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

刘玉芝;徐乐平;袁娇;孙剑;宋梓祥;陈琪;刁振堂;仲爱芳;戴菊红

关键词:精神病学,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胃动力学
摘要: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阿立哌唑组,每组各20例,分别接受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测定两组的胃窦蠕动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体质量及瘦素水平.结果 ①治疗第6周末,奥氮平组胃窦蠕动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体质量、瘦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立哌唑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奥氮平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变化值与体质量变化值(r=-0.501,P=0.034)、瘦素变化值(r=-0.507,P=0.022)呈负相关,体质量变化值与瘦素变化值(r=0.601,P=0.02)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后胃排空加快,并与其体质量的增加、瘦素的增高有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加用帕罗西汀的社会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利培酮加用小剂量的帕罗西汀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情绪表达、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干预组给予利培酮加用帕罗西汀;对照组单用利陪酮.临床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在加药后12周时,干预组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t=-5.801,P<0.001).阳性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PSP评分中,干预组的评分大于对照组评分(t=7.08,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利培酮合用帕罗西汀可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减轻病耻感、焦虑情绪、增加生活动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育军;李玲;韩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意念-徒手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基本技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种以增强护理基本技能为主的新型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低年资护士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试验组应用意念-徒手模式培训,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培训,培训后对静脉输液、胃插管术以及拔罐法等3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查,并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沟通能力测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后两组护士静脉输液(t=4.52,P<0.001)、胃插管术(t=9.48,P<0.001)及拔罐法(t=6.77,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5.72,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7.06,P<0.001)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但试验组护士的静脉输液(t=3.21,P<0.01)、胃插管术(t=2.84,P<0.01)及拔罐法(t=4.83,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3.78,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2.99,P<0.01)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并且患者对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士(x2=5.53,P<0.05).结论 意念-徒手模式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效果优于常规模式.

    作者:李丹琳;许瑞;张珺;吴晶;王艳波;王波;李芳;岳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 ①5.38%(165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②学习压力上得分高;③女生易采用问题应对(t=24.77,P<0.001),情绪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著(t=2.24,P>0.05);④心理健康总分随年级上升而增加(F=150.269,P<0.001);⑤问题应对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099~-0.262,P<0.01),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138~0.279,P<0.01);⑥除发泄情绪因子,其他应对方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结合应对方式研究.

    作者:刘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军队医院住院医师睡眠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

    目的 调查驻军中心医院住院医师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整群覆盖调查方式,以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被试群体进行调查,结果以成组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PSQI:被试群体中44.50%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组7个因子及总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4.218~36.477,P<0.01);②EPQ:睡眠障碍组内外向(t=2.531,P<0.05)极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而神经质分(t=3.213,P<0.01)极显著高于后者;③LES:睡眠障碍组在“家庭问题”(t=2.398,P<0.05)、“正性事件”(t=2.617,P<0.01)、“负性事件”(t=2.617,P<0.01)、“生活事件总和”(t=2.777,P<0.05)4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睡眠障碍组;④应付方式问卷:睡眠障碍组在“解决问题”(t=3.293,P<0.01)、“求助”(t=3.105,P<0.01)2项得分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而在“自责”(t=3.105,P<0.01)、“幻想”(t=3.216,P<0.01)、“回避”(t=3.163,P<0.01)、“合理化”(t=2.963,P<0.01)4项得分显著高于后者;⑤SSRS:睡眠障碍组在“客观支持”(t=5.544,P<0.01)、“主观支持”(t=3.265,P<0.01)、“支持利用度”(t=6.366,P<0.01)、“总分”(t=2.456,P<0.05)4项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⑥PSQI的影响因素:所有入选因素中,以“神经质”对因变量的出现频率高,其次为“负性事件”、“客观支持”、“幻想”,而“解决问题”为唯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军队医院住院医师的睡眠障碍严重,且与情绪不稳定性、高生活事件数量、不成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程度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李晨;郎森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9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癌症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功能领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82,2.320,2.153,4.084;P<0.05或<0.01).结论 系统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

