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护理考前焦虑学生肠道菌群变化及营养干预的探讨

杨雨曼;赵英伟

关键词:考前减压, 焦虑症, 营养干预, 肠道菌群
摘要:目的 探讨焦虑学生的肠道菌群与焦虑的相关性以及在实施营养干预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双盲法进行营养干预,检测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分数下降75%,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肠球菌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焦虑能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减少,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增多,营养干预能减轻焦虑,促进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6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分析与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走的临床特征、原因、方式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6年5月-2012年3月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且有外走行为的64例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总结了外走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外走原因及外走形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64例发生外走行为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在30岁以下者居多,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占68.75%;常见的外走原因是牵挂家庭、工作、学业,常见的外走形式是利用外出机会外走.结论 应针对患者外走的原因、方式和特点,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外走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防范或杜绝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

    作者:时德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车祸发生后中学生急性应激的症状反应特点

    目的 探讨经历车祸班级中学生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有效样本为经历车祸班级的49名学生,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该班学生中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创伤提示异常心理痛苦(34.69%),闯入性回忆(32.65%),回避创伤相关思考(22.45%),回避创伤提示物品或境遇(22.45%)和过度警觉(20.41%);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16.33%,PCL-C阳性组与阴性组学生在社会支持(t=4.105,P<0.01)、应对方式(t=3.627,P<0.01)及防御方式(t=5.428,P<0.01)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历车祸创伤后的中学生急性应激发生率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王新燕;张桂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改善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工作倦怠,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改进招聘选拔标准.方法 通过随机取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Luthans心理资本问卷(PCQ-24)及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某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10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精神科护士自我价值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3.95,P<0.05;F=4.47,5.37;P<0.01),月收入不同的护士之间的希望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1),职称不同护士的韧性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4.96,P<0.01).工作年限不同的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中疲劳感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36,P<0.01),职称和月收入不同的精神科护士的成就感降低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84,6.83,P<0.01).除了心理资本的希望维度与工作倦怠的人际关系敏感维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的其他维度与工作倦怠的其他维度都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程度密切相关,心理资本可以显著改善工作倦怠的负面影响作用.

    作者:何珊;赵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特征及救治前后的生存质量

    目的 了解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特征及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调查2006年11月-2012年3月河北省开展的“解锁救治”专项工作解救的84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比较解锁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解锁患者多为男性(88.1%),男女比例为7.4∶1,文化程度低,病程较长(平均15.79年),婚姻以未婚及离异为主(86.9%),主要依靠父母供养(72.6%),33.3%的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付款方式合作医疗76例(90.5%),自费8例(9.5%).目前有23.8%的患者被再次关锁.完成WHOQOL-BREF量表评定的患者,解锁前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总的生存质量方面,t分别为-7.14、-6.86、-5.23、-5.54、-6.45及-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解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韩彦超;栗克清;孙秀丽;严保平;李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团体辅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区组设计把24名被试分成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实验1组接受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辅导方案;实验2组接受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团体辅导方案,各进行8次,每次2小时,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 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在SCL-90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上的后测有显著差异(F=22.73,P<0.001).结论 以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和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为指导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力生;郭华星;赵冬梅;朱莹;彭小燕;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目的 对广州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使用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罗品超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5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 =-19.293,P<0.001),其中只有心理动力素质较高于全国常模(t=4.472,P<0.001);职业能力素质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271,P<0.05),在学习心理素质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2.521,P<0.05);各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上有显著差异(F =2.760,P <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低于一般大学生;男生职业能力素质优于女生,但学习心理素质不如女生;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比不上大一、大二学生.

    作者:邓翠芸;王德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年龄在33~63岁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幻觉症或妄想症)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利哌酮组)及对照组(奥氮平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4、8周末分别应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将两组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PANSS总分自第2周末起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8周末帕利哌酮组显进率81.0%,奥氮平组显进率7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氮平组嗜睡、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帕利哌酮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帕利哌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均安全有效,应根据不同个体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等情况,选择帕利哌酮或奥氮平治疗.

    作者:苏旭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发病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告知注意事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干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与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月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及研究组第1、2、3、6月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同期两组间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末,两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彭喜娟;李莎;叶秀娟;黎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 调查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学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112例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①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P<0.01),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P<0.01);②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对照组客观支持少(t =2.05,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较差(t=5.69,P<0.01);③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t=2.17,P<0.05);④患者较对照组存在述情困难,表现为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t=6.35,P<0.01);⑤患者生活质量差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生理领域(=2.00,P<0.05);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情绪、述情困难、应对方式、较少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不足等多方面影响(P<0.05或<0.01).结论 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差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磊;祁聪聪;赵高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健康讲座对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掌握CHD防治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入选127例老年CHD患者,在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健康讲座.进行健康讲座前评估及出院前评估患者对CHD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健康讲座效果.数据资料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讲座,使94.5%的老年CHD患者掌握了CHD的规范用药,93.7%的患者掌握了CHD发病时自我救护的知识和方法,92.1%的患者认识到CHD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85%以上的患者掌握了CHD的原因、危险因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H日常保健知识及随诊复查的指标.出院1个月后随诊,92.9%的患者进行了门诊复诊,95.3%的患者规律服药.结论 针对老年CHD患者的健康讲座,能够提高患者在CHD防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刘艳清;周建芝;穆树敏;赵丽娜;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军人对同性恋者及其在军队中服役的态度

