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耿生
目的 探讨视频喉镜在急诊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0例需要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救治的急诊患者分为视频喉镜组和普通喉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插管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与普通喉镜组比较,视频喉镜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P<0.05),插管时间及插管不良反应少(均P< 0.05).结论 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在急诊急救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林肖琴;张近波;许国斌;董美平;朱金强;史朝红;鄢来超;曹烈祥;吴仙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支气管结核疾病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在肺结核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由于支气管结核疾病患者的病灶部位有大量干酪或胶冻状坏死物附着于病变黏膜或阻塞支气管的管腔,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难以使病灶部位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化疗效果比较差,甚至会产生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
作者:袁虹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广的婴儿喂养方式,其优越性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具有营养均衡全面、清洁卫生、恒温、方便及经济等优点,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加母婴间感情及心理上的联系,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宝宝生病的机会.
作者:邬大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FMA及MBI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音乐疗法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郑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白塞病(BD)为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Behcet首次报道而得名.BD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外生殖器溃疡及眼色素层炎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如皮肤、关节、动静脉、胃肠道、肺、肾及神经系统.神经白塞病(NBD)是在BD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生率为4%~49%.文献中有关于NBD的DWI表现报道指出NBD病灶ADC值增高[1].本文笔者报道1例NBD不寻常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金美玉;金洪国;陈雅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在脓毒症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35例)、SIRS(27例)和非SIRS (30例)患者,并根据28 d转归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入院24 h内测定的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评分.结果 脓毒症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2.9% (22/35);血清钙离子浓度脓毒症组低于SIRS组及非SIRS组(均P<0.05),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钙离子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29).结论 低钙血症在脓毒症患者中常见,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鹏飞;黄静静;袁靖;杨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及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LC的5 796例中的95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中79例一次性完成相应手术,延期开腹16例术后再次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为手术野出血、胆管损伤、胆囊病变严重及术前漏、误诊等;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医生操作水平、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龚利挺;陈晓岗;姜建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rTMS,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假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D、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实施低频rTMS治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芳;夏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恒磨牙龋病患者150例(256颗),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患者,142颗)与对照组(58例患者,114颗),观察组患者给予Carisolv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机械切割治疗,观察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及填充成功率.结果 两组去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填充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risolv化学龋齿去腐技术虽然临床操作时间长,但是具有高选择性、患者疼痛程度轻及易于接受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微创去腐技术,值得应用.
作者:吴国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75例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小导管内置胸腔负压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两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内置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继发性气胸具有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金雪文;巫天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早期减压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8±1.2)分,术后为(13.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2.2%,其中优5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0.5%.结论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对手术时机准确地把握,积极外科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鲍一峰;庄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机体凝血功能失衡、凝血系统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纤溶系统的严重紊乱及多个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终可因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徐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缺氧复氧性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45份原代培养4d的大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钙阻断剂组、CaSR激动剂组和钙耗竭组,各9份.用饱和氮气pH6.8的D-Hands液培养心肌细胞3h,再用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培养心肌细胞9h,复制心肌缺氧/复氧模型.测定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不同组CK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复氧组、钙阻断剂组及CaSR激动剂组CK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钙耗竭组与正常组CK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阻断剂组、CaSR激动剂组及钙耗竭组的CK含量均低于缺氧/复氧组(均P< 0.01); CaSR激动剂组的CK含量高于钙阻断剂组和钙耗竭组(均P<0.05).结论CaSR参与大鼠缺氧复氧性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鲍晓明;江隆福;徐淑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后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同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96例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盐酸米多君)48例,对照组(盐酸米多君)48例,治疗30d,采用尿垫试验漏尿量、大尿道闭合压及Cullen标准分度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2.6±0.9) ml、(65.2±8.9)cmH2O(1 cmH2O≈0.098 kPa),对照组分别为(4.2±1.6)ml、(48.6±12.2)cmH2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ullen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良好.
作者:郑世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腋静脉途径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需要心脏起搏治疗患者83例,将患者按编号顺序分为腋静脉组(35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2例改为腋静脉途径),比较两种手术径路植入起搏器的血管穿刺时间、血管穿刺成功率、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及局部并发症等.结果 腋静脉组除X线曝光时间较长外(P<0.05),手术时间、电极参数和严重并发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腋静脉穿刺安置电极导线简便安全,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剑飞;刘晓凯;茅烯豪;郑伟峰;张茗茗;劢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罗氏ECLIA测定血清抗-CCP抗体,并评价其重复性、回收率、溶血、脂血及胆红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组、其他风湿病组、正照对照组及10例接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剂治疗患者的血清动态抗-CCP抗体浓度.结果 批内变异和日间变异均<4%,回收率为94.8%;胆红素< 415 μmol/L,三酰甘油<25.4 mmol/L,血红蛋白<5g/L; 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0.845~0.952);对RA的诊断灵敏度为79.5%,特异性为93.1%,阳性似然比11.5,阴性似然比0.22.结论 ECLIA法可以快速、准确及方便的检测出血清抗-CCP浓度,在临床RA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克;李素蘋;金珍木;秦冰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根据是否有MDRAB感染将61例开胸术后发生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DRAB患者(24例)和非MDRAB患者(37例),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MDRAB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非MDRAB组长,住院总花费较非MDRAB组高,术后出现真菌感染和MODS率均较非MDRAB组高,病死率亦较非MDRA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例MDRAB患者中,11例死亡,病死率45.83%,对其预后进行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患者低肺功能、并发多重感染、是否经舒巴坦/替加环素早期治疗和患者经济情况良好4个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DRAB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及时给予舒巴坦/替加环素早期治疗是减少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徐世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62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经电复律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在基线水平,测量每位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临床随访3个月,比较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基线特征,并分析复发预测因素.结果 40例复发(65%),复发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左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hs-CRP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回归分析表明房颤复发预测因素有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结论 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作者:赵娜;谢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在危重病的早期,肌体有程序化的减少瘦肉体去迎合肌体急性危重病的代谢需要,被认为是一种自然选择和免疫-神经内分泌轴的自身调节.这种自然的适应反应在危重患者中的代价就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增高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延长[1].导致这些危重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反复发生的感染、呼吸机依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作者:陆骏;刘长文;胡炜;胡伟航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