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美;沈燕女
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治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及多支复杂冠脉病变的患者.然而随着介入治疗不断增加,常需要较长时间注入大剂量的对比剂,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导致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不断升高[1].目前CIN已成为院内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发生CIN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会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2].笔者回归性分析89例PCI治疗并发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PCI并发CIN的危险因素,并寻找相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 病例患者,男性,64岁,因“被人发现神志不清3h余”入院.入院3h余前被人发现躺在地上,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呼吸存在,无抽搐,周边无呕吐物.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否认烟酒嗜好,否认中毒病史.入急诊时患者呈昏睡状态,生命体征尚平稳,查头颅CT(封四彩图10)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右肺多发结节,血糖5.07 mmol/L,予补液催醒等治疗.
作者:徐华燕;徐俊;谢江文;苏立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rTMS,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假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D、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实施低频rTMS治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芳;夏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恒磨牙龋病患者150例(256颗),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患者,142颗)与对照组(58例患者,114颗),观察组患者给予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机械切割治疗,观察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及填充成功率.结果 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填充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risolv化学龋齿去腐技术虽然临床操作时间长,但是具有高选择性、患者疼痛程度轻及易于接受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微创去腐技术,值得应用.
作者:吴国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及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LC的5 796例中的95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中79例一次性完成相应手术,延期开腹16例术后再次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为手术野出血、胆管损伤、胆囊病变严重及术前漏、误诊等;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医生操作水平、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龚利挺;陈晓岗;姜建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螺旋桨成像(PROPELLER)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8例临床疑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行PROPELLER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 158例患者中,脑梗死87例(脑干梗死11例),这87例脑梗死患者中33例存在伪影,15例为昏迷引起的运动伪影,18例为金属异物或颅骨引起的磁敏感伪影;33例中常规EPI DWI在颞叶、额叶、脑于和小脑出现伪影,采用PROPELLER FSE DWI均显著消除伪影的影响;PROPELLERFSEDWI检出全部93个急性脑梗死灶,常规EPI DWI检出81个,漏诊12个.结论 采用PROPELLERFSEDWI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陈旭高;胡缙鸽;雷新军;项万青;李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机体凝血功能失衡、凝血系统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纤溶系统的严重紊乱及多个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终可因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徐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减除腹部125Ⅰ放射性粒子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部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后,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不同keY(60、70、80、90、100及110keV)6种单能量(Mono)图像及应用多种伪影消除技术(MARs)能谱(Mono+MARs)图像的图像质量差别.结果 单源CT能谱成像图像质量与140kVp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keV Mono图像中,70keV图像的125Ⅰ放射性粒子邻近组织对比噪声比佳;Mono+MARs图像中随着高密度金属伪影减少,125Ⅰ放射性粒子也有不同程度的被消除并产生低密度伪影.结论 单源CT能谱成像技术能有效地减少CT图像中125Ⅰ放射性粒子的金属伪影.
作者:杨江华;刘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M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比较84例急性期、60例恢复期MMP患儿和84例健康儿童,以及肺部是否纤维化的MMP患儿的血清IL-2、IL-6、IL-8、IL-10、TNF-α及hs-CRP的浓度.结果 MM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IL-10、TNF-α及hs-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儿童(均P< 0.01),IL-2明显低于恢复期与健康儿童(P<0.01);肺部纤维化患儿胸水中IL-8、TNF-α高于、IL-2低于其血清及肺部无纤维化患儿胸水中炎性因子浓度(均P< 0.01).结论 IL-2、IL-6、IL-8、IL-10、TNF-α及hs-CRP在MMP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IL-2、IL-8、TNF-α与肺部纤维化关系密切.
