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年龄在33~63岁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幻觉症或妄想症)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利哌酮组)及对照组(奥氮平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4、8周末分别应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将两组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PANSS总分自第2周末起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8周末帕利哌酮组显进率81.0%,奥氮平组显进率7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氮平组嗜睡、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帕利哌酮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帕利哌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均安全有效,应根据不同个体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等情况,选择帕利哌酮或奥氮平治疗.
作者:苏旭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走的临床特征、原因、方式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6年5月-2012年3月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且有外走行为的64例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总结了外走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外走原因及外走形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64例发生外走行为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在30岁以下者居多,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占68.75%;常见的外走原因是牵挂家庭、工作、学业,常见的外走形式是利用外出机会外走.结论 应针对患者外走的原因、方式和特点,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外走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防范或杜绝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
作者:时德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齐拉西酮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注意力划销测验(CT)评定.结果 两组PANSS总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t=9.22,P=0.00),齐拉西酮组(=11.63,P=0.00);两组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在再认(利培酮组t=2.62,P=0.01,齐拉西酮组t=4.74,P=0.00)、联想(利培酮组t=3.88,P=0.00,齐拉西酮组t=4.21,P=0.00)、理解(利培酮组=3.59,P=0.00,齐拉西酮组t=4.92,P=0.00)、背数(利培酮组t=3.31,P=0.001,齐拉西酮组t=4.99,P=0.00)及记忆商数因子分(利培酮组t=4.35,P=0.00,齐拉西酮组t=5.09,P=0.00)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但齐拉西酮组积累因子分(t=2.86,P=0.005)治疗后显著提高,在利培酮组积累因子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比较,利培酮组有3个指标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测查完成总应答数(RA)(t=2.33,P=0.02)、错误应答数(RE)(t =2.43,P=0.02)、完成需应答百分数(RF%)(t=2.20,P=0.03);齐拉西酮组治疗后9个指标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完成分类数(CC)(t=2.70,P=0.01)、正确应答数(RC)(t=2.61,P=0.01)、正确应答百分比(RC%)(t=2.52,P=0.01)、错误应答数(RE)(t=2.70,P=0.008)、完成需应答百分数(RF%)(t=3.02,P=0.003)、持续性应答数(RP)(t=4.08,P=0.000)、持续性错误(RPE)(=2.12,P=0.03)、持续错误的百分数(RPE%)(=2.47,P=0.02)、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FM)(t=3.77,P=0.000);治疗后两组注意力划销测验(CT)总分均增加,利培酮组(t=2.33,P=0.022),齐拉西酮组(t=2.74,P=0.008).结论 利培酮和齐拉西酮与均能有效缓解首发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但齐拉西酮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功能.
作者:常余善;尤加永;孙凯;徐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疗程8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两组YGTSS评分均明显降低(t=23.4,24.1;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阿立哌唑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3,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抽动障碍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芳;秦鑫;郭素芹;李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失配性负波(MMN)的差异,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收治的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产后组)和25例非产后抑郁症患者(非产后组)为研究对象,并检测其事件相关电位MMN,将其与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产后组、非产后组MMN潜伏期均显著延迟(t=2.84,5.26;P <0.05),波幅均显著降低(t=4.16,4.19;P <0.01);②与产后组相比,非产后组MMN潜伏期显著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P<0.05);两组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信息自动加工功能均受损,非产后抑郁患者受损程度大于产后抑郁患者.提示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自动加工采用不同的机制.
作者:谭小玉;陈玖;唐英;黄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天智颗粒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天智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基本相当,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改善MMSE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ADL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3.89,P<0.01).结论 天智颗粒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总体疗效与茴拉西坦相当,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茴拉西坦胶囊.
作者:吴斌;徐清;顾君;董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1组采用家庭治疗,另3组患者或家属采用团体心理治疗,使用SAPS、SANS、PSP在心理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阳性症状改善率患者团体组5.56%,患者-家属团体组12.5%,均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家属团体组0%,与家庭治疗组有(x2 =5.53,P <0.05)显著性差异;阴性症状改善率患者团体组27.78%,家属团体组26.47%,患者-家属团体组34.38%,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率患者团体组33.33%,家属团体组41.18%,均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家属团体组65.63%,与家庭治疗组(x2 =4.4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心理社会康复方式.
