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高正亮
目的 了解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特征及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调查2006年11月-2012年3月河北省开展的“解锁救治”专项工作解救的84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比较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解锁患者多为男性(88.1%),男女比例为7.4∶1,文化程度低,病程较长(平均15.79年),婚姻以未婚及离异为主(86.9%),主要依靠父母供养(72.6%),33.3%的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付款方式合作医疗76例(90.5%),自费8例(9.5%).目前有23.8%的患者被再次关锁.完成WHOQOL-BREF量表评定的患者,解锁前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总的生存质量方面,t分别为-7.14、-6.86、-5.23、-5.54、-6.45及-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解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韩彦超;栗克清;孙秀丽;严保平;李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和《羞怯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5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9,P<0.01);②大学生羞怯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9,0.34,0.33,0.36,0.28;P<0.01).结论 大学生羞怯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作者:唐海波;朱传文;罗黄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了解患者在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比较复发入院者和未复发者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 5年内患者复发入院率达33.70%,患者性别(x2=4.84,P=0.028)、年龄(x2=13.89,P=0.000)、婚姻(x2=11.31,P=0.001)、受教育程度(x2=4.83,P=0.028)对其复发住院情况有显著影响.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高的复发入院率,应及早进行复发干预.
作者:吴洪军;张伟娟;丁跃庆;谢振强;林桂红;吴红东;岳增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状况,帮助他们实现积极老龄化.方法 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压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南京市320名城市高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城市高龄老人心理压力主要是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经济压力、居住环境压力;压力应对方式主要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②在人际交往压力(t=-1.993,P<0.05),维权压力(t=-2.102,P<0.05)和解决问题(t=-2.157,P<0.05)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经济压力(F =28.790,P<0.01),居住环境压力(F=3.754,P<0.05),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F=4.487,P<0.05),自责(F =4.242,P<0.05)和退避幻想(F =4.457,P<0.05)上存在受教育程度差异;在人际交往压力(F=6.452,P<0.01)和求助(F=3.441,P<0.05)上存在居住状况差异.结论 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居住状况差异.
作者:戴小月;吴慧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疗程8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两组YGTSS评分均明显降低(t=23.4,24.1;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阿立哌唑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3,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抽动障碍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芳;秦鑫;郭素芹;李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服刑中期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条目对289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服刑人员的心身症状评定量表总体上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较高的心身症状水平(t =7.764,P<0.001),其主要问题是强迫.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N)存在密切正相关(β =0.029~0.580,P<0.001);精神质(P)仅与偏执(β =0.204,P<0.01)和敌对(β=0.131,P<0.05)密切正相关,内外向(E)仅与抑郁(β=-0.135,P<0.01)和敌对(β=-0.124,P<0.01)密切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均分(β=-0.005,P<0.05)和人际敏感(β=-0.156,P<0.01)、偏执(β=-0.130,P<0.05)、精神病性(β=-0.170,P<0.01)呈密切负相关,已服刑期的长短与躯体化(β=0.106,P<0.05)和敌对(β=0.138,P<0.01)密切正相关.结论 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身症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神经质的人格和低社会支持水平,人格的内倾性、高精神质以及服刑时间长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江琴;张晓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改善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工作倦怠,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改进招聘选拔标准.方法 通过随机取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Luthans心理资本问卷(PCQ-24)及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某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10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精神科护士自我价值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3.95,P<0.05;F=4.47,5.37;P<0.01),月收入不同的护士之间的希望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1),职称不同护士的韧性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4.96,P<0.01).工作年限不同的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中疲劳感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36,P<0.01),职称和月收入不同的精神科护士的成就感降低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84,6.83,P<0.01).除了心理资本的希望维度与工作倦怠的人际关系敏感维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的其他维度与工作倦怠的其他维度都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程度密切相关,心理资本可以显著改善工作倦怠的负面影响作用.
作者:何珊;赵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0 ~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 ~-7.66;P<0.05或<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杨春;赵汉清;过伟;高志勤;汪广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2 =0.063,P=0.000;R2 =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 =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 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艳;缪绍疆;赵旭东;童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分析民航配餐部员工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状,为配餐部门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对在配餐部工作满1年以上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7名员工自尊得分显著低于成人常模(t =-2.935,P<0.01),来自城市的员工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员工(t=5.2,P<0.01);207名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显著低于理论均值(t=-8.926,P<0.001),在婚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显著高于不在婚员工(t=3.95,P<0.05);员工自尊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配餐部员工的自尊水平较低,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员工的自尊水平受户口所在地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婚姻状况影响.