    目的 评价军人对同性恋者及其服役的态度,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部1285名军人,采用团体匿名测试的方法发放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同性恋者的态度量表(ATLG)、对军队中的同性恋者的态度量表(ATHM),共获得有效问卷1221份.结果 ATLG总分为(45.7±7.9),ATHM总分为(29.3±6.6),两量表得分相关性较高(r=0.49,P<0.001),ATLG总分与成长环境相关(r =-0.060,P<0.05),ATHM总分与婚姻状况相关(r=-0.067,P<0.05).没有变量进入ATLG总分的回归方程;进入ATHM总分回归方程的变量为ATLG总分、婚姻状况(β=0.40,-1.54).结论 军人对同性恋者及其服役持轻度否定态度,成长于农村可能与对同性恋者的否定态度有关,对同性恋者的否定态度、未婚可能与对同性恋者服役的负性态度相关.

    作者:程祺;过伟;张毅力;王焕林;阎同军;毕银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失配性负波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失配性负波(MMN)的差异,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收治的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产后组)和25例非产后抑郁症患者(非产后组)为研究对象,并检测其事件相关电位MMN,将其与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产后组、非产后组MMN潜伏期均显著延迟(t=2.84,5.26;P <0.05),波幅均显著降低(t=4.16,4.19;P <0.01);②与产后组相比,非产后组MMN潜伏期显著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P<0.05);两组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信息自动加工功能均受损,非产后抑郁患者受损程度大于产后抑郁患者.提示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自动加工采用不同的机制.

    作者:谭小玉;陈玖;唐英;黄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和《羞怯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5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9,P<0.01);②大学生羞怯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9,0.34,0.33,0.36,0.28;P<0.01).结论 大学生羞怯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作者:唐海波;朱传文;罗黄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设计出一套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并考察其对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10名存在学习倦怠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采用李永鑫等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自编《干预效果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后测在情绪耗竭(t=2.465,P<0.05)、成就感低(t=3.161,P<0.05)上低于前测,追测在情绪耗竭(t =2.313,P<0.05)、成就感低(t=2.555,P<0.05)上低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不存在差异,但两组的后测在情绪耗竭(t =-2.422,P<0.05)、成就感低(t=-2.746,P<0.05)上,追测在情绪耗竭(t=-2.149,P<0.05)、成就感低(t=-2.33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被试对干预的主观评价较好.结论 干预方案较为有效,但尚需改进和完善.

    作者:刘彦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两种特质信息源的选择性信任

    目的 考察6岁、7岁和10岁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两种特质信息源的选择性信任.方法 研究设置了4种评价条件: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让240名被试判断各条件中人物的心理特质.结果 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①所有任务成绩均不存在年龄差异.②高评价性特质任务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其中自己肯定老师肯定与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之间、自己否定老师否定和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x2=43.02,28.33,30.24,14.52;P <0.001).③中性特质任务的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其中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与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x2=14.24,22.01,36.61,22.69,12.19;P <0.001).结论 对高评价性特质,儿童认为教师报告比自我报告更可信;而对中性特质,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取舍.

    作者:刘娟;李红;张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

    本文对近年来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方面的英文文献进行了总结,重点概述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特点、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丁小斌;赵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2 =0.063,P=0.000;R2 =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 =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 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艳;缪绍疆;赵旭东;童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

    目的 探讨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方法 通过调查200名大学生的方式,编制出《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问卷》.对50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通过因素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动机由4个因素构成: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节约环保(方差贡献率36.12%,12.52%,7.65%,6.84%);②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认知与理念”、“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 =0.38,0.8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2.85,P<0.01;t =-2.13,P<0.05);③不同区域的大学生“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差异显著(F=0.03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差异不显著(F =0.750,0.282,0.328;P>0.05).结论 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是积极的,强度较强.幸福生活追求是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大学生的心理动机受性别、专业、区域因素影响.

    作者:陈秀芹;许抄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人格特征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探索影响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的人格因素.方法 采用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北京某大学1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总体上,男生和女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t=1.26,P>0.05);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t=3.17,P<0.01);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宜人性(r =0.215,P<0.01)、神经质(r=0.387,P<0.01)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变量对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 =0.15,P<0.01).结论 主观职业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显著高于城市学生;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高神经质个体面对求职会感受到更多的障碍和心理压力,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作者:张德兰;于红军;张鑫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服刑中期男性服刑人员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 了解服刑中期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条目对289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服刑人员的心身症状评定量表总体上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较高的心身症状水平(t =7.764,P<0.001),其主要问题是强迫.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N)存在密切正相关(β =0.029~0.580,P<0.001);精神质(P)仅与偏执(β =0.204,P<0.01)和敌对(β=0.131,P<0.05)密切正相关,内外向(E)仅与抑郁(β=-0.135,P<0.01)和敌对(β=-0.124,P<0.01)密切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均分(β=-0.005,P<0.05)和人际敏感(β=-0.156,P<0.01)、偏执(β=-0.130,P<0.05)、精神病性(β=-0.170,P<0.01)呈密切负相关,已服刑期的长短与躯体化(β=0.106,P<0.05)和敌对(β=0.138,P<0.01)密切正相关.结论 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身症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神经质的人格和低社会支持水平,人格的内倾性、高精神质以及服刑时间长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江琴;张晓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