作者:吴菁;章三斌;唐义莲;谭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了解患者在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比较复发入院者和未复发者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 5年内患者复发入院率达33.70%,患者性别(x2=4.84,P=0.028)、年龄(x2=13.89,P=0.000)、婚姻(x2=11.31,P=0.001)、受教育程度(x2=4.83,P=0.028)对其复发住院情况有显著影响.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高的复发入院率,应及早进行复发干预.
作者:吴洪军;张伟娟;丁跃庆;谢振强;林桂红;吴红东;岳增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发病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告知注意事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干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与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月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及研究组第1、2、3、6月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同期两组间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末,两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彭喜娟;李莎;叶秀娟;黎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特征及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调查2006年11月-2012年3月河北省开展的“解锁救治”专项工作解救的84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比较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解锁患者多为男性(88.1%),男女比例为7.4∶1,文化程度低,病程较长(平均15.79年),婚姻以未婚及离异为主(86.9%),主要依靠父母供养(72.6%),33.3%的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付款方式合作医疗76例(90.5%),自费8例(9.5%).目前有23.8%的患者被再次关锁.完成WHOQOL-BREF量表评定的患者,解锁前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总的生存质量方面,t分别为-7.14、-6.86、-5.23、-5.54、-6.45及-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解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韩彦超;栗克清;孙秀丽;严保平;李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消化内镜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被试焦虑值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3.415,P<0.05).检查期间观察组SBP、HR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t=3.745,3.528;P<0.05),而检查期间两组患者的DB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大部分患者心理指标为无反应或轻度反应(74.42%),而对照组仅为41.86%,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287,P<0.05).结论 消化内镜检查中实施护理干预,可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行为应对能力,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以提高消化内镜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艾青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6例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筛选出焦虑标准分≥50分的患者56例,按单双病历号尾数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实施心理干预.干预5天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干预后的焦虑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70,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状态.
作者:李秀霞;张文秋;高素玲;赵春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健康讲座对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掌握CHD防治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入选127例老年CHD患者,在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健康讲座.进行健康讲座前评估及出院前评估患者对CHD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健康讲座效果.数据资料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讲座,使94.5%的老年CHD患者掌握了CHD的规范用药,93.7%的患者掌握了CHD发病时自我救护的知识和方法,92.1%的患者认识到CHD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85%以上的患者掌握了CHD的原因、危险因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H日常保健知识及随诊复查的指标.出院1个月后随诊,92.9%的患者进行了门诊复诊,95.3%的患者规律服药.结论 针对老年CHD患者的健康讲座,能够提高患者在CHD防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刘艳清;周建芝;穆树敏;赵丽娜;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综合干预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160名因创伤造成的脊柱骨折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分.并对入选研究组的患者予以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值.结果 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60/160)37.5%.综合干预组(研究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t=2.37,P<0.05;t =2.87,P<0.01).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状态发生率高,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抑郁心理.
作者:安颖奇;安玉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学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112例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①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P<0.01),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P<0.01);②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对照组客观支持少(t =2.05,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较差(t=5.69,P<0.01);③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t=2.17,P<0.05);④患者较对照组存在述情困难,表现为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t=6.35,P<0.01);⑤患者生活质量差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生理领域(=2.00,P<0.05);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情绪、述情困难、应对方式、较少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不足等多方面影响(P<0.05或<0.01).结论 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差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磊;祁聪聪;赵高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孕产妇的产前抑郁状态及产后泌乳情况,探讨产前抑郁状态与产后泌乳不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Beck抑郁量表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与回访问卷于产前15 ~30天对877例孕产妇进行调查,并于产后2个半月~3个月时对产妇进行回访,详细了解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泌乳充足、泌乳不足和无泌乳3组被试的产前抑郁水平差异显著(F=47.075,P<0.001).