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王明美;沈燕女

关键词:肺炎, 支原体, 炎性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M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比较84例急性期、60例恢复期MMP患儿和84例健康儿童,以及肺部是否纤维化的MMP患儿的血清IL-2、IL-6、IL-8、IL-10、TNF-α及hs-CRP的浓度.结果 MM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IL-10、TNF-α及hs-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儿童(均P< 0.01),IL-2明显低于恢复期与健康儿童(P<0.01);肺部纤维化患儿胸水中IL-8、TNF-α高于、IL-2低于其血清及肺部无纤维化患儿胸水中炎性因子浓度(均P< 0.01).结论 IL-2、IL-6、IL-8、IL-10、TNF-α及hs-CRP在MMP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IL-2、IL-8、TNF-α与肺部纤维化关系密切.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随身灸致烫伤疗效观察

    艾灸疗法是临床常用操作技术[1],其实施方法和器具很多,随身灸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无灸灰飞扬等特点,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2],而烫伤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之一.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于20世纪90年代在质量控制(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3].

    作者:俞国红;汪永坚;唐娅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一例报告

    1 病例患者,男性,64岁,因“被人发现神志不清3h余”入院.入院3h余前被人发现躺在地上,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呼吸存在,无抽搐,周边无呕吐物.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否认烟酒嗜好,否认中毒病史.入急诊时患者呈昏睡状态,生命体征尚平稳,查头颅CT(封四彩图10)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右肺多发结节,血糖5.07 mmol/L,予补液催醒等治疗.

    作者:徐华燕;徐俊;谢江文;苏立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感染伴随的凝血功能紊乱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机体凝血功能失衡、凝血系统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纤溶系统的严重紊乱及多个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终可因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徐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干眼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糖尿病干眼患者100例200只眼,其中50例接受综合治疗(综合组),另外50例接受常规治疗(单纯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3个月,综合组总有效率为82%,单纯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增长值(6.82±2.18)s,单纯组(5.82±1.7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增长值(6.48±2.30)mm/5min,单纯组(5.43±1.91) mm/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干眼与普通干眼病不同,既与糖尿病有关,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在重视原发病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疗,才能更有效的缓解糖尿病干眼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迎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涎腺基底细胞腺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1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回顾性组织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涎腺基底细胞腺癌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见于腮腺,生长缓慢症状轻微肿物,呈结节状,边界欠清;肿瘤由两种形态不同的基底样细胞混合而成,排列呈实性、小梁状及腺管状,肿瘤细胞由分界清楚的基底膜与非黏液样间质相分隔,周边细胞呈特征性极性排列;浸润性生长,常侵入周围组织,侵及神经或血管内生长;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K7、EMA、SMA、P63及S-100均阳性,GFAP阴性;间质内见灶性梭行细胞S-100阳性表达;组织化学PAS染色显示基底膜样物质及细胞间透明小滴均为红色.结论 涎腺基底细胞腺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复发潜能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

    作者:陈健;邹云峰;徐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电复律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62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经电复律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在基线水平,测量每位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临床随访3个月,比较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基线特征,并分析复发预测因素.结果 40例复发(65%),复发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左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hs-CRP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回归分析表明房颤复发预测因素有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结论 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作者:赵娜;谢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补片在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Kugel补片和轻量型UHS补片行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方法 95例行腹膜前入路腹股沟疝修补的患者,其中45例行改良Kugel补片修补(改良Kugel组),50例行轻量型UHS补片(轻量型U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8周内并发症(感染、血肿、疼痛或神经)及术后半年并发症(慢性疼痛或神经痛、异物感及复发)情况.结果 改良Kugel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轻量型UHS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两组均无一例出现血肿或感染,两组疼痛或神经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改良Kugel组疼痛或神经痛VAS大于轻量型UHS组(P<0.05);改良Kugel组有异物感14例,轻量型UHS组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复发.结论 轻量型UHS补片较改良Kugel补片术后局部异物感明显减少,慢性疼痛减轻,但操作性不及改良Kugel补片.

