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震新;魏志霞;苑杰
目的 考察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49名基诺乡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基诺乡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检出率=52.61%);②寄宿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于走读生(t=-0.10,P<0.05);③各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偏低的人数不同(x2=8.736,P<0.05);④男生的行为、智力与学校因子分较低(分别为t=3.89,P<0.01 ;t=2.50,P<0.05),女生的焦虑因子分较低(t=-3.32,P<0.01);⑤经济状况、父亲民族是自我意识的保护因素,父亲文化程度是危险因素.结论 基诺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耿洪春;杨建中;刘恋;谢丽琴;朱祖欣;李秋媛;李洪毅;刘小彦;杨晓斌;李培凯;曾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的特点.方法 采用多维度一多向归国量表(MMCS)对右江民族医学院4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业成就归因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5.458,P<0.001);②不同民族学生在学业成就归因和人际关系归因上不存在差异;③大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业成就归因上与大四的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5.887,P=0.001),在人际关系归因上与大二年级的学生有显著差异(F=3.482,P<0.05).结论 学业成就归因和人际关系归因在民族间几乎没有区别,但与性别和年级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侯小飞;李涛;值然;刘桂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国大学生的感戴现状.方法 通过修订Watkins等人编制的GRAT感戴量表,用于测量中国大学生的感戴倾向.对陕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长江大学3所院校的24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3.95,P<0.001;t=-3.14,P<0.01),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无信仰的大学生(F=4.49,P=0.004;F=2.98,P=0.033);大学生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其他对象(F=16.63,P<0.001);大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感激”上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缺失”(F=29.56,P<0.001).结论 中国大学生在感戴倾向上存在性别差异和个人信仰差异;他们把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放在首位;相比较“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的缺失”,大学生更易对大自然产生感激之情.
作者:操龙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并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量心理状况,将总分值分别大于10和12分判定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的COPD患者共53例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9例)及对照组(24例),治疗4周后再检测患者COPD的各项指标并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药物副反应.结果 ①在53例COPD患者中有抑郁症状20例(37.74%),焦虑症状22例(41.51%),抑郁及焦虑症状并存11例(20.75%);②30例男性COPD患者中表现抑郁症状为40.0%(12/30),焦虑症状为43.3%(13/30); 23例女性COPD患者中有抑郁症状34.8%(8/23),焦虑症状为39.1%(9/23),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OPD患者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比较: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前后各阶段的HAMA、HAMD总分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均有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立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氯丙嗪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吩噻嗪类的代表药,1951年氯丙嗪作为第一个真正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在法国的研制成功宣告了精神病学中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到来[2].因其疗效显著价格低廉长期以来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对于控制阳性精神症状及兴奋躁动等症状疗效甚佳.但随着用药时间及药量的增加,其副作用也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比较常见的有抗胆碱能副作用、椎体外系副作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粒细胞减少等.近年来,吩噻嗪类药物所致的肥胖、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等一些代谢综合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中所提糖代谢异常是指具有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糖阳性、血糖达糖尿病诊断标准,但上述症状是由于服用一些药物影响糖代谢所致的一组疾病群.本文介绍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服用氯丙嗪所致血糖增高误诊为糖尿病,供临床医师参考借鉴.
作者:张磊;田维忠;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师新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湛江某高师院校494名大一新生进行集体施测,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结果 ①自我和谐总分及3个维度,性别和生源地主效应均不显著,在自我的灵活性上性别和生源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5.26,P<0.05);②除父母偏爱被试外,高师新生自我和谐程度与其他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显著(r=-0.34~0.32,P<0.01);③高师新生自我和谐程度与人格特征相关显著(r=-0.37~0.53,P<0.01);④神经质、内外倾、精神质以及父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保护对自我和谐总分具有显著预测力(R2=0.40).结论 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师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作者:武慧多;杨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编制陆军士兵心理压力问卷,并进行初步的信效度检验.方法 对开放式问卷和焦点团体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建构欲编制问卷的维度,然后根据确定的问卷维度拟制问卷题项,收集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简化问卷题项,验证问卷结构.结果 正式问卷包括30道题5个维度即军事训练、工作负荷、军营生活、部队管理和人际关系;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建构的问卷维度与观察数据拟合较好,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754~0.890,与效标问卷的得分也具有统计学的显著相关性.结论 编制的问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谢远俊;李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山东省重症监护室( 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山东省ICU护理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相关分析中,除开放性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大五人格的其它维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可对职业倦怠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外倾性,自觉性可对职业倦怠产生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五人格可以预测ICU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作者:刘红敏;李天民;王可玲;戚丽丽;李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职业倦怠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而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对某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临床一线8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低于综合医院护士(P<0.01),去人格化倾向高于综合医院护士(P<0.05);情感耗竭同EPQ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个人成就感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321,P<0.05);性别、工龄与职业倦怠未构成显著差异性.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综合医院护士低且受个性特征的影响.