且抑郁组和无抑郁组产妇的泌乳水平有显著差异(x2=81.983,P<0.001),抑郁组产妇泌乳不足的比例(67.8%)要显著高于无抑郁组产妇泌乳不足的比例(32.1%).结论 产前抑郁是影响泌乳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产前抑郁要及早预防并干预,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杨怀亮;郭玉星;张丽霞;王永钦;张江萍;王慧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心理状况,加强术前心理干预.方法 53例在骨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袁进行心理评定.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的SD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模(t=2.812,P<0.046).SA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模(t=5.395,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阿地拉·阿吉;热娜古丽·艾买江;邹韶红;阿力甫·吾甫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服刑中期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条目对289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服刑人员的心身症状评定量表总体上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较高的心身症状水平(t =7.764,P<0.001),其主要问题是强迫.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N)存在密切正相关(β =0.029~0.580,P<0.001);精神质(P)仅与偏执(β =0.204,P<0.01)和敌对(β=0.131,P<0.05)密切正相关,内外向(E)仅与抑郁(β=-0.135,P<0.01)和敌对(β=-0.124,P<0.01)密切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均分(β=-0.005,P<0.05)和人际敏感(β=-0.156,P<0.01)、偏执(β=-0.130,P<0.05)、精神病性(β=-0.170,P<0.01)呈密切负相关,已服刑期的长短与躯体化(β=0.106,P<0.05)和敌对(β=0.138,P<0.01)密切正相关.结论 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身症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神经质的人格和低社会支持水平,人格的内倾性、高精神质以及服刑时间长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江琴;张晓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军人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官兵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情境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南京军区某部512名陆军官兵进行调查,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等方法处理.结果 ①已婚官兵成就感显著低于未婚官兵(t =-2.32,P<0.05),躯体化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官兵(t=-2.56,P<0.05);②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r=0.535,-0.452;P<0.01)及社会支持(r =0.365,;-0.315;P <0.01)均呈显著性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少社会支持不良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路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x2/d=3.26,GFI=0.975,AGFI=0.941,NFI=0.971,RFI=0.946,IFI=0.980,TLI=0.962,CFI=0.979,RMSEA=0.070.结论 社会支持和特质应对方式可引起职业倦怠,军人特质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间起中介作用.
作者:孙欣羊;钟爱芳;张理义;徐长军;陈春霞;姚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作战部队不同家庭类型战士人格特质及其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各家庭类型战士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性,提高心理服务针对性及预防极端事件出现.方法 对975名作战部队战士应用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查.结果 户口类别(x2=8.660,P=0.034)、军衔(x2=11.416,P=0.01)与家庭类型的分布相关;人格各维度中神经质维度(F=2.71,P=0.04)与家庭类型相关;在症状自评量表中,单亲、重组及其他类型家庭在人际关系(F=4.06,P=0.007)、抑郁(F=3.72,P=0.011)、焦虑(F =4.41,P=0.004)、恐怖(F=4.07,P=0.007)、偏执(F=5.09,F=0.007)、精神病性(F=4.26,P=0.005)、其他(F=5.39,P=0.001)共7个因子得分及SCL-90总分(F=4.43,P=0.004)较一般家庭得分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家庭类型的战士有着不同的人格及心理特征,要有针对性的对战士进行心理服务,促进战士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护.
作者:戴晴晴;张景兰;国生辉;冯纳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军人对同性恋者及其服役的态度,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部1285名军人,采用团体匿名测试的方法发放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同性恋者的态度量表(ATLG)、对军队中的同性恋者的态度量表(ATHM),共获得有效问卷1221份.结果 ATLG总分为(45.7±7.9),ATHM总分为(29.3±6.6),两量表得分相关性较高(r=0.49,P<0.001),ATLG总分与成长环境相关(r =-0.060,P<0.05),ATHM总分与婚姻状况相关(r=-0.067,P<0.05).没有变量进入ATLG总分的回归方程;进入ATHM总分回归方程的变量为ATLG总分、婚姻状况(β=0.40,-1.54).结论 军人对同性恋者及其服役持轻度否定态度,成长于农村可能与对同性恋者的否定态度有关,对同性恋者的否定态度、未婚可能与对同性恋者服役的负性态度相关.
作者:程祺;过伟;张毅力;王焕林;阎同军;毕银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一线劳工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随机取样,采用自编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地区3家典型制造业企业105例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劳工SCL-90样本值各因子分及总分除了F1(躯体化),其余多数显著高于国内成人样本或常模(t=2.214,4.415,4.113,4.113,3.957,3.340,4.716,5.428,4.409;P <0.001);不同性别劳工在F3(人际关系)、F5(焦虑)等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F=5.288,4.509,4.726,6.702,7.309,10.713;P <0.05);不同制造业劳工在F6(敌对)和F10(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F=3.287,3.433;P<0.05).结论 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待遇、管理方式等带来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与和劳工自身的心理调节方式等主体因素有关.
作者:钟琼瑶;李康;李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分析民航配餐部员工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状,为配餐部门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对在配餐部工作满1年以上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7名员工自尊得分显著低于成人常模(t =-2.935,P<0.01),来自城市的员工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员工(t=5.2,P<0.01);207名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显著低于理论均值(t=-8.926,P<0.001),在婚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显著高于不在婚员工(t=3.95,P<0.05);员工自尊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配餐部员工的自尊水平较低,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员工的自尊水平受户口所在地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婚姻状况影响.
