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华;富琴琴;林梅芳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后,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7d、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张霖斌;杨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及骨化性肌炎.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术后8周左右逐渐恢复.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Gassebaum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65%.结论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对骨的血运损伤较小,能较好地保持复位后肘关节的稳定,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增斌;李哲;刘师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浅析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采集的初筛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样本44 876份的血型检测结果.结果 ABO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达99.65%,其中对O型血的判读率高达99.85%.O细胞凝集者为99份,送血型参比室检测,结果多为冷抗体和IgM抗体;RhD-初筛出154份,134份确认为D抗原阴性,符合率为87.01%.正反不符42份,查出3列亚型,为AB和B的亚型.结论 微量板法可以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但是需要人工严格核对.
作者:邬丽芳;张奕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10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其中观察组(n=50)口服米非司酮5.0 mg/d,对照组(n=50)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临床指标、血脂指标、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 (48/50),高于对照组的84%(42/50) (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的雌二醇(E2)、促卵泡生(FSH)、潮热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等临床指标及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生存质量评分标准,观察组为(132±48)分,对照组为(1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运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其临床疗效较高,但应注意尽量采用小剂量口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金辉;支霜;王晓峰;汪期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动静脉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HD)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由于内瘘血管,特别是流出静脉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等原因内瘘血管可出现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佳,甚至丧失功能[2-3].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近年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采用留置针经皮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内瘘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临床怀疑内瘘功能不良的且仍有尿液(200 ml/24h)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8岁,平均25~7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3例.透析血管通路均为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使用时间1.5~8年,平均使用3.5年.
作者:马素敏;付海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分析甲状腺癌发病人群的构成情况、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291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结果 291例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为1∶3.5,发病中位年龄45岁,B超检查均能发现肿块.术后石蜡病理示:乳头状癌277例(95.2%),滤泡状癌6例(2.1%),髓样癌7例(2.4%),未分化癌1例(0.3%).除1例未分化癌患者未行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本组资料中甲状腺癌患者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常规B超检查可提高检出率;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TNM分期及患者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规范、系统的内分泌治疗和必要时的放射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童珍君;李健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Kugel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初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改良Kugel补片施行初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41.2 ±11.3)min,术后12h-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2例给予止痛2天,余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住院时间3~7 d.术后发生血清肿、发热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组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随访半年无不异物感及复发.结论 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补方式,具有微创、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张艺腾;欧阳德亮;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安眠药中毒常表现肌无力、运动失调及言语不清,甚至昏迷;而老年患者年老体弱更易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及心搏骤停等危险,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安眠药中毒的急救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眠药中毒患者83例,其中男34例,女49例;年龄60~95岁,中位年龄73.5岁.服用安眠药种类为地西泮27例,艾司唑仑29例,羟哌氯丙嗪15例,氯丙嗪6例,奥氮平5例.根据中毒程度诊断标准,轻度55例,中度34例,重度5例.就诊距服药时间为15 min至10h.
作者:忻立敏;孙红儿;计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发育后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检测意义.方法 对40例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进行rhGH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骨龄,治疗1及6个月时抽血测定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生长速度(GV)、按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及预测终身高(PAH)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治疗1及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05),治疗前后血清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血清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GV呈负相关(r=-0.39,P<0.05),治疗1个月后△IGF-1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HtSDScA及△HtSDSBA均呈正相关(r=0.42、0.38、0.33,P<0.05).结论 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接受rhGH治疗是安全的,疗效是肯定的,血清I 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疗效的指标.
作者:张宇;卢立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宁波地区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颏部形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90例12~15岁的女性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类、Ⅱ类及Ⅲ类骨面型各30例,比较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间的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征.结果 Ⅲ类骨面型组的下颌颏角、颏突度、颏突度及颏后突度均大于Ⅰ类和Ⅱ类骨面型组(P<0.05),Ⅱ类骨面型组的颏凹陷度和颏唇沟深度较Ⅰ类和Ⅲ类骨面型大(P<0.05).结论 宁波地区青少年不同矢状骨面型间的颏部软硬组织形态存在差异,在制定矫治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
作者:孙素珍;李幼琴;李哲光;陆盛;戴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宁波市县级及以上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规划、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宁波市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按照国家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共报告死亡病例3 773例;其中男2 677例,女1 096例,男女比2.44∶1;死亡构成比较高的年龄段为1岁内、35~65岁及75岁以上.不同级别医院报告的三大类死因构成存在一定差别.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应成为今后的重点.
