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

严旺;陈慧敏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神经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损伤, 多基因修饰, 多发性硬化, 动物脑组织, 新生大鼠, 细胞特征, 细胞发生, 实际应用, 培养条件, 胚胎, 帕金森病, 更新能力, 颗粒细胞, 观念, 哺乳动物, 围生期, 体分离
摘要:虽然早在1965年,Altman等[1]在新生大鼠的海马齿状回观察到新生的颗粒细胞,但几十年来固有观念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而1992年,Reynolds等[2]首先利用神经球特殊培养条件,先后从胎鼠和成鼠纹状体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人们在这之后又从胚胎和成体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发现了这种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3-6],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神经细胞发生不仅只存在于胚胎期及围生期,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同样具有神经细胞新生能力.之后,众多研究证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成年动物脑组织终生都有新神经元生成[7-9],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及脑脊髓损伤等的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人们对影响NSCs增殖、分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很多基因修饰的NSCs表现出了更优越的性质,为NSCs移植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

    虽然早在1965年,Altman等[1]在新生大鼠的海马齿状回观察到新生的颗粒细胞,但几十年来固有观念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而1992年,Reynolds等[2]首先利用神经球特殊培养条件,先后从胎鼠和成鼠纹状体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人们在这之后又从胚胎和成体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发现了这种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3-6],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神经细胞发生不仅只存在于胚胎期及围生期,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同样具有神经细胞新生能力.之后,众多研究证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成年动物脑组织终生都有新神经元生成[7-9],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及脑脊髓损伤等的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人们对影响NSCs增殖、分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很多基因修饰的NSCs表现出了更优越的性质,为NSCs移植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严旺;陈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青春发育后期特发性矮小患儿的促生长效应及血清IGF-1、IGFBP-3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发育后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检测意义.方法 对40例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进行rhGH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骨龄,治疗1及6个月时抽血测定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生长速度(GV)、按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及预测终身高(PAH)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治疗1及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05),治疗前后血清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血清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GV呈负相关(r=-0.39,P<0.05),治疗1个月后△IGF-1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HtSDScA及△HtSDSBA均呈正相关(r=0.42、0.38、0.33,P<0.05).结论 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接受rhGH治疗是安全的,疗效是肯定的,血清I 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疗效的指标.

    作者:张宇;卢立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2例患者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分析

    目的 了解松阳县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SIE患者的血培养和药感试验结果.结果 血培养9例阳性(40.9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木糖葡萄球菌1例,口腔链球菌1例,缓症链球菌3例.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 SIE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特点,血培养药敏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慧明;魏以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结合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方法 182例SCI患者随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NGF联合HBO组(NGF-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NGF-HBO组予鼠NGF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除不应用NGF及HBO治疗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NGF-HBO组126例中显效例78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9%(117/126).对照组56例中,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0.7%(34/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结合HBO对脊髓损伤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佘志峰;陈炜炜;蒋功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采用欣远CS-2012A型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80例.结果 经过首次、复次ESWL后,74例全部排出,6例治疗失败,治疗成功率92.5%.结论 治疗中须严格掌握术前适应证和术中、术后注意事项,ESWL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是有效可行、安全的.

    作者:顾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水通道蛋白1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 (AQP1)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QP1在20例慢性子宫颈炎、20例子宫颈原位腺癌和20例浸润性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AQP1表达于宫颈病变组织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采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AQP1表达强度:AQP1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原位腺癌和浸润性子宫颈腺癌组织MVD分别是12.15±0.63、44.46±1.23、73.82±2.4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可能参与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

    作者:袁军;傅亚军;江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析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浅析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采集的初筛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样本44 876份的血型检测结果.结果 ABO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达99.65%,其中对O型血的判读率高达99.85%.O细胞凝集者为99份,送血型参比室检测,结果多为冷抗体和IgM抗体;RhD-初筛出154份,134份确认为D抗原阴性,符合率为87.01%.正反不符42份,查出3列亚型,为AB和B的亚型.结论 微量板法可以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但是需要人工严格核对.

    作者:邬丽芳;张奕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动态脑电图在卒中后癫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42例AEEG检查的脑卒中后癫痫样发作患者和42例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 AEEG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EEG.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多在早期发作.结论 AEEG监测可提高脑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异常检出率,特别是在夜间也能监测到癫痫样活动,无论对脑卒中后癫痫的早期诊断还是治疗后的复查都有实用价值.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组予抗生素治疗后继续予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生素药物治疗.

    作者:李连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步长脑心通对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 观察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体检者出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水平及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再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观察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值、脉压、血脂水平,BaPWV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脑心通组血压、血脂水平及BaPWV值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想更明显(均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有效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

    作者:章琼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连续监测法测定

    目的 探讨2-氯-4-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CNP-NAG)为底物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尿液NAG,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评价.方法 尿液中NAG作用于底物CNP-NAG水解游离出显色团对硝基酚(CNP),其生成速率与酶活力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405 nm监测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通过微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NAG活力.结果 本法适PH为5.0,线性范围0~150u/L.批内CV3.86%(n25)批间CV4.67%(n25)平均回收率94%.与终点法对比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Y(本法)=0.8492×(终点法)+0.6742 r=0.9834.结论 用CNP-NAG为底物测定尿液NAG,反应后生成色源CNP,PKa为5.5,与酶的适PH5.0接近,反应后即显色,通过连续监测△A/min,用微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NAG活力,无需设样本空白,可进行自动化分析,使用方便.