作者:王蒙;李浩;刘艳丁;程琳;李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改善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工作倦怠,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改进招聘选拔标准.方法 通过随机取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Luthans心理资本问卷(PCQ-24)及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某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10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精神科护士自我价值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3.95,P<0.05;F=4.47,5.37;P<0.01),月收入不同的护士之间的希望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1),职称不同护士的韧性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4.96,P<0.01).工作年限不同的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中疲劳感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36,P<0.01),职称和月收入不同的精神科护士的成就感降低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84,6.83,P<0.01).除了心理资本的希望维度与工作倦怠的人际关系敏感维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的其他维度与工作倦怠的其他维度都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程度密切相关,心理资本可以显著改善工作倦怠的负面影响作用.
作者:何珊;赵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对比安全驾驶员和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方法 运用速度知觉、深度知觉、综合反应时和双手调节仪等仪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云南省362名专职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进行检测.结果 有肇事经历驾驶员在选择反应时、四肢反应时和双手协调时间3个指标上显著快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t=-3.5,-3.0;P<0.001;t=-2.4,P<0.05);在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3种人格因子上显著低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t =-2.3,-2.4,P<0.05;t =-3.6,P≤0.001),在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3个人格特质上都显著高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t=2.4,P<0.05;t=4.3,3.6;P<0.001);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项因子上均高于无肇事经历驾驶员(f=2.4,2.3;P<0.05).结论 安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优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反应时、人格特点和焦虑指标对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孙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雇佣身份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和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辅导员满意度问卷和离职倾向问卷对371名高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编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聘用制辅导员(t=2.52,P<0.05);在编辅导员的离职倾向显著低于聘用制辅导员(t =-2.69,P<0.01);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488,P<0.01),雇佣身份在两者的关系之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雇佣身份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具有显著影响,并在工作满意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张莹瑞;陈涛;李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方法 通过调查200名大学生的方式,编制出《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问卷》.对50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通过因素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动机由4个因素构成: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节约环保(方差贡献率36.12%,12.52%,7.65%,6.84%);②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认知与理念”、“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 =0.38,0.8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2.85,P<0.01;t =-2.13,P<0.05);③不同区域的大学生“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差异显著(F=0.03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差异不显著(F =0.750,0.282,0.328;P>0.05).结论 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是积极的,强度较强.幸福生活追求是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大学生的心理动机受性别、专业、区域因素影响.
作者:陈秀芹;许抄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别、民族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对延边某大学11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平均分为3.5723,中等偏高;政治价值现在“三个代表”维度上,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1.574,P<0.05);社会价值观在“政治民主”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及其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3.505,P<0.01);国家价值观在“和平统一”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 =-3.067,P<0.05),在“热爱祖国维度上”存在着及其显著的朝汉族差异,朝鲜族大学生得分要高于汉族学生(t=2.772,P<0.01);发展价值观在“与时俱进”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2.505,P<0.05);荣辱现在“辛勤劳动”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要高于女生(t=2.274,P<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水平是积极向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特别要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作者:崔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现状,为培养其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法抽取陕西省3所院校297名临床医学生,采用自行编制的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和宁维卫修订的塞普洋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在性别变量上,男生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3项指标的平均分低于女生(t =-2.951,-2.937,-3.590;P <0.01);在年级变量上,低年级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3项指标的平均分高于高年级(t=3.285,2.637,3.143;P<0.01);在学历变量上,本科生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指标平均分高于研究生(t=3.043,3.251;P<0.01).临床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在15个因素排序中,位于前5位的因素为利他主义、生活方式、成就、同事关系、声誉,排在后5位的因素为工作环境、经济报酬、安全性、变动性、管理;在学历变量上,本科生外在报酬指标的平均分高于研究生(t=-2.114,P <0.05).结论 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观水平总体较好;女生比男生更重视职业道德,低年级比高年级更重视职业道德,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加重视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加重视外在报酬.
作者:张艳梅;王锐安;王雯;孙程程;李娅楠;胡竞;吕衡;杨群;曹宝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新农合与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1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未参合(t=5.292,P<0.01)未参保(t=3.589,P<0.01)者;社会支持总分高分组中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多于未参合(x2=6.048,P<0.05)未参保(x2=6.290,P<0.05)者.社会支持总分高分组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的多于低分组(x2=68.940,P<0.01)者.结论 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未参合参保者;社会支持评分高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显著多于社会支持评分低者;新农合和新农保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和生活满意度有支持作用.