作者:龚清海;吴艳辉;应焱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两种类型的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ABPA的诊治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07-2012年住院的16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不同类型ABPA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ABPA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气促、胸痛、咯血、发热,胸部CT可见多种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纤支镜检查经常可见特征性痰栓,肺泡灌洗液培养或病理学检查有时可见曲霉菌:两种不同类型ABPA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ABPA应综合分析多方面临床资料,血清IgE升高型的ABPA可能是疾病早期或侵袭性较弱的一种形式,口服糖皮质激素+伊曲康唑的方案可以降低ABPA的复发率.
作者:陈晔锋;沈巨信;韩东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滑动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通过4种模型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股骨小转子在该类骨折中的维稳作用和模型中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男性左侧股骨CT图像和DHS、PFNA系统三维数据,建立左侧上段股骨DHS、PFNA内固定模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负荷加载方式,进行有限元运算,研究500N至2 000N及其间分级载荷下模型的有限元应力、位移.结果 建立了左侧上段股骨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DHS、PFNA内固定下4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上段股骨模型(长196.777 mm,40 373节点,216 255个单元)以及DHS(7761节点,33699单元)、PFNA(4312节点,1 8146单元).4种内固定模型在递增载荷下,模型Ⅲ内固定器压应力增加幅度较大,2 000 N下大压应力为727.256±34.66,为模型Ⅰ的1.98倍,超出钛合金钢板强度范围.在分级载荷下模型Ⅲ的Z向位移增加幅度、曲率都明显高于模型Ⅰ、Ⅱ、Ⅳ.结论 在有限元角度,股骨小转子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具有稳定支持作用,在Evans-Jensen's Ⅱ b型骨折中应用DHS系统进行内固定是不安全的,PFNA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作者:王炜;周鹏鹤;郦志文;李山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子宫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4例胎盘位于前壁的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胎盘位于前壁,均行子宫上1/3体部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7例患者胎盘位于侧壁及后壁延伸至前壁,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2例胎盘植入面积较小,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因出血难以控制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几乎均需行子宫切除术,根据影像学判断胎盘位置及植入情况选择子宫切口及果断切除子宫是降低产后出血量的关键.
作者:江元;应红军;范琦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40例、丙戊酸钠40例、卡马西平40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统计癫痫的发作频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静脉取血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性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钠组为70.0%,卡马西平组为62.5%,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组(14.37±2.43) μg/ml,丙戊酸钠组(116.6-3.3) μg/ml,托吡酯组(6.6±1.8) μg/ml.结论 脑炎后癫痫的患者的治疗首选托吡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作者:丁松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老年性闭合性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PFNA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为30~70 min,术中出血40~120ml.10例患者术前血红蛋白<90 g/L者给予输红细胞悬液1~2 U.本组1例术后第8天因心功能衰竭放弃治疗,余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31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1.5%.结论 PFNA适合于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而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吴雪华;蒋曙;吴昶;李阳;周越远;吴赟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探讨事件相关性电位(ERP)视觉P300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MHD患者和40例健康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及ERP视觉P300检测.结果 26例MHD患者MoCA评分<26分,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60.47%; MHD组MoCA总分低于对照组,其中视空与间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HD组P300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P300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 P300潜伏期与MoCA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P300波幅与MoCA评分及因子中视空与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评分呈正相关(P<0.01).MHD组中P300潜伏期与文化程度负相关,与年龄正相关(均P<0.01),P300波幅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性别相关(均P<0.05).结论 MH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病率高,P300可作为筛查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
作者:柴凌雄;蔡珂丹;余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要求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持续增多,但高龄患者多合并各种老年疾病,使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拟总结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宁波市明州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71例,其中男27例,女44例;年龄80~94岁,平均84.8岁,其中>90岁4例.原发病为股骨颈骨折63例,其中GardeⅢ型21例,Ⅳ型42例;骨性关节炎5例;髋关节翻修3例.左髋关节置换48例,右髋23例.均排除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和脑血管后遗症等.
作者:操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美托米酯对隐睾切除术中牵拉反射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隐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输注美托米酯,继以美托米酯维持,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输注美托米酯前(T1)、硬膜外穿刺前(T2)、麻醉平面固定后(T3)、牵拉系膜时(T4)、缝皮结束时(T5)个时间段的血压和心率、牵拉反射、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的发生率.结果 2组在T3、T4、T5时的血压和心率较T1、T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3、T4、T5心率、牵拉反射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美托米酯可以抑制硬膜外阻滞下隐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射,并预防术中寒战.
作者:吾秀红;韩娟英;张立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行手术治疗,经骶切口38例,单纯腹部切口6例,腹骶尾部联合切口1例.完整切除肿瘤43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大出血2例,直肠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9例.结论 直肠后肿瘤位置深,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及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作者:苏伟根;叶锋;林建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