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英语学习焦虑的年级差异及发展轨迹

徐淑燕

关键词:英语学习焦虑, 年级差异, 发展轨迹, 青少年, 情绪健康
摘要:目的 考察青少年英语学习焦虑的年级差异及发展轨迹,了解随年龄增长青少年焦虑的发展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英语学习焦虑问卷,对陕西10个不同年级的75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级青少年英语学习焦虑总分(F=3.71,P=0.000)及担心(F=4.16,P=0.000)、紧张不安(F =3.22,P=0.001)、害怕说英语(F=3.24,P=0.001)和害怕课堂提问(F=1.99,P=0.038)因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二学生焦虑总分及担心因子分高于大四学生(P<0.05),初二学生紧张不安因子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P<0.05);②随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焦虑总体呈下降趋势(3.34 ~2.59),但焦虑总分及4个因子分发展轨迹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英语学习焦虑存在年级差异并呈下降趋势,应以其发展特点及轨迹为依据,制定英语教育相关政策,促进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健康发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亲、重组家庭战士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健康状态

    目的 分析作战部队不同家庭类型战士人格特质及其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各家庭类型战士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性,提高心理服务针对性及预防极端事件出现.方法 对975名作战部队战士应用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查.结果 户口类别(x2=8.660,P=0.034)、军衔(x2=11.416,P=0.01)与家庭类型的分布相关;人格各维度中神经质维度(F=2.71,P=0.04)与家庭类型相关;在症状自评量表中,单亲、重组及其他类型家庭在人际关系(F=4.06,P=0.007)、抑郁(F=3.72,P=0.011)、焦虑(F =4.41,P=0.004)、恐怖(F=4.07,P=0.007)、偏执(F=5.09,F=0.007)、精神病性(F=4.26,P=0.005)、其他(F=5.39,P=0.001)共7个因子得分及SCL-90总分(F=4.43,P=0.004)较一般家庭得分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家庭类型的战士有着不同的人格及心理特征,要有针对性的对战士进行心理服务,促进战士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护.

    作者:戴晴晴;张景兰;国生辉;冯纳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和《羞怯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5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9,P<0.01);②大学生羞怯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9,0.34,0.33,0.36,0.28;P<0.01).结论 大学生羞怯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作者:唐海波;朱传文;罗黄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团体辅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区组设计把24名被试分成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实验1组接受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辅导方案;实验2组接受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团体辅导方案,各进行8次,每次2小时,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 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在SCL-90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上的后测有显著差异(F=22.73,P<0.001).结论 以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和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为指导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力生;郭华星;赵冬梅;朱莹;彭小燕;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别、民族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对延边某大学11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平均分为3.5723,中等偏高;政治价值现在“三个代表”维度上,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1.574,P<0.05);社会价值观在“政治民主”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及其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3.505,P<0.01);国家价值观在“和平统一”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 =-3.067,P<0.05),在“热爱祖国维度上”存在着及其显著的朝汉族差异,朝鲜族大学生得分要高于汉族学生(t=2.772,P<0.01);发展价值观在“与时俱进”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2.505,P<0.05);荣辱现在“辛勤劳动”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要高于女生(t=2.274,P<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水平是积极向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特别要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作者:崔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目的 对广州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使用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罗品超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5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 =-19.293,P<0.001),其中只有心理动力素质较高于全国常模(t=4.472,P<0.001);职业能力素质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271,P<0.05),在学习心理素质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2.521,P<0.05);各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上有显著差异(F =2.760,P <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低于一般大学生;男生职业能力素质优于女生,但学习心理素质不如女生;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比不上大一、大二学生.

    作者:邓翠芸;王德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新时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0 ~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 ~-7.66;P<0.05或<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杨春;赵汉清;过伟;高志勤;汪广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成药天智颗粒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天智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基本相当,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改善MMSE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ADL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3.89,P<0.01).结论 天智颗粒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总体疗效与茴拉西坦相当,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茴拉西坦胶囊.

    作者:吴斌;徐清;顾君;董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城市高龄老人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

    目的 探究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状况,帮助他们实现积极老龄化.方法 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压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南京市320名城市高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城市高龄老人心理压力主要是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经济压力、居住环境压力;压力应对方式主要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②在人际交往压力(t=-1.993,P<0.05),维权压力(t=-2.102,P<0.05)和解决问题(t=-2.157,P<0.05)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经济压力(F =28.790,P<0.01),居住环境压力(F=3.754,P<0.05),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F=4.487,P<0.05),自责(F =4.242,P<0.05)和退避幻想(F =4.457,P<0.05)上存在受教育程度差异;在人际交往压力(F=6.452,P<0.01)和求助(F=3.441,P<0.05)上存在居住状况差异.结论 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居住状况差异.

