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许德孝;余国峰;张祖勇;董晓巧

关键词:颅脑损伤, 预后, 8-表氧前列腺素F2α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各9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471.24± 178.5) pg/ml较同期健康体检者(77.1±19.8)pg/ml高(P< 0.01).相关分析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一0.557,P<0.01).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15例(15.3%).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8-iso-PGF2α是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1,95%CI=1.102~2.94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8-iso-PGF2α显著预测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54,95%CI=0.768~0.917,P<0.01),且判定血浆8-iso-PGF2α> 503.6 pg/ml,对预测颅脑损伤后1周内死亡有80.0%的灵敏度和72.3%的特异度.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浆8-iso-PGF2α显著升高,血浆8-iso-PGF2α与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arisolv化学机械与传统机械法去龋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恒磨牙龋病患者150例(256颗),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患者,142颗)与对照组(58例患者,114颗),观察组患者给予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机械切割治疗,观察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及填充成功率.结果 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填充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risolv化学龋齿去腐技术虽然临床操作时间长,但是具有高选择性、患者疼痛程度轻及易于接受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微创去腐技术,值得应用.

    作者:吴国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时,如何实现热量目标

    胃肠功能障碍为多种病因所致胃肠道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分为胃肠动力障碍、吸收不良和屏障功能障碍3种类型.严重者表现为中毒性肠麻痹、腹腔高压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功能衰竭表现.加强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防止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并提供机体适当的营养,已成为危重患者诊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江荣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腋静脉穿刺途径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腋静脉途径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需要心脏起搏治疗患者83例,将患者按编号顺序分为腋静脉组(35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2例改为腋静脉途径),比较两种手术径路植入起搏器的血管穿刺时间、血管穿刺成功率、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及局部并发症等.结果 腋静脉组除X线曝光时间较长外(P<0.05),手术时间、电极参数和严重并发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腋静脉穿刺安置电极导线简便安全,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剑飞;刘晓凯;茅烯豪;郑伟峰;张茗茗;劢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随身灸致烫伤疗效观察

    艾灸疗法是临床常用操作技术[1],其实施方法和器具很多,随身灸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无灸灰飞扬等特点,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2],而烫伤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之一.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于20世纪90年代在质量控制(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3].

    作者:俞国红;汪永坚;唐娅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治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及多支复杂冠脉病变的患者.然而随着介入治疗不断增加,常需要较长时间注入大剂量的对比剂,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导致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不断升高[1].目前CIN已成为院内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发生CIN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会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2].笔者回归性分析89例PCI治疗并发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PCI并发CIN的危险因素,并寻找相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单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减除腹部125Ⅰ放射性粒子伪影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单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减除腹部125Ⅰ放射性粒子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部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后,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不同keY(60、70、80、90、100及110keV)6种单能量(Mono)图像及应用多种伪影消除技术(MARs)能谱(Mono+MARs)图像的图像质量差别.结果 单源CT能谱成像图像质量与140kVp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keV Mono图像中,70keV图像的125Ⅰ放射性粒子邻近组织对比噪声比佳;Mono+MARs图像中随着高密度金属伪影减少,125Ⅰ放射性粒子也有不同程度的被消除并产生低密度伪影.结论 单源CT能谱成像技术能有效地减少CT图像中125Ⅰ放射性粒子的金属伪影.

    作者:杨江华;刘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乳头内陷母亲产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WHO在全球发出倡议,强调婴儿在出生6个月内应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建议6个月后可以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出生后2年或更长时间[1].但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满意度也很低,母乳喂养的支持组织存于形式.针对母乳喂养失败原因的分析,产妇生理原因乳头内陷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2],乳头内陷指女性乳房的乳头不凸出于乳晕平面,甚至凹入陷于皮面之下,致局部呈火山口状[3],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

    作者:陈晓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后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同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年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结果 24例男性患者中,同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14例(58.3%);同时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8例(33.3%),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有吸烟及酗酒史18例(75.0%).6例女患者中,1例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同时有血管中度以上狭窄;产褥期血栓形成的1例患者有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所有患者中无前后循环同时受累的,3例男性患者有不同脑区同时受累,大脑半球病变以基底节区病变为多.结论 生活方式对三高症状的出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损多较轻,且多为单一病灶,一般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的恢复较快.

