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减压装置在吸痰应急预案中的应用

肖云兰;聂爱萍;王能霞

关键词:胃肠减压, 减压装置, 吸痰管, 应急预案, 负压吸引器, 应急对策, 一次性使用引流袋, 注射器, 现报道如下, 电动吸引器, 电动吸痰器, 中心, 突发事件, 临床实践, 工作人员, 管接口, 衔接, 污染, 乳头, 缺失
摘要:临床吸痰常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器吸痰或电动吸引器吸痰,当中心负压吸引器突然中断,而电动吸痰器缺失时,工作人员的有效应急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按突发事件应急对策,要求用50 ml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注射器乳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差,易污染手,而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胃肠减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装置(简称胃肠减压装置)接吸痰管吸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呼吸困难患者的效果评价

    呼吸困难是涉及到身体、心理、情绪以及功能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0%~15%的肺癌患者在入院诊断时即有呼吸困难,65%的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症状[1].呼吸困难不仅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包括精神因素也可以加重症状[2].

    作者:李云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以评价学生临床护理能力为导向的人机对话考试系统的研究

    目的 为了客观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测试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临床护理考试系统.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分别抽取7个班级2007届高职护理学生280名、8个班级的2008届高职护理学生340名,共计620名进行该系统机考测试.结果 未经临床实习的学生(在校二年级学生)与经过临床实习的三年级毕业班学生相比,解答临床护理案例题的成绩有差异.结论 <计算机模拟临床护理考试系统>对评定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度.

    作者:黄利全;王勤荣;倪卫子;夏涛;朱海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胃肠减压装置在吸痰应急预案中的应用

    临床吸痰常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器吸痰或电动吸引器吸痰,当中心负压吸引器突然中断,而电动吸痰器缺失时,工作人员的有效应急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按突发事件应急对策,要求用50 ml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注射器乳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差,易污染手,而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胃肠减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装置(简称胃肠减压装置)接吸痰管吸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云兰;聂爱萍;王能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肝素预冲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肝素预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别用肝素生理盐水(肝素组)和单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进行预冲,通过在线尿素清除率的监测测定每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指数,同时观察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 肝素组和生理盐水组血液透析后透析器均无凝血现象,虽然管路的动脉壶和静脉壶有微量凝血,但无差异.结论 单纯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冲,不但能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性,而且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肝素用量、简化操作流程,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燕;王文娟;刘翔;莫华莉;蒋欣欣;叶有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围手术期应用保温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保温措施的具体实施,探讨各种保温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命体征及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烧伤患者分为4组各10例,常温组(N组):在手术期间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变温毯组(T1组):手术台表面铺垫一循环变温水毯,连接于变温水箱,温度设置为38℃,术中持续对患者加温.加温输液组(T2组):术中所用输液液体、输血加温至37 ℃.联合组(T3组):手术台表面铺垫-循环变温水毯,连接于变温水箱,温度设置为38℃,同时术中输液液体、输血加温至37℃.术中监测4组患者体温、血气pH及脏器功能.结果 N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皮肤温度偏低,T1组、T2组、T3组皮肤温度虽高于N组,但无显著差异;N组、T2组患者的中心温度逐渐降低,T1组、T3组中心温度在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与N组之间差异显著.T1组、T3组的血气pH与N组之间差异显著;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在围手术期与术前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T3组、T1组与N组之间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围手术期单纯使用液体加温、变温水毯加温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液体加温、变温水毯联合加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患者体温的下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莹;咸春静;苏淑梅;麻海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干预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实验的方法学质量.方法 电子检索CBM(1979年至2010年)、CNKI(1979年至2010年)、VIP(1989年至2010年)和WF(1998年至2009年),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相关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原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48篇随机对照实验.方法 学质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盲法运用、样本估算、描述随访、病例脱落、不良反应等方面.干预措施多样化,结局评价呈现多角度的特点.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实验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亦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作者:周娟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注射用甘草酸三胺与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推陈出新、种类繁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配伍现象较前更易发生.为了杜绝和避免由于药物配伍禁忌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总结.

    作者:区海玲;孔雪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近5年我国护理硕士学位论文状况分析

    目的 揭示近5年我国护理硕士学位论文发展状况和局限性.方法 以中国知网所收录的2006年至2010年的827篇护理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立题依据、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资金资助、质量控制、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场所、实验设计类型、资料收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指标进行资料收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近5年我国护理硕士学位论文发展非常迅速,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设计类型、资料收集方法等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但在立题依据、伦理问题、质量控制和样本量的确立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结论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正在稳步、快速地发展,但在科研意识方面需要加强.

    作者:李明明;王惠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应对措施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状况,探讨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进行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54例占90.00%患者有焦虑心理,57例占95.00%有抑郁心理,说明焦虑和抑郁症状在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中发病率很高.导致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影响工作、学习和医疗费用等.结论 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应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赖春晓;吴玉明;侯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机械通气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目的 确立机械通气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系数,为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定量依据.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表的形式,邀请25位相关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的计算借助层次分析法统计软件Yaahp0.5.2得出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值.结果 指标体系中,3个维度有用性、可靠性、有效性的权重系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14项评估指标中,权重值居前3位的分别是管道的安全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呼吸回路连接的正确性和气密性.结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有助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通气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陈丽丽;李红;李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Orem自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综合效果评价

    骨折患者因其机体功能的突然改变,心理上往往存在较大的落差,其对于自身的角色改变不能适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情绪状态,而作为与患者接触多的医务人员,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重视对患者的护理方式的选择[1].

    作者:潘静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因素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因素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干预后各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排名前10位的症状发生率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爱丽;赵宇;费贤翠;梁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护理模式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入住ICU的59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按常规进行机械通气的监测、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按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ARDS机械通气中,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莲芳;陶方萍;史倩;魏登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科普图册在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科普图册在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门诊0~5岁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患儿的家长,以预防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插入图片设计制作成科普图册并投入使用.将86名0~5岁患儿的家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名,对照组以发放健康小册加面对面指导,观察组以发放科普图册结合面对面指导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发放资料后4~8周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观察组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疾病治愈率和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科普图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程小文;陈映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某老人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MSE、ADL、M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MS和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于红静;陆新容;钟玉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改进儿科门诊就医流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社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关注,因此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的就医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邓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宫腔镜下插管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方去对174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官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讲解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术后加强护理及观察.结果 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保守治疗成功159例占91.4%.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官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作者:张波;任云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新形势下美国护理博士教育的转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1934年,美国纽约大学建立了第1个护理科学学位博士项目.经过70年的发展,2004年全美有88个博士点,分别授予临床型护理博士(doctor of nursing practice,DNP)、护理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PhD)、护理科学博士(doctor of nursing science,DNS)、护理教育专业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EdD).

    作者:刘思薇;周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在口腔病房中的应用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对于口腔病房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1~2].由于口腔疾病自身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除了要配合临床医生进行治疗的同时对于患者临床护理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刻的探讨和管理[3~4].本研究对我院口腔病房护理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NS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骆成珠;麦绍;洪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