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刘彦军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倦怠, 综合干预, 团体辅导
摘要:目的 设计出一套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并考察其对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10名存在学习倦怠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采用李永鑫等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自编《干预效果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后测在情绪耗竭(t=2.465,P<0.05)、成就感低(t=3.161,P<0.05)上低于前测,追测在情绪耗竭(t =2.313,P<0.05)、成就感低(t=2.555,P<0.05)上低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不存在差异,但两组的后测在情绪耗竭(t =-2.422,P<0.05)、成就感低(t=-2.746,P<0.05)上,追测在情绪耗竭(t=-2.149,P<0.05)、成就感低(t=-2.33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被试对干预的主观评价较好.结论 干预方案较为有效,但尚需改进和完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年龄在33~63岁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幻觉症或妄想症)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利哌酮组)及对照组(奥氮平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4、8周末分别应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将两组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PANSS总分自第2周末起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8周末帕利哌酮组显进率81.0%,奥氮平组显进率7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氮平组嗜睡、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帕利哌酮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帕利哌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均安全有效,应根据不同个体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等情况,选择帕利哌酮或奥氮平治疗.

    作者:苏旭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心理状况,加强术前心理干预.方法 53例在骨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袁进行心理评定.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的SD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模(t=2.812,P<0.046).SA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模(t=5.395,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阿地拉·阿吉;热娜古丽·艾买江;邹韶红;阿力甫·吾甫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军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军人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官兵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情境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南京军区某部512名陆军官兵进行调查,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等方法处理.结果 ①已婚官兵成就感显著低于未婚官兵(t =-2.32,P<0.05),躯体化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官兵(t=-2.56,P<0.05);②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r=0.535,-0.452;P<0.01)及社会支持(r =0.365,;-0.315;P <0.01)均呈显著性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少社会支持不良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路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x2/d=3.26,GFI=0.975,AGFI=0.941,NFI=0.971,RFI=0.946,IFI=0.980,TLI=0.962,CFI=0.979,RMSEA=0.070.结论 社会支持和特质应对方式可引起职业倦怠,军人特质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间起中介作用.

    作者:孙欣羊;钟爱芳;张理义;徐长军;陈春霞;姚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7名青少年暴力罪犯(研究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70名青少年非暴力罪犯(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暴力罪犯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4.78,P<0.01)和拒绝否认(t=3.69,P<0.01)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青少年暴力犯罪形成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影响更大.

    作者:赵山;孔德志;崔中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

    目的 分析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的注意力分配情况,探讨ADHD大学生特殊的注意力分配机制.方法 应用文德犹他成人ADHD评定量袁筛选出实验组被试34人和对照组被试34人后,进行上机实验,同时完成按键反应和记忆数字双重任务,分析比较两组被试完成按键反应任务的反应时和记忆数字任务的正确率,并比较在80次任务中反应时的标准差.结果 方差分析数据显示,在反应时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t=4.504,P<0.05);在能体现反应变异性的标准差上,实验组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F=18.143,P<0.05);但在回忆成绩的正确率上,两组并没有差异(=0.465,P>0.05).结论 ADHD患者注意分配能力确实存在一定缺陷,ADHD个体在完成同样的注意分配操作的前提下,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耗费更多资源,并且不能很稳定的进行注意资源分配.

    作者:张畅;张微;马红宇;应文香;张小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目的 对广州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使用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罗品超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5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 =-19.293,P<0.001),其中只有心理动力素质较高于全国常模(t=4.472,P<0.001);职业能力素质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271,P<0.05),在学习心理素质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2.521,P<0.05);各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上有显著差异(F =2.760,P <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低于一般大学生;男生职业能力素质优于女生,但学习心理素质不如女生;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比不上大一、大二学生.

    作者:邓翠芸;王德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和《羞怯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5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9,P<0.01);②大学生羞怯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9,0.34,0.33,0.36,0.28;P<0.01).结论 大学生羞怯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作者:唐海波;朱传文;罗黄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6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分析与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走的临床特征、原因、方式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6年5月-2012年3月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且有外走行为的64例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总结了外走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外走原因及外走形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64例发生外走行为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在30岁以下者居多,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占68.75%;常见的外走原因是牵挂家庭、工作、学业,常见的外走形式是利用外出机会外走.结论 应针对患者外走的原因、方式和特点,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外走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防范或杜绝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

    作者:时德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少年热线咨询中反移情现象和影响因素

    青少年是热线咨询的一个主要群体,热线咨询有其情境特殊性,会经常唤起咨询师的内在冲突,产生反移情现象,文章从热线的未知性、沉默的处理、青少年的特点、咨询师自身的特点等几个影响因素探讨了这一现象;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展望.

    作者:陶君;杨蓓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航空公司配餐部员工自尊与社交回避及苦恼

    目的 调查分析民航配餐部员工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状,为配餐部门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对在配餐部工作满1年以上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7名员工自尊得分显著低于成人常模(t =-2.935,P<0.01),来自城市的员工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员工(t=5.2,P<0.01);207名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显著低于理论均值(t=-8.926,P<0.001),在婚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显著高于不在婚员工(t=3.95,P<0.05);员工自尊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配餐部员工的自尊水平较低,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员工的自尊水平受户口所在地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婚姻状况影响.