    作者:戴小月;吴慧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大五人格问卷和生涯决定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大学生在生涯自我概念、宜人性、尽责性、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16,-3.89,4.60;P<0.05;t =-4.73,-4.67,-3.69;P<0.001);工科大学生的生涯自信心和心理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F=3.29,P<0.05,F=4.62,P<0.01);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三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特质对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

    本文对近年来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方面的英文文献进行了总结,重点概述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特点、抑郁症患者认知抑制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丁小斌;赵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05例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劳工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一线劳工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随机取样,采用自编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地区3家典型制造业企业105例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劳工SCL-90样本值各因子分及总分除了F1(躯体化),其余多数显著高于国内成人样本或常模(t=2.214,4.415,4.113,4.113,3.957,3.340,4.716,5.428,4.409;P <0.001);不同性别劳工在F3(人际关系)、F5(焦虑)等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F=5.288,4.509,4.726,6.702,7.309,10.713;P <0.05);不同制造业劳工在F6(敌对)和F10(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F=3.287,3.433;P<0.05).结论 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待遇、管理方式等带来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与和劳工自身的心理调节方式等主体因素有关.

    作者:钟琼瑶;李康;李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7名青少年暴力罪犯(研究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70名青少年非暴力罪犯(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暴力罪犯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4.78,P<0.01)和拒绝否认(t=3.69,P<0.01)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青少年暴力犯罪形成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影响更大.

    作者:赵山;孔德志;崔中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了解患者在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比较复发入院者和未复发者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 5年内患者复发入院率达33.70%,患者性别(x2=4.84,P=0.028)、年龄(x2=13.89,P=0.000)、婚姻(x2=11.31,P=0.001)、受教育程度(x2=4.83,P=0.028)对其复发住院情况有显著影响.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高的复发入院率,应及早进行复发干预.

    作者:吴洪军;张伟娟;丁跃庆;谢振强;林桂红;吴红东;岳增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心理状况,加强术前心理干预.方法 53例在骨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袁进行心理评定.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的SD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模(t=2.812,P<0.046).SA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模(t=5.395,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阿地拉·阿吉;热娜古丽·艾买江;邹韶红;阿力甫·吾甫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照料者团体护理技能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照料者团体护理技能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料者30对,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对.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护理技能训练.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ADL,QOL-AD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11;t =4.64,P=0.038);MMSE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1,P=0.004).结论 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技能,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程进展延缓,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兆香;孙红艳;梁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军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军人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官兵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情境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南京军区某部512名陆军官兵进行调查,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等方法处理.结果 ①已婚官兵成就感显著低于未婚官兵(t =-2.32,P<0.05),躯体化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官兵(t=-2.56,P<0.05);②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r=0.535,-0.452;P<0.01)及社会支持(r =0.365,;-0.315;P <0.01)均呈显著性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少社会支持不良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路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x2/d=3.26,GFI=0.975,AGFI=0.941,NFI=0.971,RFI=0.946,IFI=0.980,TLI=0.962,CFI=0.979,RMSEA=0.070.结论 社会支持和特质应对方式可引起职业倦怠,军人特质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间起中介作用.

    作者:孙欣羊;钟爱芳;张理义;徐长军;陈春霞;姚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硕士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的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硕士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在不同年级、性别之间的差别,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哈尔滨市某医科院校附属医院3个年级848名临床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①女生客观支持分和成熟因子分高于男生(t=-2.393,-2.105;P <0.05),②女生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生(t=-3.596,P<0.01);男生不成熟因子分和中间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t =4.522,3.088;P<0.01);③二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于其他年级(P<0.01);④二年级学生不成熟因子分高于其他年级(F =24.976,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不成熟因子分及中间因子分呈负相关(r =-0.293,-0.103;P <0.01),和成熟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2,P<0.01).结论 女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社会支持较低,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较多.社会支持越少,使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越多.

    作者:孙海莲;安钢辉;薄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

    目的 比较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校三年级456名文、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26人)和对照组(230人).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前组开展以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恋爱的心理健康、应急与心理健康、心理防御的措施、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等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后组不参加心理健康月教育.两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 总样本焦虑和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16.72%.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194,3.615;P <005),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x2=9.353,5.802;P <0.05).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东平;詹合琴;卫世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男性吸毒人员人格特质测查分析

    目的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分析吸毒人员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方法 使用16PF对长沙市吸毒人员进行人格分析,并与常模比较.选用远邻法,以欧式距离为测度距离的方法对样本进行聚类.结果 男性吸毒人员在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7个因子上低于常模(t=-15.41,-7.00,-8.21,4.26,-3.91,-8.52;P<0.01);而在持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5个因子上高于全国常模(t=4.56,6.60,7.90,10.18,6.23;P<0.01).人格类型聚类结果:吸毒人员中兴奋型占33.75%,忧郁型占66.25%.结论 男性吸毒人员有特殊的人格特质,与全国成年男性人格特质有明显差异.男性吸毒人员可以分为兴奋型和忧郁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作者:王云;赵雪艳;闻素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背景音乐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2 ×3双因素混合设计,包括3种背景条件(无音乐,古典音乐和流行歌曲)以及被试的性别.60名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三种背景条件下进行无意义和有意义汉字的学习,然后进行再认测试.结果 经方差分析得出:在再认正确率上,无音乐和古典音乐、无音乐和流行音乐条件下的差异均显著(F=18.528,P<0.05).在反应时上,无音乐和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条件下的差异均显著(F=11.172,P<0.05).结论 ①古典音乐不能促进大学生的短时记忆;②在学习时听流行音乐会对大学生短时记忆效果造成干扰;③在听相同音乐时,男女大学生在记忆方面所受的影响基本相同;④学习时不听音乐的学生反应要快于听音乐学生的反应.

    作者:刘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