作者:王明美;沈燕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5例不稳定心肌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观察组,43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血浆脂联素(APN)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室壁运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心力衰竭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K、CK-MB及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APN、FMD较治疗前低(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APN、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尼可地尔能有效提高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潘华素;徐春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预后的术前不孕因素.方法 对263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年龄、不孕时间、盆腔炎病史、生育史(继/原发不孕)、异位妊娠史、盆腹腔手术史、输卵管通畅程度对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 263例患者中,术后不孕者有174例,不孕率66.2%.继发/原发不孕、异位妊娠史、盆腹腔手术史术后不孕及成功妊娠患者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年龄、不孕时间、流产史、盆腔炎病史以及输卵管通畅程度方面两者术后不孕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炎病史、输卵管阻塞或通而极不畅和流产≥3次是术后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前不孕因素与术后预后相关.
作者:陈丽萍;付先虎;汪期明;张仕铜;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胃肠功能障碍为多种病因所致胃肠道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分为胃肠动力障碍、吸收不良和屏障功能障碍3种类型.严重者表现为中毒性肠麻痹、腹腔高压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功能衰竭表现.加强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防止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并提供机体适当的营养,已成为危重患者诊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江荣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DN患者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百令胶囊组及前列地尔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百令胶囊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和百令胶囊,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前列地尔组、百令胶囊组、联合治疗组hs-CRP、TNF-α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百令胶囊联用具有协同效应,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陈轩芹;吴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在脓毒症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35例)、SIRS(27例)和非SIRS (30例)患者,并根据28 d转归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入院24 h内测定的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评分.结果 脓毒症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2.9% (22/35);血清钙离子浓度脓毒症组低于SIRS组及非SIRS组(均P<0.05),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钙离子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29).结论 低钙血症在脓毒症患者中常见,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鹏飞;黄静静;袁靖;杨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75例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小导管内置胸腔负压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两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内置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继发性气胸具有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金雪文;巫天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各9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471.24± 178.5) pg/ml较同期健康体检者(77.1±19.8)pg/ml高(P< 0.01).相关分析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一0.557,P<0.01).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15例(15.3%).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8-iso-PGF2α是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1,95%CI=1.102~2.94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8-iso-PGF2α显著预测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54,95%CI=0.768~0.917,P<0.01),且判定血浆8-iso-PGF2α> 503.6 pg/ml,对预测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有80.0%的灵敏度和72.3%的特异度.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浆8-iso-PGF2α显著升高,血浆8-iso-PGF2α与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许德孝;余国峰;张祖勇;董晓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后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同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PPH治疗的428例痔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 min,平均住院5d.术后近期发生肛门疼痛276例,尿潴留262例,发热233例,肛门坠胀感206例,术后72h内大出血再次行手术止血15例,术后1周后大出血再次行手术止血3例.结论 PPH治疗痔病安全有效,但术中注意操作规范,能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满意度.
作者:岑嘉云;胡立波;林玲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缺氧复氧性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45份原代培养4d的大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钙阻断剂组、CaSR激动剂组和钙耗竭组,各9份.用饱和氮气pH6.8的D-Hands液培养心肌细胞3h,再用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培养心肌细胞9h,复制心肌缺氧/复氧模型.测定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不同组CK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复氧组、钙阻断剂组及CaSR激动剂组CK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钙耗竭组与正常组CK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阻断剂组、CaSR激动剂组及钙耗竭组的CK含量均低于缺氧/复氧组(均P< 0.01); CaSR激动剂组的CK含量高于钙阻断剂组和钙耗竭组(均P<0.05).结论CaSR参与大鼠缺氧复氧性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鲍晓明;江隆福;徐淑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比较印度白内障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150例150眼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50例15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眼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裸眼视力≥2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裸眼视力≥20/60及矫正视力≥20/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后囊破裂手法小切口组1眼(0.67%),超声乳化组2眼(1.33%);术后第1天手法小切口组角膜水肿12眼(8.0%),超声乳化组23眼(15.3%).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低并发症率,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技术特别适合大规模的防盲及基层和暂时尚无超声乳化条件的单位.
作者:余威德;俞存;李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