作者:王晓晓;邓艳姣;代双娅;旦增卓玛;扎西卓玛;黄俭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回顾了世界卫生组织对积极老龄化概念的界定和提出的实现策略框架,透过心理学视角总结了中国近几年在积极老龄化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实现策略研究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文章后针对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作者:刘双双;吴慧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爱情嫉妒是难明确的情绪之一,它同时夹杂着爱与恨、占有和毁灭,因而很难对其进行精神分析.但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精神分析学家们就对爱情嫉妒的心理动力抱有浓厚的兴趣,且产生大量极具启发性的意见.基于弗洛伊德、克莱茵、阿德勒和弗洛姆等人对爱情嫉妒的深层心理分析,本文阐述了爱情嫉妒的根源、分型和治疗,强调爱情嫉妒对亲密关系的积极意义.
作者:刘振中;赛燕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对近年来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方面的英文文献进行了总结,重点概述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特点、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丁小斌;赵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青少年是热线咨询的一个主要群体,热线咨询有其情境特殊性,会经常唤起咨询师的内在冲突,产生反移情现象,文章从热线的未知性、沉默的处理、青少年的特点、咨询师自身的特点等几个影响因素探讨了这一现象;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展望.
作者:陶君;杨蓓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团体辅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区组设计把24名被试分成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实验1组接受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辅导方案;实验2组接受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团体辅导方案,各进行8次,每次2小时,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 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在SCL-90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上的后测有显著差异(F=22.73,P<0.001).结论 以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和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为指导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力生;郭华星;赵冬梅;朱莹;彭小燕;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学方面的干预措施,以便于未来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提供参考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2 ×3双因素混合设计,包括3种背景条件(无音乐,古典音乐和流行歌曲)以及被试的性别.60名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三种背景条件下进行无意义和有意义汉字的学习,然后进行再认测试.结果 经方差分析得出:在再认正确率上,无音乐和古典音乐、无音乐和流行音乐条件下的差异均显著(F=18.528,P<0.05).在反应时上,无音乐和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条件下的差异均显著(F=11.172,P<0.05).结论 ①古典音乐不能促进大学生的短时记忆;②在学习时听流行音乐会对大学生短时记忆效果造成干扰;③在听相同音乐时,男女大学生在记忆方面所受的影响基本相同;④学习时不听音乐的学生反应要快于听音乐学生的反应.
作者:刘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信心团体治疗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与自尊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7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自信心团体治疗(每周2次,每次3小时,持续5周,共10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评定,了解患者焦虑症状和自尊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入组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71,0.89;P>0.05),干预前后SAS得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t=4.38,P<0.01),干预前后SES得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3.99,P<0.01).结论 自信心团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焦虑症患者的自尊水平,改善患者焦虑症状.
作者:孙丽丽;张志强;葛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0 ~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 ~-7.66;P<0.05或<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杨春;赵汉清;过伟;高志勤;汪广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分析吸毒人员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方法 使用16PF对长沙市吸毒人员进行人格分析,并与常模比较.选用远邻法,以欧式距离为测度距离的方法对样本进行聚类.结果 男性吸毒人员在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7个因子上低于常模(t=-15.41,-7.00,-8.21,4.26,-3.91,-8.52;P<0.01);而在持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5个因子上高于全国常模(t=4.56,6.60,7.90,10.18,6.23;P<0.01).人格类型聚类结果:吸毒人员中兴奋型占33.75%,忧郁型占66.25%.结论 男性吸毒人员有特殊的人格特质,与全国成年男性人格特质有明显差异.男性吸毒人员可以分为兴奋型和忧郁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作者:王云;赵雪艳;闻素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照料者团体护理技能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料者30对,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对.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护理技能训练.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ADL,QOL-AD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11;t =4.64,P=0.038);MMSE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1,P=0.004).结论 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技能,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程进展延缓,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兆香;孙红艳;梁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校三年级456名文、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26人)和对照组(230人).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前组开展以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恋爱的心理健康、应急与心理健康、心理防御的措施、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等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后组不参加心理健康月教育.两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 总样本焦虑和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16.72%.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194,3.615;P <005),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x2=9.353,5.802;P <0.05).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东平;詹合琴;卫世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设计出一套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并考察其对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10名存在学习倦怠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采用李永鑫等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自编《干预效果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后测在情绪耗竭(t=2.465,P<0.05)、成就感低(t=3.161,P<0.05)上低于前测,追测在情绪耗竭(t =2.313,P<0.05)、成就感低(t=2.555,P<0.05)上低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不存在差异,但两组的后测在情绪耗竭(t =-2.422,P<0.05)、成就感低(t=-2.746,P<0.05)上,追测在情绪耗竭(t=-2.149,P<0.05)、成就感低(t=-2.33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被试对干预的主观评价较好.结论 干预方案较为有效,但尚需改进和完善.