    作者:王蒙;李浩;刘艳丁;程琳;李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大五人格问卷和生涯决定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大学生在生涯自我概念、宜人性、尽责性、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16,-3.89,4.60;P<0.05;t =-4.73,-4.67,-3.69;P<0.001);工科大学生的生涯自信心和心理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F=3.29,P<0.05,F=4.62,P<0.01);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三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特质对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影响机制

    目的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自杀和暴力心理的发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攻击问卷(BPAQ)等,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家庭、人格、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产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成立.家庭教养、人格和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有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316,0.272,0.553,P<0.05),心理韧性通过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产生影响(系数为0.347,P<0.05).结论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发生机制存在共性,未来可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心理韧性是个体自杀和暴力心理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作者:陈斌;高正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特征及救治前后的生存质量

    目的 了解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特征及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调查2006年11月-2012年3月河北省开展的“解锁救治”专项工作解救的84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比较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解锁患者多为男性(88.1%),男女比例为7.4∶1,文化程度低,病程较长(平均15.79年),婚姻以未婚及离异为主(86.9%),主要依靠父母供养(72.6%),33.3%的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付款方式合作医疗76例(90.5%),自费8例(9.5%).目前有23.8%的患者被再次关锁.完成WHOQOL-BREF量表评定的患者,解锁前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总的生存质量方面,t分别为-7.14、-6.86、-5.23、-5.54、-6.45及-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解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韩彦超;栗克清;孙秀丽;严保平;李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2 =0.063,P=0.000;R2 =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 =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 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艳;缪绍疆;赵旭东;童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调查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在性别、年级、户籍、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并从家庭、个体、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自杀风险检出率为16.5%,暴力风险检出率为15.4%.自杀意念者在性别(x2=11.92,P<0.01)、家庭结构(x2=4.49,P<0.05)和年级(x2=7.97,P<0.05)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暴力风险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x2=4.17,P<0.05).家庭、人格、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父母对子女的干涉限制、神经质倾向人格以及心理压力感会增加自杀和暴力的风险.

    作者:高正亮;童辉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目的 编制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排斥问卷.方法 以文献综述和结构式访谈为基础建构问卷,对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区大学的7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二因素结构更适合,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这个模型(IFI =0.94,TLI =0.93,CFI =0.94,RMSEA=0.05,x2/df=1.70,P<0.001).直接排斥、间接排斥和总问卷的信度分别为0.88、0.82和0.90,重测信度分别为0.89、0.88和0.91,P<0.001.问卷与效标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显著相关(r =0.95,P<0.001).结论 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排斥测量工具.

    作者:吴惠君;张姝玥;曾宇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前抑郁状态与产后泌乳不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孕产妇的产前抑郁状态及产后泌乳情况,探讨产前抑郁状态与产后泌乳不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Beck抑郁量表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与回访问卷于产前15 ~30天对877例孕产妇进行调查,并于产后2个半月~3个月时对产妇进行回访,详细了解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泌乳充足、泌乳不足和无泌乳3组被试的产前抑郁水平差异显著(F=47.075,P<0.001).且抑郁组和无抑郁组产妇的泌乳水平有显著差异(x2=81.983,P<0.001),抑郁组产妇泌乳不足的比例(67.8%)要显著高于无抑郁组产妇泌乳不足的比例(32.1%).结论 产前抑郁是影响泌乳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产前抑郁要及早预防并干预,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杨怀亮;郭玉星;张丽霞;王永钦;张江萍;王慧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现状,为培养其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法抽取陕西省3所院校297名临床医学生,采用自行编制的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和宁维卫修订的塞普洋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在性别变量上,男生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3项指标的平均分低于女生(t =-2.951,-2.937,-3.590;P <0.01);在年级变量上,低年级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3项指标的平均分高于高年级(t=3.285,2.637,3.143;P<0.01);在学历变量上,本科生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指标平均分高于研究生(t=3.043,3.251;P<0.01).临床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在15个因素排序中,位于前5位的因素为利他主义、生活方式、成就、同事关系、声誉,排在后5位的因素为工作环境、经济报酬、安全性、变动性、管理;在学历变量上,本科生外在报酬指标的平均分高于研究生(t=-2.114,P <0.05).结论 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观水平总体较好;女生比男生更重视职业道德,低年级比高年级更重视职业道德,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加重视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加重视外在报酬.

    作者:张艳梅;王锐安;王雯;孙程程;李娅楠;胡竞;吕衡;杨群;曹宝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农合与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影响调查

    目的 了解新农合与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1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未参合(t=5.292,P<0.01)未参保(t=3.589,P<0.01)者;社会支持总分高分组中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多于未参合(x2=6.048,P<0.05)未参保(x2=6.290,P<0.05)者.社会支持总分高分组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的多于低分组(x2=68.940,P<0.01)者.结论 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未参合参保者;社会支持评分高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显著多于社会支持评分低者;新农合和新农保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和生活满意度有支持作用.

    作者:王晓晓;邓艳姣;代双娅;旦增卓玛;扎西卓玛;黄俭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硕士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的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硕士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在不同年级、性别之间的差别,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哈尔滨市某医科院校附属医院3个年级848名临床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①女生客观支持分和成熟因子分高于男生(t=-2.393,-2.105;P <0.05),②女生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生(t=-3.596,P<0.01);男生不成熟因子分和中间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t =4.522,3.088;P<0.01);③二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于其他年级(P<0.01);④二年级学生不成熟因子分高于其他年级(F =24.976,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不成熟因子分及中间因子分呈负相关(r =-0.293,-0.103;P <0.01),和成熟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2,P<0.01).结论 女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社会支持较低,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较多.社会支持越少,使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越多.

    作者:孙海莲;安钢辉;薄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