作者:王蒙;李浩;刘艳丁;程琳;李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信心团体治疗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与自尊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7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自信心团体治疗(每周2次,每次3小时,持续5周,共10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评定,了解患者焦虑症状和自尊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入组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71,0.89;P>0.05),干预前后SAS得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t=4.38,P<0.01),干预前后SES得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3.99,P<0.01).结论 自信心团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焦虑症患者的自尊水平,改善患者焦虑症状.
作者:孙丽丽;张志强;葛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爱情嫉妒是难明确的情绪之一,它同时夹杂着爱与恨、占有和毁灭,因而很难对其进行精神分析.但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精神分析学家们就对爱情嫉妒的心理动力抱有浓厚的兴趣,且产生大量极具启发性的意见.基于弗洛伊德、克莱茵、阿德勒和弗洛姆等人对爱情嫉妒的深层心理分析,本文阐述了爱情嫉妒的根源、分型和治疗,强调爱情嫉妒对亲密关系的积极意义.
作者:刘振中;赛燕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检验独处问卷在大学生群体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形成独处问卷中文版.方便选取93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 =322)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多组比较分析(n =613).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中文版独处问卷包括3个因子:积极独处、消极独处和中性独处.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3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3.70,NFI =0.92,NNFI =0.90,CFI=0.94,GFI =0.97,AGFI=0.94,RMSEA=0.07;男女多组比较验证性分析显示,3因子模型男女大学生群体上模型的因子负荷等同.积极独处和中性独处与独处偏好存在显著正相关(r =0.26,0.29;P<0.001),3个因子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 ~0.22,Ps<0.05),积极独处因子和中性独处因子与情绪创造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0.21,P<0.001;r =0.13,R<0.05),消极独处因子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P<0.001),中性独处因子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17,P<0.01).量表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1,0.67和0.56,2周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80和0.75.结论 独处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定大学生独处体验.
作者:陈晓;颜棱植;高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对近年来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方面的英文文献进行了总结,重点概述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特点、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丁小斌;赵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6例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筛选出焦虑标准分≥50分的患者56例,按单双病历号尾数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实施心理干预.干预5天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干预后的焦虑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70,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状态.
作者:李秀霞;张文秋;高素玲;赵春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1组采用家庭治疗,另3组患者或家属采用团体心理治疗,使用SAPS、SANS、PSP在心理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阳性症状改善率患者团体组5.56%,患者-家属团体组12.5%,均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家属团体组0%,与家庭治疗组有(x2 =5.53,P <0.05)显著性差异;阴性症状改善率患者团体组27.78%,家属团体组26.47%,患者-家属团体组34.38%,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率患者团体组33.33%,家属团体组41.18%,均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家属团体组65.63%,与家庭治疗组(x2 =4.4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心理社会康复方式.
作者:吴菁;章三斌;唐义莲;谭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学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112例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①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P<0.01),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P<0.01);②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对照组客观支持少(t =2.05,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较差(t=5.69,P<0.01);③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t=2.17,P<0.05);④患者较对照组存在述情困难,表现为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t=6.35,P<0.01);⑤患者生活质量差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生理领域(=2.00,P<0.05);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情绪、述情困难、应对方式、较少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不足等多方面影响(P<0.05或<0.01).结论 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差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磊;祁聪聪;赵高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回顾了世界卫生组织对积极老龄化概念的界定和提出的实现策略框架,透过心理学视角总结了中国近几年在积极老龄化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实现策略研究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文章后针对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作者:刘双双;吴慧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一线劳工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随机取样,采用自编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地区3家典型制造业企业105例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劳工SCL-90样本值各因子分及总分除了F1(躯体化),其余多数显著高于国内成人样本或常模(t=2.214,4.415,4.113,4.113,3.957,3.340,4.716,5.428,4.409;P <0.001);不同性别劳工在F3(人际关系)、F5(焦虑)等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F=5.288,4.509,4.726,6.702,7.309,10.713;P <0.05);不同制造业劳工在F6(敌对)和F10(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F=3.287,3.433;P<0.05).结论 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待遇、管理方式等带来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与和劳工自身的心理调节方式等主体因素有关.
作者:钟琼瑶;李康;李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排斥问卷.方法 以文献综述和结构式访谈为基础建构问卷,对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区大学的7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二因素结构更适合,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这个模型(IFI =0.94,TLI =0.93,CFI =0.94,RMSEA=0.05,x2/df=1.70,P<0.001).直接排斥、间接排斥和总问卷的信度分别为0.88、0.82和0.90,重测信度分别为0.89、0.88和0.91,P<0.001.问卷与效标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显著相关(r =0.95,P<0.001).结论 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排斥测量工具.
作者:吴惠君;张姝玥;曾宇倩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