作者:刘彦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排斥问卷.方法 以文献综述和结构式访谈为基础建构问卷,对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区大学的7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二因素结构更适合,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这个模型(IFI =0.94,TLI =0.93,CFI =0.94,RMSEA=0.05,x2/df=1.70,P<0.001).直接排斥、间接排斥和总问卷的信度分别为0.88、0.82和0.90,重测信度分别为0.89、0.88和0.91,P<0.001.问卷与效标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显著相关(r =0.95,P<0.001).结论 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排斥测量工具.
作者:吴惠君;张姝玥;曾宇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一份测量肠脑健康状况的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经查阅文献和访谈形成含31项的预测问卷;分别对180名和479名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选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为效标.结果 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包含3个维度:肠道状态、饮食习惯和排便情况,21个项目的肠脑健康状况问卷,共解释了54.7%的变异;信度分析显示各维度信度系数在0.64 ~0.79之间,重测信度在0.70 ~0.78之间;效度分析表明各维度能反映总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各维度与总分间存在显著相关(r=0.488~0.798,P<0.01);验证性因素结果显示3因素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较好(x2/df=1.728,RMSEA=0.067,CFI=0.869);肠脑健康状况总分与各效标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初步编制的肠脑健康状况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肠脑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作者:段云峰;吴晓丽;金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检验独处问卷在大学生群体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形成独处问卷中文版.方便选取93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 =322)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多组比较分析(n =613).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中文版独处问卷包括3个因子:积极独处、消极独处和中性独处.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3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3.70,NFI =0.92,NNFI =0.90,CFI=0.94,GFI =0.97,AGFI=0.94,RMSEA=0.07;男女多组比较验证性分析显示,3因子模型男女大学生群体上模型的因子负荷等同.积极独处和中性独处与独处偏好存在显著正相关(r =0.26,0.29;P<0.001),3个因子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 ~0.22,Ps<0.05),积极独处因子和中性独处因子与情绪创造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0.21,P<0.001;r =0.13,R<0.05),消极独处因子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P<0.001),中性独处因子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17,P<0.01).量表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1,0.67和0.56,2周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80和0.75.结论 独处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定大学生独处体验.
作者:陈晓;颜棱植;高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套适用于情绪诱发实验的标准化中国竹笛曲库.方法 搜集33首有代表性的中国竹笛曲组成曲库,由105名中国大学生对其从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3方面进行自我报告的9点量表评分.对评定结果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用快速聚类法对竹笛曲的愉悦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情绪3个维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竹笛曲评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快速聚类分析将音乐分为3类,正性情绪乐曲12首,中性情绪乐曲15首,负性情绪乐曲6首.对3种类型的乐曲的评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愉悦度(F=143.03,P<0.001)、唤醒度(F =32.36,P<0.001)、优势度(F=48.44,P<0.001)差异极其显著.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得分显著正相关(r=0.85,0.91,0.76;P<0.01).结论 中国竹笛情绪诱发曲库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诱发的不同类型的情绪体验,可以为情绪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刺激材料.
作者:上官晨雨;顾岱泉;李自强;张小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人格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稳定性.方法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48名的初一、高一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在自然升学条件下追踪18个月后进行再次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r):初中男生神经质(N)18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高为0.351.高中生3个人格维度18个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其中男生N分的相关系数高,为0.613.②吻合度分析(k系数):高中男女生人格内外向(E)、N得分≥61.5检出率k检验18个月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男女生的N吻合系数分别为0.599和0.444,其次是男女生的外向为0.408和0.337.结论 高中生神经质中度稳定,初中生不稳定,因此,初中阶段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作者:王丽敏;代鹏;张振峰;尹慧;陶雨春;劳鑫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焦虑学生的肠道菌群与焦虑的相关性以及在实施营养干预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双盲法进行营养干预,检测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分数下降75%,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肠球菌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焦虑能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减少,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增多,营养干预能减轻焦虑,促进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作者:杨雨曼;赵英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的注意力分配情况,探讨ADHD大学生特殊的注意力分配机制.方法 应用文德犹他成人ADHD评定量袁筛选出实验组被试34人和对照组被试34人后,进行上机实验,同时完成按键反应和记忆数字双重任务,分析比较两组被试完成按键反应任务的反应时和记忆数字任务的正确率,并比较在80次任务中反应时的标准差.结果 方差分析数据显示,在反应时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t=4.504,P<0.05);在能体现反应变异性的标准差上,实验组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F=18.143,P<0.05);但在回忆成绩的正确率上,两组并没有差异(=0.465,P>0.05).结论 ADHD患者注意分配能力确实存在一定缺陷,ADHD个体在完成同样的注意分配操作的前提下,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耗费更多资源,并且不能很稳定的进行注意资源分配.
