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联合仿真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冯晓霞;宋红;周川;李晶晶;宋焕清;刘园园

关键词:PBL教学, 实习, 儿科
摘要:目的:PBL联合仿真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9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及对照组,实验组用PBL联合仿真教学方式,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式,两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理解应用知识能力、独立思考和应诊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的掌握程度、对教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联合仿真教学的儿科实习教学方式是更有效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小组设计对作业治疗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组设计实践对作业治疗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环境问题的作业治疗的教学中对2014级22名本科作业治疗学生分别进行理论教学和小组设计实践教学,且在课程结束后让其填写教学反馈表以了解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两部分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及能力提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组设计实践教学方式对提高作业治疗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效果,在小班化教育、同时对综合知识及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锡超;刘沙鑫;董怡悦;左京京;杨永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虚拟实验室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虚拟实验室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临床本科学生纳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实验组则应用虚拟实验室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技能操作成绩、问诊成绩、心电图成绩、实验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技能操作成绩、问诊成绩、心电图成绩、实验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虚拟实验室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诊断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登芹;随萍;赵会丽;张帆;陈现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肺癌伴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肺癌伴失眠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30例肺癌伴失眠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设为实验组,予以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同期纳入30例肺癌伴失眠设为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指数及中医证候分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睡眠质量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中医证候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伴失眠患者实施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病情症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高璐;甘椿椿;傅华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虚拟环境下HIS点播式教学实践与分析

    分析现有医学院管理信息学课程中有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容教学的现状,针对教学面临的需求与形式,提出基于虚拟环境下医院信息系统点播式教学的模式,进一步进行实践与分析.相应教学模式对医学院校管理信息学课程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赵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DCA联合PBL教学法在牙体牙髓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将PDCA与PBL联合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30名牙体牙髓病学轮转住院医师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PDCA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参与试验组的住院医师对联合教学法评价较好.结论:PDCA联合PBL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

    作者:邵丽娜;于博;米靖;李晓琳;仇丽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与新疆医科大学留学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为对象,分别从理论课及实验课授课情况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全英文授课下综合系统课程中生物化学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这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从而不断提高我校留学生教学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陈艳;刘玲;梁小弟;焦谊;关亚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朋辈互助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朋辈互助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出智能手机成瘾的学生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朋辈互助认知行为疗法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训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调查结束后对实验组、对照组的智能手机成瘾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中的突显行为和消极影响的得分下降,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应重视发挥“同质”朋辈的互助作用,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对不良认知和行为的干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吴文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TBL结合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儿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探索

    开展基于TBL结合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儿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具有临床真实病例特点的医学模拟场景,构建小组学习讨论模式,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医学模拟教学、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探索各环节实施方案和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作者:钟帼钰;陈德晖;杨少灵;吴上志;张碧云;许松青;邓慧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双向评价体系对临床护理带教的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探析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建立双向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方法:本院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于2017年应用双向评价体系指导,以此为点前后各选取30名护生作为分析对象,常规护理带教模式护生设为对照组,建立双向评价体系引导护理带教护生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种带教理念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质量影响.结果:对两组护生各项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性、操作性、事件处理能力方面进行检测,实验组所得成绩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1周及带教结束后记录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均有提高但实验组带教后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双向评估体系方式能够有助于对带教方案的及时调整,掌握学生情况,提高教师和护生之间了解交流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凌英;杨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

    目的:对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腹腔镜子宫剔除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术中实施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为观察组.同期另外40例腹腔镜子宫剔除手术患者则实施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情况以及术后苏醒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与参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更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参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舒芬太尼以及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麻醉,麻醉效果好,患者术后苏醒快,安全性高.

    作者:杨志海;丁进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研究

    目的:对应用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方法对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和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6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抽血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小板压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血小板参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几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方法对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作用明显.

    作者:李玲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Sandwich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2013级临床圣地卓越医师班38人为对照组,2014级临床圣地卓越医师班49人为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引入Sandwich教学法.结果:实验组诊断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调查问卷显示Sandwich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综合能力.结论:Sandwich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诊断学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刘冰;李锋;随萍;谭洪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眼科手术治疗的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SAS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高伟红;徐永根;顾建芬;魏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微信公众平台在妇产科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某军医大学妇产科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效果,探索医学院校教学新的手段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部分研究对象访谈和分析考试成绩等形式,获得教学双方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妇产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满意度评价.结果:83%试验组学员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P<0.01).结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妇产科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妇产科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丹;金志军;秦尚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本科生临床模拟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探索

    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模拟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人员的招募、培训、考核及应用中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普及,通过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标准化病人团队的建设,总结其在标准化病人的招募、培训、选择、考核及应用中的经验,以期为本科生临床模拟教学中广泛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

    作者:王晓军;耿力;任锦;陈野;包洪岩;曹倩;王劲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仿真头模教学系统在牙周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及传统牙列模型在牙周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对学生理论、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方法:对于新疆医科大学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2012-2班牙周病学实验教学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2012-1班采用传统牙列模型.课程结束后,以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方案的总结及分析.结果:68.59%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们的上课兴趣以及提高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规范性操作以及良好的体位.同时,对两组牙周病学期末考试中的理论成绩做出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实验操作成绩具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能模拟临床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其理论成绩无明显影响.

    作者:马雅洁;胡金玉;艾山·依力哈木;古丽努尔·阿吾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儿科56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就业态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及喜欢护理专业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

    作者:赵卫珠;冯海英;蔡玲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成果导向的医学教学设计研究

    为了使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引导和推动医学教学改革.基于成果导向教育为医学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本文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医学教学设计应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实施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医学教学设计.

    作者:魏飞;秦国民;胡西厚;胡乃宝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认知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究认知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康复干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障碍(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及AD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应用认知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卫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阶梯式培训在外科手术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教学过程中使用阶梯式培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招募50位外科规培住院医师,随机分为2组.使用达芬奇手术模拟器(dV-Trainer)上的Match board 2的练习测定两组的初始水平.随后,A组直接在dV-Trainer上进行3小时Match board2和5小时Thread the Rings1练习;B组经过基础训练、腔镜基础训练、虚拟仿真训练后等阶梯式系统培训,然后在机器人模拟器上进行8小时操作,由dV-trainer自动评估系统对两组操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进行组间比较以检验两种培训模式的效能.结果:两组Match board2的起始水平为:(253±56)vs(236±45)(P=0.765,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培训后Match board 2的水平为(574±43),B组为(105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方差分析);A组培训后Thread the Rings 1的水平为(454±67),B组为(9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方差分析).结论:和直接上机训练相比,阶梯式培训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员手术机器人操作水平,更符合手术机器人的学习曲线.

    作者:杨琨;李震;袁玉峰;陈志桥;雷红;王行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