作者:秦震新;魏志霞;苑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本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以及不同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户籍地患者之间评分的差别.结果 ①本组患者SCL-90评分,除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t=3.785,2.013,2.281,2.632,3.333,2.586,4.173;P<0.01或P<0.05);②年龄≥40岁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5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40岁组(t=2.255,2.079,2.112,2.383,2.077,2.538;P均<0.05);③病程≥5年组躯体化、抑郁2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5年组(t=2.335,2.121,2.273;P均<0.05);④除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4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文化程度≥高中组高于文化程度<高中组(t=2.235,2.381,2.612,2.228,2.478,2.823;P<0.01或P<0.05),城镇组高于农村组(t=2.472,2.915,2.500,2.326,2.881,2.248;P<0.01或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吴明珍;赵雪琼;章全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各省直机关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广东省各省直机关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工作压力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任职时间、文化程度、职位及负责岗位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参与调查的广东省省直机关公务员工作压力总体水平适中,73.8%处于高压力界值水平以下.总压力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OR=0.158)、与职位呈负相关(OR=0.247)、与负责岗位呈正相关(OR=3.283).结论 广东省省直机关大部分公务员工作压力水平适中,其工作压力与文化程度、职位以及负责岗位有关.
作者:陈剑;周瑞莉;刘彦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方法 采用学习自我调节问卷、一般性学习动机问卷、英语教师教学行为问卷对662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 在控制了一般性学习动机之后,英语教师的自主性支持行为会积极促进学生内在动机(β=0.34,P<0.001)和认同调节动机(β=0.22,P<0.001)的发展,组织行为对学生的认同调节动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β=0.10,P<0.01),控制行为则增强学生的外部调节动机(β9=0.19,P<0.001)和投射调节动机(β=0.08,P<0.05).初中生的一般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动机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具有独特影响,同时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一般性学习动机.
作者:曾细花;王耘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在发病驰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观察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 将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在发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和肢体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 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评测两组日常能力,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王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南昌市9所高校的764名大学生采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各因子及总分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总分、朋友支持、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4个因子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解释量大(R2=0.197,F=40.79,P<0.001);③路径分析表明,孤独感作为中介变量对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产生影响.结论 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②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个体的孤独感增加主观幸福感.
作者:张志涛;王敬群;刘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女较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52名女校大学生样本进行测查,考察了女校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①除敌对因子外,女校大学生SCL- 90的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青年组(t=3.20~16.14,P<0.01);②神经质、宜人性和SCL- 90的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神经质和宜人性是女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神经质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宜人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作者:赵淑媛;蔡太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探讨如何在提升实习质量的同时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研究使用自编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对489名完成高校实习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进行了心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①学生对待实习的总体满意度尚可,不满,意率仅有6.5%,但有23.1%的学生反映心理压力较大;②毕业生在技能(t=4.06,P<0.001)和人际维度(t=5.44,P<0.001)得分较低;女生在人际(t=2.38,P<0.05),生涯(t=2.34,P<0.05)和总分方面(t=2.25,P<0.05)得分较高.师范专业学生在技能(t=2.18,P<0.05),生涯(t=3.44,P<0.01)和总分方面(t=2.29,P<0.05)得分较高.结论 增加实习工作量可以提升实习质量及总体满意度,但也会增加心理压力.
作者:赵永乐;何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0.0%,两组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13,P=0.72);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体质量增加和泌乳及月经紊乱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锥体外系副作用、体质量增加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赵蓓;汪周兵;鲍根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总体较好,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5.38,P<0.001);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5.07,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12.71,P<0.001);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84,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四年级大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大学生;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不够理想,生活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1.22,P<0.01);消极情感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8.27,P<0.01);③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效应介于16.2%~29%之间).结论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作者:唐家林;李祚山;张小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1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不同性别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焦虑情绪(t=1.826,P<0.05)、负性情绪(t=1.049,P<0.05)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情绪(t=0.072,P<0.05)、负性情绪(t=-0.698,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均不存在差异;③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医学院校男生焦虑情绪、负性情绪高于女生;心理学专业学生焦虑情绪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负性情绪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其负性情绪.
作者:陈晓美;罗红格;郭永芳;郭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尊问卷(SE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SLS),对大学城不同学校1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成正相关(r=0.38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368,P<0.01)、求助(r=0.261,P<0.01)成正相关,与退避(r=-0.146,P<0.01)成负相关;②大学生自尊(t=5.11,P<0.001)、解决问题(t=2.96,P<0.01)和自责(t=2.30,P<0.05)能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和解决问题起正向预测作用,而自责起负向预测作用;③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t=3.02,P<0.05)和求助(t=2.16,P<0.05)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大学生的自尊能通过应对方式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作者:刘伯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