作者:张畅;张微;马红宇;应文香;张小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对广州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使用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罗品超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5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 =-19.293,P<0.001),其中只有心理动力素质较高于全国常模(t=4.472,P<0.001);职业能力素质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271,P<0.05),在学习心理素质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2.521,P<0.05);各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上有显著差异(F =2.760,P <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低于一般大学生;男生职业能力素质优于女生,但学习心理素质不如女生;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比不上大一、大二学生.
作者:邓翠芸;王德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硕士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在不同年级、性别之间的差别,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哈尔滨市某医科院校附属医院3个年级848名临床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①女生客观支持分和成熟因子分高于男生(t=-2.393,-2.105;P <0.05),②女生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生(t=-3.596,P<0.01);男生不成熟因子分和中间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t =4.522,3.088;P<0.01);③二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于其他年级(P<0.01);④二年级学生不成熟因子分高于其他年级(F =24.976,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不成熟因子分及中间因子分呈负相关(r =-0.293,-0.103;P <0.01),和成熟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2,P<0.01).结论 女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社会支持较低,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较多.社会支持越少,使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越多.
作者:孙海莲;安钢辉;薄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和《羞怯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5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9,P<0.01);②大学生羞怯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9,0.34,0.33,0.36,0.28;P<0.01).结论 大学生羞怯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作者:唐海波;朱传文;罗黄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在社会支持与情感幸福感间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情绪智力问卷和积极与消极情感问卷对35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社会支持、情绪智力、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均两两显著相关(r=0.13 ~0.42,P<0.01);②中介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Z=4.79,P<0.001);③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与消极情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Z =-3.64,P<0.001).结论 社会支持是情绪智力与情感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变量.
作者:王力;何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大五人格问卷和生涯决定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大学生在生涯自我概念、宜人性、尽责性、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16,-3.89,4.60;P<0.05;t =-4.73,-4.67,-3.69;P<0.001);工科大学生的生涯自信心和心理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F=3.29,P<0.05,F=4.62,P<0.01);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三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特质对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探索影响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的人格因素.方法 采用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北京某大学1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总体上,男生和女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t=1.26,P>0.05);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t=3.17,P<0.01);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宜人性(r =0.215,P<0.01)、神经质(r=0.387,P<0.01)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变量对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 =0.15,P<0.01).结论 主观职业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显著高于城市学生;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高神经质个体面对求职会感受到更多的障碍和心理压力,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作者:张德兰;于红军;张鑫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学生同理心的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杰斐逊医学生同理心量表(JSE-HP)对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56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分析各量表信度,描述性统计分析医学生在各变量的分布、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医学生的同理心特点,F检验比较不同年级医学生同理心的特点.结果 ①本研究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在0.608 ~0.857之间,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②医学生同理心量表(杰斐逊量表)得分在32 ~ 138分之间(量表总分范围为20~140),均值为(103.73±17.87)分,这说明被试医学生的医学同理心高于中等水平;③性别、年级、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等人口统计学资料不同的医学生同理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①医学生的总体同理心水平略高于中等水平;②性别不同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医学同理心没有影响,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高和学过心理学课程的医学生同理心水平高;③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同理心变化较大,随着年级的增长,整体呈下降趋势.
作者:王娟;刘汉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的1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方面差异显著(F=6.16,P<0.05);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 =0.18,P<0.05)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15,P<0.05)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 =-0.24,P<0.01)、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21,P<0.01)、时间监控观维度(r=-0.24,P<0.01)、时间效能感维度(r=-0.16,P <0.05)与心理控制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呈显著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因素.
