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国美;余彩霞;费静静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各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量改变和血肌酐变化等常规指标,但血肌酐变化往往滞后于肾功能的改变,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高[1]。因此,寻找早期预测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指标,仍是临床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通过检测126例危重患儿入院时的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molecule-1, KIM-1)的浓度变化,旨在探讨KIM-1对危重患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昌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冠心病系临床常见病,双源64层CT (64%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64-DSCT)冠脉成像检查由于其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冠脉CT扫描具有较大的辐射剂量,近年来,如何通过优化检查方案,降低辐射剂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上,根据体重指数(body:mass%in dex, BMI)来选择不同的管电流,可以达到辐射剂量优化的目的[1];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胸廓径线、BMI与不同剂量间冠脉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旨在探求胸廓径线在个体辐射剂量优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峰;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ISSN:1672-3686 CN:33-1311/R)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列入浙江省卫生厅评审高级卫技职务资格二级医学卫生刊物名录。稿件范围: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全科医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新进展、全科医学临床或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或阶段性报告、临床诊治经验、医学教育实践总结、急诊急救、相关药物与药理、社区健康教育、疾病监测和社区卫生管理等,尤其欢迎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与总结。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 BRMS1、uP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和60.00%,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 BRMS1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1.02、14.40,P均<0.05);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MS1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 uPA 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 BRMS1蛋白和uPA表达在TNM分期中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4、6.13、9.46、36.75,P<0.05);BRMS1和uPA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64、36.75,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与uPA呈明显负相关(r=-0.75, P<0.05)。结论 BRMS1与uP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两者在转移的信号转导中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胡祖健;徐海滨;任兴昌;何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所产生的沿坐骨神经疼痛。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1],但取穴组方较为混乱。本次研究在X形平衡法理论指导下,运行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12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门诊收治25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均符合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2],并结合腰椎X片、CT或MRI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他疾病;患者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针刺处无皮肤破溃及皮肤病,能够耐受且配合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64例。治疗组男性774例、女性49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5.35±5.32)岁;病程2周至10月。对照组男性784例、女性484例;年龄22~74岁,平均(53.04±3.21)岁;病程1周至9月。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作者:周健;林伟龙;刘磊;徐佳敏;周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ntilator-associated6pneu-monia,VAP),指建立人工气道(气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同时接受机械通气486 h后发生的肺炎。临床中VAP患者由于制动、平卧位、营养不良和多种抗菌药物的运用使呼吸道和胃肠道菌群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常常合并消化道功能障碍,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无自主排气排便,甚至胃肠道黏膜出血坏死,而胃肠功能障碍也为细菌移位创造条件[1],从而进一步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6 organ6 dysfunction6 syn-drome, MODS)。本次研究运用厚朴排气合剂,对缓解患者腹胀、恢复排气、排便等有较好疗效。
作者:郦岳;王业莉;王益斐;张赟华;李国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及其相应的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征变化规律。方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和51例健康志愿者行定量脑电信息传输特征分析,并通过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和视觉注意保持测验评估视觉注意反应能力。结果抑郁症患者视觉注意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视觉保持测验失误总数、误判数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4.71、4.56、3.96,P均<0.05)。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的反应时间短于不伴焦虑的患者(t=3.20,P<0.05)。抑郁症组的大脑信息平均传输强度指数、平均强度调整周期、平均传输响应指数、平均响应调整周期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5.77、4.24、6.39、4.89,P均<0.05),且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上述脑电信息传输特征参数均低于轻度组(t分别=2.41、2.78、2.91、3.25,P均<0.05)。此外,正确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r分别=-0.41、0.36,P均<0.05);正确数、大脑信息平均强度调整周期、平均响应调整周期与抑郁、焦虑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0.43、-0.36、-0.40;-0.46、-0.44、-0.48,P均<0.05),平均传输强度指数还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注意功能缺陷,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性明显降低。抑郁症患者注意功能的损害受年龄、教育年限以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吴绪旭;陶丹红;高静芳;朱翔贞;韩耀静;邹莹;陶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高压氧科作为治疗抢救临床缺氧性疾病的重要场所,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1,2]。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处于密闭高压环境下,这就带来了不少潜在风险因素[3],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意外均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应急情况及时有效处理对保证患者治疗安全非常重要。本次研究采用情景模拟演练进行高压氧科12项应急预案培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秋霞;虞秀敏;张明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上,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较多,应用多的有混合痔自动套扎术(automatic)liga-tion)of)hemorrhoids,RPH)、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和痔上黏膜环切术(stapling)procedure)for)prolapsed)hem-orrhoids,PPH)。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以及对其术后情况的系统性随访调查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通过对重度环状混合痔采用PPH术和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后,对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复发、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剑锋;糜凯军;茅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平均住院日是直接反映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而入院患者等待检查时间的长短又是直接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因素。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将平均住院日列为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工作效率指标[1]。