    作者:徐坚强;谢服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56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伤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40例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处理损伤,取代开腹手术,术后恢复快;16例中转开腹手术,恢复顺利.上述伤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应用中具有高敏感性、高准确性、指导性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仅适用于高度怀疑而无法排除腹腔内脏器损伤或已证实有腹腔内脏器损伤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腹部创伤者.

    作者:倪开元;徐鲲杰;洪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视觉P300在早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探讨事件相关性电位(ERP)视觉P300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MHD患者和40例健康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及ERP视觉P300检测.结果 26例MHD患者MoCA评分<26分,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60.47%; MHD组MoCA总分低于对照组,其中视空与间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HD组P300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P300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 P300潜伏期与MoCA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P300波幅与MoCA评分及因子中视空与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评分呈正相关(P<0.01).MHD组中P300潜伏期与文化程度负相关,与年龄正相关(均P<0.01),P300波幅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性别相关(均P<0.05).结论 MH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病率高,P300可作为筛查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

    作者:柴凌雄;蔡珂丹;余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股骨小转子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中作用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建立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滑动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通过4种模型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股骨小转子在该类骨折中的维稳作用和模型中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男性左侧股骨CT图像和DHS、PFNA系统三维数据,建立左侧上段股骨DHS、PFNA内固定模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负荷加载方式,进行有限元运算,研究500N至2 000N及其间分级载荷下模型的有限元应力、位移.结果 建立了左侧上段股骨Evans-Jensen's Ⅰ、Ⅱ 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DHS、PFNA内固定下4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上段股骨模型(长196.777 mm,40 373节点,216 255个单元)以及DHS(7761节点,33699单元)、PFNA(4312节点,1 8146单元).4种内固定模型在递增载荷下,模型Ⅲ内固定器压应力增加幅度较大,2 000 N下大压应力为727.256±34.66,为模型Ⅰ的1.98倍,超出钛合金钢板强度范围.在分级载荷下模型Ⅲ的Z向位移增加幅度、曲率都明显高于模型Ⅰ、Ⅱ、Ⅳ.结论 在有限元角度,股骨小转子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具有稳定支持作用,在Evans-Jensen's Ⅱ b型骨折中应用DHS系统进行内固定是不安全的,PFNA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作者:王炜;周鹏鹤;郦志文;李山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使患者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多种因素.结果 肺原发病控制情况、脑转移病灶影响放疗预后;而性别、年龄、PKS评分、放疗剂量、肺原发病理、有无颅外全身转移、是否全身化疗均无相关.结论 肺癌脑转移的预后是和多种因素相关,结论也不尽一致,符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多因素不同看法.

    作者:卢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休克型异位妊娠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寻快速、有效的抢救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异位妊娠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23例(A组);开腹手术18例(B组),术中均行自体血细胞回收.对两组术前病情程度、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作比较.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及输血反应,无发热及血红蛋白尿出现.开腹组有1例术后持续性宫外孕,两组均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其他各个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体温平稳日 、术后下床日、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对本次住院治疗的综合评分,90分以上为满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细胞液回输机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且对机体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用.

    作者:蔡贤君;易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氨酚羟考酮片与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晚期中度癌痛的疗效与经济学分析

    目的 探讨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晚期中度癌症患者镇痛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比.方法 将125例中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片组(观察组)65例和曲马多缓释片组(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氨酚羟考酮片和曲马多缓释片口服治疗,比较用药2周后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两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酚羟考酮片与曲马多缓释片用于晚期中度癌症患者镇痛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曲马多缓释片的治疗成本/效果比较低.

    作者:李贞娜;马葵芬;朱杰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以肺间质性改变为影像学表现的肺结核33例分析

    目的 总结以间质性肺疾病(ILD)改变为肺部影像学特征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警觉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影像学表现为ILD的患者33例.结果 33例患者中出现咳痰26例、呼吸困难18例、合并糖尿病4例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33例中网格状改变者3例;结节样改变者12例;磨玻璃样改变者10例;多发性斑片状实变者9例;累及胸膜者14例,累及纵膈淋巴结7例.结论 肺部影像学表现为ILD的患者,治疗前应排除肺结核.

    作者:王建军;吕群;冯哲敏;阮肇扬;戴一凡;马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美托米酯抑制隐睾切除术中牵拉反射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美托米酯对隐睾切除术中牵拉反射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隐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输注美托米酯,继以美托米酯维持,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输注美托米酯前(T1)、硬膜外穿刺前(T2)、麻醉平面固定后(T3)、牵拉系膜时(T4)、缝皮结束时(T5)个时间段的血压和心率、牵拉反射、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的发生率.结果 2组在T3、T4、T5时的血压和心率较T1、T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3、T4、T5心率、牵拉反射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美托米酯可以抑制硬膜外阻滞下隐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射,并预防术中寒战.

    作者:吾秀红;韩娟英;张立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支气管动脉造影与传统DSA血管造影在咯血诊治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DSA作对照评价其敏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咯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并分别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CT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传统DSA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5.8%.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姜静波;吴宏成;汤耀东;何一兵;吴仕波;王国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