作者:管培雯;张德亮;孙宏伟;卢广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在性别、年级、户籍、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并从家庭、个体、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自杀风险检出率为16.5%,暴力风险检出率为15.4%.自杀意念者在性别(x2=11.92,P<0.01)、家庭结构(x2=4.49,P<0.05)和年级(x2=7.97,P<0.05)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暴力风险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x2=4.17,P<0.05).家庭、人格、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父母对子女的干涉限制、神经质倾向人格以及心理压力感会增加自杀和暴力的风险.
作者:高正亮;童辉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自杀和暴力心理的发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攻击问卷(BPAQ)等,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家庭、人格、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产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成立.家庭教养、人格和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有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316,0.272,0.553,P<0.05),心理韧性通过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产生影响(系数为0.347,P<0.05).结论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发生机制存在共性,未来可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心理韧性是个体自杀和暴力心理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作者:陈斌;高正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历车祸班级中学生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有效样本为经历车祸班级的49名学生,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该班学生中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创伤提示异常心理痛苦(34.69%),闯入性回忆(32.65%),回避创伤相关思考(22.45%),回避创伤提示物品或境遇(22.45%)和过度警觉(20.41%);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16.33%,PCL-C阳性组与阴性组学生在社会支持(t=4.105,P<0.01)、应对方式(t=3.627,P<0.01)及防御方式(t=5.428,P<0.01)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历车祸创伤后的中学生急性应激发生率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王新燕;张桂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7名青少年暴力罪犯(研究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70名青少年非暴力罪犯(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暴力罪犯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4.78,P<0.01)和拒绝否认(t=3.69,P<0.01)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青少年暴力犯罪形成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影响更大.
作者:赵山;孔德志;崔中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 将30例诊断为考试焦虑症中学生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在考试前后分别予P300检测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比较组间P300各成分及SAS评分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考试前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3波幅明显降低(t=6.823~9.051,P<0.05或0.01).考试后,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考试前明显缩短,P3波幅明显增高(t=5.973~ 11.120,P<0.05或0.01);考试前实验组SAS评分与P3潜伏期、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波幅呈负相关关系(r=0.4,0.8,-0.51,P<0.05或0.01).结论 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针对缓解焦虑症状的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唐琳;王喆;杨涛;袁宏伟;周振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6岁、7岁和10岁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两种特质信息源的选择性信任.方法 研究设置了4种评价条件: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让240名被试判断各条件中人物的心理特质.结果 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①所有任务成绩均不存在年龄差异.②高评价性特质任务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其中自己肯定老师肯定与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之间、自己否定老师否定和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x2=43.02,28.33,30.24,14.52;P <0.001).③中性特质任务的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其中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与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x2=14.24,22.01,36.61,22.69,12.19;P <0.001).结论 对高评价性特质,儿童认为教师报告比自我报告更可信;而对中性特质,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取舍.
作者:刘娟;李红;张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2 =0.063,P=0.000;R2 =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 =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 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艳;缪绍疆;赵旭东;童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青少年英语学习焦虑的年级差异及发展轨迹,了解随年龄增长青少年焦虑的发展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英语学习焦虑问卷,对陕西10个不同年级的75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级青少年英语学习焦虑总分(F=3.71,P=0.000)及担心(F=4.16,P=0.000)、紧张不安(F =3.22,P=0.001)、害怕说英语(F=3.24,P=0.001)和害怕课堂提问(F=1.99,P=0.038)因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二学生焦虑总分及担心因子分高于大四学生(P<0.05),初二学生紧张不安因子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P<0.05);②随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焦虑总体呈下降趋势(3.34 ~2.59),但焦虑总分及4个因子分发展轨迹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英语学习焦虑存在年级差异并呈下降趋势,应以其发展特点及轨迹为依据,制定英语教育相关政策,促进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淑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状况,帮助他们实现积极老龄化.方法 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压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南京市320名城市高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城市高龄老人心理压力主要是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经济压力、居住环境压力;压力应对方式主要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②在人际交往压力(t=-1.993,P<0.05),维权压力(t=-2.102,P<0.05)和解决问题(t=-2.157,P<0.05)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经济压力(F =28.790,P<0.01),居住环境压力(F=3.754,P<0.05),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F=4.487,P<0.05),自责(F =4.242,P<0.05)和退避幻想(F =4.457,P<0.05)上存在受教育程度差异;在人际交往压力(F=6.452,P<0.01)和求助(F=3.441,P<0.05)上存在居住状况差异.结论 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居住状况差异.
作者:戴小月;吴慧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