    作者:黄悦士;吴宇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螺旋桨成像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桨成像(PROPELLER)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8例临床疑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行PROPELLER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 158例患者中,脑梗死87例(脑干梗死11例),这87例脑梗死患者中33例存在伪影,15例为昏迷引起的运动伪影,18例为金属异物或颅骨引起的磁敏感伪影;33例中常规EPI DWI在颞叶、额叶、脑于和小脑出现伪影,采用PROPELLER FSE DWI均显著消除伪影的影响;PROPELLERFSEDWI检出全部93个急性脑梗死灶,常规EPI DWI检出81个,漏诊12个.结论 采用PROPELLERFSEDWI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陈旭高;胡缙鸽;雷新军;项万青;李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补片在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Kugel补片和轻量型UHS补片行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方法 95例行腹膜前入路腹股沟疝修补的患者,其中45例行改良Kugel补片修补(改良Kugel组),50例行轻量型UHS补片(轻量型U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8周内并发症(感染、血肿、疼痛或神经)及术后半年并发症(慢性疼痛或神经痛、异物感及复发)情况.结果 改良Kugel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轻量型UHS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两组均无一例出现血肿或感染,两组疼痛或神经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改良Kugel组疼痛或神经痛VAS大于轻量型UHS组(P<0.05);改良Kugel组有异物感14例,轻量型UHS组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复发.结论 轻量型UHS补片较改良Kugel补片术后局部异物感明显减少,慢性疼痛减轻,但操作性不及改良Kugel补片.

    作者:俞丹松;陈佰文;周新华;李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伤性脑梗死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及原发脑损伤等情况,其中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65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17例.结果 伤后6个月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死亡5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8例,中残19例,良好44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并不少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梗死部位及原发脑损伤等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戎建东;丁方;何瞻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社区维持治疗期双相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调查

    目的 探讨宁波市社区维持治疗期双相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面询法调查368例处于维持治疗期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采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特征资料.结果 宁波市社区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比例为71.5%,依从性不良为28.5%.依从性良好的相关因素包括以往发作次数少、无精神病性症状、有自知力、对服药态度和认识好及受教育水平高.结论 社区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不依从的比例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胡坚强;张文武;徐银儿;刘会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FMA及MBI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郑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卵管性不孕因素与术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预后的术前不孕因素.方法 对263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年龄、不孕时间、盆腔炎病史、生育史(继/原发不孕)、异位妊娠史、盆腹腔手术史、输卵管通畅程度对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 263例患者中,术后不孕者有174例,不孕率66.2%.继发/原发不孕、异位妊娠史、盆腹腔手术史术后不孕及成功妊娠患者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年龄、不孕时间、流产史、盆腔炎病史以及输卵管通畅程度方面两者术后不孕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炎病史、输卵管阻塞或通而极不畅和流产≥3次是术后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前不孕因素与术后预后相关.

    作者:陈丽萍;付先虎;汪期明;张仕铜;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53.0%,焦虑的发生率为32.7%[1],而焦虑及抑郁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浙江省衢州市中心医院肿瘤放疗科对30例恶性肿瘤抑郁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湘英;彭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导管胸腔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继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75例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小导管内置胸腔负压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两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内置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继发性气胸具有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金雪文;巫天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附9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及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LC的5 796例中的95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中79例一次性完成相应手术,延期开腹16例术后再次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为手术野出血、胆管损伤、胆囊病变严重及术前漏、误诊等;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医生操作水平、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龚利挺;陈晓岗;姜建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DNMT1、 DNMT3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DNA甲基转移酶3b (DNMT3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93份胃癌组织、93份胃癌癌旁组织及90份正常胃组织中DNMT1和DNMT3b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DNMT1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分别为88.17%和68.89%,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内的阳性表达13.33%;DNMT3b在胃癌中阳性表达为18.28%和45.1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内的阳性表达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DNMT1和DNMT3b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类型、肿瘤大小及胃液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有关(均P<0.05).结论 DNMT1和DNMT3b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紧密的关系,为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殷科;盛贤能;郭宇;戴永平;张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护理

    支气管结核疾病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在肺结核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由于支气管结核疾病患者的病灶部位有大量干酪或胶冻状坏死物附着于病变黏膜或阻塞支气管的管腔,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难以使病灶部位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化疗效果比较差,甚至会产生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

    作者:袁虹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