本院入院准备中心通过入院检查医嘱门诊预存[2],探讨入院检查前移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惠平;徐玉莲;黄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纯母乳喂养一直是产科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爱婴医院评价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均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配合辅食继续母乳喂养并持续1年或更久。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产妇并未真正做到纯母乳喂养。本次研究对首胎未能实现纯母乳喂养的再次妊娠住院分娩的产妇的首胎未能实施纯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分析,加强管理,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以期扭转首胎纯母乳喂养失败带来的问题,提高纯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红;凌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烷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扁桃体手术的患儿5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26例,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2 min后、手术结束前2 min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波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开放静脉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P<0.05)。丙泊酚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3个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01、6.47、14.03, P均<0.05);七氟烷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3个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0.93、0.90、0.21,P均>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17、0.07、0.54,P均>0.05);手术开始2 min后,丙泊酚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t分别=2.65、2.76、5.08,P均<0.05),手术结束前2 min,丙泊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麻醉诱导前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17、1.24、1.12,P均>0.05)。七氟烷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组,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1、12.97,P均<0.05)。两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4,P>0.05)。丙泊酚组诱导时有3例出现气道不通畅,血氧饱和度下降低达88%,七氟烷组有2例出现屏气,未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两组患者术后均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手术诱导平稳,患儿易接受,苏醒较快,且不良反应少,是小儿扁桃体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郑思钗;兰丽云;李谦;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神经外科手术需要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尽可能地保护神经功能。因此,需要术中的精确实时定位确定脑肿瘤的切除范围、还是囊肿及脑室的穿刺、血肿的定位、病灶的活检、大血管的规避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主要靠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者的经验来判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而术中颅脑B超简单、方便、可重复性高,可实时地重复进行病变定位,选择手术路径,指导精确切除病变。本次研究把B超应用于33例脑部手术的术中定位和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默各;钱佳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应用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也是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其技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日益增加,对执行静脉输液护士的理论和技术要求愈来愈高。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不足,输液技术不够熟练,进入医院工作时间尚短而未积累足够的临床经验[1,2]。因此,加强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技能培训势在必行。本次研究采用分层次管理结合情景缺陷教学法对低年资护士实施静脉输液技能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曼丽;王枝群;徐倩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三踝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常为踝部严重外力损伤导致,如临床对内、后、外踝均需复位、固定时,常常需要在术中多次变换体位,术野多次变化后可引起无菌区域的污染,并且对患者的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延长手术的时间,影响手术的质量。本次研究采用术中改良的“漂浮”体位治疗三踝骨折5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科良;谢建新;赵勇;喻烨;丁俞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指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口,推注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明确冠状动脉是否有病变。它是心血管内科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也是冠心病确诊手段之一[1]。颅内出血是介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仅为0.3%~19%,病死率却高达60%[2]。本次研究收治冠脉造影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患者9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闵国美;余彩霞;费静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 EG)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cell,EOS)异常浸润胃肠道组织为特征的少见良性消化道疾病。1997年至2007年我国共报告173例,但临床特点无特异性,明确误诊70例,占40.46%。本次研究回顾分析18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作者:林细州;金指望;郑恩典;郑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发生率约20%~50%。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二胎政策的开放,有许多病人在子宫肌瘤剔除后仍有生育需求。子宫肌瘤剔除后的疤痕子宫存在妊娠期破裂的风险,手术中的广泛电凝导致的子宫肌层损伤被推测是子宫破裂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2]。因此,有学者提倡采用低功率单极电切开子宫壁,以利于子宫创面的愈合[3]。然而,低功率单极仍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电热损伤,可能影响子宫愈合。而且低功率的电凝也达不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广泛使用的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可以诱发子宫肌层和血管的剧烈收缩,减少出血。因此,考虑使用冷刀方法剔除肌瘤,即在肌瘤剔除过程中直接使用剪刀剪开肌瘤表面肌层及肌瘤和假包膜之间的连接而剔除肌瘤。本次研究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冷刀和单极电刀子宫肌瘤剔除术来评价腹腔镜下冷刀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赵小峰;王晏鹏;王芳芳;曾文杰;陈莉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模拟场景下临床路径对提高院前创伤救治质量的有效程度。方法设计创伤的模拟病例场景和创伤的院前临床路径,以传统的创伤救治和临床路径的救治方式分别对模拟病例进行救治。结果培训后进行现场评估、显性大出血评估、气道评估、呼吸评估、循环评估、快速查体评估、救治沟通、协助救治的急救小组比例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χ2分别=80.81、88.17、66.78、55.54、74.67、84.41、64.07、74.67,P均<0.05)。止血、包扎、长骨固定、颈椎固定、气道管理等各单项技能操作的成绩也较培训前明显提高(t分别=-42.97、-35.37、-54.34、-88.75、-52.28,P均<0.05),现场救治总时间、评估总时间、止血包扎总时间、颈椎骨折固定总时间、长骨固定总时间通过培训明显缩短(t分别=4.88、12.81、6.63、3.92、4.58,P均<0.05)。结论在模拟场景下临床路径可以提高院前创伤救治的评估质量,减少现场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作者:付卫林;张军根;袁轶俊;唐春福;张燕军;张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利用核糖核酸(RNA)干扰的方法,确定蛋白激酶Cα小干扰RNA(PKCαsiRNA)的体内适作用浓度,探讨PKCαsiRNA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防治作用。方法选择5~6周龄的C57BL/6j小鼠36只,通过玻璃体内注射分散酶诱导做成PV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六组,每组6只小鼠,在1周后,5个治疗组的小鼠接受2μl PKCαsiRNA的玻璃体腔注射,眼内终浓度分别为50 nmol/L、100 nmol/L、150 nmol/L、200 nmol/L 、300 nmol/L,而对应的阴性对照组接受的是2μl siRNA,比较各组的PVR发生率;4周后取小鼠眼球用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OCT)包埋制作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阴性对照组的PVR发生率为100%,50 nmol/L浓度组PVR发生率为100%,100 nmol/L浓度组、150 nmol/L浓度组、200 nmol/L浓度组PVR发生率都为66.67%,300 nmol/L浓度组的PVR发生率为50.00%。不同浓度组的PVR发生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和50 nmol/L浓度组视网膜全部发生脱离,100~300 nmol/L浓度组部分视网膜脱落,眼球结构基本完好。结论浓度为100~300 nmol/L PKCα siRNA通过玻璃体腔注射PKCαsiRNA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国义;张海容;林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