    作者:俞丹松;陈佰文;周新华;李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治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及多支复杂冠脉病变的患者.然而随着介入治疗不断增加,常需要较长时间注入大剂量的对比剂,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导致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不断升高[1].目前CIN已成为院内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发生CIN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会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2].笔者回归性分析89例PCI治疗并发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PCI并发CIN的危险因素,并寻找相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哮喘发作与呼吸道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5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哮喘组,检测患儿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比较哮喘组细菌感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哮喘组感染指标阳性患儿常规治疗与抗生素加强治疗的哮喘缓解率.结果 细菌感染阳性患儿14例,阳性率为25.93%.细菌感染阳性患儿平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529.35±42.7)×106/L,阴性患儿为(419.28±31.5)×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细菌感染阳性患儿中,7例接受了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85.71%(6/7);未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中,常规治疗有效率为28.57%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对于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哮喘患儿抗生素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江进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卵巢癌术后抑郁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卵巢癌术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检测134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浆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抑郁障碍情况评价.结果 134例患者术后1周抑郁障碍情况评价显示,出现轻度抑郁18例(抑郁组).发现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术前IL-2、IL-6、II-8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卵巢癌患者术后发生的抑郁障碍和术前细胞因子水平上升有关,提示肿瘤相关的抑郁障碍和免疫系统有关系.

    作者:陈凯英;邓德厚;方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乳头内陷母亲产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WHO在全球发出倡议,强调婴儿在出生6个月内应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建议6个月后可以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出生后2年或更长时间[1].但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满意度也很低,母乳喂养的支持组织存于形式.针对母乳喂养失败原因的分析,产妇生理原因乳头内陷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2],乳头内陷指女性乳房的乳头不凸出于乳晕平面,甚至凹入陷于皮面之下,致局部呈火山口状[3],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

    作者:陈晓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以细胞毒性水肿为影像学特点的神经白塞病一例报告

    白塞病(BD)为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Behcet首次报道而得名.BD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外生殖器溃疡及眼色素层炎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如皮肤、关节、动静脉、胃肠道、肺、肾及神经系统.神经白塞病(NBD)是在BD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生率为4%~49%.文献中有关于NBD的DWI表现报道指出NBD病灶ADC值增高[1].本文笔者报道1例NBD不寻常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金美玉;金洪国;陈雅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住院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营养素摄入状况调查和分析

    目的 对非住院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进行膳食调查,了解其膳食情况,及时给予膳食指导以改善甲亢患者营养状况.方法 收集98例门诊已确诊的甲亢患者,通过24 h回顾法调查患者来院门诊前3d每天所摄入食物种类、数量、烹调方法并详细记录,进行营养素摄入状况调查.结果 98例甲亢患者中热量的摄入存在较大不足,动物蛋白摄入偏多.钙、锌、铁、核黄素及硫胺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结论 大部分甲亢患者饮食存在较大问题,不利于原疾病的治疗,应重视甲亢患者的饮食,改善营养状况,配合治疗.

    作者:杨任华;谭洁;郑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蓓艳;胡江飚;陈海挺;陈赛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 ET-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内皮素-1 (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酶片联合阿司匹林片的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参麦注射液100 ml,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ET-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52.0%,P< 0.05).对心电图疗效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76.0% vs 48.0%,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ET-1的表达均较治疗前低,而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且能对血清中hs-CRP和ET-1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孙汉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后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同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7例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早期减压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8±1.2)分,术后为(13.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2.2%,其中优5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0.5%.结论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对手术时机准确地把握,积极外科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鲍一峰;庄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培训式宣教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

    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其筛查效能、准确性和安全性需以良好的肠道准备为前提.研究认为,约25%筛查患者中存在肠道准备不充分,由此导致较大息肉及大肠癌5%~12%的漏诊率[1].本研究拟观察培训式宣教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盛飞;张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创伤的重症监护病房处理

    重症创伤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数据显示每年约580万人死于创伤,每天约1.6万人因创伤死亡.院前急救、急诊室处理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处理是重症创伤救治过程中的3个关键性环节.重症创伤患者面临着3个死亡高峰期,即伤后数分钟内的死亡高峰、数小时内的早期死亡高峰以及1周后的晚期死亡高峰,ICU需要面对的通常是晚期死亡高峰.院前急救任务是发现危重患者并将其脱致伤环境,进行初步的紧急处理,就近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作者:朱建华;吴相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推进筋膜瓣联合改良原位回植法修复指体末节3型脱套性离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推进筋膜瓣联合改良原位回植法修复指体末节3型脱套性离断的疗效.方法 49例(58指)末节3型脱套性离断患者,采用推进筋膜瓣联合改良原位回植法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58指中56指回植皮片及甲床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指坏死,需二次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患指功能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5~8mm.结论 推进筋膜瓣联合改良原位回植法是治疗末节3型脱套性离断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王科杰;董春钢;王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