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动机的影响研究

曾细花;王耘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学行为, 一般性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 初中生
摘要:目的 考察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方法 采用学习自我调节问卷、一般性学习动机问卷、英语教师教学行为问卷对662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 在控制了一般性学习动机之后,英语教师的自主性支持行为会积极促进学生内在动机(β=0.34,P<0.001)和认同调节动机(β=0.22,P<0.001)的发展,组织行为对学生的认同调节动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β=0.10,P<0.01),控制行为则增强学生的外部调节动机(β9=0.19,P<0.001)和投射调节动机(β=0.08,P<0.05).初中生的一般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动机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具有独特影响,同时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一般性学习动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在发病驰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观察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 将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在发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和肢体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 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评测两组日常能力,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王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初三学生中考焦虑问卷的编制

    目的 编制测查中考焦虑的有效问卷.方法 采用自编的中考焦虑问卷对1575名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考焦虑问卷包含考试焦虑发生时的身心反应、对考不好的担忧、考场环境的不利影响、自卑、对考试后果的担忧、考试自我效能感6个因子,这6个因子的贡献率达50.63%,表明结构效度较好.6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46~0.889之间,表明内容效度较高.总量表的a系数为0.9255,6个分量表的a系数在0.6003~0.8578之间,信度指标较高.初三学生中考焦虑发生率基本呈正态分布.结论 初三学生中考焦虑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可以作为中考焦虑的评估工具.

    作者:孙永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女校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分析女较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52名女校大学生样本进行测查,考察了女校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①除敌对因子外,女校大学生SCL- 90的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青年组(t=3.20~16.14,P<0.01);②神经质、宜人性和SCL- 90的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神经质和宜人性是女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神经质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宜人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作者:赵淑媛;蔡太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异性魅力自知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异性魅力自知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借鉴国外相关量表及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3个样本共计25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调查,编制了异性魅力自知量表.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一维结构更适合,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可以接受(NFI=0.91,NNFI=0.93,RFI=0.89,IFI=0.94,CFI=0.94,GFI=0.87,AGFI=0.84,RMSEA=0.067,x2=120.95,df=44,x2/df=2.75).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92和0.826,题总相关介于0.534~0.812,异性魅力自知与负面身体自我显著负相关(r=-0.393,P<0.01),与社会期许性仅有微弱且不显著的正相关(r=0.102,P>0.05),异性魅力自知与3年来的追求者数量(r=0.391,P<0.01)和目前潜在追求者数量(r=0.340,P<0.01)间显著正相关,但与谈恋爱的时间长短(r=0.085,P>0.05)和年龄(r=0.092,P>0.05)无关,异性魅力自知在是否有男女朋友上的差异显著(t=3.889,P<0.001).结论 异性魅力自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爱情及恋爱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对异性魅力进行自我评定与判断的有效工具.

    作者:涂阳军;张慧斌;刘声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简易肌肉放松缓解中学生学习疲劳的追踪研究

    目的 检验简易肌肉放松对缓解中学生学习疲劳长期效果的稳定性.方法 在芜湖市、沈阳市、临汾市抽取中学生样本461人.实验采用单组追踪设计,被试在现实情境下每天进行简易肌肉放松持续2个月,每半个月进行1次学习疲劳程度的测量,分析5次测量分数的差异.结果 学生训练后的学习疲劳程度出现显著下降(F=1007.35,P<0.001),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呈线性的下降趋势(F=1436.12,P<0.001).结论 简易肌肉放松对缓解学生学习疲劳的效果较为稳定.

    作者:张志园;汪勇;徐嘉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学生感戴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大学生的感戴现状.方法 通过修订Watkins等人编制的GRAT感戴量表,用于测量中国大学生的感戴倾向.对陕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长江大学3所院校的24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3.95,P<0.001;t=-3.14,P<0.01),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无信仰的大学生(F=4.49,P=0.004;F=2.98,P=0.033);大学生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其他对象(F=16.63,P<0.001);大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感激”上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缺失”(F=29.56,P<0.001).结论 中国大学生在感戴倾向上存在性别差异和个人信仰差异;他们把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放在首位;相比较“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的缺失”,大学生更易对大自然产生感激之情.

    作者:操龙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南昌市9所高校的764名大学生采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各因子及总分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总分、朋友支持、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4个因子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解释量大(R2=0.197,F=40.79,P<0.001);③路径分析表明,孤独感作为中介变量对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产生影响.结论 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②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个体的孤独感增加主观幸福感.

    作者:张志涛;王敬群;刘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诺族中学生自我意识现状分析

    目的 考察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49名基诺乡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基诺乡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检出率=52.61%);②寄宿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于走读生(t=-0.10,P<0.05);③各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偏低的人数不同(x2=8.736,P<0.05);④男生的行为、智力与学校因子分较低(分别为t=3.89,P<0.01 ;t=2.50,P<0.05),女生的焦虑因子分较低(t=-3.32,P<0.01);⑤经济状况、父亲民族是自我意识的保护因素,父亲文化程度是危险因素.结论 基诺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耿洪春;杨建中;刘恋;谢丽琴;朱祖欣;李秋媛;李洪毅;刘小彦;杨晓斌;李培凯;曾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及治疗概况

    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从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原因;介绍了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即心理疗法、药物治疗,体育疗法、音乐疗法.倡导自疗、教育及家庭治疗.