    作者:马红霞;王晓燕;郑海英;朱小茼;高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

    目的 了解中山市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山市两所大学176名单亲大学生及181名完整家庭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①单亲家庭大学生多采用中间型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投射、幻想、回避、退缩、理想化、否认(t=5.77,2.09,3.89,4.49,4.44,2.40;P<0.05);②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运用投射、理想化、退缩、回避、潜意识显现等防御机制(t=3.38,2.96,2.33,3.51,2.12;P<0.05),男性倾向于运用否认、被动攻击等防御机制(t=-2.14,-2.54;P<0.05).结论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需针对不同性别的单亲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冰容;徐秀梅;陈怡华;孙祥义;付林;孙录;刘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效能和心理适应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心理适应性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2632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性呈显著性正相关(r=0.358,0.263;P<0.01),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性呈显著性负相关(r=-0.164,-0.157,-0.196,-0.233,-0.156,-0.181,-0.195;P<0.01);②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有直接正效应(t=19.642,14.011;P<0.001),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性有直接负效应(t=-8.451,-8.112,-9.974,-12.005,-8.012,-9.310,-10.112;P<0.001);③应对效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通过应对效能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有间接正效应,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通过应对效能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有问接负效应.结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可以直接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造成影响,还通过影响应对效能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

    作者:缪子梅;闫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14名大学生进行自恋人格问卷(NPI)、归因方式问卷(ASQ)、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①高、低自恋者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12,P<0.001);②自恋与整体归因(r=0.199,P<0.01)、人际事件归因(r=0.215,P<0.01)、成就事件归因(r=0.138,P<0.01)以及归因的内外维度(r=0.185,P<0.01)、持续维度(r=0.151,P<0.01)、普遍维度(r=0.166,P<0.01)都显著性正相关;③高、低自恋者在心理异常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没有表现出差异性;④自恋总分与心理异常总体上无显著性相关,仅与人际敏感(r =-0.108,P<0.01)、恐怖(r=-0.119,P<0.05)两个因子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自恋者自我服务的归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心理健康;自恋的权欲、优越感、自我钦羡3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相联系,代表自恋的适应方面;特权感因子则与病态心理相联系,是自恋的不适应方面.

    作者:严顺琴;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认知疗法合并地西泮治疗酒依赖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认知疗法合并地西泮治疗酒依赖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地西泮20~40mg/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并给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地西泮治疗,用法、用量同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2、3、4周使用戒断症状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治疗1、2、3个月用酒精依赖程度问卷评分.结果 治疗1周后戒断症状量表评分显示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61,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92,P<0.01),在治疗2、3、4周时,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酒依赖程度量表显示,研究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35,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84,P<0.05),治疗2、3个月时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疗法有助于减轻患者戒断症状和酒精依赖程度.

    作者:陈光财;李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河南省600名农村小学教师采用组织承诺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小学教师的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4~0.51,P<0.01),不同的群体和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极显著(F=14.58,P<0.001).结论 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现居住地直接影响其对组织的承诺以及工作满意感的获得.

    作者:顾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07年6月-2011年12月份收治的260例患脑卒中且符合入选条件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调查并评价前后变化.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组患者训练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效果显著(t=-8.679,-6.938,-5.632;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张雅静;杜晓松;李丽;石哲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职生自我接纳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264名在校中职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中职生自我接纳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102,P<0.05);②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中职生在SAQ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4.195,P<0.05);③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与SAQ及自我接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6,-0.304;P<0.001);强迫症状因子与自我评价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122,P<0.05);SAQ与偏执、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95,P<0.01;r=-0.311,P<0.001).结论 中职生的自我接纳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接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陈红霞;潘鑫;陈林林;汪祚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

    目的 对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自立人格、心理韧性、正性-负性情绪进行比较,为推动流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深圳某中学658名初中1~3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筛选出的392名流动初中生为研究组,其他学生为对照组.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在自立人格各因子及正性-负性情绪上无显著差异;②流动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上得分显著高于非流动初中生(F=4.078,P<0.05),其它因子无显著差异.结论 流动对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可通过教育发挥流动的积极意义.

