内瘘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临床怀疑内瘘功能不良的且仍有尿液(200 ml/24h)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8岁,平均25~7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3例.透析血管通路均为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使用时间1.5~8年,平均使用3.5年.
作者:马素敏;付海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滑动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通过4种模型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股骨小转子在该类骨折中的维稳作用和模型中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男性左侧股骨CT图像和DHS、PFNA系统三维数据,建立左侧上段股骨DHS、PFNA内固定模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负荷加载方式,进行有限元运算,研究500N至2 000N及其间分级载荷下模型的有限元应力、位移.结果 建立了左侧上段股骨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DHS、PFNA内固定下4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上段股骨模型(长196.777 mm,40 373节点,216 255个单元)以及DHS(7761节点,33699单元)、PFNA(4312节点,1 8146单元).4种内固定模型在递增载荷下,模型Ⅲ内固定器压应力增加幅度较大,2 000 N下大压应力为727.256±34.66,为模型Ⅰ的1.98倍,超出钛合金钢板强度范围.在分级载荷下模型Ⅲ的Z向位移增加幅度、曲率都明显高于模型Ⅰ、Ⅱ、Ⅳ.结论 在有限元角度,股骨小转子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具有稳定支持作用,在Evans-Jensen's Ⅱ b型骨折中应用DHS系统进行内固定是不安全的,PFNA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作者:王炜;周鹏鹤;郦志文;李山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用 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在磨牙根管治疗中效果.方法 将107例行根管治疗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PT+K组和K组.PT+K组56例,先用手用 ProTaper用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冠2/3段,再用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尖1/3段.K组51例,用不锈钢K型锉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PT+K组单个根管预备时间和根管充填时间均少于K组(均P<0.05),根管预备后及根管充填后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K组(均P< 0.05),根管恰填率要高于K组(均P<0.05),而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手用ProTaper联合不锈钢K锉预备磨牙根管省时高效,能减少术后的疼痛反应,远期疗效肯定.
作者:陈文英;谷志远;陈伟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使患者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多种因素.结果 肺原发病控制情况、脑转移病灶影响放疗预后;而性别、年龄、PKS评分、放疗剂量、肺原发病理、有无颅外全身转移、是否全身化疗均无相关.结论 肺癌脑转移的预后是和多种因素相关,结论也不尽一致,符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多因素不同看法.
作者:卢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