    作者:魏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医学研究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医学研究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状况,了解医学研究生有无学习倦怠情况及对自身的专业认同度.方法 采用研究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专业承诺量表对111名研究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11名被调查的研究生中,有30%的学习倦怠者,仅有1%的学生没有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平均得分为2.81,专业承诺的平均得分为3.41.专业承诺各维度在不同被试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情绪低落在不同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2.081,P<0.05),是否是第一志愿考生在情绪低落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t=2.526,P<0.05).情绪低落与继续承诺以及倦怠总分与继续承诺有相关关系.结论 医学研究生中有学习倦怠者,男生比女生以及第一志愿比调剂考生有更高的情绪低落.

    作者:申丽娟;樊国康;游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例氯丙嗪所致糖代谢异常临床报告

    氯丙嗪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吩噻嗪类的代表药,1951年氯丙嗪作为第一个真正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在法国的研制成功宣告了精神病学中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到来[2].因其疗效显著价格低廉长期以来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对于控制阳性精神症状及兴奋躁动等症状疗效甚佳.但随着用药时间及药量的增加,其副作用也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比较常见的有抗胆碱能副作用、椎体外系副作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粒细胞减少等.近年来,吩噻嗪类药物所致的肥胖、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等一些代谢综合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中所提糖代谢异常是指具有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糖阳性、血糖达糖尿病诊断标准,但上述症状是由于服用一些药物影响糖代谢所致的一组疾病群.本文介绍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服用氯丙嗪所致血糖增高误诊为糖尿病,供临床医师参考借鉴.

    作者:张磊;田维忠;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员工满意度综合调查问卷对2700名油田企业青年员工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不同性别的企业员工在内外倾和情绪性、精神质等人格特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2.90,-2.75,-6.07;P<0.001);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与员工满意度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且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个别因子能联合预测员工满意度的18.7%的变异量.结论 企业员工的人格特征受性别因素的影响;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与员工满意度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个别因子对员工满意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许丽伟;史海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人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Mach- Ⅳ)、自我表露指数量表和知识共享评估量表对1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的性别差异显著(t=3.886,4.284;P<0.001;t知识共享=2.924,P<0.01),文理科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三者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③自我表露在大学生世故性和知识共享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率为11.93%.结论 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三者密切相关,世故性可以通过自我表露的行为来影响知识共享的行为.

    作者:蔡文娟;耿耀国;陈风春;蔡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总体较好,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5.38,P<0.001);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5.07,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12.71,P<0.001);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84,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四年级大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大学生;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不够理想,生活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1.22,P<0.01);消极情感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8.27,P<0.01);③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效应介于16.2%~29%之间).结论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作者:唐家林;李祚山;张小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GQOLI- 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新刚;王俊凤;于东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学生中庸思维在情绪调节和情绪间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中庸思维与情绪状态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收集369份在校大学生的量表结果,其中包括情绪调节问卷、中庸信念/价值量表、正负情绪检核表.结果 ①认知重评与正性情绪正相关、与负性情绪负相关,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正相关(r=0.259~0.159,P>0.05);中庸思维与认知重评有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有显著负相关(r=0.312,0.160;P>0.05);②中庸思维在认知重评与情绪之间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在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之间起到了显著的负调节作用(β=-0.114,P>0.05),中庸思维程度较高时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无显著相关(r=0.107,P>0.05),中庸思维程度较低时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225,P>0.01).结论 中庸思维使个体倾向使用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较高的中庸思维程度不易受到表达抑制的负面影响.

    作者:郭侃;曾维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接受性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以联合音乐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教、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 接受性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叉.

    作者:查智群;李达;吴秋凤;张燕;陆江波;毛智群;张国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南某高校2007、2008年700名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大学生应用自编自杀意念问卷、自杀态度问卷等8个量表,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优秀大学生中有14.6%的人近1年内出现自杀意念,女生比男生高(x2=5.292,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自杀性质的认识,担心错误,心理疾病倾向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P=0.00).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三者相互作用产生自杀意念,其中过度追求完美是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人格因素.

    作者:杨新华;林丽娅;朱翠英;杨青松;阳锡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尊问卷(SE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SLS),对大学城不同学校1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成正相关(r=0.38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368,P<0.01)、求助(r=0.261,P<0.01)成正相关,与退避(r=-0.146,P<0.01)成负相关;②大学生自尊(t=5.11,P<0.001)、解决问题(t=2.96,P<0.01)和自责(t=2.30,P<0.05)能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和解决问题起正向预测作用,而自责起负向预测作用;③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t=3.02,P<0.05)和求助(t=2.16,P<0.05)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大学生的自尊能通过应对方式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作者:刘伯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 了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本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以及不同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户籍地患者之间评分的差别.结果 ①本组患者SCL-90评分,除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t=3.785,2.013,2.281,2.632,3.333,2.586,4.173;P<0.01或P<0.05);②年龄≥40岁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5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40岁组(t=2.255,2.079,2.112,2.383,2.077,2.538;P均<0.05);③病程≥5年组躯体化、抑郁2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5年组(t=2.335,2.121,2.273;P均<0.05);④除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4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文化程度≥高中组高于文化程度<高中组(t=2.235,2.381,2.612,2.228,2.478,2.823;P<0.01或P<0.05),城镇组高于农村组(t=2.472,2.915,2.500,2.326,2.881,2.248;P<0.01或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吴明珍;赵雪琼;章全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