    作者:彭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入院后2周内睡眠状况进行观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HAMD和TESS评分与患者PSQI评分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PSQI评分阳性率62%;多元回归分析,HAMD、TESS评分和性别3个因素进入PSQI逐步回归方程:y=5.205+0.385x1-1.395x2+0.182x3(F=40.940,P=0.000),能预测PSQI评分总变异的74.8%.结论 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抑郁情绪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睡眠有较大影响,此外,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且程度更重.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作者:曾德志;顾桂英;樊学文;饶俊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士兵的工作倦怠及与应对方式、自尊的关系

    目的 探讨士兵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从某军区某部队5个陆军单位抽取士兵507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工作倦怠问卷(MBI-GS)以及自尊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 21~25岁组士兵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20岁组(P<0.05)和≥26岁组(P<0.05);家庭贫困组士兵的情感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高于一般组(P均<0.01);初中组士兵的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高中/中专组(P=0.053)和大专以上组(P=0.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表明,应对方式(成熟型和非成熟型)对工作倦怠(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的回归效应显著(β=-0.24,-0.37,-0.44,0.38,0.49,0.32;P均<0.001);自尊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0,-0.24,-0.29,0.29,0.40,0.17;P均<0.001).结论 士兵工作倦怠在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及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孙慧明;李少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奥氮平合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奥氮平合用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难治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奥氮平合用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t=6.712,7.491,P<0.01),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t=5.007,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奥氮平与氟西汀合用比单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东坡;张卫青;施玉梅;张景彦;崔春青;王占敏;钮伟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联合门诊森田疗法,而对照组只接受单独的药物治疗,观察8周,再随访8个月.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及随访8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以评价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①治疗8周末及随访8个月时研究组的汉密尔顿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5.76;P<0.01);②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得分:治疗8周末,研究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4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51,256,P<0.05或t=2.99,P<0.01);随访8个月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7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4.18,2.99,3.61,3.43,5.73,3.02,P<0.01).结论 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药物的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艳青;孙秀珍;刘情情;路英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边远艰苦地区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关系

    目的 探讨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军区空军25个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共598人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并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结果 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t=2.266,P<0.05)、焦虑(t=2.903,P<0.01)、敌对(t=2.876,P<0.01)、精神病性(t=3.891,P<0.001)和阳性数(t=6.011,P<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t=-2.170,P<0.05)、抑郁(t=-2.929,P<0.01)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余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官兵的消极应对方式和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易存在躯体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问题,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乃鉴;王洪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递质水平相关性

    目的 探讨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ISD)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及其与PTSD的相关性,为理解临床的症状特点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入组15例无躯体损伤的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CL-C量表得分>50分),15例经历精神创伤事件未发生PTSD且PCL-C量表得分<12分的预恢复人群,两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其进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上述3项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 对两组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行t检验(t=0.518,P=0.608)和5-羟色胺水平行t检验(t=0.199,P=0.844)及多巴胺水平行非参数检验(Z=-0.249,P=0.803(双侧)),上述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PTS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对PTSD组的上述3项生物学指标与PCL-C量表得分做相关性研究,均显示无显著相关.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及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樊键;张桂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BG、2hPBG、HbA(1)c值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N)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N评分、FBG、2hPBG、HbA1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t=8.55,6.70,6.50.8.81;P<0.05);观察组患者HMAD评分、FBG、2hPBG、HbA1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10.11,9.44,7.52.10.3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 %),(x2=9.78,P<0.05).结论 药物治疗糖尿病伴抑郁症的同时予以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胡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